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山卫生员宁愿受罚,拒绝带枪,救47人立二等功


生死情(上)

作者:周保华 周颖

1984428日收复老山的战斗中,1440118团担负主攻任务,9连卫生员张兴武知道战场险恶,判断可能有较大伤亡,为了多带急救包和药品器械,挽救更多战友的生命,他接二连三“违反军规”。

他先是拒绝带枪支上战场,目的是想多药品,受到严厉批评后仍然己见,称战后甘愿上接受处理;在生死攸关的激战中,他又“抢”过指挥员的步话机,呼叫指挥所火速送急救包过来。

19845月,11839连卫生员张兴武在老山阵地留影】

在险恶环境下,他创造了用半天时间从敌人的枪口下、雷区中抢救47名伤员的奇迹。他历经数小时,踏过雷区,闯过生死线,一路战胜敌人,九死一生将战斗英雄史光柱背下火线。史光柱成为全国最美奋斗者,其传奇故事在军营内外流传至今。

张兴武是河北定州籍战士,198210月入伍。张兴武所在的118团,是我军著名的英雄部队之一,该团组建以来,一直以英勇善战,敢打硬仗、恶仗、胜仗闻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自卫还击作战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屡建奇功。

【战斗英雄史光柱】

这个充满战斗血性的团队,干部战士英勇善战,就连炊事员、通信员、司务员、卫生员也不例外,卫生员张兴武就是杰出代表之一。在收复老山的战斗中,按当时的任务划分,9连是老山主攻营的左翼攻击连队,担负着突破57号高地、夺取50号高地,而后向老山主峰进攻的任务。

当时,1排和3排攻打57号高地,胜利拿下阵地后,3排转攻为守,为全团顺利攻上老山,减少部队伤亡,掩护兄弟排穿越纵深攻击50号高地,协助8连正面攻击主峰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越军苦心经营老山多年,在高地半山腰不间断、有选择、不规则地埋设了诸多雷场和障碍物。9连战士回忆,只要是越军火力难以覆盖的地方,就埋设了不计其数的地雷。狡猾的越军留下了虚虚实实的不同通道缺口,其目的很险恶,就是想在关键时刻集中火力打击进入伏击圈的对手。

战斗打响后,盘踞在各高地的越军步炮协同,在离阵地前沿700米和500米左右的地方设立炮火封锁区,对我攻击部队进行地毯式轰炸,9连还未正式攻打57号高地,就出现了较大的伤亡。

急救包,是战斗中伤员的救命稻草,是火线“白金10钟”拯救伤病员生命的“灵丹妙药”。张兴武回忆:“部队出发前,我破例在背囊和野战药箱中塞满了急救包、杜冷丁、吗啡等急救药具药品,即便如此,我携带的急救包还是远远不够用,战斗打响不久,就用掉了三分之一。”

2020851808分,张兴武从被原昆明军区授予“战地模范卫生员”荣誉称号的钟惠玲处得知我正在创作《硝烟中的红十字》一书时,特意打来电话,讲了整整4632秒,向我讲述了首战老山中许多鲜为人知的惊险和悲壮故事。

张兴武回忆说:“战前,我才刚满18岁,虽然军龄只有10多个月,但作为连队卫生员,我深知要拿下实战经验丰富的越军及他们苦心经营多年、且易守难攻、占尽地利的老山,我们连肯定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为了在战场上能尽可能多地抢救伤员,我对首长说,要多带救急包和药品器械,我不带枪上火线了。为此,我受到最严厉的批评。当时,年轻气盛的我非常固执,气愤地说,带枪有何用,杀敌攻打高地是你们的事,我的任务是抢救伤员。我只有在火线上抢救每一个伤员的生命,才无愧卫勤战士的称号!如果认为我违反军规,等打完仗后,我上法庭接受审判。就这样,我除了随身携带的‘光荣弹’外,其余全是抢救伤员用的急救包、药品和医疗器械,超过了部队规定的连队卫生员标配的好几倍。”

57号高地位于老山主峰一侧,离主峰只有300多米,这里草深林密,地形非常复杂,战斗打响后,2排和3排的数十名战士,在连排干部的带领下,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冒着敌人炮火拦阻,穿越雷区与敌人展开殊死战斗。

阵地上弹雨横飞,炮弹的爆炸声和枪声响成一片。连队伤亡很大,为了抢救负伤战友的生命,哪里有伤员,张兴武就出现在哪里。战友罗光华胳膊负伤,张兴武迎着蝗虫一样密密麻麻飞来的子弹和四处横飞的炮弹、手榴弹弹片,爬到他的身边,火速撕开急救包,给罗光华包扎止血。

张兴武回忆说:“当时的战斗异常激烈,我给罗光华包扎好伤口,让他负责搀扶两位腿部受伤的伤员往后撤。接着,我又迎着子弹奔去抢救其他伤员。我刚离开他们3名伤员大约二三十米远,敌人数不清的炮弹向我们砸过来。我亲眼看见,敌人的一发炮弹在罗光华他们身边爆炸,顿时,3人血肉横飞,血洒疆场。几十年来,每当我回想起这3位战友牺牲的情景,常常流泪。”

