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是看到理论去想办法去应用?还是说,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恰好应该找个理论?
昨天晚上一位老师提问了一个关于某个模型或理论的详情和应用情况。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有意思的点在于:我们是看到理论去想办法去应用?还是说,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恰好应该找个理论?

“当爱情来了,你会坦然接受;还是等你需要结婚的时候,才被迫找一个?”——似乎,年龄是一个限制条件!当我们在不同的阶段的思考是不同的。#

所以,这个问题跟干预方案是一样的。

你就是想做一个干预研究,气氛都烘托到这了,那么,选择理论还是不选择理论?——【理论的作用是什么?】


小班长之前提到过:对理论的理解,可以理解为“理论就是公式”;或者“理论是指导方针”。那么,这个“指导”是应该怎么应用的呢?

或者上面的# 号问题,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呢?

—————————————————————————————————————————————————
是的,可能就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根据情况来。

我知道节食有助于减肥,那么,应该怎么合理的节食?就是一直不吃饭吗?很明显不是。
我知道运动有助于减肥,那么,应该怎么安排运动呢?就是随便挑选一个方式,一直保持吗?很明显不是。
我知道应该买一份保险,那么,我就应该随便选择一个险种,交钱就完事吗?很明显,不是。
我知道爱情对于婚姻很重要,那么,为了结婚,可以随便选择吗?很明显不是。

我们大家可以去看一下《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期刊上的干预类型的文章(这本护理高分杂志,可以说是几乎一多半都是干预类型的研究),随便挑选几篇文献看一下方法部分,尤其是干预方案的内容,占据了多少篇幅?

再额外提示一下:质性研究发SCI,相对来说是比较好发的。但是,并不是那么好发。你想:就总共篇幅5k-8k的内容,肯定是不能按照中文的思路去写作结果部分和讨论部分。

那么,在做干预研究的时候,对于方案来说,我们需要思考:①理论,重不重要?②干预方案优秀的标准是什么?

就像上面的例子:

节食对于减肥是一种方式,可是,节食也是有严格的标准的。或者节食也意味着合理的饮食安排,并不是不吃。——那么,关于节食,我们需要应用理论吗?——理论会告诉我们什么?

运动有助于减肥,可是,运动形式那么多,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确定好运动形式之后,运动什么时候开始,具体的时间安排是什么?强度是怎么设置最为合理?是不是某一种运动形式对所有的研究对象都合适?——这个时候,用到理论了吗?

买一份保险很重要。这个时候要谢谢一位老师了,不断的给我建议购买一份商业保险,哈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的帮助。——这个帮助对我来说,很重要。——在这里面,理论是否应用到了?

(最后,爱情对于婚姻的重要性?可能不一定重要;也可能很重要。但是感情一定是重要的。——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爱情=感情吗?不见得。——这个时候是不是差点什么?反复在说着它们之间的关系,但是似乎都是个人的无病呻吟,似乎证据并不是很足够。——因为这个问题与上面的几个问题来讲,侧重点是不同的。其中,节食、运动、保险等等,似乎我们已经“认可”上面的说法了。这个“认可”可能是长时间的积累和接受。这些个观点,似乎已经成了共识。但是现在的这个问题并不是。如果小班长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在这个漫天都是抖音老实人的背景下,我就得拿出足够的理论才说明这个问题才行,因为这个观点不是大多数人的观点,或者是证据不强的观点,所以,如果这个时候存在一个理论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强调了爱情的重要性。那么,似乎我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表达上面的建议和观点,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说一个额外的话题:其实,中文期刊上的一些文章,很套路。但是确实是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选题思路。几乎可以说,只要是我们看一篇文献,我们都可以尝试去完善这个研究,或者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转而可以做自己的研究。中文期刊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选题库。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去直接看SCI期刊文章。比如,之前遇到一位老师,当时症状群的研究还是比较热门,我们当时给一位老师的SCI指导方案就是针对症状群下的一个特殊的症状群的设计。——也就是把研究问题逐步细分。最终也是收获不错。这也算是中文期刊的一个验证。)

回到主题来:理论重不重要?

重要。不过,我们应该把理论当做是一个指导方针,或者思考问题的机制。大部分的理论其实都是提供了一种可以解释和思考问题的思路。大家现在可以随便想:自我效能理论、行为转变理论、知信行理论等等,在这些理论中,都是把一大类的问题,规律性的解释出来。

比如,自我效能理论强调的是自我效能的作用,对行为的作用,或者等等(去看文献中的解释);
比如,行为转变理论强调的是“行为的转变”,如果你的问题不涉及到行为的【转变】,可能就不适合;
比如,知信行理论强调的是行为相关知识和态度对于某种行为的作用。如果你认为你的研究问题行为问题,可能只是和态度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那么知信行可能就不合适。

——顺便说一下,为什么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干预研究大都是宣教或教育的干预?——那是因为他们的最终的研究问题虽然是行为问题,但是他们的作用的靶点是:提高研究对象的行为相关知识和态度。既然是知识和态度,那么,就是教育模式没有错误了。

未完,更多内容请移步去社群中查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行为医学
你真的了解心理学吗?
【资料】认知战的理论与实践
咨询的伦理学思考
我国目前PBL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图书推荐:《研究是一门艺术》:从兴趣中挖掘研究难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