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承气汤系列(6)大黄甘草汤

今天学习调胃承气汤的加减方,把调胃承气汤放在前面作对比。

现代剂量参考《方剂学》(第十版)

调胃承气汤

大黄四两(12g),去皮,清酒浸        

甘草二两(6g),炙   芒硝半斤(12g)

上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

大黄甘草汤

大黄四两(12g)         甘草一两(3g)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17条: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吃了东西以后马上就吐出来,说明是胃热,如果是胃寒的呕吐的话,反应没有这么快,会在胃里存上一天左右才吐出来,就是“朝食暮吐”,那是用大半夏汤。

同时还能见到口干想喝水,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滑数等。

所以用大黄、甘草两味药泻下大便及胃热,缓解呕吐。

临床上还用来治疗胃热的眼睛疼、牙疼、口疮、流鼻血等面部上火,热证的打嗝呃逆也有效。

可以加减,比如说加黄连、黄芩成为三黄泻心汤;大便干得厉害可以加芒硝,就变成了调胃承气汤。

食入即吐:

还有两个食入即吐的情况。

一.上热下寒也可以导致食入即吐。

《伤寒论》359条: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被寒下和吐下以后,脾胃是虚寒的,但是又有这种一吃就吐的表现,好像胃中又有充血炎症一样,不能单用寒药,也不能单用热药,要干姜、黄芩、黄连同时用,同时加人参补虚。和本方证的纯热证也比较容易鉴别。

二.吃坏肚子也会及时呕吐。

这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用藿香正气散等药物,问诊病史可以和本方做区别。

桃核承气汤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12g)      

桂枝二两,去皮(6g)

大黄四两(12g)      

芒硝二两(6g)    甘草二两,炙(6g)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伤寒论》第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本方是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桂枝。

治疗什么呢?

腹部有瘀血导致如狂。瘀血程度不是很严重,所以只用桃仁破瘀血,桂枝降冲气、行血。如果瘀血很严重就是真正的发狂了,要用到水蛭、牤虫等动物药破瘀血,就是抵挡汤,以后会学到。

如狂是还有理智,但是有时候说的话很离奇,有点精分、妄想的感觉,但是又不到打人毁物的地步,所以很多病案是治疗了精分或者一些脑病的,尤其是外伤。

以下内容,请于知识星球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黄
治疗便秘的处方(出自《伤寒论》--调胃承气汤) 炙甘草
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 【大承气汤】「一方有变」
经方一百首七和八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大陷胸汤 麻子仁丸 大黄硝石汤 桂枝茯苓丸 桃核承气汤 抵当汤 下瘀血汤 大黄牡丹汤 大黄甘遂汤 理中丸(汤)桂枝人参汤 四逆汤 真武汤 附子汤 薏苡附子败酱散
经方传真(四)
伤寒论之“汗出太过”对人体的伤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