四班战士郭从周腿部和肩部被炮弹炸伤,浑身是血,张兴武给他包扎腿部伤口时,急于杀敌立功的小郭对张兴武说:“兄弟,请你快点!我还要继续参加战斗!为牺牲的战友们报仇!”张兴武迅速撕开第二个急救包,边说边以最快的速度,给郭从周包扎肩部的伤口。

张兴武说:“我刚给郭从周包扎好伤口,他就忍着剧烈的伤痛,一拐一拐、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与敌人的厮杀之中。我含着眼泪大声说,从周,保重!”

张兴武自豪地说:“我们9连的战友,个个都是好样的!炊事班班长文明勇在搬运一名重伤员时,眉骨被敌人的弹片击中,鲜流如注。为了尽快让伤员脱险,他不怕自己二次负伤,冒着血干命尽的危险,一手捂着伤口,另一只手将这名重伤员揽在腋下,从敌人火力覆盖的暴露地段,以最快的速度将战友送到我身边抢救。我处理完另一个伤员的伤情后,立即替这位重伤员和文明勇班长止血和包扎伤口,使他们转危为安。”

战斗异常惨烈,战友们前仆后继,张兴武一次又一次地叫来担架,将重伤员抬走。为了收复老山,有好多伤员死也不愿撤离战场,他们固执地从担架上爬下来,拿起武器继续投入战斗。

张兴武回忆说:“我们连的副连长孙明玉以身作则,在双腿负伤、无法站立的情况下,依然不愿撤离火线。我亲眼看到孙副连长一边带伤坚持指挥战斗,一边为赶来增援的战友们指示攻击目标。”

四班轻机枪手秦安金在左脚掌被地雷炸断后,张兴武刚为他捆扎好大腿根的主动脉,他又拖着炸断的脚掌,坚持战斗,将一串串子弹射向敌人,及时有效地压制住了敌人疯狂的火力,掩护了战友们向主峰冲击。

五班班长杨孝在胳膊枪伤、臀部被弹片大面积击伤的情况下,依旧坚持战斗。

张兴武回忆:“在这场激战中,经过我救护包扎后又投入战斗的战友数不过来,如王龙贵、田应民等10多名战友,都是负伤包扎后再次投入战斗的坚强战士。几十年来,他们的英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闪现。”

张兴武感慨万千:“在众多的伤员中,有的人我叫得上名字,有的我只熟悉他们的面孔。主要原因是部队接近主峰后,编制序列打乱了,全营冲到主峰前的战友们,不用指挥员指挥,人人争先恐后地奋勇前进,个个拼死向主峰阵地进攻。此时,我能叫出名字的只有朝夕相处的9连战友,叫不出姓名的则是兄弟连队的干部战士。为了夺回老山,大家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在为牺牲的战友报仇的喊杀声中向主峰冲去……”

据九连连长、指导员和代理排长史光柱、卫生员张兴武回忆,在攻打5750号高地战斗中,一些不相识的其他连队的战友,纷纷加入到9连的行列,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战斗。

原来,团、营指挥员首长在制定作战方案时,根据老山战场草深林密,地形复杂的实际,战前明确,凡是在战斗过程中掉队的人员,迷失方向离开原部(分)队的人员,不管是谁,哪里枪响就向哪里靠拢,枪声就是命令!所以,在夺取5750号高地的激战中,许多兄弟连队的战友主动加入9连的战斗,也就不足为奇了。

战斗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张兴武救护的不仅是9连的战友,还有师指的、无后坐力炮连的战友、1连及重机枪连的好多战友。其中,有一个班5个人同时被炮弹炸伤,其中有4个是重伤员,张兴武虽叫不出名字,但没有彼此之分。那里有伤员,不管是雷区里,还是敌人密集的火网中,他都舍生忘死、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全力抢救每一个伤员。

张兴武回忆:“1连有1个班的战士掉队,听到57号高地厮杀声后,飞快地赶来。敌人发现后,拼命阻挡,几排炮弹砸过来,班长和两个战士负伤,我以最快的速度爬到他们身边,但当时身上只剩最后一个急救包了,我心急如焚。”

没有急救包,就失去了快速救死扶伤的工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伤员失去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张兴武把抢救伤员的生命视为泰山,此时此刻心情是多么的沮丧啊﹗

关键时刻,张兴武急中生智,他叫上2名轻伤员,一起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跳入雷场,到牺牲烈士身上搜寻急救包。

每当张兴武回忆当时的惨烈情景,总是愧疚地说:“为了挽救其他伤员的生命,我只能这样做,我相信九泉下的烈士们会理解我的。战后,为了弥补我当时冒犯烈士的行为,我每年都要省吃俭用,从河北定州老家赶赴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当年牺牲在我眼前的战友们。”

