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华民】沧 海 桑 田

作者\王华民

老伴吩咐我去三十里以外的农贸市场买菜。起头需要坐公交,下来再转搭地铁。乘坐在如今的各种交通工具上,极少看到买票的,基本上都是把手机打开,对着微信码一刷就万事大吉了。所以手机,鈅匙和身份证,成了人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三大法宝。走在大街上,经常看到年轻人边走边看手机。有时是收发信息,有时是接打电话。坐在各种交通工具上,只要你没有闭上眼睛,就会发现人们之间没有相互交流的,远远近近的乘客都在玩弄手机。或者在网上读小说,或者在网上看电影。专心致志,精力集中,心无旁骛,目不斜视。

商场里熙熙攘攘,摩肩接踵。顾客们游来转去,货比三家,挑东捡西,讨价还价。成交后买单的时候,无一例外地都是掏出手机,打开微信扫码,几乎看不到现金交易。这其中不乏步履蹒跚的老大爷,也有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他们都是一人一部智能手机,凭借微信进行付款。这样一则不容易出现差错,二则十分安全,既不会丢失,也不会多付。所以深受人们的欢迎,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上班族没有时间逛商场,他们基本上在网上购物。坐在办公室或者家里动也不动,点点手指,外卖哥把饭送来了,把食品蔬菜送来了,把衣物鞋帽也送来了,简直给人一种点石成金的感觉。
        

需要给亲戚朋友转款,或者逢年过节给孩子们发红包,也就是动动手指的事情。人民币便会翻山过岭,跨江渡河,转瞬间飞越十万八千里,顷刻可以让亲人用它消费。有一次儿子去新加玻旅游,晚上十点多了还和我视频。我清楚地看到他兴高采烈的神情,看到他所住酒店房间里的一物一件,听到他清晰的说话声。几疑自己象封神演义中的人物一样,长了千里眼,长了顺风耳。
        

如果穿越历史的隧道,不要说回到远古的过去,即使是回到三十多年以前,谁要是讲起以上的情况,人们要么说他是异想天开,要么说它是痴人说梦,哪个相信这会变成生活的现实呢?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所驻的时家大队第三生产队有位六十出头的老太太去世了。老太太的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媳妇都在宁夏某地工作,家里平时只有老太太和她老伴两位老人。老太太与世长辞后,加急电报翻给儿子的单位。令人惋惜的是儿子媳妇一起出差去了,单位不知道他们到了哪里,住在什么地方,根本没有办法联系。为了等候唯一的儿子顶纸盆,老头子做主,只得停尸等候。一直等了半个多月,还是联系不到儿子一家。万般无奈,只好下葬。可怜这位老太太,生育儿女一场,受尽了千辛万苦,有病子媳未能陪床,死后子媳未能扶棺,可悲可叹!
        

我是渭南市电大一九八四级学员。记得自然科学发展史一书中在谈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有这么一段话:“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当时不只我 ,我们那一级三个班共八十余名学员,对这段话都很不理解,想象不来信息时代是什么样子。因为我们当时接触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一种是写信(包括留言,便条),另一种是电话,还有一种是电报。电话是固定的,凤毛麟角一样,仅仅邮电局有,政府机关有,集镇单位有,各大队有。政府机关的电话装在电话室,配备有专门的电话员。集镇单位和各大队的电话装在办公室里面,值班的人兼顾接听电话叫人。电话机是手摇式的,对面墙上有一个键盘,上面有许多插孔,每个插孔上都有一个牌子,牌子上贴有标签,注明某某单位。要和什么地方通话,先得把插销塞进那个单位的插孔里,然后一只手按住搁在电话机顶端的送话器和听筒,另一只手转动手柄,对方电话机才会响起铃声,同时呼叫单位的牌子自动掉了下来。对方把插销塞进掉牌子的插孔里,提起耳机,便可以通话了。一般从拨打到接通,最快也得三四分钟。
 

那个时候打电话是一种奢侈,一般是有地位又有孔方兄的人享受的,普通人采用的联系方式是写信。邮寄信件很慢,本省内得两三天,如果是千里迢迢的塞北江南,那一周十天还算快的。假若邮递员把信件放在单位或者大队办公室,那读到信的时间更说不清了。如果寄钱,得先去邮局填好邮单,交清邮费,然后把所寄的钱交给邮电局职工。邮单和书信运行的速度是相同的。邮单到了以后,先由对方邮电局的职工给收款人送达,收款人拿上邮单和私章,再去所在的邮电局领取。如果家中发生了急事,需要在外工作的亲属寄钱解困,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干急没办法。但写信有写信的好处,一是消费得起,信长信短都是八分钱一张邮票。二是可以说许多话,不会因说的话多了交的费就多。
       

再说写信比较省事,翻电报就不说了。如果是打长途电话,那还得节节周转,麻烦也就大了。比如要给北京某单位打电话,首先所在的乡镇邮局接通县邮局,县邮局接通省邮局,省邮局接通北京市邮局,北京市邮局接通所在区邮局,所在区邮局再接通辖地邮政支局,最后才能接通某单位。在没有任何占线的情况下,接通这些环节也得好几分钟。如果出现一处甚至多处占线,那就得等上几十分钟甚至一两个钟头了。
      

记得那年父亲病得厉害,我去街道邮电局给在澄合矿务局董家河煤矿工作的二弟打电话,商量给父亲箍墓的事儿。两地相距只有七十多公里,电话却急忙挂不通。我几次催问值班的邮电局职工,人家老是回答说占线。我担心父亲病情恶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坐立不安。足足等了四十分钟,好容易挂通了,这才和二弟说了不到一分钟的话。
       

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三十多年仅仅是历史长河的一朵浪花,我们伟大的祖国却突飞猛进,跃马扬鞭,日新月异,地覆天翻。仅就通信设备而言,经历了传呼机,大哥大,到手机的演变,起头的大哥大仅仅能接打电话,不具备其他功能,还像半截砖一样笨重,如今的智能手机,薄而轻巧,一机多用,比旧时的书童丫鬟还要能干。坚信我们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优越的社会制度作保障,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有先进的文化陶冶,有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一定会沿着改革开放的阳关大道,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早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简介:王华民,1948年2月生于华阴,1959年迁入临渭区(原渭南县)蔺店镇。退休公务员。曾在有关刊物,平台上发作品若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美文丨葛闪:爱是一朵无声花
乘电梯的老太太
古蔺记忆:电视机往事
走过乡村(一)店子
王阳明风云传----守仁格竹
马上迎来除夕,有些人至今没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