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丰先 || 也说说人生
userphoto

2023.08.31 河南

关注

也说说人生

金丰先

从小说《人生》到电影《人生》,再到近期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人生之路》,四十多年了。主人公还是高加林,还是刘巧针,还是高双星,还是高明楼,还是黄亚萍……当下的中国到处都是追梦人,为什么还有人费心费力来讲他们的人生呢?播出之后,还要重播,让人回味。
一、高加林与高双星
两个人同村同姓同龄同班,一个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一个安于现状成绩平平;一个来自群众家庭,一个家长是村支书。考上大学的是高加林,拿着大学通知书去上海上学的却是高双星。
高加林顶着落在自己头上的高考落榜的假名声,一个人在土村穷家里苦闷、愤怒、冲撞,与黄土地斗,与自个斗,与爱自己的人斗,不惜流汗流血流泪,不惜形销骨立。是老父亲抹下面子求了村支书高明楼——高双星的爸,高加林才当了村小学的民办教师。谁知他一干就干得成绩斐然,就干得名扬乡县,就干得村民师生喜欢。不想遭遇八十年代末民师整顿,与一辈子只会教个书的老先生相逢狭路,笔试外调,成绩悬殊。高下立现,残忍也立现(让人想起历史上有人设的二桃杀三士的局)。
节骨眼上,他偏要在暑假里带学生去县城的新华书店去开眼界,去读好书。尽管他事事亲力亲为,结果还是一个学生没经住诱惑在街道上跑起来,被车撞上,住进了医院。逐级上报,教育局来不及问个青红皂白,立马先取消了他的准教师资格。尘埃落定,只有被免职了的高加林,带着自责,带着希望,每天到这个学生的家里去帮扶。也是从这个时候起吧?中小学教师普遍产生了没娘家的孤单感。不用谁说他们就知道:要是真遇到啥事,娘家人有时候甚至比仇家的人下手还快还狠。于是,自下而上,惺惺相惜,一级保一级,学生的郊游悄悄地取消了,劳动课悄悄地取消了,运动会的标枪项目悄悄取消了……连住宿生夏日的午休也悄悄地取消了。一些落后地方的学校教育就这样完完全全地发展了几十年。

高加林的叔父从部队复原了,到市劳动局任职。一听到这从天而降的消息,有人就帮他离开高家村,做了县通讯组的记者。是金子到哪里都发光,他下基层走一线,各种作品井喷式在省市县媒体发表,很快得到县领导的赏识。
赏识的不只有县领导,还有高中的女同学黄亚萍。英雄相惜,一个是写作者,一个是播音员,一个是舞蹈老师,一个是摄影记者。相互的欣赏自带温暖,星月似灯,阳光如虹,两个年轻人的相爱是不需要理由的。但两个人在一起的光芒会伤害到一些见不得阳光的人。一个自认已经是黄亚萍未来婆婆的女人,愤愤然站了出来,把他属于违规借用煤矿的招工指标,一直留在县委大院的事抖了出来。高加林背上铺盖卷,又回到了村里。
通讯干事的身份被取消了,但他文章的光芒谁也掩盖不住。文章在上海获奖了,他自然要去上海领奖(高加林比作家路遥强,路遥去北京领矛盾文学奖是向他人借的盘缠),凭本事误打误撞留在了《大众晚报》的编辑部,从检字工做起,做到记者,做到了报纸的主编。是高加林才华的光芒刺到了高双星心底假寐的良知——如果高加林一辈子到不了上海,到了上海没有成为著名记者、夜大的学生、晚报主编,高双星可能就会一辈子装下去。——现在,社会上一直装下去的人肯定还有。
高双星从父亲手里拿着高加林的录取通知书上大学去了。冒名顶替的负担也有压力,压力也能生出动力,高双星竟然在学习上用起功来。当同学拿报纸上署名高加林的文章向他祝贺时,他就产生自己要写文章发表的念头并付诸行动。他写的文章经过女同学陈秀礼的润色要发表,立马找到了丢失的自信,署名高双星(女同学认为双星暗指他和她,更钦佩他了)。一九八八年公安机关办理第一代身份证时,他借机把名字改过来了。功夫不负,高双星凭着优异的学习成绩留校了,经班主任老师的推荐做了函授部的一名教师。有了工作有了户口,顺利过了“丈母娘”的挑剔关。在上海娶妻生子,工作之余他又考取研究生,完成了学习任务。

