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裴永康//烽火年代的晋家峪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后稷宝葫芦  文苑新年礼

发刊制作:葛丽娟
协助制作:焦云竹  薛前发
走近裴海涛老师(2020.12.26)
稷山 南回荣//平淡是真:再写给裴海涛女士


父亲裴永康,1923年农历9月23日出生于稷山县西社镇沙沟村一个耕读之家。2006年古历9月初四驾鹤西归,享年84岁。

父亲一生从教,学博识广,淡泊名利,两袖清风。退居稷师校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每日读书看报,作文习字,赐教后生,应酬社会,难得有片刻偷闲。与其对座,父皆谈兴盎然,警语连珠。国风民俗、古讲今轶、诗趣文理,无所不容。平淡如水中,自然包容着一种品德、一种颖悟、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少壮读书,刻苦自励,品学兼优;从教岁月,爱岗敬业,蜚声河东;赋闲日子,心系社会,笔耕不辍。为后稷故里编审文史,书写县志,应县文联、县老年书协之邀,会书会文,笔耕不辍。撰写评论与研究、碑文与墓志铭、乡梓史话、民俗风情、抗日赞歌、游记散文等等。不少文人志士慕名前来,或让其润笔,或求得一文,或向其讨教。书写沙沟改革奋斗村史,追溯稷师四十年历史之源,伏案疾书,倾其心血。1999年出版十余万字作品专集《偷闲集》。集中之文,真诚、自然、质朴、严谨,笔墨娴熟。其中人物钩沉,古迹探究,民俗描写等等,更是珍贵的文史资料。

裴永康//钩沉救忘话羲和
裴永康//抗战期间交口称赞的“振华学校”  (上)
裴永康//抗战期间交口称赞的“振华学校” (下)
裴永康//后稷传说试探
裴永康//民族英雄一杜天雷(上)
裴永康//民族英雄一杜天雷(下)

——裴海涛

烽火年代的晋家峪

 

裴永康

连绵不断的吕梁山,向南延伸到稷山境内,形成东边的马壁峪、西边的黄华峪,均百余里长,直达乡宁城南的大岭。在这两个大峪之间,还夹着一个仅有三十里长短的小峪,名曰晋家峪。

晋家峪只有七八个小山庄,抗战前,这里的小庄住有五六户,大庄也不过十几二十户,总共不满一百户人家。但在八年抗战中,这个地图上根本找不到的地方,却成了稷山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退居吉县克难坡和陕西宜川秋林镇的闫锡山集团的前沿阵地和统治汾南各县的重要据点。那时,这一带驻满了正规军队和地方武装,驻满了形形色色的机关团体;这一带人民也为抗战作出了一定的牺牲,作出了一定的奉献。

1938年春,日本侵略军从太原长驱南下,沿途各县的旧县长纷纷弃官逃命,闫锡山此时就趁国共合作之机,企图利用共产党领导的新军和牺盟会等进步势力来抗击日寇收复失地,于是任命了牺盟会许多青年干部为县长。当时稷山县长是二十三岁的陈捷弟(中共地下党员)。他到任之后,即组织抗日力量,成立并训练抗日自卫队,改组公安局,准备迎战敌人。

在日寇逼近稷山,形势十分危急时,陈县长也考虑敌强我弱的情况,一旦县城难守,便要迁移政府,准备长期抗战。但是,迁往哪里好呢?当时县财政局长赵永清(人称老七),系晋家峪的马家沟人,他提出“欢迎迁到我们马家沟,那里山高林密,居高临下,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向北直通乡宁、吉县,可和省府直接取得联系”。陈县长觉得言之有理,有赵局长的关照,到那里也容易打开局面,于是拍板定案。他还另有所为,就是那里还可直达革命圣地-延安。

敌情日趋危机,形势越来越严峻,农历二月初二,陈县长一方面组织机关、群众这些非战斗人员疏散,转移到北山的晋家峪和峪口东侧的白坡、沙沟一带,留下公安局和自卫队准备战斗。 

