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阎凤梧 ||贾岛《题李凝幽居》:一字敲响全首诗

  

书讯

我省诗词学会原副会长阎凤梧教授的新著《漫卷大唐诗》于本年6月由三晋出版社出版,全书36万字,对唐代32位诗人的74首诗作了深入细致的解析。该书面世后,学界认为阎教授对唐诗的解析独辟蹊径,入情入理,是唐鉴赏的新探索,新收获。中国语言大学教授刘淑丽指出,阎教授提到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自己的生活与阅读体检和作家的创作联系起来,与作家血肉相连、感同身受,这样的解读非常深刻、透彻,是目下名头很大的那些教授所没有的。”
为弘扬传统文化,《后稷文苑》平台陆续推出《漫卷大唐诗》,让文科学生、诗词爱好者更多朋友得益。

    山西大学   

  阎凤梧

山西稷山县人,1936年生,中共党员。山西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1951年至1953年两次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60年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1960年至1962年南开大学中文系进修,1962年返校任教。2002年退休。曾任山西大学古代文学研究所所长、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会长、山西诗词学会副会长。从事古代文学教学和古籍整理工作,获全国古籍整理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点击下面链接,欣赏阎凤梧先生往期作品
阎凤梧 || 竭尽绵薄力 漫卷大唐诗
阎凤梧 ||王绩:《野望》无所依归的惆怅
阎凤梧 ||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浓浓乡愁事事问
阎凤梧 || 卢照邻《长安古意》:繁华与堕落里的灵性
阎凤梧 || 骆宾王«在狱咏蝉»: 白头玄鬓两心伤
阎凤梧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感性与理性高度平衡的送别诗
阎凤梧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春光触动乡愁
阎凤梧 ||宋之问《度大庾岭》:绝望与希望的挣扎
阎凤梧 ||宋之问《渡汉江》:近乡心怯情更切
阎凤梧 ||沈佺期《独不见》:不受时空限制的抒情画面组接
阎凤梧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顶天立地伟人的孤独呐喊
阎凤梧 ||王之涣《登鹳雀楼》:唐代第一支放眼看世界的短歌
阎凤梧 ||王之涣《凉州词》:“黄沙” “黄河”之辨

阎凤梧 ||孟浩然《春晓》:顺从自然的恬淡心态

阎凤梧 ||《过故人庄》:语淡而韵味醇厚

阎凤梧 ||李颀《古从军行》:超越民族界限的反战态度

阎凤梧 ||王昌龄《从军行》之四、之五:无往不胜的边防部队
阎凤梧 ||王维《终南山》:诗歌、绘画、音乐的完美结合

阎凤梧 ||王维《观猎》:唐代第一部狩猎“动画片”

阎凤梧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响彻千年的送别劝酒词

阎凤梧 ||李白《早发白帝城》:舟行何以如此快

阎凤梧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媼家》:愧对荀媼菰米饭

阎凤梧 ||崔颢《黄鹤楼》:突破格律限制的杰出律诗

阎凤梧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清词妙旨寻味多

阎凤梧 ||张继《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夜半钟

阎凤梧 ||孟郊《游子吟》:永恒的母爱

阎凤梧 ||柳宗元《江雪》:“倒点题”的艺术妙用

读书感悟 || 唐诗,你真读懂了吗?

阎凤梧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之一:一年最是初春好

贾岛

《题李凝幽居》:一字敲响全首诗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唐代的贾岛是一位苦吟诗人。他有一首《题诗后》,说他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送无可上人》)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话说得很夸张,再苦吟也不会两句话就写了三年。不过,他还有两句诗确实是下了功夫的。哪两句呢?就是《题李凝幽居》中的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僧敲月下门”的“敲”字引出一个“推敲”的故 事,应当介绍一下。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 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暂代 长安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仪仗队的第三段处)左右拥至尹(韩愈)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作'敲’字佳矣。遂与并辔而归, 流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一个“敲”字的确定,贾岛为之全神贯注,韩愈为之立马良久,可见其如何来之不易啊!那么“敲”字究竟有什么奇妙之处呢?容我从头说起。