当年被高考所误的两个人,都是行业里优秀的人,都是成功者。高加林拥有舞蹈天才黄亚萍的爱情,高双星拥有上海姑娘陈秀礼的爱情。顶替事件案发后,高双星被撤销学籍,在体制之外依然能靠工作养家糊口,在连续剧的最后他又决定: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回到老家考取了一名小学教师。被高考所误的还有马栓。马栓是被高考害得要死要活的人,一经人点拨,瞬间领悟,回家继承了父母烧砖瓦做生意,娶到了刘巧针,要不是女儿罹患怪病,到上海求医时遇到车祸,他也拥有幸福的人生。他也是成功者。
总设计师曾说过:……最大的失败是教育。渐渐地高考成了学校教育至高无上的指挥棒,考上大学成了绝大多数国人培养孩子的终极目标。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譬如:在小孩满月宴上,写上距离高考还有六千四百八十天的大红巨幅,还能引起国人的围观。幽默不?玩笑不?辛辣不?近年来,应试教育发展到了极致,考上大学是学生和家长的命根,拿金钱买也行,拿健康换也行,投机取巧也行,偷盗抢劫也行。高考移民,争抢学区房,起跑线一再前移,全家的人力、财物、人脉通通砸在小小儿童身上。
围绕着高考的幼小初教育,如旋风漩涡一样,在社会上疯狂内卷,已经很少有人能置身事外。人人都想让自家的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又不知道什么样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好学校;家家都想要自己的孩子受到好的教育,但又不知道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教师、学生、家长、政府……苦不堪言。至于一个孩子一生所必需的道德修养、生存能力、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很少有人能顾及到,或者说很少能把这方面的培养坚持到底。
一个人高考之后的路更长,这些才是孩子们将来成功与否、幸福与否的保障。高考是重要,但绝不是一个人成器不成器的终审判决。国家已经着手治理教育大环境,校外培训机构已经退出义务教育领域;每年公务员,事业编,三支一扶考试中,许多岗位对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一视同仁。但一些部门,一些人士还在执旧规、行往事。国家承认的学历,在他们那里非要加上什么什么除外,自持门槛奇高,糊弄群众;或者借此渔利也有可能。

《人生之路》借高加林、高双星的故事,第一次揭露高考冒名顶替事件,算是正面回应长久以来社会上对此类事件的热议。高加林、高双星、马栓、黄亚萍、刘巧珍……他们的人生告诉我们:高考不是人生的独木桥、必经路。改革是从恢复高考制度开始的,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录取之外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和建设者。很怀念八十年代初考场内外的大红标语: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二、刘巧珍与付阿婆

这是两个闪光的人物。她们身上寄托着新时代道德理想的光芒。一个善良勇敢,一个果断坚韧;一个年轻勤快,一个年迈从容;一个穷且益坚,一个富而不骄;一个是无惧烈日的娇荷,一个是蹚开风雪的雪莲。不甘心堕落的生活,让最好的刘巧珍,遇到了最好的付阿婆。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遇。
刘巧珍的父亲重男轻女,可她母亲偏偏就只生了三姐妹。姐姐嫁给了支书家的大儿子,妹妹进学校去读书,她是父母准备留下来守家的,不需要读那么多的书。但没读过多少书的巧珍,偏偏就喜欢读书的人。村子里的高加林、高双星,还有他们的同学马栓、黄亚萍都是她的朋友。
她勤劳敏捷干练。每日开着家里的拖拉机给县城开饭店的姨家送粉儿。一个年轻的女司机在村子和县城之间奔跑,和她上、下拖拉机的动作闪了人们的双眼。
她拿得起放得下。高加林落榜让她看到了爱的机会,她在县城替他卖掉了馍馍,她帮他干庄稼活;他又到县城工作去了,她一如既往的支持。他给她捎回了一条红纱巾,她的天空一下子变得绚丽多彩。终于,在她去看他回家的路上,胸前的红纱巾突然被一阵山风吹落,她追了又追,它飞了又飞……来去匆匆的爱情是一种青年病,就像天花——挺过去了,自身免疫力就强了。后来,她和马栓去上海给女儿治病,得到了高加林的帮助,在简单的酬谢宴上,她一句话给尴尬的他解开了心头的枷锁:还是和从前一样,你永远是我的加林哥。

