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宗才 || 吃零食
userphoto

2022.06.06 河南

关注

吃零食

灵犀通心

(一)襁褓中的我哭闹着要吃零食——因缺奶饥饿

我出生于新中国华诞六年的严冬。据生母口述,那时共和国成立不久,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工农商学俱处于薄弱状态,农林牧副皆居于落后局面,人民生活都还在饥寒交迫的境地。由于缺吃欠喝,母亲吃糠咽菜导致浮肿多病,奶水近乎枯竭,即便我使劲吮吸,能够吃到的奶水也是微乎其微,难以支撑身体的最低需求。所以,我孩提时孱弱多瘏,瘦骨嶙峋,经常哭闹,总奢望能从母亲身上多榨取一点儿营养。母亲舍着老命,尽量满足我的欲求。然而大河没水小河干,囗嚼黄连就苦胆,老小命悬一线,朝不保夕。现在回首往事,我是多么的懵懂无知,何等的自私自利呀!

当时就是那样的境况,父母都是平头百姓,凡夫草民,依靠草根树皮、野菜树叶救命,死里逃生,度日如年,谁也没有回天之力,能改变悲凄的现状!

(二)我幼年时渴望零食——忍饥挨饿

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左”倾错误,加上从1959年到1961年,中国农田连续几年遭受大面积的自然灾害所导致的全面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新中国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那时我刚五岁左右,正处于需要增加饮食营养,满足生长发育所需的食物之时,碰巧儿赶上“三年自然灾害”,也算生不逢时,苦命天成啊!

我依稀记得,家乡人把田野荒坡上的野菜甚至草根都挖光了;树叶榆树皮都被用来填肠充饥;用玉米穗皮来做“淀粉馍”吃;腐烂的红薯、红薯秧都被人们用来救命;刺槐花、葛花、菜杨树叶、槐树叶、榆树叶、柿树叶、梨树叶……都被饥不择食的人们用以维系生命、度熬灾荒的救命稻草;石头堰上、枣刺窝里、陡坡崖壁上的牛蔓子花、山蔓菁根都被充满求生欲望的人们“狼吞虎咽”了,致使许多人患了浮肿病,甚至导致丧命。人们知道榆树皮可以食用,于是就有人深夜里冒着生命危险去偷盗,回家后偷着凉干,磨成面吃馍或做糊涂饭;红薯叶、刺芥、面条菜、毛女菜、地抓儿等都成了炙手可热的救命食物。总之,凡是能救命的所有草木都被人们尝试过了,甚至有毒副作用的也被人们“鉴定”、“试验”过了!恶老雕吃鸡毛——胡填嗉哩!此时的我,渴望零食,简直就是奢求幻想,一枕黄粱!

(三)青年时期的我期待零食——食不果腹

青年时期正是人吃壮饭长身体发育高峯的时,然而,正赶上在生产队大集体生活的趟儿。农民们整天被生产队吊在大树上的铁车毂辘(当钟用)声聚拢在“大寨田”里,搞平整土地、削高垫低的活儿。人们都处于半饥饿状态,穿着破衣烂衫,成天灰头土脸,无精打采,消极怠工,出工不出活,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打扑克、闲扯淡、讲笑话成了人们休息时的常态。人们只为了挣工分,而不考虑生产效益的问题,待到分粮食的时候,工分的日值都特别低,有的生产队每个工值甚至只有几分钱!所以,好多家庭都是过着衣不蔽体、饥肠辘辘的惨淡日子,一年糠菜半年粮,端起饭碗看见天,稀汤寡水喝几碗,营养不多粪堆添!我们家更是苦不堪言,羞涩之至!父亲身小力单,干活挣分少;母亲不幸坠崖,截去左腿,成了残疾人,全靠双拐挪走,生活勉强可以自理。家庭没有经济来源,父亲着急了就会卖旧房、卖树木,连我妈的连箱柜也给卖掉了。荒时暴月,向亲友乡邻借钱借粮成了常事。我虽然于1975年春参加了教育工作,但正式民师指标未曾批下来,只挣工分,没有分文工资。一直干到79年3月,才获得正式民师任用证,成为--位名正言顺的民办教师,每月挣4元钱,像饿汉啃鸡肋一样,不忍弃之;宛洪水中的难民揪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不肯撒手!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安贫乐道义无反顾、正路直行、三更灯火五更鸡地朝着为四化建设培养德才兼备合格人才的目標高歌猛进!