“闲居少邻并,草径人荒园。”这首《题李凝幽居》着重写一处幽静的居处环境。李凝是一个遗世独立的隐士,不求名利,不问时事,不爱交游,连邻居都很少,不像现代公寓,几百户人家挤在一起,昼夜吵吵嚷嚷。他家的 前后院无人打理,他也不想打理,花草自生自灭,一切听其自然,致使院子里一片荒芜。隐士也要生活,总会出来走动走动,极少的几位朋友偶尔会来看看他。他们步行而来,步行而去,踩踏不出明显的道路,只有一条被野 草掩蔽的小径隐隐约约地伸进长满荒草的院子。这两句写的环境很幽静, 居处很幽深,正面描绘了题面上的“幽”字。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两句是典型的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首句说有鸟儿卧在池塘边的树上,看似没有声音,实是有声音的。试想在光线不太强的月光中,静静地卧在树上鸟巢里的鸟儿怎么能看得见呢?除非鸟儿发出了某种响动,才能发觉树上有鸟。“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这是月光的刺激把鸟儿惊醒了。毛虫的侵扰、同伴的拥挤、行人的脚步声等等,都可能把鸟惊醒,发出咕咕咕的叫声,或者呼呼呼 地拍打起翅膀。“鸟宿池边树”字面上是没有声音的静态画面,实际上是一 个有声音的动态画面。鸟儿的声音初步打破了李凝居所的幽静,也初步衬 托出李凝居所的幽静。这是隐性的以动衬静。动与静是对立的统一体,没 有静便没有动,没有动也就没有静,失去一方,另一方便不会存在。深夜无 眠时,当你听到远方隐隐约约的火车鸣笛声,或者听到眼前十分微弱地手 表铮铮铮的走动声,你才能更清晰地感觉到什么是万籁俱寂。“僧敲月下 门”则是显性的以动衬静。身为隐士的李凝,独居幽僻之处,“门虽设而常 关”(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平日与人很少往来,一到天黑自然会早早关上 院门。在一个飞鸟宿巢、月上梢头的夜晚,僧友贾岛来访了,自然会举手敲 门。这是合乎生活情理的,设若门是虚掩着的,一推便开,何必去敲?“敲” 字之所以优于“推”字,首先在于它符合生活的真实,同时“敲”字又具有悦 耳的音响效果。在朦胧的月光下,那叮叮叮敲击门环的声音,打破了荒村 幽居的寂静,正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代王籍《人若耶溪》)一般,动静相反而相成,比“鸟宿池边树”进一步衬托出了李凝居所的幽静。“敲”字与“推”字相比,“敲”字使来访者获得了鲜明的动作性和动作的持续 性。来访者扬臂敲门,动作的幅度比推门大得多,动作状态要鲜明得多。来访者一开始是推门,这个动作幅度小;隹而不开,便开始敲门,这个动作 幅度大;敲几下不开,便会连续敲下去。读者的想象从“敲”字出发,由视觉 区域波及听觉区域,仿佛既看到了来访者敲门的动作,又听到了来访者敲 门的声音。这样就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综合地完成了一幅色彩清淡、环境 幽静,又有人影浮动其中的荒村月夜图。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前四句写来访者来时见闻,从这里开始写去时所见。“过桥”就是过河,不说过河而说“过桥”,是因为架设在河上的小桥呈弧形立体状,比地面上的河流更为醒目;曲线的桥与直线的河搭配 起来,画面不单调,平添几分美感。隆起的小桥和桥下的小河把绿色的田 野分成两片,色调一致而区块不同,画面显得景物错落有致,富有变化。河 边的石头上笼罩着云雾,因为夜深风停而静止不动,像扎根在石头上一般, 所以把云雾称为“云根”。路人经过此地,无意中触动了石头,那石头上的 云雾也一并被搬动了,可见河边的云雾已经到了绝对静止的状态。夜空、 田野都很静,没有风吹,没有声响,静到连云雾也不动了。“过桥”“移石”都 是人的举动,在寂静的小河边,小桥上浮现出人的身影,寂静中又有几分灵 动,这又是以动衬静的写法。有人说:“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 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 (《唐诗鉴赏辞典》)此说不妥。来访者离去时,即使月光明亮,也看不清 楚原野的斑斓多彩。“过桥”与“移石”是两个相互对应的动宾词组,表现了 “过桥”“移石”的行为主体是人即来访者,不可能是人在过桥,而石在自行 移动。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必须对仗,“过桥”与“移石”相对,“分”与“动”相 对,“野色”与“云根”相对。如果把“移石”理解为“云脚飘移,仿佛石在移 动”的一种错觉,实质上就已经把“移石”这个动宾词组,改为“石移”即主谓 词组了,这是违反律诗写作要求的。说到这里,我想说说“云根”究竟是什 么?古人一说是寺院,南朝宋人谢灵运《山居赋》:“偈曾台兮陟云根,坐涧 下兮越风穴。”一说是山石,北宋人梅尧臣《次韵答吴长文内翰遗石器》:掘 地取云根,剖坚如剖玉。”一说是深山云起之处,西晋人张协《杂诗十首》之 十: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杜甫《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忠州三峡 内,井邑聚云根。”清人仇兆鳌引张协诗注:五岳之云触石而出者,云之根 也。”我对寺院说、山石说没有异议,而对仇兆鳌的解释则可商榷。忠州地 处三峡上游,境内有金华山、方斗山、猫耳山、拔山,城镇多聚集于群山之 中,“井邑聚云根”即指此而言,把“云根”解为“深山云起之处”是不错的;而 把“云根临八极”的“云根”也解为“深山云起之处”就不通了。张协的诗意 很清楚,“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是说云雾笼罩了四面八方,大雨洒遍了 五湖四海。因此,“云根”除了山石、寺院、深山云起之处三种解释之外,应 该有第四种解释:云雾。元人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醉归去松阴满身, 泠然风韵,铁笛声吹断云根。”这个“云根”也是指云雾,因为笛声无论多么 响亮,绝不会把山石、寺院、深山云起之处都吹裂吹倒。

