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末特稿 | 有一种传承叫阳新采茶戏的温暖


 

01

阳新采茶戏之少年印象


阳新,地处吴头楚尾,茶麻富庶。每逢阳春三月,茶林一片葱绿之际,姑娘们便三五成群,相约上山采茶。为消遣解闷,姑娘们常放歌于万绿丛中,这种在采茶劳动过程中形成的“阳新采茶调”便是阳新采茶戏的滥觞。阳新采茶戏唱腔委婉舒畅、一咏三叹,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极具舞台魅力。2010年,阳新采茶戏《山中一片云》代表黄石优秀民间艺术在上海世博会闪耀亮相;2011年央视戏曲春晚《绣出幸福吉祥来》,让阳新采茶戏狠狠“秀”了一把。阳新采茶戏也因此被誉为盛开在鄂东南的一支馨香的“山茶花”。

最早接触阳新采茶戏,是我十一二岁的时候。

那是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期,那时候的农村,电影偶尔会下乡放映一两场,电视不多见,还经常停电,农家人的娱乐节目很少。只有阳新采茶剧团送戏下乡的时候,才会成为乡里人真正的节日。

这时候,我们村里人都会一起去大队吴智村看戏。在明代这里曾出现个一个大人物,是明“后七子”之一的吴国伦。走过一片竹林湾,会见到一棵明代的古樟(这样的古樟刚好是七棵),浓荫遮蔽,蝤枝如划。沿着竹林的小道走,见到石板砌的池塘,水很清。吴氏宗祠背山面水,很有气势。吴氏宗祠的戏台很大,戏台之上有镂空的屏风,最有名的是上面有两只整木雕的狮子,据说是吴国伦老屋里的珍品。在锣鼓声里,人物出来了,红红绿绿的动。最早我看的一场戏叫《秦香莲》,咿咿呀呀的唱腔,虽然是我们本地的方言,却还是听不甚懂。但秦香莲出场的时候还是引起了尖叫,她的声音悠扬,宛转,直入人心。但对我们孩子来说,印象最深的还是黑脸的包公,他拿出龙头大铡,大喝一声,陈世美的人头就落地了,惊得台下一片惋惜之声。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原来这《秦香莲》竟是采茶戏传承人李家高先生根据传统唱腔的再创作。秦香莲唱的《琵琶溺》原来是根据我们鄂东南一带流传的民歌四季花开调改编而成,难怪觉得那声音混合着泥土与茶花的馨香。


这是我最早接触到的阳新采茶戏,它在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心中,留下的是让人常常怀念的感动与沉静。

02

作曲李家高:“戏疯子”与他的笔耕


在农闲时节,因地域相邻的关系,早期的阳新采茶戏民间艺人,同湖北省的黄梅采茶戏,江西省的武宁、德安等地的采茶戏民间艺人经常走访切磋,且共同搭班献艺,互相授艺带徒。因此,阳新采茶戏与这些地方的采茶戏从源头上讲,有较深的脉络关系。但是,自阳新采茶剧团创立之日始,就致力于阳新采茶戏的挖崛、传承,使阳新采茶戏以其极具鲜明的剧种特色独放异彩。

1964年,湖北省艺术学院杨匡民、熊永良、刘正维等教授组成的戏曲研究专家组驻扎阳新数月,深入到阳新县的排市、龙港、三溪、太子等采茶戏盛行的区域进行系统挖掘与整理,通过“改良”,阳新采茶戏音乐“确定”下来,由正腔、彩腔、击乐三大部分组成,曲调优美、表现力强。同时,以彩腔为主的小调可载歌载舞、表演动作朴实奔放,情感质朴浓烈。这其中,阳新本土的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李家高先生功不可没。

作为一个戏曲音乐人,李家高颇有“灵性”:阳新采茶戏剧团初创之时,他就是团里的业务骨干。初生牛犊不怕虎,为克服阳新采茶戏声腔、板式不够完善的问题,他巧妙地把阳新富河以北的采茶戏(俗称“哦嗬腔”)“移植”到富河以南(俗称南河采茶戏)的采茶戏中。将南河采茶戏作为主腔,并增入丝弦伴奏;将北河采茶戏中的帮腔作为辅腔。他为剧团上演的第一出剧目——新编采茶戏《新媳妇》设计的唱腔,一亮相就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也得到了专家的同声叫好。1974年,在现代戏《平原作战》第三场“军民鱼水情”中,他巧妙要嵌入了帮腔和锣鼓的配合,取得很好的音乐表现效果,毛泽东主席在东湖宾馆观看了该选场的电视实况转播后,给予了热情的鼓励与肯定。

作为国家级传承人,李家高对阳新采茶戏更是“一往情深”:为了戏曲创作,儿女不理解他,妻子离开了他,阳新采茶戏成了他孤独的“情人”。有一则故事很可以说明他对阳新采茶戏的痴情与热爱:2003年,为了创作《希望的小船》,歌颂扎根库区的老师,65岁高龄的他竟然亲自跑到山区,跟老师、孩子们住了一个多月,作词作曲,回家后就把《希望的小船》搬上了舞台。改革开放的30多年,他创作、移植的剧目音乐百余计,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戏曲音乐梦想。