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敌人孤注一掷,拼命抵抗,战友们前仆后继,争先恐后地冲锋陷阵,伤员也越来越多。这个战友的伤口还没处理完,另一边又在呼喊卫生员。

时间就是生命,每分每秒都决定着伤员的生与死。张兴武包扎好几个伤员的伤口后,急中生智,将白衬衣撕成布条,一部分用来为伤员临时包扎止血,一部分挂在树枝上,以此作为标记,告示担架队有伤员急需抬下阵地去救治。

接着,张兴武又朝着呼喊卫生员的方向奔去。在一处被炮弹炸断大片树木的丛林中,一个胳膊负伤、正流淌着鲜血的伤员对张兴武吼道:“你是干什么吃的,赶快给老子抢救伤员!”

张兴武一看,他穿着四个口袋的军服,知道他是其他连队的干部。一问,才知道他是重机枪三连副指导员熊友林,他要求张兴武立即抢救躺在地上的4个重伤员。而此时,张兴武带的急救包已所剩无几。

张兴武说:“我非常理解这名干部的心情,我没有作任何辩解,跨了两步来到一名重伤员身边,双膝跪地用最后一个急救包为他包扎,同时,急切地向熊副指导员报告急救包已经全部用完。

此时,熊友林一边继续带伤指挥战斗,一边通过步话机,向营部报告部队的战况及伤亡情况。

用完最后一个急救包后,张兴武急不可待,一把抢过指挥员的步话机,声嘶力竭地哭喊着说:“首长,我是9连卫生员张兴武,我的急救包全部用完了,还有许多伤员急需抢救。如果你们再不送急救包过来,许多伤员就没命了,请求首长马上派人送急救包过来!快!快快!越快越好!”

三营营长臧雷得知9连的情况后,命令营指挥所将所有的急救包集中起来,然后命令班长熊自祥亲自将急救包送到9连阵地。

熊自祥回忆:“当时敌人非常疯狂,我们营指挥所周围不知落了多少发炮弹,许多人被炸得晕头转向,营长说9连伤亡很大,急救包已经全部用完了,卫生员张兴武把自己的衬衣都撕下来给伤员包扎止血了,现在需要大量急救包。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时间大概是428日上午9点多钟吧,臧雷营长命令把营指挥所全体人员的急救包都收集起来,命令我务必克服一切困难,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些急救包送往9连阵地。”

熊自祥说:“一路上,我亲眼看到9连卫生员把许多伤员集中在大树下,有的伤员的伤口包扎好了,有的因没有急救包而没有包扎,鲜血不断地从伤口往外涌,真是惨不忍睹!我的好战友杨圣就是其中的一个。我赶到9连连部时,看到许多伤员倒在地上,我把急救包交到李玉成连长的手中,了解9连伤亡情况和战况后,接着就跃入枪林弹雨,飞速原路返回到营指挥所。回到营指挥所,我把9连的伤亡情况给营长作了简要汇报。为此,营长当场宣布给我报请三等功一次。”

营部通讯班班长熊自祥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克服困难将数十个急救包及时送到张兴武手中,使负伤战友在得到及时有效的止血和包扎,挽救了生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阵亡率和残疾率。

攻打50号高地的战斗异常激烈,战友们发扬“两不怕”精神,同仇敌忾,英勇战斗,像出山的猛虎,左突右闯,争相杀敌,前面的战友倒下了,后面的又冲上来,尽管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伤亡,但在为战友报仇,将红旗插上老山主峰的喊杀声中,前仆后继……

机枪3连付指导员回忆说:担架……担架……这一声声救命的呼叫,是我在老战斗中最难忘的声音。每当想起当时的情景,我总是流泪,因为我们众多的战友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老山战斗中,当我们进攻到57号高地时,我连通信员身负重伤,半小时后,我又中弹负伤,正当我连刘陆昌,马正土,李学斌抢救我时,敌人一发炮弹在不远处爆炸,当场炸伤两个,三个人血淋淋地躺下了。李学斌傻眼了,就在这关键时刻,一位操着北方口音的小战士出现了,后来才知道他是9连卫生员张兴武。他来到我的跟前后,抱着我哭,他说,首长,我们都没有救护器材了,急救包用完了。于是,他解下我的绑腿进行止血固定,这时我指挥机传来了教导员刘学邦安慰和鼓励我的声音。卫生员张兴武接过耳机,撕心裂肺的呼叫着我要担架!我急救包!那呼叫声几十年来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回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疆陵园,老山战地卫生员抚摸着战友冰冷的墓碑哭泣
对越自卫反击战--英雄121师(上)
老山女护士,一听炮声钻桌子!床头三件宝:匕首、拐棍、录音带
二人交替掩护突围,战友突然弃枪退出,他独自勇猛战斗到最后一刻
英雄梁岭在老山战役中牺牲后,战友在他身上发现一首华丽的遗诗
军中硬骨头(四)硬六连编外勇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