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稷山张谦益//文洞飞云之紫金山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作家张谦益作品集(2020.6)

稷山张谦益//稷山城东民悦园有一座桥在历史上叫谢邑公桥

稷山张谦益//魂牵梦绕的海南三亚

稷山张谦益//魂牵梦绕的海南三亚(之二)

稷山张谦益//魂牵梦绕的海南三亚(之三)

稷山张谦益//游稷山古大院和碑楼的感受 (上)

稷山张谦益//游稷山古大院和碑楼的感受 (下)

稷山张谦益//纪实摄影家史云平

稷山张谦益//大众公园的历史文化韵味

稷山张谦益//药店为何都进价格高的药

稷山张谦益//激情 消退 删除

稷山张谦益//只有走进普通老百姓心中的文艺才能称的为精品

稷山张谦益//有钱没钱别有病  缺啥少啥别缺钱

稷山张谦益//涧东村后堡接生婆

稷山张谦益//邮书的故事

稷山张谦益//汾水孤舟之涧东村

稷山张谦益//《甘泉春色》之甘泉村

稷山张谦益//玉壁秋风之白家庄村

稷山张谦益//羲陵晚照之东庄村

文洞飞云之紫金山

 
稷山 张谦益

2019年8月15日,好友云龙邀约去飞云洞登山,要知道飞云洞是我县古八景之一的“文洞飞云”所在地,虽然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探寻古迹是我们共同的爱好,遂应约前往。

隋末大儒王通曾隐居紫金山,千余年来,有些典故传说一直在民间流传。这次亲临其境,感受很深。

王通(580--617),仲淹,祖籍太原祁邑,北魏孝文帝时迁居河汾,即高凉郡龙门县(今河津市)万春乡甘泽里(今万荣县通化镇)。隋末唐初的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仁寿四年(604)隋文帝架崩,隋煬帝即位,朝政更加混乱,王通的政治抱负终于没有实现。他返回河东,从此守道不仕,静心不仕,静心于著述并设教于今稷山汾河之北的紫金山白牛溪,躬耕自养,教授门徒。乃续诗书,研礼乐,修元经,赞易道,慕名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王通隐居飞云洞13年,呕心沥血聚徒传授,培养出一大批后来彪炳青史的文臣武将。最著名的有魏征,薛收,陈叔达,杜淹,房玄龄,李靖等,不少成为唐朝的开国重臣,奠定了唐朝的天下,在“贞观之治”中展示了才华。

隋大业十三年(617).由于染疾在身,王通体力不支,一病不起。王凝,王绩兄弟以及薛收等弟子门人,将王通自紫金山送会家中修养,期待王通早日康复。然而,仅七日之后,王通就在家中逝世,终年三十八岁。王通逝世时,隋朝政权已经瓦解,太原留守李渊已经起兵,李世民,李建成分领左右军攻占晋南,直取长安(隋称大兴,唐改为长安),可以说国家正处于战乱之中,民间百姓也因天下大乱而心绪不宁。然而当王通逝世的消息传开,王通的门人弟子杜淹,姚义,薛收及生前亦师亦友的魏征,房玄龄等人,即使是身负重任,正留在长安参与李唐王朝新政权建立之事,都一概放下,东渡黄河,来为先师王通送行。他们相约在距王通家不远的沟壑村集合,然后一起去祭奠王通,参加葬礼。想先师王通一生所为,看天下当时朝政不宁,并无人来替王通谥号封名,于是他们根据(易经)“黄裳元吉,文在中也”之意,相商决定,谥王通为“文中子”。

此后,文中子王通之称被世人公认;“河汾门下”用来比喻“名师门下人才盛出”;王通的家乡万春乡甘泽里更名为“通化村”;沟壑村更名为“集贤村”;稷山县紫金山王通设教讲学的天然山洞被称为“文中子洞”简称“飞云洞”,遂成为稷山古八景之一的“文洞飞云”。

欣喜的是稷山有识之士李建江已经成立《稷山县文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也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有力支持,相邻的几个村委在场地,用地方面都给予全力支持,社会贤达也通过各种途径来为开放文洞旅游鼓与呼

我们这次体验的一路景点依次为:水牛沟,阎王坡,悬松岩,缘桥石,绿石桥,中说石,石峰群,高山芦苇荡,玉皇殿,飞云洞,摩崖石刻,老君庙,桐峪大南沟,桐峪后村,桐峪前村。   步履于陡峭山谷,迂回于蜿蜒曲折的幽径小道其两侧,一面是草木藤灌,葳蕤葱茏,山石青苔,一面是深延数里,起伏连绵的崖壁,纵横交错于奇峰之中,峭壁之上,林涛沉深低吟,奇峰傲立峰顶。

山洞中淙淙泉水清澈宜人,让人身处其景如痴如醉。由佛峪口出发,距文中子洞要走十九道弯,翻八座岭,抬头望去峭壁如削山路隐约最艰难如攀登华山千尺幢,前面人的脚几乎踩在后边人的头上爬行,反复攀过几道“z”字形及极规范的台阶路,才能来到半山腰的“悬松岩”。民间传说,当年文中子开路到此处突然地动山摇,狂风暴雨,他们进退不得,只好贴身于两峰的峭壁上瞬间,悬崖上突然坠落一块巨石向他们直压下来,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弟子李靖一跃而起,顺势一个四两拨千斤,巨石恰好卡在两峰之间岩石上的一颗白松正好为他们遮风避雨。