在付阿婆的影响下,巧珍靠一直地善良、勤奋和后天的学习,在大上海站稳了脚跟。她带人开饭馆,创品牌,开连销店,承保大学食堂,守初心,冲风浪,同样成就了自己人生的精彩。
付阿婆是在那场劫难中浴火重生的。她被自家的保姆带人抄了家,丈夫被打死了,她拼下性命只留住一个旧衣箱。后来,政府归还了她家的别墅,但子女成年累月在国外不回来。她一个人,靠守着一箱子旧衣服过日子,不忿不怨不拒绝,慧眼识得前来代人作保姆的巧珍。她按她的意愿把衣服挂在阳光里晒一晒,帮她晒过的衣服一件一件叠得整整齐齐,重新放置在箱子里,有空的时候,她就坐下来听她讲过去的故事。有了倾听者,那一箱子衣服和阿婆都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那套中山装:一针一线一纽扣一折痕里,都有丈夫挺拨英竣的模样;每一件旗袍,面料色彩新款式好手感里,都是自己闪亮称心的时刻。每一次打开衣箱,都是对当时上海旧街道、老裁缝铺和老裁缝高超精细技艺的欣赏,和那一刻身边人的赞许和自己幸福体验的回忆。她把子女给自己买的一套藕色新衣裙送给她,帮她穿上,化上淡装……小鸭马上变天鹅。那个黄昏闪亮,那个庭院闪亮,阿婆沉寂的晚年生活闪亮。她甚至在巧珍身上看到了年轻的自己。
她学做新菜,照料她的饮食起居;她放弃闲适,自愿教她的女儿读书……日子像飞翔一样轻快和美好。可惜,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付老婆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避过她对巧珍说:……马上得住院、做手术……。
在诊室外,她理一理旗袍,走进去拉起巧珍说:我的病,我清楚,走,回家。话是对医生说的,也是对巧珍说的。
巧珍把女儿托付给务工的马栓,一心一意地照料阿婆。春去秋来,叶子飘零,那个初冬的夜晚,付阿婆穿上自己最可意的一身旗袍,仰卧床上,轻声和巧珍交代身后事……末了,她巧言支巧珍到门外,安安静静地走了。

一身素衣的巧珍送走了从从容容的付阿婆。一下子暗淡下来的她,守着同样暗淡下来的旧别墅,时光慢下来,一如一张垂败的旧蛛网,一切都无意识地符在上面飘荡。阿婆的子女一直没能回来,多天之后倒是来了一杆子人。他们声称是付老婆子的亲戚,来要房子分财产,但巧珍在这里多年,却未曾见过他们中任何一个人露过面。——对这些人付阿婆应该也是知道,她走之前给巧珍立下了遗嘱并到公证处做了公证:要她把孩子的病彻底治好,她要给她以幸福。
看到这里,我立马想到电视剧《装台》里故事。从秦腔团退休的窦老师,一个人守着房改时的两间老房子过日子。每天陪伴他的,就是自己的几嗓子老戏和几十盆四季轮换翻种的花。顺子是他在秦腔团结识下的学生,学生是孬学生,没登过戏台没正式编制,只能靠拜在秦腔团办公室铁副主任门下干装台。可只有他,时不时地来串门,给窦老师带点酱牛肉、锅盔馍、半真半假地开开玩笑。说得老师兴起了,他就蹬上三轮车载着老师到街上来碗酸辣羊子血,喝上两口小酒。日子就这样可劲朴素潇洒地过着。
有一天,窦老师病了。他对跑前跑后的顺子交代自己至简的后事。顺子说:谁没个病没个灾,说这干啥?说不定哪一天我还会走在你前头。再说你交待给我,到时候我再交待给谁?
窦老师说:你个瓜娃子,人都有这个时候,我不交待给你给谁。
这是一个男人和男人之间忘年交的故事,付阿婆是一个女人和女人忘年交的故事,他们的真诚、无私和纯洁感情让人感动。财产赠予是尊老爱幼、互帮互助、长期陪伴的结果。
一直听到有人说:西方国家的官员不贪,是因为把遗产留给子女划不来,继承要交纳价值一半以上的遗产税,到时候咱们国家也会实行。其实付阿婆、窦老师的品行和他们处理遗产的方式才符合国人的传统和愿望。
养老已经成了国人摆脱不了的话题:子女养老,以房养老,抱团养老;有财产有工资者的养老,无工资无收入者的养老;国家资助建设的康养中心,爱心人士的养老资助,北京等地一些人借养老骗房骗钱。在加强法律效力之外,道德建设方面的提倡引导、鞭鞑谴责,亦不可忽视。这方面我们从来不缺像《墙头记》《拉荆巴》等优秀传统剧目。《人生之路》借此又给我们讲了一个好的敬老养老故事。

