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才有梅花变不同(下)丨名师专栏

西元第十世紀,當趙匡胤「黃袍加身」後,一個人文為本的宋代來臨了。至宋真宗的隱士林逋邁出歷史的一大步,因為林逋愛梅,終身不仕不娶,以梅為妻以鶴為子,隱居在西湖孤山。林逋現存「八首詠梅詩」,後代稱之為「孤山八梅」;其中有三聯被後人列為詠梅詩的千古絕唱: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雪後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

「湖水倒窺疏影動,屋檐斜入一枝低。」


這三個名聯都寫出千古未有的梅枝之美!到宋朝終於有人發現梅枝的疏淡之神韻,其意趣令人神往。林逋並用水月等幽靜虛淡之物來渲染烘托梅花,也對後人影響深遠…尤甚者此詩把梅花的神韻意趣打上了逸世高尚的幽隱人格的烙印,它將深深地印入往後每個中國人的心中-疏影;暗香。


從南宋文人如范成大、楊萬里、劉克莊、陸游等大量出現詠梅詩,並把梅花形象由「高士」、「閒隱」之象徵推進為「君子」比德之形象,道德意識內涵大為增強,體現了宋代儒教復興,儒釋道三教融合,梅花成了眾美畢具、德範隆備的象徵形象,於是梅花奠定了其在中國文化中崇高的地位。此時此刻此地的中國大地,無論文學、園藝、繪畫、日常生活等無不滲入梅花文化的信念和意趣,品茶賞花也將是在此時代進行著,如南宋光宗紹熙五年(一一九四年)張鎡寫出《玉照堂梅品》,其中有花宜稱中對著梅花掃雪烹茶,這種生活的氛園、境界與格調的營造不但是宋人一種生活藝術,也代表梅文化的生活品味,這真是品茶賞花的時代來臨了…我引清人的文獻《冷廬雜識》的作者陸以湉說:「對花啜茶,唐人謂之煞風景,宋人則不然,張鎡梅花宜稱,有掃雪烹茶一條。放翁(陸游)詩云:『花搖茶新滿巿香。』蓋以此為韻事矣。」


文人對元朝仕宦淡薄,對異族之扺制。使得元代文人透過梅花意象,不只是表達幽隱閑靜之意趣或淡泊自如之境界,同時文人也多寓一份傲峭和不屑元政權,更多一份睥睨和抗爭在內心的世界裡。如王冕的《素梅》詩:「千年萬年老梅樹,三花五花無限春。不比尋常野桃李,只將顏色媚對人。」


此詩是多麼直接告訴自己是多麼不屑去討好人(指元政權)。又如王冕的《墨梅》詩更直接表達自己那一股清白之氣:「我家洗硯池邊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好個「只留清氣」呼應宋人說梅為「清客」,自己的「清高」只差一杯「清茶」而已,王冕留下之詩文似乎對茶還沒有深入之情感。但是我們要這麼說:宋人賞梅以幽靜淡泊之風度神韻為主,而元人則以堅貞不屈、敢作敢為之氣節意志為主。或許時代不同,梅花的形象也不同,「與時俱進」真是中國社會歷史和思想文

化演變的一個原則,賞梅也是如此。或許此時元人的心境會像張可久(元人)的《四塊玉》(小令)來形容:「遠是非,尋瀟灑。地暖江南燕宜家。人間水北春無價。七品茶,五色瓜,四季花。」


是的,人生無復何求,但看四季花開花落,那管世間人是人非?只要一種閒心去品茶賞花,終老林泉之中,除了春水煎茶(元曲)山中又有何事呢?中國文化總能把「外力」的力量變成「內助」的泉源,元之外族文化也是如此,時間會告訴我們文化的本位會再回到漢族的本位來的…


明代的開國是由一個完全沒有美感的朱元璋創立的,只是他深深影響中國茶葉的大轉變-「散茶」的盛行,也就是說泡茶變簡單了。歷史這樣記載:「明洪武廿四年(一三九一年)九月,詔建中歲貢上供茶,罷龍團,聽茶戶惟採散茶。有司勿與。」如此上行下效,抹茶被丟到歷史的角落,被日本人撿起來當國寶,但散茶的盛行是帶動野外品茗之風氣,如明屠隆之《考槃餘事遊具箋》內詳載提盒、提爐以及備具匣等。野外品茗道具已成熟,當然遊山玩水、觀花聽鳥是野外品茗的重點,而梅文化已在明代深入文人心中矣,如歲寒三友(松竹梅)或四君子(梅蘭竹菊)之意象非常鮮明,而且社會各方面廣泛的參與,不只對梅作詩題字而已,而是演化為豐富的日常生活閑情逸致,比如:「掃雪烹茶」、「梅屋彈琴」、「書窗梅影」、「梅邊讀易」、「品茶賞梅」、「攀枝嚼蕊」、「梅花泛酒」、「梅水烹茶」、「插瓶入梅」、「梅花紙帳」、「佩梅插髻」(真花人也。)、「月下觀梅」、「踏雪尋梅」等琳瑯滿目,可以感受到明人物質與精神的生活風雅,在茶與花之藝術化生活營造出豐富的文化景象,茶人的意境在明末達到最高點。


