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稷山文苑】一个古村落的传说// 稷山化峪位林郭云良

稷山文苑欢迎您 *

   一个古村落的传说

稷山化峪位林郭云良  

        从村南沟坡上散落的古陶器碎片和古墓群上不难看出,这块古老的土地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活了,它就是我的家乡位林村。

        它位于稷山西北角,人口不足两千,耕地面积四千余亩。是一个交通闭塞,外来人多,三面环沟的半岛村。北依巍巍吕梁,南邻滚滚汾河,东与古绛州相望,西和古龙门接壤。京昆高速通东西,呼北公路贯南北。土地肥沃,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演绎了一个个美丽的传说。

       时间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值得人们称道的就是位林村的“三奇”:卤鸡家戏芦苇席 。

(一)卤鸡

       提到卤鸡,就不能不说我们村的外来户,我们村除过牛、王两姓家族以外,其余尽半数的人家都是外来户。其中有些是原国民党部队的旧官兵,解放后来到了这里;有些是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逃荒来到了这里。他们就住在村北边的窑洞里,有院有窑有炕有灶,一幅铺盖,几件灶具就是一个家。外来户之所以能到这里安家,一是有现成的窑洞可以住,二是有沟里的坡地能够种, 三是本地人好客留得住。再加上我们村路途崎岖,位置偏僻,自然也就成了逃荒避难之人藏身安家的好地方。

       卤鸡就是外地人老赵(名子申)的拿手绝活,他原在国民党军队任职。他的卤鸡虽不能和北京烤鸭,道口烧鸡等地方名吃相比,但提到老赵的卤鸡,至今人们都觉得还是口齿留香。它的特点是肉质紧实、颜色暗红油亮,咸香可口,回味无穷。就是骨头也是入味的,当记得那时人把肉吃光了,骨头放在嘴里吮吸半天还是舍不得扔的。它不像现在的速成鸡,吃到嘴里味同嚼蜡,外咸里淡。牙齿上找不到嚼头,舌尖上找不到味道。

       老赵卤鸡放调料是不许外人看的,所以他在卤制过程中有哪些绝招人们不得而知,只听说他的卤汤是连续使用的。“宁可让你吃块肉,也不让你喝口汤”。很可惜老赵无儿无女,他的这门手艺失传了。

        据村里人讲,上世纪七十年代征兵的时候,部队带兵的同志他们走南闯北,到我们村吃了老赵的卤鸡,也是赞口不绝。临走时还带了一些,想让他们的亲友们也尝一尝。 可见老赵卤鸡在制作上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

        和老赵有过交往的人说出了一些秘密。有的说老赵杀鸡是活鸡拔毛,有的说老赵杀鸡前要给鸡喂盐水或灌白酒。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是真是假,没办法考证。后来有些人也多次试着做卤鸡,但始终找不回老赵的味道。

(二)家戏

        再说我们村的家戏。人们习惯上把县里的专业剧团称为野戏,村里人劳作之余自己学的戏就是家戏。

        解放初期,多年的战乱结束,世世代代土里刨食的农民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有了自己的家园,有了自己的土地。他们安居乐业,一心为公。冬季农闲之时就组织起来,不计报酬的自发学习唱戏。

        说到唱戏就要说到我的父亲。在他们的戏班子里,他是个跑前跑后的后勤团长。我家的小院就是排练场,我家的东房就是会议室。

        我爸, 爱热闹,好朋友。能说会道,勤劳善良,和睦乡邻,为人大方。干农活有力量,做事情有窍门。 木工剃头赶马车,盖房杀猪修车子 。大队油坊会榨油,小队马房养牲口。还有上山砍树,外村包瓜,说起来好像他什么都会。这样的人在戏班子里自然闲不了。白天叫人,晚上发灯,在家排戏,外出定戏都是他的活。 这里我解释一下,发灯就是点燃汽灯。过去村里没用上电的时候,晚上演出照明用的就是汽灯。添上油,加上气,然后用火柴点着,直到纱罩发亮,灯才算完全点着了。

        再说排戏。每到集体排练的时候,我家小东厦的炕上、箱子上、地上到处都是人。他们说戏唱戏,饿了吃我家的馍,渴了喝我家的水,冻了烧我家的柴。我真佩服我妈的耐心,她没有文化不会唱戏,每天就这样不厌其烦地陪着戏班子熬夜凑热闹。冬天的晚上我是睡不成安稳觉的。一个六七平米的小炕上挤满了人,我睡着了就被推到通烟囱的墙角,不是被火炕热醒,就是被他们挤醒,要么就是被他们吵醒……我和我妈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的跟着“受罪”,我也就在这种的环境中一天天长大。

       我们村的家戏之所以有名,除了这一班子人好热闹、爱学戏、肯用功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名师指点。牛小顺,蒲剧地方戏著名老艺人,曾任运城蒲剧团二队副队长,后在晋南蒲剧院青年剧团传艺教徒,培养出不少新秀,他就是我们村的人。每到逢年过节回家的时候,他都会到老家的戏班子来看看,言传身教。

