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傲慢的苹果:就是要把你的iPhone变慢,能奈我何?| 艾诚硅谷日记


文/青桥  米小路

新年伊始,苹果手机陷入了“降频门”风波。旧款iPhone在升级了最新系统之后,出现了性能降弱、反应变慢、无故关机的问题。

在收到大量消费者的相关咨询和投诉后,1月15日,上海市消保委向苹果中国公司和苹果全球总部分别发出查询函,并要求对方于1月19日前进行回复。

从1月15日发出查询函以来,今天距离最后回复日期仅剩1天,上海市消保委尚未收到苹果公司的回复。上海市消保委表示将视该事件的进展,采取下一步措施,不排除以公益诉讼等方式进行维权。

苹果新总部Apple Park

为何近年来苹果会问题频频?一直以傲慢态度特立独行的苹果究竟如何看待自己的种种被客户吐槽的问题?

艾问人物创始人艾诚为此走进硅谷,走进苹果新总部,试图从苹果公司高管、其他硅谷科技公司从业者们的口中探寻出最真实的答案。(以下被采访人姓名、职位应个人要求均做隐匿)

iAsk

乔布斯只是一个面无表情的人?

“你认为乔布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艾问人物创始人艾诚把这个问题抛给曾经和乔布斯一起工作多年的苹果高管时,他很直接地答道:“乔布斯是一个没有表情的人。”

在苹果新总部的6栋大楼前,挂着一些乔布斯的照片,照片上的乔布斯的确是面无表情。

苹果公司的一名高管说:“跟我们合作的伙伴没有几个喜欢我们公司的。苹果就是如此,喜欢的人特别喜欢,讨厌的人特别讨厌。”

是的,当谈到iPhone7和iPhone8为何没有变化时,一名硅谷员工认为苹果此举完全是从产品的角度考虑的,就是需要这种“不到位”,恨不得分十个手机,一点一点侵蚀这个市场,让你觉得有一点不满足,但是又有一点期待的。

“因为这是商业,没有变化是故意的,我就是要让你惊讶'没有变化'。”

“作为苹果创始人和极大的推动者,我不知道在乔布斯时代是否会这样去引诱消费者?”

面对艾诚如此的质疑,一名苹果员工回答道:

“但是站在经营这个层面永远存在着和创始人之间的博弈关系的,这个商业是一定存在着的。作为一家公司,到最后能影响它的人是一个体系。”

一名硅谷员工认为:苹果现在已经把乔布斯用到极致了。

在世界越来越去中心化分布式的发展趋势下,特立独行的苹果依然在越来越集中,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此行是否背道而驰?

《艾问人物》认为,大道至简,极度的封闭就是开放,极度的开放就是封闭,其实乔布斯是很相信这种东西的。极度的封闭其实映射着一个崭新的世界,新世界里面的人是开放的。

但仍旧等级森严,里面的人也不交流,因为在苹果员工的眼中,交流是浪费时间。

iAsk

苹果沟通少、等级严,只为“集权”?

除去苹果的员工几乎不互相沟通,苹果公司本身似乎也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这一箴言。

艾诚发现很多公司的结构体系是平行分布型,但苹果公司是垂直分布型,每个部门彼此分开、相互独立。在中国,苹果没有单独的老总,只有单一的部门,按照职能部门划分为市场部、研发部、销售部等。苹果的每一个职能部门在每个国家都设有分部。

比如中国有市场部,而它的上线直接是美国的市场部。如果中国区市场部发生什么情况,需要向美国总部的市场部老大汇报,再由老大向苹果大boss汇报。

如此繁琐的结构体系,就连苹果市场部高管都说:“中国比较麻烦,中国这个事儿比较多。”

那为何还要采取这样的结构体系呢?一方面,总部想掌控。这就是苹果的集权文化,牢牢把握住各地的情况,将权力集中掌握在总部手里。另一方面,苹果不希望增加人为事故发生的概率。苹果公司的一名高管还告诉艾诚由于每个部门主管不同,每个部门的文化也有所不同,比如在中国区招了一个总经理,是销售部出身,那么他做的决定会比较倾销售,而不是倾品牌。加之如果他有权限影响每个部门的决定,风险是比较大的,显然,苹果并不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

面对如此独立行事,内部几乎零沟通的现状。如果上面给销售部定的任务是一年100亿美金,但是市场部不一定配合。那怎么办呢?

