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美援朝70年70人之杨根思】特级英雄杨根思,最后的晚餐催人泪下:每人一把黄豆,半生不熟
浴血三八线49:抗美援朝70年70人之杨根思
作者:相忘于江湖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英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和战友们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看着周围越来越近的敌人,王成用报话机指引炮兵“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拿起爆破筒跳入敌群同归于尽。
1950年11月29日,在下碣隅里附近的战略要地小高岭,面对美陆战1师的拼死突围,诞生了抗美援朝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
【《英雄儿女》中的王成】
一、战斗还未打响,已经冻伤减员8000多人
奔往长津湖的路上,九兵团入朝第一天就冻伤800多人,第二天达到了1000多人,还没到达预定区域,15万大军已经出现8000多人冻伤减员。
九兵团的战士大部来自江南水乡,很多人还从来没有见过下雪。可是在长津湖地区,他们第一次看到的雪就是大雪。大雪一停,气温骤降到零下30多度。
每个战士只带了7天干粮,但很多部队在通往长津湖的路上走了10天。根据美10军陆战1师、步7师和韩3师的进攻路线,九兵团布置了4个包围圈: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和古土里。可当战斗即将打响时,因为美机轰炸一些部队还在路上。
于是,新的命令发出:总攻时间定于1950年11月27日下午4点30分。这时的长津湖地区天已黑了。20军和27军很快将3万多美韩军包围,但是一夜苦战没能全歼。一到白天美军有飞机和重炮支援,志愿军只有等待天黑再发起进攻。
遭到志愿军打击的美1师师长史密斯少将,知道北进鸭绿江已无可能,于是下令向南撤退。美陆战1师周围有九兵团2个军6个师的重重包围,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需要突破一道道“铁门”,杨根思3连驻守的小高岭就是第一道门栓。
【杨根思】
二、三个不相信,人在阵地在
11月28日晚,杨根思带领20军58师172团1营3连成功翻越4座大山、急行军130里,与友邻部队攻占了下碣隅里“1071高地”及“1071.1高地”小高岭。
“1071高地”又叫飞鹤山,是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位置至关重要的小高岭是飞鹤山往前延伸的一个屏障,刚好卡住下碣隅里通向古土里、咸兴、元山的公路。
这条公路是美军南逃的唯一通道,小高岭也是志愿军必守的要地。
1营把驻守小高岭的任务交给了3连。出发之前,营长姜子义对杨根思再三交代:小高岭千万不能让,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你们连守住这个阵地,就打破了敌人的突围计划。要记住,3排不许敌人爬上小高岭,要坚决把敌人消灭在阵地前。
回到自己的部队,杨根思给3连做了最后一次战斗动员:
敌人都是纸老虎!在革命战士面前,我就不相信还有完不成的任务,我就不相信还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就不相信还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小高岭只能容纳一个排的兵力,杨根思把1排和2排留在二梯队,自己带着3排登上小高岭。临上阵地前,杨根思回头看了19岁的小老乡杨德胜一眼:“再困难,没有吃东西,你也要把我的任务完成,人在阵地在,决不允许敌人从你这里爬过去。”
【美陆战1师军徽】
三、血肉之躯对抗美王牌立体进攻
为夺路突围,美军向“1071高地”和小高岭围拢。
美陆战一师有坦克140多辆,大口径火炮160多门,这是他们突围的底气。尽管经过一天两夜战斗有所损失,但强大的火力配备仍是志愿军想都不敢想的。
战友们回忆,杨根思和战士们这一天的晚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他和3连3排30几个战士每人一把半生不熟的黄豆,当时觉得饱饱的,可没到后半夜肚子就开始咕噜咕噜直叫唤。战友们没有想到,这就是连长和很多战友最后的晚餐。
小高岭气温降到了零下38度,杨根思和3排的战士们身上穿着1.5斤棉花做成的薄棉衣,脚上裹着保暖的玉米叶,静静地守在用阵地积雪、冻土筑成的工事里。
29日拂晓,下碣隅里的天空又飘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天刚蒙蒙亮,空中稍微有一些能见度,美军的重炮就在几十架飞机的配合下,开始对小高岭高地进行不间断轮番轰炸。很快3排的大部分工事就被炮弹掀翻在地,成了一片焦土,飞机投下的凝固汽油弹瞬间就把小高岭阵地变成了一片火海。
【杨根思3连3排在小高岭阻击美军】
四、英雄无悔,载入史册的小高岭
当黑压压的美军向小高岭冲来时,为节约子弹,一直到美军距离30多米,杨根思才下令开枪。重机枪射出一排排子弹,手榴弹也一枚接一枚落到敌群爆炸。
在杨根思指挥下,3排打退了美军的第一次冲锋。
很快美军又组织了2个连兵力,在8辆坦克掩护下发起二次进攻。为了让敌人坦克无法发挥作用,杨根思带领3排兵战士勇敢出击,和敌人缠到一起。
当击退美军第3次进攻后,小高岭阵地上3排已伤亡过半。
还没等杨根思和3排的战士们喘上一口气,敌人的重炮、飞机对小高岭又是一轮又一轮的狂轰滥炸,到上午10时左右,他们已经连续击退了美军8次猛攻。
在战斗间隙,为了不把武器留给敌人,杨根思命令重机枪和伤员撤离小高岭。
这时候,美军孤注一掷的第9次冲锋开始了,四五十个美国兵从小高岭三面围攻上来。阵地上一片死寂,满目疮痍、遍地弹坑的小高岭,只剩下负伤的杨根思1个人。
这时候,真实的《英雄儿女》最震撼人心的一幕发生了:杨根思冷静地站起身来,抱起拉下导火索的炸药包,纵身跳进敌群中。在后方二梯队阵地的杨德胜,亲眼见证了这一悲壮时刻,只见自己连长跳下的地方,一片硝烟火光冲天而起……
【连环画《杨根思》】
五、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在中朝友谊纪念塔内,存放着厚厚的烈士名册,第一个就是杨根思。
杨根思,江苏泰兴人,出身贫苦,18岁参加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荣立大功1次,荣获了“爆破英雄”、“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等称号。
1952年5月9日,杨根思被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3连被命名为“杨根思连”。1953年6月25日,杨根思又被朝方追授英雄称号。
杨德胜一直没忘记小高岭,连自己二儿子都起名杨根宝,以怀念自己的老连长。
2009年清明节,志愿军第6批烈士遗骸回国,但杨根思遗骨一直没有找到。88岁的杨德胜老人特地跨越2000公里从成都来到杨根思墓前,和老连长诉说心里话……
【2019年清明节,杨德胜老人在杨根墓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美援朝最惨烈战役:最冷的长津湖,最热血的志愿军
抗美援朝志愿军中最悲壮一幕一个炸药包与四十多个敌人同归于尽!
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要战友撤退,自己却抱着炸药和敌人同归于尽
杨根思:战火淬炼的特级英雄
我们,不要忘记这个名字——杨根思:新中国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
抗美援朝只诞生俩“特级英雄”,一个是黄继光,另一个我们都熟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