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雷道平】华阴迷胡与张果老
文/秦罗敷
       
               
      据老人相传华阴迷胡起源于华山西侧二十里的竹峪张果老讲经传道的迷魂台,唐朝的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也曾经在这里修炼传道。
      竹峪进山十里有一个峡口,进峡口向东南行走,苦竹葱郁,林木蔽日,此处名曰“迷魂台”,又名“天台山迷魂台”是当年隋唐道教真人八仙之张果老修身的宝地。
      张果老云游来到迷魂台,见此地谷险境幽,石洞天造,竹木共生,是道家修身成仙的好地方,便隐居于此修仙布道。他传道诵经的方法是手敲鱼鼓、筒板,配以铜罄、笙笛为众弟子们念唱道经,劝化世人。因这种传道诵经的音曲婉转悠扬,众弟子饭前饭后休息的时候也按照音曲的调子敲碟击盘学唱道经道词。他们敲碟击盘发出的声音也很清脆动听,因而便在集体诵经时也伴合着鼓板生罄敲碟击盘使诵经传道的音曲更加优美。这种方法通过学道人士又传给了山外的居士信徒。民间又借用这种音曲增配三弦笛子等乐器编写了一些小曲故事传唱。
      因民间编唱的故事小曲不是道曲经词,所以不能称为经曲。但因这种音调来源于张果老讲经的迷魂台,故而便把这种按照道曲经调编写的民间故事称作“迷魂曲子”
      由于华阴方言常把“迷魂了”说成“迷胡了”于是,源自于按照迷魂台张果老讲道的音曲开始时称为迷魂曲子,由于时间的推移便叫成了“迷胡曲子”一直至今。因而,竹峪迷魂台就成了华阴迷胡的起源之地。
      华阴迷胡又称“竹马曲子”是因为张果老讲道的方法及音曲受到了各地道观人士的欣赏和认可,各地的道观人士便骑马前来迷魂台学道诵经。迷魂台深藏峪内十里,路险道窄,马匹难于进山,人们便将马匹拴在峪外西侧僧观院内的竹林里。听完道经回到僧观院,因害怕忘记了道曲经词又在竹林里反复念唱以后才骑马回家。久而久之,人们又把迷魂曲子称为“竹马曲子”
      由于张果老讲道的方法独特,来迷魂台学经修道的人士越来越多,一处讲经无法满足众弟子的需求便在迷魂台修了两处讲道的地方。一曰“东讲台”一曰“西讲台”
      一次突然下大雨,淋湿了经书。弟子们就在一处平台上晾经书,人称“晾经台”这个晾经台如今依旧在。迷魂台还建有一座三间正房大殿,南天门,居士房多间。院落里有石磨、石碾。
      张果老迷魂台讲道声名远播,学道弟子越来越多,竹峪上山之路满足不了人们行走的需要,就在大敷峪开辟了一条通往迷魂台的道路。即从冰凌柱北边的山坡上开辟了一条羊肠小道通往鹿圈沟可以绕到竹峪迷魂台,在鹿圈沟里修有鹿圈观可供人们进山时休息歇脚。
      由于张果老的讲经传道使竹峪迷魂台声誉长安。唐朝武则天以后宫庭内斗加剧,唐明皇的妹妹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带领宫人家眷在卫队的保护下来到竹峪迷魂台传道修炼。从此便有了十八户的寨名,寨子里全部是李姓人家。当时迷魂台修道人士与日俱增考虑到安全问题,二位公主又奔往华山白云峰居住。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最终修炼得道成仙,唯独留下十八户的李姓人家在竹峪世代居住繁衍生息至今,这就是匣上村。

作者简介:  雷道平,曾用名雷立红,秦罗敷,华山脚下兴乐坊人。从小热爱文学,习写诗歌和散文。在外打过工,做过小吃生意,因病致残在家治疗养息。在网络平台上发表了《华山访道》《一个真实的罗敷女》《煎水泡馍》等多篇散文及多首诗歌。散文《充满传奇色彩的华山戏法》荣获华山“智慧旅游杯”征文大赛一等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华阴曲子《单刀赴会》已故老艺人贠坎娃1987年录音
读诗习字·七律(2)
华阴华山北峰索道(下山篇)屏住呼吸,一镜到底体验速降的失重感
山水华阴,大美华山
身在北峰(华山),望天下
(8)[转载]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