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立明//感染病房里的“妈妈”(续十二)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点击红字链接,回味亲人的祈盼和作者的情怀:

致杨立明大夫同题

大家都别哭//稷山 杨立明

“湖北加油!山西放心!”

来自一线的援鄂手记//稷山

来自一线的援鄂手记(续一)

来自一线的援鄂手记(续二)

来自一线的援鄂手记(续三)

来自一线的援鄂手记(续四)

来自一线的援鄂手记(续五)

来自一线的援鄂手记(续六)

来自一线的援鄂手记(续七)

医生的偏心与患者的吃醋(续八)

放不下的牵挂 (续九)

写给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党、政领导并转全体医护同道(续十)

任何苦痛  你都顶着!你,宁可不说!(续十一)

来自一线的援鄂手记(续十二)

2020年3月3日 星期二 小雨

感染病房里的“妈妈”

 

稷山 杨立明 

近日休整,可以静下心来捋一捋思绪,总结总结近期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今天说一说我们感染病房里的护士。
对于疾病,人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也有说“三分病,七分养”。都强调了在疾病康复过程中自身养护和专业护理的重要性,有时甚至起到至关重要决定结局的作用。
早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现代护理学鼻祖南丁格尔通过提高护理水平,使英军伤员死亡率从42%迅速下降到了2%,世界为之震惊!在本次我国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护理的重要性也凸显的淋漓尽致。
疫情初发时,没有想到此次疫情如此凶猛,各方面都缺乏相应的准备。从物资到医院,从病房床位到医护人员。由于护理人员的严重短缺,再加上该病的传染性不允许家属陪侍,不光一些住院患者的生活护理存在困难,就连及时更换吊针、口服药的喂服、生命指标的监测获取这些基础护理也有时跟不上。
然而,这些不能怪护士。因为她们太忙了,太累了!
严实的防护服增加了她们的笨重,三层手套限制了她们手的灵活,双层口罩外加防护衣的遮挡使她们走路都气喘,防护镜的雾气迷蒙了她们的双眼,不停的呼叫声、报警音、监护屏幕数字的闪烁让她们头晕耳鸣……在这种情况下,她们要完成各种操作,测量各种生命体征,进行各种记录……她们忙得甚至忘记了自己得头痛、憋闷和各种不适,一直不停的在病房间穿梭,近于跑动。一个班次少的四五个小时,多者达七八个小时!如果允许带上手机的话,一个班下来“微信运动”步数应该在1万以上。等到下班,她们有的累倒在缓冲间,有的在电梯里站着就睡着了,有的甚至来不及出病房就倒在了楼道间,再也没有醒来……
随着全国各地支援大军的到来,一切都得到了改观。湖北的医护战友们终于可以喘一口气。
我们所在的湖北仙桃,一个22张床位的重症病区每个班护士由过去的6~8名增加到10~12名,轮换时间由最多7小时减少到4小时,采取包床到人的方法,大大降低了护士劳动量,也提高了护理质量,为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患者预后做出了贡献。
 如果有人说一个护士管理两个患者应该不是很累吧,那就大错特错了。第一,上班四个小时,即便啥都不干一直憋着、闷着,都可能因缺氧而感到头晕、憋闷或恶心、心慌;第二,按院感规定尽量减少与患者同处时间,所以除了必要的处置,必须隔几分钟就要进出病房观察病情变化,累了只能在墙上靠一会儿;第三,这一类危重患者的特点均以呼吸困难为主,大都头脑清醒,时刻会有自己的需求:吃饭问题,大小便问题,咳嗽、咳痰问题,以及正常的治疗问题等;第四,让人头疼的当地方言以及因患者躁动不配合治疗的问题;第五,护士们听起来一个班四个小时,但如果算上排队穿、脱防护服,以及床头交接时间,一个班要消耗七八个小时以上。等下了班,洗了澡,往往饭点早就误了,一个个累的骨头就像散了架,胡乱吃一口便倒头睡去了。
除了体力上的劳累,更多的还是技术上的考验。我们都知道,即便平时病了扎针输液也不可能做到一针见血,在感染病房里隔着三层手套,眼前朦朦胧胧,大多时候根本看不见血管,只能凭指尖的感觉,其难度可想而知。有时患者因血管条件差,扎一个静脉留置针甚至需要一个多小时!所有患者每天都要从挠动脉或足背动脉采血气分析,对护士们也是一个挑战。
无创呼吸机在重症病房应用极为普遍,从呼吸管路的连接、气道管理到呼吸机各项参数的监测和调节,对ICU护士来说应该不难。但有不少支援来的护士不是呼吸或者ICU专业的,即便进行了临时培训,也很容易犯错误。所以,为了保护患者的安全,要求专业护士除了照护好自己所管患者外,还要操心非专业护士的病人,这无形中又增加了其工作量和负担。
为了听得懂仙桃百姓方言以更好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做思想工作、聊天解闷或者照顾生活问题等,护士们还专门下载了当地常用方言翻译进行学习。这些,都不是主管医生通过短暂的查房所能做到的。
通过全方位的精准护理和生活照料,幸福了患者,却苦了护士们。但想起患者们一次次竖起的大拇指,她们又忘记了疲惫,忘记了伤痛。因为,患者的安全、舒适、康复和赞扬是对她们最美的回报。
她们流过泪,但没有人看得见,因为那泪水早与护目镜的雾水、满脸的汗水混在了一起;她们也笑过,但灿烂的笑容更没人能看见,因为那个笑藏在厚厚的口罩后,藏在她们的心里。
有人形容说,医生、护士与患者的关系就像夫妻与孩子。医生是“丈夫”,负责家里大事的决断;护士是“妻子”,负责家里的“柴米油盐”、“吃喝拉撒”。她们共同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团结和睦,创造最好的条件,培养自己的“孩子”长大成材。而在这个过程中,“妻子”的付出往往更多、更辛苦。
所以,请所有的“丈夫”多关心“妻子”,所有的“孩子”多体谅“妈妈”,所有的“妈妈”一定要悉心呵护“孩子”。让我们一起努力,各尽其责,共同组成一个美满、幸福的家!
 
