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放后, 中国曾大量使用的驳壳枪, 为何被军队淘汰? 它们都去哪了?

"离匣牛斗寒,到手风云助,插腰奸胆破,出袖鬼神伏。"      ——《一枝花·咏剑》

中外近代史,直白些说就是一部世界战争史,从殖民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无数中外将星熠然生辉,各般战争英雄大放异彩。

有战争自然就有因之而生的兵器,小到袖内可藏的手枪,大到战车炮舰,战争形式不断变革,武器的发展亦是日新月异。照理说,武器的更新换代是不可避免的常事,然而总有些物美价廉的"寿星"武器,即便被采用数十年依然经久不衰。

这其中,驳壳枪赫然在列。但自辛亥革命应用至解放战争,闻名遐迩的驳壳枪却在解放后退出了历史舞台,不由得使人好奇,中国曾大量使用的驳壳枪,为何被军队淘汰?它们都去哪了?


驳壳枪的官方名称叫毛瑟军用手枪,德意志军工大厂毛瑟于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次年投产。因其枪套是一个木盒, 因此在中国被称为驳壳枪、匣子炮、盒子炮。

因由有全自动型,又被称为快慢机,毛瑟厂则统称之速射式。驳壳枪的另一个少为人知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事实上"自来得"在近代是这类自动/半自动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

驳壳枪最初诞生时,被毛瑟公司寄予厚望,那时世界兵器界还没有兴起半自动手枪的风潮,尚未有那个主流国家将半自动手枪作为制式武器列装。毛瑟将驳壳枪命名为毛瑟军用手枪1896年式,企望能取得一个大规模的军方合约。


但事与愿违,直到1939年,毛瑟公司停产驳壳枪, 全球各国没有一个将驳壳枪作为制式武器,而盒子炮的大量生产不生不死地拖了四十年。

驳壳枪并不是质量不好,而是不适于那时期的西方军队,首先该枪造价高枪型大,不宜被作为便携手枪,仅这点就让各欧洲国家望而却步。

其次,将该枪当作冲锋枪又后坐力极大,若要抑制枪口上扬须将木制枪匣加装到枪身上作为枪托,繁重复杂。造价高、难携行、不伦不类,驳壳枪在西方军火贸易界成了"弃婴",陷入冷门窘境。


出乎毛瑟的意料,毛瑟枪这一"冷门废案"的转机出现在重洋之隔的遥遥远东。驳壳枪真正被大量采用是在中国,20世纪前期,中华上下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各系军阀相互倾轧,将军大帅们迫切地需要先进的兵器。

恰在当时,旧日本帝国通过或明或暗的手段,极力控制西方将大小军火出口到中国。驳壳枪因为归类于手枪不在首先的武器类别里,因此成为各派武装的心头好。

从辛亥革命再到军阀乱斗的中原大战,再到反帝反封建革命和反侵略斗争中,军阀武装大量买入驳壳枪,人民武装通过大量缴获和仿制广泛地装备着驳壳枪,连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朱德元帅,佩枪都是驳壳枪。


据考当年驳壳枪受青睐之深,甚至不少快枪手随身携带两三把的驳壳枪,一只插木制枪套作佩枪,一只磨平准星别在腰间当暗手快枪。

使人好奇的是,中国军民是如何解决驳壳枪那枪口剧烈上扬的弊端?中国军民不加改造、不设加装,仅凭一个小聪明的"土办法",不仅解决枪口上扬,甚至还将这个弊端转化成全自动速射的扫射优势。无他,这个"土办法"说来简单,却体现了中华军民务实的大智慧。

射手只需右手持枪,枪机调档速射,手心向上一侧朝上,左前探手,校正大致方向击发,枪口上扬使驳壳枪自然而然地从射手左前侧扫射到右前侧;手心向下举枪时从右前侧扫射至左前侧;左手持枪则反向持握。一点小聪明,却化腐朽为神奇,说是神来之笔也不为过!


中国军民对驳壳枪的热诚远超所有他国,中国采用的各型号驳壳枪在数量上绝对远超任何一个国家。名将冯玉祥甚至斥巨资用几千支驳壳枪武装出一支"快枪大刀旅",每人两把驳壳快枪、一把生铁大刀。

据可靠统计,在中国起码曾存在四十万把以上的各型驳壳枪,如果毛瑟原厂近百万把,仿造制驳壳枪按五十万支算,中国最少占据了三分之一的份额。

驳壳枪虽好,可用了几十年,也的确有些跟不上时代步伐了。抗战时期,驳壳枪为中华军民抗击旧日本帝国侵略者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功勋老枪。


但时代的步伐不会停滞,战场形势日新月异,由于驳壳枪在战场上表现出的日渐不足的劣势,最终被人民军队淘汰,隐没在了历史长河中。

说起驳壳枪被淘汰的原因,无外乎三点:

1、 先说枪体,驳壳枪不加枪托便达到了28厘米之长,若当冲锋枪用加装枪托,其长度就达到了亢长的60—70厘米,其他手枪长度却均在12-20cm左右,比驳壳枪更轻便灵巧。

2、 射击精度低、射程不足,驳壳枪在最后濒临退役的朝鲜战争前期,已经开始比不上美苏阵营大量列装的短型冲锋枪和短步枪;当冲锋枪用,它射击精度不足,当步枪卡宾枪用,驳壳枪又射程短,所以在朝鲜战争后期,驳壳枪就慢慢的被替换出了军队。

3、 火力尴尬,到了朝鲜战争时,驳壳枪在作为人民军队的主力枪械已然大显疲态,7.63毫米大口径子弹威力是足够,可也仅仅是威力足够,射速在手枪里算是佼佼者的驳壳枪跟新兴冲锋枪一比,顿时黯然失色。


一般的冲锋枪尺寸和加枪托驳壳枪相近,但射速却远优于驳壳枪,弹夹容量更是碾压驳壳枪,输出火力自然比驳壳枪强得多,替代驳壳枪的地位也是情理之中,在所难免。

后来,即便退出了历史舞台,驳壳枪仍然在相当一段时期作为警察配枪少量使用,为保卫人民贡献着它的余热,直到五十年代末彻底被五四式手枪替代,成为了博物馆里的"功勋老兵"。

这把功勋老枪,伴随着中国军民,走过革命、内战、外侮、解放,与其说是战争的见证人,倒不如说是和平的奠基者。

驳壳枪的诞生与兴衰,拟人化来说,就如一位古代将校的戎马一生,诞生之处被寄予厚望,期望能大有作为,不料却遭人冷落,不受重用;几经沉沦,终于得到赏识,大展拳脚南征北战;鏖战一甲子,终究年轻不再,垂垂老矣,溘然而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解放后,中国曾大量使用的驳壳枪,为何被军队淘汰
“快慢机”做PDW,不香吗?说说能连发的毛瑟712冲锋手枪适不适合做PDW(驳壳枪之三)
一把外来的驳壳枪,从民国战到八十年代,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
盒子炮的中国传奇
抗战这把手枪曾让鬼子死伤惨重,国人叫它“二十响”
驳壳枪的卡宾变体,40发子弹的M1917卡宾枪为什么没能火起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