按照苹果的结构体系,这种情况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这是销售部的业绩,市场部不会配合。随着国内高端手机品牌如华为的崛起,苹果各部门之间沟通少、不协调的问题更加明显。比如有一年北京地区外包做了iPad的包装,当市场部花了上百万美金做广告的时候,苹果体验店里居然连个样机都没有。此外,据苹果员工透露,销售在公司的级别相对比较低,一件产品的上市一般都是在最后阶段才告诉销售部门。很明显,销售和市场处于一个完全脱离的状态。但是对于在很多公司而言,库存、营运是需要协调起来的,没有库存就不可能做广告,所以苹果的情况纯粹就是浪费资源。

但苹果就是苹果,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艾问人物》认为,之前采取这样的结构,是因为苹果当时作为一个产品公司,产品好,各地果粉深夜排队、趋之若鹜,完全不愁产品销售的问题。就连被问到:“你们现在还听顾客的声音吗?做调研吗?”市场部高管也会说:“我们很少做市场调研,现在开始做得多一点点。”

iAsk

为什么从苹果出走的

创业人才比谷歌少?

2018年1月,华尔街投资银行美银美林将苹果公司目标股价从180美元调高至220美元,这意味着苹果或许会成为全球第一个首个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企业。

然而就这么个市值即将万亿美元的公司,培养出的创业者却屈指可数,远不如谷歌、雅虎、PayPal。有人说,苹果似乎不是一个硅谷科技行业的组成部分,而是自己构建了自己的“科技谷”。

艾诚走在如飞船般的Apple Park内,发现乔布斯强势的“极致”文化触角深入到这里每一个角落,尽管它落成时,乔布斯已经离去6年。这栋“飞船”内,游客与公司内部员工都不允许拍照,脖子上挂着佳能、手里拿着Apple的游人们只能忘而兴叹。

苹果的一名高管对艾诚说,“我们有非常严格的保密政策”。这栋建筑里所有的门,都对应着相应的级别。如果没有权限,不在那个项目里面,再高级别的人都不能进入。为了避免上面讲到的销售和市场脱离的尴尬,跨部门的项目都由项目经理来统一协调,并且要签保密协议。

“把范围缩小,然后做到最深”,这是如今苹果公司内部对乔布斯所讲“极致”的认同。公司所有决策来自顶层高管,员工几乎零参与。并且做一个工作就是十年,几乎不与其他部门沟通,员工们的人脉关系甚至是离职以后建立的。从初代iphone到iPhone X,很多员工都跟蜂拥至发布会的记者们同一时间见到。

离职创办Inkling的员工麦克尼斯离开苹果时,出于保密习惯,不愿意和媒体打交道。而且不习惯突然一下子要自己做全部决定。“我花了很多年才改掉这些坏习惯。”

而谷歌则是出了名的“极致开放”,鼓励员工用20%的工作时间研究自己喜欢的项目。甚至由于内部员工创业太多,启动了“Area 120”创业公司孵化器。

谷歌的人事部被称为人才的好去处,而苹果的人事部,“每年都评不到前面”。

艾问每日人物(微信ID:iaskmedia)想说:

封闭的内部架构,封闭的人事管理,封闭的app store,使苹果成为行业内闻名的傲娇公司。但不得不说,有了这些“坏习惯”,苹果才能在追求极致的路上策马狂奔,创造了几近万亿的神话,还仍然以每年至少一部的新产品引得市场翘首以望。可手持苹果的人们如今却不敢更新系统,拒绝苹果公司提出的“减少耗电”的福利。靠着iPhoneX一扫8的颓势,苹果能否在不改一贯傲慢的情况下,继续造就排队到天亮的神话呢?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苹果、谷歌、Facebook等企业巨头的成功企业管理法则
几十秒看完苹果历史上经典iPhone等产品
苹果作出乔布斯后最重要转型,魅力还能不减过往吗?
[懶知识]苹果公司
苹果经济生态 THE iECONOMICS
不落凡尘的苹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