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稷山文苑】韩信之冤//​稷山 刘国贤

以文载道  以文会友  以文抒怀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投稿邮箱:

653003869@qq.com

稷山文苑欢迎您 *



韩信之冤

稷山 刘国贤

韩信是冤死的吗?自己常常不能决也。近读《史记》,忽有所悟。

太史公缘何要记述一些“小事”呢?比如:漂母饭信,以及后来的韩信赐金;胯下之辱,以及后来的韩信纳士?

《史记》云: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又曰: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这真是些许“小事”,但见微可以知著,作者却是在告诉读者:韩信不是忘恩之人,他是有恩必报的。

读者由此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武涉、蒯通说之反汉时,韩信的那两番答话了:

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韩信的表态斩钉截铁,一点不含糊,韩信的话语旗帜鲜明,丝毫没有妥协的余地:汉王是知己,士为知己者死;汉王对我有大恩,我虽死不能忘恩负义!

知恩图报,是他的一条做人的准则,虽死不易!这简直类似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了!这应该是作者对韩信高度的赞美!

然而韩信究竟冤不冤,毕竟事关重大,因此作者不惜笔墨,又通过蒯通说韩信反汉这件事,让韩信再次表明态度: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这一次韩信更是站在了道德的高度来谈论这一问题。他明确提到了“义”,在他看来“乡利倍义”乃小人也!这是做人的原则,是德与非德的分野,是大是大非问题。这岂是我韩信可以做的?一样的斩钉截铁,一样的旗帜鲜明,不同的是,他在这里表阐明了他的人生观!不同的是他的高度!

另一件“小事”,记述韩信如何对待胯下之辱。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一般人从这里读到的是小不忍则乱大谋,是韩信的理智。是的,作为军事家的韩信确实是十分的理智的,但我从这里看的是他的为人。

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

注意“无名”二字!韩信是宽宏之人,更是有德之人,他统领的是一支义军,师出不能“无名”,他作为统帅岂能“无名”?他不屑于做“无名”之事。

当然,对于上述二人再三劝说,他不是没有过“犹豫”,但我以为他的“犹豫”,也许只是表象,不是他动了心思,而是要让说客走,别再讨厌了,就说:“让我考虑考虑!”事实是他真是置之不理,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些事!

从以上分析出发,就很容易理解为何韩信的封爵一降再降,从齐王到楚王到淮阴侯,韩信都忍了,一直到后来的称病不出。韩信能忍,他忍了少年对他的胯下之辱,他忍了刘邦对他的一再打击。他要报恩,他不能“无名”!

韩信实在是一位君子!厚德载物,统领千军万马,甚至多多益善,也要德配其位啊!实在是刘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对韩信一再生疑,再加上确实有太多的谋反,终于不能容得下一只猛虎在身边,虽然这只猛虎从来无意伤人,但他

一再伤害过这只猛虎,他一定要杀之而后才可以安睡。冤哉,韩信!其实,太史公已经写得很明白了,只可惜我们不懂。我们不求甚解,惑于表象,以至于糊涂了好多年。


作者,刘国贤,翟店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山西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有多篇诗文发表,论文多次获奖。

——发刊制作:薛前发

 微信手机同号13293971786

【稷山文苑】桃花雪// 稷山 刘国贤


顾问 

李骏虎  李云峰

郑天虎

发刊制作

 薛前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揭秘:韩信完全可以拥兵自立,为何他没有这么做呢?
散文||萧何哀韩信
胯下之辱(吃透曾国藩)
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所不能为(好文推荐)
韩氏淮阴侯 名高位三杰
汉语中和韩信有关的成语,身为淮安人,你知道几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