天地毓秀鐘薈於山明水秀之間的「梅花」,在明文人眼中集靈、素、韻於一身之「清物」讓性靈小品之公安派的代表人物袁中郎在《瓶史》寫出:「茗賞上也,譚賞次也,酒賞下也。」而《醉古堂劍掃》作者陸紹珩更寫出:「越而崇酒,及一切庸穢凡俗之語,此花神之深惡痛斥,寧閉口枯坐勿遭花惱也。」點出明人對花與茶之價值。或許踏遍嶺梅情未已,山窗煮茗坐忘歸是這時之寫照。所以出遊也必備茶具,明《茶疏》作者許次紓寫道:「士人登山臨水,必命壺觴,乃茗椀薰爐、置而不問,是徒游於豪舉,未託素交也。」看來不帶茶具出遊就只是白去遊山玩水而已!像不像今日你我茶人之心情呢?而且許次紓更點出:「出遊遠地,茶不可少,恐地產不佳,而人鮮好事,不得不隨身自將。」更明確告訴我們茶葉一定要準備以免掃興。更像現在我們出遠門時準備茶葉一樣。


明代煎茶之盛行,於野外簡化了點茶之煩瑣,發展出茶鐺可攜可帶至山明水秀之地,或至庭園之中做梅邊品茶之趣。使茶與花對話成精神文化的一部份。如《茶牋》作者屠隆曾云:「竹風一陣,飄過茶竈,疏煙梅月,半彎掩映,書齋殘雪,真使人心骨俱冷,體氣欲仙。」這種在書齋旁傍梅品茗真使人心清神清骨清之三清境界產生。另一文人任琨也寫下庭園中品茶賞梅之境:「掃雪憾庭梅,烹茶折檻竹。清生韻底香,喉潤林間屋。」這個感受不只是三清之感受,而是色、香、味俱全的品茶賞花之境。


我常想中國的美學總結在清代的《紅樓夢》,紅樓夢一百廿回中,談茶事近三百處。後人評曰:「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而在描寫茶的情節中最高潮是四十一回-賈寶玉品茶櫳翠庵,主角是十二金釵中的寶釵、黛玉、妙玉。話說賈母帶劉姥姥逛了大觀園後去妙玉的修行地方吃茶,大家在喝茶間,妙玉拉著寶黛進入耳房喝體己茶(私房茶),不但拿出稀世之茶具,最重要是用她在五年前在蘇州蟠香寺收的梅花上的雪水來烹茶,黛玉喝不出來還被妙玉數落:「妳這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就知道曹雪芹多麼慎重的描述「梅花上的雪」,連黛玉也挨罵了!想起唐代盧仝要喝七椀才有境界,清代妙玉則說:「一杯為品,兩杯是解渴的蠢物,三杯就飲牛飲驢了…」就知道梅花雪是不可多得之水。《紅樓夢》中這種茶之美感的情景,常在我心裡迴盪-腦海裡卻閃現瓣瓣梅花、片片雪花、裊裊茶香。我想中國文化最美的一杯茶就在妙玉用梅花雪水所烹的茶湯裡:

那一杯一盞的濃濃的世界裡,潛藏著多少淡淡的詩意。

那一心一葉的綠色的芳香中,頓生起多少脫俗與飄逸。


就讓歷史上的品茶賞梅結束在這杯茶上吧!期待讀者的心境有:

一種宛如塵世外的舒展愉悅在茶湯的世界裡。

一股像生命潛流中優雅靜謐在賞梅的心裡中。

或許日後,梅花再靛,攜起茶簋我仍願去踏破嶺頭之雲去尋找春天歸去時笑拈一枝梅花,嗅著來自遠古的芬芳,不知是茶人的您可願意在未來人生旅途上,繼續跟我去細數梅花的開落嗎?

心中浮起那首無名女尼所寫的詩:(此尼有戴髮修行之妙玉的心境)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是的,笑拈梅花中我仍深深沉浸在歷史的心靈茶湯裡品味再三…您呢?是不是才有梅花你我心靈變了更不同!!



作者:王玉凤

弘益大学堂特邀花道导师,从事花艺生涯三十余年。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第三届花艺教授;台中市花艺推广协会第五届理事长;台中市茶艺促进会第一届理事长;国际无我茶会教师;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台中会第七、八届会长;台中市茶艺促进会第一届理事长;台湾著名茶会日月潭日月茶会、梅花茶会等策展人




推荐关注

生活美学家

视频/音频/摄影

生活美学主题原创内容

叶慧美

茶/器/花/香/人

线上生活美学购物平台

互动/品鉴/购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晨取花簪之,水香可点茶
終南陰嶺秀,掃雪自烹茶
茶画
武林茶会之“花眠茶梦”
对客烹茶更细论《红楼梦》里的一次茶会...▌张德斌
【他山之石】宋代古人对插花的热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