        有一次,在排练《游龟山》里一折《藏舟》时,胡凤莲在渔船上走动时,这个演员当时就在舞台上转了一个大圈,牛小顺立刻说:”停,你早掉水里啦。”这个演员不解其义,他就解释道:”小小渔船,宽不过三尺,你跑了这么一大圈,能不掉水里吗?“,说着他就给大家做了示范并讲了骑马、锁门等一些动作的要领,要求演员要假戏真做,这样才能让观众感到真实。这些看似平常的小细节,对提高这些庄稼汉的演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为给戏班子提供一个展示才艺的场所,1958年我们村在火神庙前的大队院里盖了一个舞台。说来也奇怪,这个舞台的收音效果特别好,过去在没有音响设备的情况下,这对提高演出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05年我们村拆了旧舞台并在原址上盖了新舞台,2013年运城市蒲剧团来我们村演出,王艺华团长提到了新舞台也有这个”特异功能“。舞台前面横着一条沟,后面是丁字大街,是不是和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呢?只有物理专家才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听我爸他们这一代老人讲,当年我们村的家戏很有名气。演员们造型逼真,表演细腻;唱腔慷慨激昂,粗犷豪放;乐器伴奏方面,文场婉转悦耳,武场铿锵有动人。大二花脸,小生小旦各行当都有几个拿的出手的好把式。周边邻村甚至外县的人都请我们村的戏班子到他们那里去演出。回来他们赠些锦旗镜框之类的以示友谊和鼓励,看到这些荣誉大家脸上都荡漾着说不尽的喜悦……

        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全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人都忙着去种自己的责任田,戏班子也就解散了。

 (三)芦苇席 

  最后谈谈我们村的芦苇席。 卤鸡说的是一个人的事,家戏讲的是一班人的事,芦苇席谈的是一村人的事。那个年代编席是我们村人的主要职业,卖席就是村民的主要收入。

        编席的原材料芦苇生长在常年流水的湿地,位林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就有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村北、东、南涧底有数不尽的泉水一年四季不停的流,低洼处积水形成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小池塘,滋养了鱼虾虫草等说不上名字的生物。地上芦荡起伏翠鸟飞,水里鱼虾追逐青蛙鸣。芦苇给人们提供了编席的好材料,池塘又是孩子们摸鱼捞虾的游乐园。

        每年秋季把芦苇收割回来晒干,先扭掉它外面的表皮,然后用一种圆柱形破芦苇的工具,根据芦苇的粗细分别破成二、三、四不同条数的篾子,再用碌碡把篾子碾软,编席的材料就准备好了。

        编席时根据席子的大小先在屋子的地面上画出一个矩形,然后使用铁质的Z字形槽拨和线拨,把篾子一条条编制起来,最后再反过来把边折回来,一张芦苇席就算完工了。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一天可以编制一页席。为了使席子美观耐用,大家设计出升子底,锁子席,直纹席等几种纹路不同、图案各异的席子。升子底一般是在娶媳妇或盖了新房时才用的,需要提前定制,因为对尺寸、材料、工艺有所要求,编制费时费工,价格就高。后两种一般是(5×6)尺通用的,平时家里炕上铺的,加工相对简单,价格也就便宜。

        我们村的芦苇席由于材质坚韧,做工精细,美观耐用,价格低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远销到河津、新绛、乡宁周边各县。本村的芦苇已满足不了编席的需求,村民就到外地购买芦苇。加工好的席子又由席贩子收走销到外地。

        后来大队在村西沟里组建了一个编制厂,大家相互学习交流,技术不断提高。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他们研究出粮囤,篓子,草帽,席垫多种编制品,以满足人们生活中不同的需求。编好的席由大队统一销售,为村集体创下了不小的受益。

        后来,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木床逐渐代替了土炕,不用席子了。使用土炕的也用毡、毯、垫、褥等做铺垫,一张席子能用好多年。芦苇席渐渐没有了销路,编席的人也放弃了这行手艺从事了别的工作。

      过去那个年代,社会安定团结,村民友好和睦。人们对物质生活几乎没有什么追求,精神方面也就是听听广播,看看唱戏。没有房贷、车贷、上学难、看病难各方面的压力。位林村的社员也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忙时下地,闲了编席,冬天时演员唱戏社员看戏,嘴馋时品尝一下老赵卤鸡。 每个人日子都过得简单而充实。“三间瓦房大耕牛,老婆娃娃热炕头”,就是当时人们心中的社会主义。

        过去的时光已成为一种记忆,但愿这个古老村落的传说能给下一代新的启迪,更希望这个古老的村落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作者

郭云良,稷山人,中共党员,现任稷山县教科局督学。1976年参加工作,从教四十余年,主要担任初中数学课的教学。业余爱好摄影、写作,早期作品曾发表于《科技信息报》《武汉晚报》《市场信息报》《运城日报》《运城教科报》等。

点击链接欣赏作者夕日美文:

【稷山文苑】又是一年中秋节// 稷山化峪位林郭云良

【稷山文苑】遇见——稷山化峪位林郭云良

【稷山文苑】故土育人情// 稷山化峪位林郭云良

——发刊制作:薛前发

 微信手机同号13293971786


顾问 :李骏虎    李云峰

总编:郑天虎

后稷责编: 黄建中

散文责编: 黄国华

杂文责编: 王建文

小说责编: 薛文法

诗歌责编: 陈小明

发刊制作: 薛前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种境界,叫独而不孤
一个人慢慢变好的开始:懂得翻篇
9条分钟定律,受益一生
让自己变幸福的8件小事
惜命的最好方式:不较真,不攀比,不生气
人世间最值钱的善言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