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至简自学中医:经验分享(收藏版)

为了使中医爱好者,能够快速入门。

同时摆脱枯燥的机械的说教方式,把晦涩难懂的中医知识有趣化、易懂化。

我把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找到的答案。

以师徒问答的方式,呈现给大家。

师傅 :吴优

徒弟:吴虑


吴虑问:

师傅,能不能把您在中医学习方面的经验说说。我好像总是找不到感觉。

吴优答:

中医知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很难简单地讲明白的。

我就把我的一些感悟,说给你听听。

学习中医的过程,就像是一场旅行。

首先,你需要定好目的地,找准自己的方向,把握好既定的目标。

其次,选好适合自己的出行工具,规划好路线,带上导航

最后,加油门!勇敢出发。要大胆地迈出前进的第一步,做比知道 更加重要。

中医的学习要有很强的整体意识,你要时刻牢记你的目的是治病救人。

不管是什么流派、方法,只要能治病救人。就不要有偏见,要接受吸取。好比旅行,有风、有雨、有花、有草。你需要始终牢记你的目的地,才不会被眼前的美景所迷惑,更不会被眼前的挫折而放弃行走的脚步。

吴虑:

抓耳挠腮,眉头紧锁,若有所悟。

突然大叫一声,师傅。我还是不明白呀!

能不能再讲得通俗一些,说点人话。

不要动不动就拿着要把你五十年的功力,转授给我的架势。让我参禅悟道。

这不是揠苗助长吗?难为我吗?

吴优:

嗯嗯!尴尬地咳了两声。我的傻徒弟。为师这也是一片苦心,在考验你的悟性呀!

学习中医最讲究的就是悟性,就如同旅行需要很强的方向感一样。

吴虑:

师傅,我的好师傅呀!能不能说点实在的,把你的压箱底的方法,交给我。让我一学就会用的。好将来给你养老送终呀!

吴优:

这个么,让我好好想想。

那我就以我自己的学习经历给你简单地聊聊。

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五步走。接下来,要敲重点了。

第一步:先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有自学的,可以先以经方为主。把《伤寒论》作为学习的开端。

有先自学然后跟师的,首推《医宗金鉴》。

确定好自己要走的路,再了解一下中医的源流关系,知道那个时期出现了比较有名的医者和他的著作,了解时代的局限性,深刻理解某个流派的产生与当时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这样就不容易陷入某些偏执的误区。你也会发现历史的长河中,一些靠谱的东西。去研究哪些不变的真理性的事物,要学会独立思考。

第二步:具体怎么去学习?我还是以自己为例:

我走的是自学的路线,以经方为主。

首先学习《伤寒论》,就要下功夫去背诵原文和通读百家的注解。

下大力气去死磕注解,在各家里寻找靠谱的注解本,一条条地仔细研究。可以先看胡希恕的伤寒金匮讲座,再看曹颖莆的伤寒金匮经方实验录,最后看陈修圆的注解。从易到难的顺序。

关于医案:只推荐两个人的张锡纯和赵绍琴。都是干货满满。

着重说一下《医宗金鉴》,是清朝政府举全国之力,并在太医院院长吴谦的主持下编纂的。上承古训,以伤寒为蓝本,下接后世大家的经典著作。可以说是集大家之上乘之作。比较客观,又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应该重视。

第三步:要建立自己的治病辨证体系,要学会用方而不是药。

学会打组合拳,而不是王八拳。

组合拳:整体观+辨证观 相统一

《伤寒论》的辨证思路 +《金匮要略》的专题疾病

在从后世医家里面补充一些效方,做成一个个专题。一个一个去死磕。

第四步:学习西医的诊断和现代化的检测手段

科技可以帮助中医人,更加完善“四诊”。就如同导航一般。

第五步:多动手,敢于实践。

实践出真知。

很多自学中医的人,多半停留在理论阶段。

没有尝过黄连是苦的,甘草是甜的。下针的阻滞感,拔针时像鱼上钩的感觉。得气后的酸胀麻等一系列感受。正骨的什么叫:筋出槽,骨错缝。手下感觉肌肉的层次感分明。

只有动手了,才有可能会反馈。只有反馈了,才能积累经验。

最后达到:一剂知,二剂愈。

吴虑:

师傅,我有个问题。第三步能不能在具体一些?最好是能具体到某一个病症。

吴优:

好徒弟,你还真知道哪里是要命的干货。罢了罢了,我也不藏着掖着了。

辨证体系简单理解就是:加减的关系。

可以参考沈绍功先生的: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法。

具体就是:先确立几个辨证的单元,然后根据临床出现的病变加以组合,做出症候的分类,就会比较符合临床实践。

辨证要准,主症要精。

两个基础条件:单元要精简,主症也要精简。

抓住一个独字。独一无二。比如:主症必须是单一性的,淤血的刺痛是固定的,痰浊是口黏黏的、外形是肥胖的。气虚是气短,说话上气不接下气。阴虚是手脚心、胸口出汗的。

单元组合式的辨证分类方法:

以气血阴阳四个基本虚症+五脏定位主症 =九个单元。任意组合变化。

  1. 气虚证:气短促,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

  2. 血虚证:面皓白,唇色淡,舌质淡,脉细数。

  3. 阴虚证:五心烦热,舌苔干净,舌质红,脉象细数。

  4. 阳虚证:肢体怕冷,四肢不温,舌苔薄白,舌质淡胖,脉沉细,迟部弱。

  5. 心主症:心悸

  6. 肝主症:胁肋胀痛

  7. 脾主症:肢体倦怠

  8. 肺主症:咳喘

  9. 肾主症:腰酸

一般而言: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往往有气虚的表现;阴虚是血虚的进一步发展,阴虚多兼有血虚;血随气脱,气虚可以导致血虚;气因血衰,血衰可影响气虚。气和阴,阴和血,阳和阴均有体阴用阳物质功能上的联系。

气虚主要指脾,血虚主要是指心,阴虚主要指肾,阳虚主要指脾和肾。

肾为先天之本,只能调整阴阳。脾胃为后天之本,可养气血。

临床上的异脏同病,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九种:心肺气虚,心肾阳虚,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肾气虚,脾肺气虚,肝肾阴虚,肺肾阳虚,脾肾阳虚。

总之,虚症分四类五位。

实证有八大纲目。邪有八种:淫、痰、饮、湿、滞、淤、食、虫。

吴虑:

哎呦喂!这知识量可真大呀!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弄明白的,我需要赶紧收藏起来。好好仔细研究。

吴优:

总结,中医是门经验医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看再多的书,终究是纸上谈兵。要动脑,更要动手。从小病开始,从中成药尝试起步。不要等一切都学好了,才开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教你:如何调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
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分辨及调理
中医
[转] 肾阴虚和阳虚比较简单的分辨方法
一眼就可看出自己的肾脏情况!1分钟自测一下
【中医教你】如何调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