二月初三早上,陈县长据侦探报告,得知日寇已由新绛城出发向稷山进犯,便立即同公安局长殷志平(牺盟特派员、中共地下党员)作好战斗部署。中午,日军先头部队已到城东北的枣林,陈县长、殷局长分别率部在城北泰山庙、真武庙高地和城墙上阻击,同时又组织和掩护大批群众疏散。激战至黄昏时分,敌人后续部队源源而来,由于众寡悬殊,主动撤上北山。

从此,马家沟便成了稷山县政府所在地,晋家峪一带先后集结了二战区的无数正规部队、地方武装和政府机关人员:稷山县政府的财政局、支应局、司法局、稽征局、民政处(又名供给部),均驻马家沟;公安局(后称保安支队)驻后涧头;敌工团、督导团(又称政卫团)驻转曲村;精神建设委员会(即同志会)驻核桃园;国民兵团、粮库在中土地;监狱、库房在马跑泉。峪口东侧的白坡村驻着自卫队;沙沟村曾驻有三十四军、八十三军两个军部、七十三师师部、二一七团、特务团、六十团、保安队等部队,还有闻喜、安邑、万泉等三个县政府,还有粮站、布站、三救部、县党部、特警队等单位。上述各村连同峪口西侧的老凹窑、九曲窑、姚家岭和后峪的庄头、陈家山等村均驻满军队。

这一带人民不时地管派饭、交粮食、腾房窑、借被褥供应吃住,至于带路、送情报、转运粮食弹药、抬担架、服劳役等差事十分繁多。

论政治,抗战初期这里实行的是抗日民主制度,各村纷纷成立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救会,组织全民抗战;号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实行合理负担,减租减息。以后蒋、闫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反共高潮,这里就推行闫锡山的一套政治制度,什么兵农合一呀、划分份地呀,什么存在就是真理呀,肃伪呀等等,他们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不少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深受其害。但是,不少有民族气节的人,仍然坚持抗战,不少革命同志仍坚持地下活动,或秘密转移到革命根据地,或潜伏于敌人内部。抗战八年驻马家沟的稷山县政府,县长虽七易其人,据说第三任县长吴晟仍为地下共产党人。真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论军事,这里始终有重兵把守,既打过激动人心的保卫战,又打过凯旋而归的出击战。1938年3月的一天,正当中共乡吉特委李颉伯在白坡、沙沟召集附近新绛、稷山、河津、汾城、乡宁、襄陵等县牺盟会和自卫队负责人开会,研究成立“晋南游击独立团”,同敌人展开游击斗争时,稷山城内日军于半夜突然进攻白坡村,战斗十分激烈。为了掩护上级领导和各县战友安全突围,陈捷弟县长、殷志平队长和田文莼(牺盟特派员、中共地下党员)指导员,毅然决定,由稷山自卫队断后,正面迎敌。拼杀六、七个钟头后,终于使我方人员冲出敌人的火力封锁线。田文莼同志和十余名队员壮烈牺牲。

1938年5月初二,沦陷三月后的稷山县城,一举全歼守敌一百余人而光荣克复,开全国战场收复县城之先例。这一巨大胜利,是陈捷第县长筹谋部署于马家沟,又从马家沟率部出发,联络友军配合,经过激烈战斗而取得的。这给气焰嚣张的日寇以沉重打击,大长了抗日军民的志气。

1939年元宵节的前一天,日寇欲乘我军民欢庆佳节之际,摧垮晋家峪抗日力量,便集结重兵来犯。战斗从白坡打响,经过云丘山一二三零高地激战,我军寡不敌众,且战且退,致使敌人攻进后涧头、核桃园,烧毁大部民房,杀死百姓九人,守军阵亡一百余人。虽是一次失利的战斗,但更激励了军民的同仇敌忾。

