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师《金匮要略》| 拆解仲景遣药组方之奥义

编辑:小药童



      作者林海燕是肖相如老师的四期弟子,本文写于《金匮要略》阶段性学习结束期。
      林师姐通过本文逻辑清晰的总结归纳了她在《金匮要略》学习过程中关于仲景遣药组方的思考,极具启发意义,故今日于此分享,以便同道互参,交流进步。

全文共2275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金匮要略》是张仲景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师父的讲解,自己的抄写、翻译学习,对《金匮要略》里面记载的方剂和用药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一、《金匮要略》大多数方剂体现了“八法”的具体应用。

例如:桂枝汤为汗法;瓜蒂散为吐法;承气汤为下法;小柴胡汤为和法;大乌头煎、通脉四逆汤为温法;白虎加人参汤、白头翁汤为清法;鳖甲煎丸、枳术丸为消法;当归生姜羊肉汤、肾气丸等为补法

除上述八法之外,如将《金匮要略》方剂所体现的治法再进一步区分,还有表里双解法:如厚朴七物汤、大柴胡汤、越婢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乌头桂枝汤等;固涩法: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桃花汤等;止血法:如黄土汤、柏叶汤、胶艾汤等;润燥法:如麦门冬汤;除湿法:如五苓散、茵陈五苓散、猪苓汤、苓桂术甘汤等。

又如同属消法一类方剂,其用途也各有不同。如枳术丸重在调治气分,鳖甲煎丸体现活血瘀;还有除湿利水的防己茯苓汤、化痰散饮的小半夏汤等,均可在消法一类方剂中加以区分,故前人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的说法。

二、《金匮要略》方剂紧扣病机,立法严谨,用药精炼,加减灵活。

例如:治胸痹的名方瓜蒌薤白白酒汤,总共三味,方中瓜蒌开胸中痰结,薤白通阳行气,白酒轻扬以助药力,共奏通阳开结、豁痰下气之功,使胸阳宣通,则胸痹诸证可解。如证见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是水饮上逆,病势稍重,则加半夏以降水饮成为瓜蒌薤白半夏汤。如再加“心中痞气,胸满、胁下逆抢心”等症,则加枳实、厚朴、桂枝等以降胸中、胁下之气,成为枳实薤白桂枝汤,其药力则较强于以上二方。

又如用小青龙汤治支饮咳喘,针对寒饮为病之本,则方中必用干姜、细辛、五味。如阳虚而有水气上冲时,则方中必用桂枝。水饮而致呕逆者,则方中必用半夏。如血虚而见浮肿时,防止麻黄对血虚不利,则改用杏仁。如确有胃热上冲,见“面热如醉”者,则加大黄。故唐宗海认为:“仲景用药之法,全凭乎证,一证则添一药,易一证亦易一药。”(《金匮要略浅注补正》)这正是在治病求本的前提下,当证候发生变化时,随证用药的范例。

此外,如越婢汤本用于发越水气,若加术成为越婢加术汤,则可用治风湿。如加半夏成为越婢加半夏汤,则可用治肺胀。

《金匮要略》方中药量的加减变化,也颇值得重视。如桂枝加桂汤之加重桂枝,用以治疗奔豚气;小建中汤之倍用芍药(加饴糖)以平调阴阳;通脉四逆汤之加重干姜以温中扶阳;还有厚朴三物汤与厚朴大黄汤、小承气汤三方均为大黄、枳实、厚朴三味组成,但因分量不同,主治即各有重点。

三、《金匮要略》能准确巧妙选药、用药,仲景既重视单味药物原有主治功能,同时也注意药物配伍后所产生的协同作用:

1.重视单味药物的独特效用:如百合病主用百合;狐惑病以苦参汤熏洗,以雄黄熏肛;阴毒或阳毒均用升麻、鳖甲解毒;治疟病用蜀漆;治黄疸用茵陈等,皆含有一病常有专药之意。