(山西援鄂医疗队仙桃重症组成员  太钢总医院  杨立明)



杨立明,男,1970年生,稷山阳史村人。医学硕士,重症医学专业主任医师。从医二十余年,工作之余喜欢舞文弄墨,孤芳自赏。发表各类医学论文近三十篇。

——发刊制作:薛前发

 微信手机同号13293971786

点击蓝字链接品读作者外祖父系列
怀念我的外祖父杨怀丰先生(连载一)
怀念我的外祖父杨怀丰先生(连载二)
怀念我的外祖父杨怀丰先生(连载三) 
怀念我的外祖父杨怀丰先生(连载四)
【稷山文苑】深沟寻旧  //稷山 杨立明
【稷山文苑】我为母亲立传(连载二) //稷山 杨立明
【稷山文苑】我为母亲立传(连载一) //稷山 杨立明
【稷山文苑】做有温度的医生//稷山 杨立明
【稷山文苑】记忆里的红薯与红薯窖//稷山 杨立明
【稷山文苑】幸福需要简单,更需要执着和付出//稷山 杨立明
【后稷文苑】关于医疗安全的点滴体会(2)//稷山 杨立明
【后稷文苑】关于医疗安全的点滴体会(1)//稷山 杨立明
【后稷文苑】过年//稷山 杨立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58岁援汉护理专家继续留守,开启“第二场战斗”
把病人当亲人的“逆行者”
动脉穿刺一针见血、发明无触式摘镜法……哈医大一院28名男护士个个“身怀绝技”
护士节|最美的白衣天使就在身边
《新闻1 1》| 白岩松对话中华护理学会吴欣娟理事长、江汉方舱医院王培红护士长
疫情访谈(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