1942年3月27日夜,稷山日寇纠集七百余众,分路进犯云丘山一二三零高地,二一七团守军,英勇奋战,以少胜多,多次击退敌人的猛攻,战尽夜,歼敌大半,取得“罕有之辉煌战果”,守住了通往晋家峪之大门。

1943年7月间,打敌挖壕战役中,七十三师受命攻击刘家庄堡,这又是一次主动出击战。部队集中于沙沟村,高倬之师长作了慷慨激昂的动员,将士们怀着必胜信心,夜间经过血战拼杀,终于歼灭了顽敌,占领了村堡,还有许多俘获。战斗之激烈,惊心动魄;牺牲之壮烈,可歌可泣。敌人丧胆,人民称快,至今记忆犹新。

论经济,值此兵荒马乱之际,此地既无工业,又无商业和企业,人民就靠单一的农业,虽不象敌占区和沿毁民壕一带有家不能归、有地不能种,但仍在薄收重赋下生活。可是有一点看来极为繁忙,恰似丰产丰收的景象,那便是二战区向稷山和汾南各县的诸多征收。

八年抗战中,不仅稷山的驻军和政府机关人员的吃穿用度要靠这里的征收来供应,就是退守晋西各县的二战区大批军政人员的供应,许多也要靠这里的征收。因此,日每有稷山、万泉、荣河、临晋、猗氏、安邑等县群众,肩挑背负,络绎不绝地往这里送粮、送布、送款。这里粮站、布站除前边提到的中土地、马跑泉、沙沟村均有之外,属稷山供给部管辖的山底村和马跑泉翻西山过去到黄华峪的桑柏头。还有每个库、每个站的粮和土布,都堆积如山。就这,不时还有部队下山背粮,因无那么多口袋,背粮战士都拿单裤当口袋,人们嘲之为“吃一肚子,背一裤子”。各县人民虽然身陷敌区,备遭苦难,但总怀民族大义,“北望王师”,年复一年地等待、供应。

论文化,晋家峪口西侧的姚家岭,有民族革命第一高级小学;老凹窑有私立笃学中学。峪内的玉皇庙,有民族革命第三高级小学。峪口东侧的沙沟村,有私立振华两级小学。学生大都是敌占区、交错区的爱国青年;两所私立学校的学董、教员,不仅分文不取,而且还捐资兴学。为了抗日,为了救国,为了培育祖国的后代,各自都做出了应有贡献。尤其在“十二月政变”以后,振华学校还作为地下交通站,转送党的文件,掩护和转移革命同志到晋东南根据地;一高校长李效民,系地下共产党员,仍坚持革命工作。这些同志有的曾被逮捕入狱,有的后被杀害,都做出一定的牺牲。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虽然也有个别渣滓,但绝大部分日后都参加了革命工作,从事党政军民学,布在东西南北中。现在不少人已经离休或退休,但仍奉献着余热。

晋家峪这段坎坷历史,是稷山史志的一段。其中既有军民的抗战史,又有二战区的刮民史,还有地下共产党员的活动史,是笔者亲见、亲闻、亲历的历史。约略记之,以备研究者参考。



裴海涛,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山西省稷山师范副校长、运城学院稷山师范分院副院长。先后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运城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为河东教育、公安、环保、煤炭等系统采写报告文学达上百万字,出书四本。其中《平平淡淡才是真》荣获全国大型报告文学征文一等奖;《流金岁月》荣获“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全国大型报告文学征文三等奖。
——发刊制作:葛丽娟
协助制作:焦云竹  薛前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稷山名人风采
日寇最后杀害的一位隆尧农民
山西稷山博物馆现藏中国最早金属币(图)
【每天老照片】-1万-123-80年前面对日本侵略者,同样是中国人,表现却如此迥异
【美文选粹】黄国华丨老黄其人
万荣县裴庄乡各村村名来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