踏着青苔,攀过险 山峻峰,穿过当年文中子曾席地而座高谈王佐之道的“缘桥石”再通过“绿石桥”,走过波浪式灌木林带,来到了“中说石”下。据说文中子“访春秋,作元经”,著《中说》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对《春秋》《战国策》《论语》等提出质疑。中说思想是他一生的主张和哲理的结晶,《全唐文》记载有文中子世家。新旧唐书经典志,艺文志,宋史志等都记载有文中子。《中说》文体仿《论语》格式记录王通和门生的问答。当年他在这块巨石上写下了“中说”二字现还隐约可见。经过苍郁的白松林,乱石林立的“石峰群”显现在眼前。这片高耸的石峰林立,千奇百怪,分外峥嵘。

转过几道弯,来到了当年王通隐居耕作的地方,这里模糊可辩层层梯田,他们自耕自种,自给自足,过着长期隐居的生活。薛收,房玄岭,李靖魏征等皆面授王佐之道,这些大唐的栋梁之才就是在这紫金山,受王通的谆教诲,此后开辟了大唐鼎盛的基业。

走完倒“八字路”,文中子庙遗址就在眼前,残砖断垣之中依然可以想见当年的繁盛和辉煌。再往后便是“飞云洞”就是当年文中子授教之地。此洞历代修缮,各种姿态神像立于洞中,洞门两侧写有碑文,崖刻,洞门上方有“飞云洞”三字,两旁分别是稷山县紫金山文中子隐居

万历三十七年潤二月吉日重修。在洞的左侧崖刻有四个大字:“非邑(非在上,邑在下)芫康在”

意思是说王通的(中说)思想如大地山林同在永存。洞左前方有文中子和他的门人用过的石磨,现仍存在。飞云洞左侧约三十米,有一洞洞内有碑文,壁题和佛像等,记载了历代修葺,敕建文中子洞的经过及历代文人墨客,帝王官宦到此游祭的文字具有研究价值。在门洞右侧有一崖刻,主要内容是:民元廿五年甲周文,一睹世纷纭,慨道式微,政教无常,匪夷交横,纵目家山,兴怀往哲。慨世怀先哲,特来谒洞天。宗延道统中,(愚私说,未自厌。)凡心传将相,培唐佐河汾,毓晋贤望云。今日 渺渺,徒自感流连。    丁子九秋,王堉昌摩崖。

洞前三十米是明万历三十七年重修文中子庙的碑,碑文记载了各朝历代重修“飞云洞”和文中子庙的情况。据碑文崖刻考证,王通的弟子唐代宰相魏征曾三次率文武百官到紫金山避暑,祭祀。清乾隆年间两广,云贵,湖广总督都在紫金山崖刻,树碑,纪念王通和他们到此一游的感想。

在返回到乡宁地界途中,听到和看到,该县正在加快通往飞云洞道路的建设中,我们县有必要加快飞云洞的基础建设,比如道路的建设,景区的建设,不能让我们的资源成为别人优势,不可以再犯云丘山的那样的错误,我们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应该履行职责,建言献策,为景区的建设鼓与呼!

历史上文人墨客对文洞飞云关爱有加,我县著名金石类专家王石昌在飞云洞哪里留下了许多墨宝,在紫金山去往老君庙的卧虎岗哪里也留下了“卧虎岗 ”三个苍劲有力大字,至今已百年,仍清晰可见

原旭东作

洞涌松云开日月

帐罗锦绣理山河

宁水龙作

瑞士高风致世学问当年贤徒迎文洞

良臣才子得益门生至今杏坛尊王通

兰虎泉作

洞藴斯文文贯地

云蒸意气气盈天

苏启泰作

瑞藹流云千载景

祥风时雨六经魂

李天成作

洞府讲学传故事

岫云护驾绕清风

高志选作

峰顶飞云几多弟子志凌霄汉

洞中授业一代宗师名贯古今

姚喜庆作

文光炎炎辉窑洞

飞语飘飘缀紫云

县委县政府这么久多年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先后建设了稷王幼儿园和育英小学,加大师资力量,年年的高考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高考达线人数逐年增加,过去考取清华、北大凤毛麟角,现在是每年都有。让我们接助文洞飞云的传统文化遗产,在文化和产业上用后稷精神把他们做到极致,为后稷我们的祖先增光添彩!

浑浑噩噩几十年,一事无成空度闲。唯有文字是挚爱,纸短笔秃难留篇。精神不倒往前行,文苑平台结字缘。半世历的多少事,只语片言作笑传。——作者自嘲
张谦益,稷山县某事业单位退休,微信名汾水居士,感悟,清凉
——发刊制作:薛前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41)晋行·运城稷山县:大佛寺,稷王庙
山西稷山青龙寺石塔(唐·待考)
晋西南纪行(4):立我烝民
春游“高山流水”崖刻
我是稷山县村里人,我为稷山农村代言
稷王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