“暂去还复来,幽期不负言。”这两问是贾岛向李凝告别的话。他说我 暂时离开一段时间,不久还会再来的。我会严守相约好的会面的日期,绝 不违背我的诺言。“幽期”是指在李凝这个幽静的居所相会,与题目上的 “幽居”前后照应,强调了李凝居所幽静、僻静的特点。孟郊说了“暂去”,再 说“还复来”,又说“不负言”,反复声明他对李凝居所、主要是对李凝本人的 留恋,对隐居生活和自然景色的向往。这样就把诗中的幽静境界扩展到更 大的范围,延伸到更长的时间,而依依惜别之情便包含在这个广阔的时空 之中。

现在回头再看这首诗的核心句子“僧敲月下门”。综观全诗的各种景 象,可见“敲”字真是精彩的一击,它把全诗敲响了,敲亮了,敲活了,其音响 效果与“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可谓异曲同 工而境界全出。然而清人王夫之对此却颇有异词,他说“若即景会心,则或 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姜斋诗话》)。殊不 知这个“敲”字的提出,正是从“即景会心”开始的;它的最后确定完全符合 诗中的时间、地点、环境,以及诗人和主人的处境与心情等特定情景。这个 问题我们通过诗句分析已经讲清楚了。王夫之所谓“即景会心”,无非是指 诗人对客观景物的观察与感受。但是观察与感受只是诗歌创作的第一步, 一首诗的完成还必须从这里出发,在逻辑思维的配合下,通过一系列紧张 的形象思维活动,才能深人把握客观景物的形象特征和它所蕴含的丰富内 容,并且捕捉到最恰当的语言表现形式,创造出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贾 岛在驴背上又吟哦,又比画,几乎忘掉了自己的存在,而韩愈也立马良久, 沉吟再三,这正是紧张构思的绝妙写照。王夫之论诗竟然不顾诗歌创作的 一般要求,以为无须苦吟,无须推敲,仅凭初步的观察感受,即可赋而成诗, 自然灵妙。这种无视艺术构思艰苦复杂情况的说法近似虚妄,稍有创作甘 苦的人是不会同意的。如果把王夫之的“即景会心”理解为看到一种景物 便产生心灵契合而援笔立就,达到“自然灵妙”的境界,我不知道中国文学 史上有哪位天才诗人具有这种无比高超的才能。我只知道伟大诗人杜甫 说他“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又 说“晚节渐于诗律细”《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他是一辈子无休无止地在 锤炼诗律,并没有一挥而就的本事。王夫之能有这种本事吗?我不知道。



2021年元旦,我们开始整理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盈后稷文学宝库!2022年,我们将继续。点击下面加粗字链接,品读《后稷文苑》宝葫芦:

后稷宝葫芦  文苑新年礼(2021)

后稷宝葫芦 文苑新年礼(2022第一辑)

后稷宝葫芦 文苑新年礼(2022第二辑)

后稷宝葫芦 文苑新年礼(2022第三辑)

后稷宝葫芦 文苑新年礼(2022第四辑)

后稷文苑新年寄语

稷山夕阳红文集(2021.12.26)

——发刊制作:薛前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跟着李兵背诗词 | 第333首·题李凝幽居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古风泊客一席谈:五言律诗·题李凝幽居·贾岛
贾岛 《题李凝幽居》 赏析
贾岛《题李凝幽居》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