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严富余】 华 山 之 子

故  乡  情

/严富余

华山古照

最近,我在整理自古以来华阴出版的书籍,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本土人在域内的著书立说,本土人在域外的著书立说,域外人在本土的著书立说。书目基本整理完结,今天继续补充作者简历。附上主要作者的简历后,作为工具书印刷出版,以便为研究境域文化者提供方便。

截止今日,收录民国以前的书目280余部,解放以后的书目860余部,新老书目共计1140余部。斟酌再三,想取书名为《华阴文化瑰宝》。征求田华老师意见,他说这是工具书,不需要修饰,干脆取名《华阴书目索引》。征求华阴市政协文史委主任穆海军意见,他说建议用正副名将二者中和更好。直到现在书名也没确定,还是等正式印刷的时候再说。

今天,翻阅《天南地北华阴人》一书,摘录张静涛先生简历,感慨至深。张静涛简历:男,1935年生,华阴市岳庙街道办事处南城子村人。西北政法学院教授。中国当代文学学会、陕西鲁迅研究会、省杂文学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散文学会、西安市作协会员。195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先后在新疆大学、西安铁路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1982年,调入西北政法学院。

主编并撰写法学专业统编教材《写作概论》(北京法律出版社出版)印刷11次近10万册。1988年与他人合著《法庭论辩学》(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曾在《人民日报》《社会科学》《人文杂志》《散文世界》《民族艺林》《延河》《开拓》等报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中央、省级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文艺评论百余篇,曾获优秀文学作品奖和四次成果奖。《眷恋故乡》:无论我身在何方,从未忘怀我的故乡;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也以自己是华山之子而自豪。

张静涛简历最后这一首小诗《眷恋故乡》讲得非常好,令我折服。“无论我身在何方,从未忘怀我的故乡”,也就是说,不管走到什么地方,从来都不曾忘记我的家乡,不因为环境的优越、生活的舒适而改变思乡之情,因为那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时时刻刻的牵挂着它,念叨着它。

“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也以自己是华山之子而自豪。”即就是走到天尽头,不但不能忘怀故乡,而且以故乡为荣,因为那里有着伟大的母爱父爱,更有着那中华文明起源的地标“华山”。小诗的字字句句,无不洋溢着浓郁的思乡之情和眷恋之感。诗虽渺小,然而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今天,也可能还有许许多多的游子,与张老先生的心情是一样的,热爱故乡,眷恋故土。有的或许是碍于羞涩,只是没有表露在言语上而已。

唐朝诗人孟郊,在他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里,把游子思母思乡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杜甫在《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里写到,“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是多么的贵重呀!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时代,交通不便,战火纷飞,想得到一封家书是多么的不容易。不像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手机一打开,即是在月球上也能看到对方在干什么。对古人来说,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令人向往啊!

南城子村古民居

不提古人了,继续说说当今。有许多在外的游子,因为天长日久,与故乡失去了联系,找不到可以攀谈的亲人与落脚的地方,因此,没有办法实现探望故里的愿望,成为终生遗憾。有的干脆来县城转一转,或者上华山看一看,从峰顶搜寻、且瞭望一下村庄,用手给孩子们指着“大概就在那一块”,借以安慰自己的思乡之情。

去年,与西岳社区杨高武主任聊天,他对我说,1998年他在北京市朝阳区曙光里卖早点时,遇见一位乡党,是原五合乡义和村人,身材瘦小,个子一米七八左右,圆蛋蛋脸,90岁高龄,精力充沛。在北京能听到一位高龄老人操着家乡的口音,那是多么的亲切。老汉遇见乡党,十分亲热,没事了就来聊天。

他说他是闹革命打仗出来的,追随部队首长转战南北最后落脚到北京的。十分想念故乡,1980年回过家乡,村子被夷为平地,村民全部迁移他方,村庄没了,亲人没了,留下的只是思念与回忆。没有办法,只能到县城里转一转,领略一下故乡的气息。之后,失落地回到了北京。老汉搓揉着干涩的眼睛,深情的说:“村庄没了,亲人也失散了,唉!”。能看出来,留给老汉的是终生的遗憾。

上世纪七十年代,西王村王老先生,在西安工作生活了几十年,已到耄耋之年,没有机会回故乡探望,他感觉身体支撑不了多久,强迫孩子把他带回华阴。他坐上火车,从华山车站下车,站在站台上瞭望一下村庄,然后回到西安。了却了思乡之情,之后再也不在儿女跟前发牢骚了。没过多久,老人就驾鹤西去了。

人到老年,孤苦伶仃,常常回忆往事,思念家乡的儿时旧友,这是人之常情。可是,有很多年轻人就是不理解老人的这种心理,不愿意受麻烦,不能使老人满意地度过最后的日子,了却他那难以言表心愿。

人老了,总害怕儿女嫌弃、厌烦自己,因此上,无论做什么事,一旦自己能撑得住,丝毫不愿意去麻烦儿女们。做儿女的要明白,护理老人,关键是护理他们的心理。

耄耋之人,思想偏执、倔强,很不稳定。有时候执拗起来还真没辙。儿女们不是不愿意配合老人了却深藏已久的愿望,而是十分担心他们的身体。有的老人责怪、埋怨儿女们,有时让人不可思议,不顾儿女们反对,固执地回故乡探望旧友,这大概就是故乡情的魅力吧!不然他们是会天天刻嵌这件事的。

作者简历:严富余,男,1963年生,陕西省华阴市华山镇王道一村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公务员,退居二线。八三为师表,九三入行政,零一到药监,生活很一般。爱好写作,酷爱民俗文化。渭南市作协会会员。在各种报刊媒体发表作品一百余篇。编撰出版《华阴民俗》一书,编撰《探秘华山聚义》一书(30万字)已经完稿,亟待出版。《华阴民俗续》(40万字)《华阴文化瑰宝》(20万字)《王到村文化》(10万字)三部书正在整理之中。
联系电话:1375966827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华山‖亲爱的故乡(二首)
散文《思乡又是清明时》姚成军
读诗习字·七律(2)
华阴华山北峰索道(下山篇)屏住呼吸,一镜到底体验速降的失重感
山水华阴,大美华山
身在北峰(华山),望天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