2.注重药物配伍所产生的协同作用:药物经配伍所产生的作用,不等于组成方剂所用的单味药物的功效相加。例如溢饮证见身疼痛烦躁者,是邪盛于表而兼有郁热,可用发汗兼清郁热的大青龙汤治疗。但从大青龙汤的组成药味看,凡麻、桂、杏、草、姜、枣、石膏等七味,无一药是专门起止痛作用的。故从单味药物原有作用上看,是难以理解该方功效的。而事实上这些药味组成大青龙汤后,确能收到去水、止痛、除烦之效。因此,仲景用药重在发挥药物配伍后的综合作用,这正是经方可贵之处,亦是《金匮要略》用药的特色。

3.仲景在药物配伍应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例如:麻黄与石膏配伍,则可解表清里,用治风水或咳喘,如越婢汤、大青龙汤;与厚朴配伍,则可散饮降逆,用于咳而脉浮者,如厚朴麻黄汤;与白术配伍,则可发散寒湿,用于寒湿在表,可发汗而不致过汗,如麻黄加术汤;与苡仁配伍,则轻宣温化,发散风湿,用于风湿在表,如麻杏苡甘汤;与乌头配伍,则可逐寒宣痹,用于寒湿历节,如乌头汤;与半夏配伍,则可宣肺和胃,平喘止呕,用于水饮凌心之心下悸,如半夏麻黄丸。

又如桂枝的配伍应用,与附子合用,可治风湿表阳虚,如桂枝附子汤;与芍药、姜、枣合用,可以解表和营卫、化气调阴阳,如桂枝汤;与黄芪、胶饴等同用,可以建立中气,如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与瓜蒌、薤白等同用,可以宣通胸痹,如枳实薤白桂枝汤;与苓、术同用,可以温化水饮,如五苓散、苓桂术甘汤;与茯苓、五味同用,可以下气平冲逆,如桂苓五味甘草汤;与乌头合用,可以散寒止痛,如乌头桂枝汤;与石膏、知母等合用,可以治疗温疟,如白虎加桂枝汤;与丹皮、桃仁、川芎、当归等合用,可以温经行瘀,如桂枝茯苓丸、温经汤等。

再如附子的配伍应用,与干姜合用,可增强回阳救逆之效;与白术合用,可以温散寒湿;与乌头合用,可以峻逐阴邪;与苡仁合用,可以缓急止痛;与粳米合用,可以温中止痛;与大黄合用,可以温下寒积;与瓜菜、瞿麦合用,可以温阳化气,利水润燥;与灶中黄土、地黄等合用,可以温脾摄血。

4.《金匮要略》还注重药物的炮制,煎煮方法:

如用附子,凡用以回阳救急者,多用生附子。而用以除寒止痛者,多用炮附子。

再如治虚寒肺痿用甘草干姜汤,干姜炮用,以辛通而兼苦降,开后世温上制下法之先例。

又如茵陈蒿汤的煎煮法,先煮茵陈,后人大黄、栀子,因后人大黄、栀子,可以速泄其热,久煮茵陈,则可缓除其热中之湿。

又如乌头汤、乌头桂枝汤中,乌头与白蜜同煎,既可以制乌头药性之峻烈,又可使药力持久。

总之,《金匮要略》的遣方施药,既重视单味药物的主治功能而专病配以专药,还注重经配伍组合后的协同作用,从而加强与扩大药物的主治功能和范围。药物加减随证化裁,灵活变化药物的炮制与煎服方法,据证变通,既提高疗效,又降低其毒副作用用药途径以水煎口服为主,又用熏、洗、坐、敷、纳鼻等方法。

可见,仲景用药通常达变,对后世药物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 原创首发从《金匮要略》一书探讨经方的配伍用药规律(下)
☆经方辨治冠心病探讨 作者:王付
附子配伍半夏的临床医案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149
仲景方细辛配伍规律探析
隋唐时期仲景方在脾胃病证中的运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