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心”出发,翻转自己的未来
编者按:
记得在2020年12月自我鼓励主题阅读中,我们讲过一本书叫做《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它以一个童话故事让你身临其境的感受了心理咨询的过程,回到了自身。
当时果妈讲这本书时,很多会员朋友都表示听得意犹未尽,今天的会员投稿就是我们的一位会员在看过这本书之后,写下的感悟,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文字,感受这本书带给我们的美好吧!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用几十年的工作心得,以童话的方式,汇集而成的心理学经典。

拾起这本书,一是被富有童话气息的书名吸引,二是冲其如此畅销的热度而看。

故事主人公蛤蟆先生本是一个热情、时尚、爱冒险的家伙,还很富有,住在雄伟壮观的蛤蟆庄园,继承了家族留下的酿酒厂。为何有钱有势的蛤蟆先生,要去看心理医生呢?带着问题,我走进了它的童年。

01
觉察:父母的语言

蛤蟆一直封闭着内心的大门,从未有意识地看待自己的情绪,就是感觉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了。

在苍鹭的引导下,蛤蟆试着觉察自己的童年。他的童年是在父亲的批评和否定中度过的,他记得父亲和他说的最多的话是:“不准这么做!”“你看起来太蠢了!”母亲也是顺着父亲,在父亲面前不敢对孩子表现出仁爱。长此以往,蛤蟆觉得自己就是父亲眼中的废物,从而变成自卑、脆弱、郁郁寡欢。

在成长过程中,身边的人也让他看到了父亲的影子,比如獾,獾经常指责他“蛤蟆,你这个讨人厌的坏东西,你不觉得害臊吗?想想你烦的事儿,你父亲要是活着会怎么说你!”还有河鼠,总是骂他“讨人嫌”。而蛤蟆从不反击,对他们的回应就是哀求和顺从,只为别人不再对他生气,这像极了儿时对父亲的回应。

苍鹭称蛤蟆这种状态是处在“儿童自我状态”,产生的行为和感受像一个孩子,慢慢地学会依赖和顺从,直到长大成人,蛤蟆也是以这种方式回应对方。

比如:獾要他辞去校董一职,蛤蟆虽然心有不舍,但心里却觉得獾说的对,獾一定比他更适合校董。其实这就苍鹭说的“共谋”情绪,就是无意识地配合对方,在心理上与对方签订了“秘密协议”。

苍鹭说,成长中的每个人都有“父母的状态”,蛤蟆不仅有“儿童自我状态”,也有强大的“父母自我状态”,但蛤蟆的“父母自我状态”的运作方式不是像獾那样教育对方,而是惩罚自己,批判自己。

所以蛤蟆在这两种状态下,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标是“你好,我不好”

曾看过一篇报道,有数据证明一些少年犯从小听得最多的就是父母口中的“废物”,这个戳心的话语,父母脱口而出,却否定了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语言》说,早期语言环境,将为孩子日后的社交、情商和认知能力的开发奠定基础。父母的语言是刺激大脑发育的最好教育资源,负向的语言会使孩子的内心伤痕累累,正向的语言能够带给孩子无限的潜能和幸福的人生。

02
改变:从爱自己开始

蛤蟆先生,他想说出心中的故事,但身边没有真正倾听故事的人;他想得到大家认可,努力取悦人家,可换来的却是厌恶和指责。

渐渐地,他习惯了将伤痛深藏心底,而且越陷越深不可自拔。他不知道前进的方向,不知道如何主宰自己的情绪,就连心理咨询,也是身边的人推着让他来的。

所以,第一次咨询,咨询师苍鹭就要蛤蟆明确是不是自己想要治理抑郁。苍鹭用了“合作”一词,意味着咨询师只是合作者,自己才是主动的参与者,只有靠自己才能摸索出摆脱痛苦的办法。

苍鹭说,别人对自己的一次次否定中,其实是我们自己“选择”了自己的感受,“选择”了愤怒,“选择”了悲伤,但做这些选择时是无意识的,更像是一种条件反射。

蛤蟆顿时非常愤怒,反问难道如此痛苦都是自找的吗?可是自己内心真的不想一直痛苦下去!

于是,蛤蟆准备好了跟随苍鹭的引导,走入探索自我概念的过程。

探索的过程往往是痛苦的,需要打破我们的心理平衡,需要直面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的自己,直到走入深层的蜕变——成人自我状态,学会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才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

最后蛤蟆爆发出了深藏已久的愤怒,倾述了自己的人生故事。面对自己表现出的愤怒状态,他虽然感到害怕,但他相信自己会处理好愤怒引发的新状况。他逐渐找回了信息和希望,最终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标是“你好,我也好”

蛤蟆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童年经历对人格的深刻影响,看到了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更缺的是成人自我状态。在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时可能是儿童自我状态,在教育孩子的行为时可能是父母自我状态。

所以,我们要学会觉察,学会思考,爱自己,以“合作者的身份”去面对他人和孩子,以“共赢”的目标去对待每一件事,这样才能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才能翻转自己的未来。

-作者-

驰骋蜜蜂,果妈阅读会员,来自浙江杭州,8岁男宝妈,爱阅读,爱学习,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见过最伤孩子的教育,不是殴打、不是吼骂,不是忽视,而是......
“越是过得艰难,越要放过自己”
讨好型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疫情期间,我读的最好的三本书……
心约读书会 | 5月9日 抑郁的原因(4)
一个悲哀的事实:你自以为知道想要什么,实际上不过是别人期望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