生活中的李家高更是一个“血性”的汉子:他说话高声大调,常常喜形于色。幼年家贫,迷上汉剧,爱上了舞棍弄棒;青年迷上阳新采茶戏,被人称作“戏疯子”。他先后为阳新采茶戏剧团上演的70多部剧目作曲,他在阳新采茶戏独具特色的拖腔、千变万化的腔式、多彩多样的板式中注入了创新元素。比如1995年创作的《山中一片云》将鄂东南民歌音乐元素与采茶戏声腔融为一炉;《三姑出宫》更是打破了传统唱腔的写作惯例,把戏剧性融入歌舞性之中,让阳新采茶戏在新时代焕发了新的活力。而他本人,于2009年,被文化部批准为国家级采茶戏传承人。

03

正旦费丽君:戏台上绽放的清丽茶花


说起阳新采茶戏,不能不提到国家一级演员、阳新采茶戏剧团当家青衣正旦费丽君女士。

作为一个功夫全面、戏路宽广的新一代阳新采茶戏名演员之一,她以中正平和、内敛含蓄、表演规范、独具个性的唱腔,为阳新采茶戏的继承和传播,增添了一抹亮色:她主演的《载梦的小船》参加了中国第八届艺术节展演;《山中一片云》、《两会相思心相连》在上海世博会亮相;《绣出幸福吉祥来》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戏曲春晚。她本人也获得荣获第八届“牡丹花奖”、“三八红旗手”、“黄石市十大文化新星”等称号。

70后的费丽君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14岁考入了阳新采茶戏剧团。她在排练场上对自己非常严格,有时候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她都会反复推敲,直至满意为止。丽质聪慧的她渐渐的在众多的年轻演员中脱颖而出,很快成为了她们中的佼佼者。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了成功之花。长期的刻苦学习,日渐成熟的她先后在戏曲舞台上成功塑造出了众多个性鲜明的舞台艺术形象,累计演出场次数千余场。先后主演了传统戏《梁祝》《秦香莲》等、现代戏《火红的山茶花》《布贴女》等代表性剧目50余部。她塑造人物个性鲜明、准确而细致;唱腔音色甜润,表演生动质朴,成为观众最喜爱的旦角。

2012年,阳新采茶戏剧团更名为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下设演出队与阳新采茶戏传承艺术学校二个部门。费丽君当选为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主任。采茶戏传承中心坐落在美丽的阳新城东新区,曾作为园博园的主会场,每天清晨,你常常会看到她带着一群采茶戏的年轻演员,迎着朝霞在排折子戏,在吊嗓子。这也成为城东新区的一景。


在关注年轻演员的成长的同时,她把目光投到了阳新采茶戏事业的“传承”上来。在她的鼓与呼里,“阳新采茶戏传承艺术学校”开学了。费丽君定期到艺校授课,手把手、面对面的言传身教。近四年的辛勤耕耘,阳新采茶戏艺术专业在校园内愈来愈受到众多学生与家长的青睐。

从艺三十多年来,她将毕生的精力倾注在了这份自已所热爱的事业上,多少掌声与鲜花的背后又饱含了多少泪水与欢笑、苦涩与艰辛。然而,看到那些站在戏曲舞台上英姿飒爽、婀娜多姿的年轻骄子,她欣慰地笑了。她愿意做一朵馨香的山茶花,将自已不老的艺术青春永远绽放在她所喜爱的戏曲舞台上。

 


霍尔顿在《麦田的守望者》里说过这样的话: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守望……

是的,李家高、费丽君们都是这样的守望者,还有剧作家俞畅识,在他临终之际,直到得知他用十年心血写就的《布贴女》已搬上了舞台,才含笑而瞑。为了阳新采茶戏这块“麦田”的丰美,这些“守望者”们把一生的青春与热血都奉献其中。保护与传承,任重而道远。作为一个精神的坚守者,他们是孤独的,家人不能理解,旁人冷嘲热讽;作为一个文化的传承人,他们又是富有的,看到家乡的采茶戏像漫山遍野的山茶花一样怒放,他们感到了由衷的幸福。因为,他们传承下来的,是给人心带去的感动与温暖。

(载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169期)

转载请申请授权

注明:相子诗生活

(图片由阳新采茶剧团提供)

作者简介:

李相文,1967年10月生,笔名相子,男,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阳新县十大名师。读后感杂志专栏作家。著有散摄影文集《庄子与鱼》、《一起去看海》等,参编著作多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湖北花鼓戏】《二、湖北花鼓分支》
湖北阳新采茶戏《风雪配》阳新县采茶戏剧团
高安采茶戏
厉害了!南昌采茶戏《辜家记》惊艳长沙
乡村剧团演员讲话稿
阳新采茶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