三、高明楼、马占胜和刘巧玲

如果不当村支书,高明楼可以算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他精明,顾家,能料理事,能帮家人实现他们的梦想。在高家村,高明楼是“大能人”。
刘立本是高家村的“二能人”。改革开放后,二能人很快成为方圆附近的首富。他家的三个女儿个个聪慧漂亮,是大马河川人家眼晴里闪着金光的宝贝。高明楼一出手,就帮大儿子、三儿子从他家娶回了俩:大女儿巧英和三女儿巧玲。

电影里,高明楼让儿子顶了高加林村办小学的教师;电视剧里,高明楼借职务之便昧下了高加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给了自己的二儿子。

马占胜者,何许人也?县教育局马股长,马副局长,马局长也。马股长有能耐,会表演。当县领导向教育要人才时,他就亲临县一中,直面高三学子,讲县里高考录取率为零的历史,讲全县人民奋发图强的现状,讲自己作为教育人的责无旁贷……激动处,马股长啪啪啪扇打自己几个耳光,痛彻心扉地说:自己身为教育的股长,不把教育质量搞上去都感到脸红。
马股长见利,忘义。不负马股长所愿,当年县里的高考取得零的突破。拔筹的正是他们一直寄予厚望的高加林同学。马股长本该引以为豪,精心呵护,强化这名高材生将来回报家乡的感情才是。但马股长没经得住诱惑,或者说他和高明楼本就是苟苟营里的一丘之貉。在利益面前两个人一拍即合,当即做下了偷天换日的勾当。
拜他们所赐,高加林在村里当了一名民办教师。要转正了,马股长对高加林赞赏有加,夸他是全县教师的榜样,是难得的好老师。但他一听说高加林带学生外出,导致一名学生受伤住进了医院。立马在册子划去了高加林的名字。
精致利己的马股长高升了。而且势头强劲,马副局长从主管一域的教育局又升迁到了掌管全县的人事劳动局。
马局长会来事。高加林的叔父从部队复员到地方,就任市人事劳动局长。不等高局长开口,马占胜马上和高明楼联手,一个出假证明,一个利用过期的煤矿招工指标。两个人一夜运作,高加林成了县委通讯组的干事。事情被人揭发后,也没见马局长露过面,可见他没受到什么处分。
待高加林知道真相,赶回来要诉其罪时,被人告知:马局长已退休多年,己经死了。死了的人就可以不问其罪吗?前几天在滨河公园晨练,司法系统刚退休的一位朋友笑我愚,他
马占胜和高明楼的勾合,害的不只是高加林和高加林的家人,还有刘巧玲们。刘巧玲第一年高考,差五分而落榜,再三央求不差钱的父亲让她再复读一年。刘立本顺口爆出一句话浇灭了她心头不服输的火苗:高加林当年成绩恁好,不也没考上。巧玲一下子失去了自信,接着自暴自弃,嫁给她一直看不上眼的高三星。还有那些县一中的莘莘学子们,他们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一想到他们的学兄高加林和高双星的故事,是不是立马就妄自菲薄、自暴自弃了?还有他们的老师是不是也会讲他们两个人的故事——高加林平时那么刻苦,成绩第一,不也没考上嘛?高双星迷迷糊糊的,关键时刻不也能高居榜首。还有像刘立本一样一时不知内情的家长们,还有像高玉德等等一切善良的人们,是不是就此认为:自己永远也不如人家高明楼呢?
作恶是关键少数人举手之间的事,但要肃清群众中的流毒不知需要多少年呢?再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那样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自然环境如此,社会环境亦然。