迄至1981年秋天,我跟前已生育两男二女,全家八口人,就依凭我每月挣的寥寥数元钱维持着全家人的经济开支,囊中羞涩已成司空见惯,借钱借粮已经习以为常。我虽然从事着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但依然是个民办教师,穿着打补丁的衣裳,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滔滔不绝津津乐道;甚至有时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不得不推延到星期天换洗。挣着微乎其微的薪水,有时候还曾因没钱买盐而一连几天吃甜饭呢!我学会了省吃俭用,常坚持光盘行动,戒绝了吃零食的梦想,践行着我干爹常说的一句囗头禅“没病別嫌瘦,安然就是福”!清贫生活,清心寡欲,清雅恬淡!

(四)儿女“向来不吃零食”——因为他(她)们手无分文

我的儿女们出生于1976年至1981年间,正赶上生产队大集体的年代,改革开放才初显端倪,分田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还处于萌芽状态,家庭生活仍处于十分贫困的情状。每年麦季一口人只能从队里分得几十斤小麦,秋季一口人仅仅能分到几十斤玉谷穗和几百斤红薯。所以,长年累月全靠野菜补衬,平时根本没钱去市场上买菜,只有春节时才可能去集市买少量的萝卜白菜等。常年以红薯为主粮,甜饭煮红薯或红薯片,中午红薯面,馍篮中是蒸红薯和红薯面馍,玉米面馍就算是好的了,白馍的主要成分还是白玉谷面与小麦面的混和物,那也是被看作稀罕食物,只有逢年过节时才能看到。

我们的公社被戏称为“红薯公社”,那是因为各个生产队都把最好的地栽种红薯,因为红薯耐旱、稳产高产。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红薯面,红薯馍,离开红薯不得活!”

我的孩子们从小缺奶,常以烧红薯贴补之。虽然常吃红薯致使好多人都得下胃酸胃疼胃溃疡,然而,人们还一如既往地坚持着、忍受着、痛苦着,迫不得已,无可奈何!

由于家庭经济的极度拮据,让人丢尽脸面。记得1977年春天,我家的猪有病了,请邻村兽医为猪治病,3元的药费没钱支付,不得不赊欠。大约过了一、二十天,那位兽医又来我村为别家猪治病,恰巧碰见了我。他说:“你把那3块钱药费给我吧,我要去渑池进药哩!”我顿时像热锅上的蚂蚁慌了手脚,似高速旋转的陀螺,跑了一家又一家去借钱,先后进了五六家门,不曾借到分文。我垂头丧气,悲悔交加,怨天尤人,气极败坏!

天无绝人之路,还好,终于在笫六家借到了5元钱。我喜出望外,立即把钱还给了兽医。谁知他说:“我还没钱找你哩!”我哭笑不得,无奈地说:“那你就先拿着吧!”三天后,当我放学回到家,我村的一个远门族叔对我说:“宗才,我家猪打了针没钱打发,把你那2元钱顶账了,我以后有钱了就还你!”我无话可说。

我的几个孩子从小到大,忍饥挨饿吃不饱,破衣烂衫穿不暖,头疼脑热赊药账,向来一世我未曾给娃子们发过一分零花钱。为此,至如今我每每想起,愧悔不已,内疚神伤,耿耿于怀,泪漼锥心!!

我的孩子们何尝不想吃零食!可手无分文,又怎能实现那并不过分的欲望呢?!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郭宗才,笔名追梦文星,网名灵犀通心,洛阳市洛宁县河底镇退休教师,生于1955年11月。酷爱文学创作,闲暇时就写诗填词做文章,还喜爱朗读和书法。无不良嗜好。

※  ※  ※

编辑:杨来治(河南洛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散文】沈达顺/​​月亮船
十月萝卜
童年(原创)|槐荫风情
乔庄旧事
乡村往事:记工分
老知青回忆当年下乡岁月:生产队年底分红时赛过年|社员| 分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