四、说说黄亚萍吧

黄亚萍衣食优越,是校花级的人物,是学校男同学的梦想。高加林、高双星、以及马栓们高考落榜就要回家种地。她和张克南们只是早一点参加工作而已,而且他们从事的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工作:播音员,采购员,门市部经理。只因为他们的父母是这个城里的“官”,这是那个时代里的正常事。
黄亚萍和他人不同,她有理想的,她继承了母亲舞蹈的基因,张克南不理解,张克南的局长妈妈也不理解,她只知道她来自南方,知道南方人爱吃新鲜的海产品,只能抓住机会给她做一顿她爱吃的虾——前提是黄亚萍要给她做儿媳妇。黄亚萍苦闷的时候只能一个人跑到城外,站在岭上独自舞蹈,给晨曦看,给夕阳看,给远处放羊的人和羊群看。

高加林也是有理想的,他愿意把自己的文章和摄影做到极致。理想是火,当年有多少地主资本家的少爷千金冲出物质富足的家庭,甘愿为心中的理想牺牲一切。两个有理想的人,有着血缘一样的亲近感,何况他们两个曾是班上的双子星。她为他买了天价的(在他看来是)相机,他作了她的摄影师——她让他用这种方式顶钱,他只能用这种方式还债。高加林的一副摄影作品,让她登上省城杂志的封面。看到了自己光芒四射的舞蹈形象,她明白她需要的不是张克南所给予的烟火生活。
高加林再次回到了农村,黄亚萍也黯然地离开了那座城。她随父亲回到了上海,靠自己圆了大学梦,如意进入了歌舞团。她一入职就是团里的骨干,年轻人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精力有的是心劲和活力,她创作并主演的歌舞剧《柳儿》进京展演,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她和同伴还没从激动里走出来,领大奖的却成了别人。团里上报功劳簿时,在她的名字前边舔加好几位“资深人士”。领导们劝她以后有的是机会,朋友劝她息事宁人;她不愿委屈自己,投书举报。利益面前人人”均”等,这种事一旦撕破脸,哪有年轻人取胜的道理?顶不住压力,同事从团里出走,黄亚萍将父亲撇给男友出国发展去了。我猜想:当年许多青年才俊不愿在国内发展,也可能是出于这些无奈。像当初郎平,像当初的李琰,像当初的周继红……破除体制樊篱,任重道远。毕竟不是所有的年轻才子都有钱学森赤子深情的执着隽永。
黄亚萍继承了母亲的舞蹈天才,也承接母亲对婚姻的失望。她为舞蹈艺术可以牺牲一切,高加林为报社的生存和成长,为了她也可以单身生活。他俩工作之余可以煲一顿”电话粥”温暖彼此,但却苦了加林的父母,老两口在老家,在村头,在风中一天天地老去,含饴弄孙只是梦中才有的事。这些新新人群的成婚和生育问题,揪抓着家人和国人的心。
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从农村开始的,改革开放也是先从农村实施的,如今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也离不开农村。政府倡导的乡贤回乡,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农耕文化、观光农业绿色农业等等给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不断给予正能量。不惜浓墨重彩地续写高加林们的故事是历史的必然,《人生之路》是他们的路,也是国家四十多年来走过的路,其中有警戒,有鼓励,有启示。
马栓当年高考屡考屡败。最后一次折戟于预考,他嚎啕大哭,吓得(也可以说是羞愧的)不敢回家,躲在巧珍二姨的饭店里,一边混口饭吃一边等待高考结束。巧珍去县城送粉儿时,看到他迷茫颓废的样子,愤然对他说:……高考那是给别人的路。你有你的路。
马栓问:我的路在哪?
她说:我咋知道?自己的路得自己去走。走了才知道。


【作者简介】金丰先,笔名金家,河南洛宁人,教育工作者,中共党员。工作之余,喜阅读散步。有文字散发多个网络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之路》37集大结局:刘巧珍归宿有2个,高双星的结局让人不满
《人生之路》结局:高加林成作家 主编,巧珍创业成功,双星成公务员
《人生之路》观后感4
《人生之路》看到马栓离世,才懂高双星的讽刺,高加林的“悔悟”
《人生之路》进入尾声:刘巧珍开启创业,马栓车祸身亡下线!
再看《人生之路》:从高双星顶替高加林,才明白诸多道理隐藏其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