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意气风发的锐意少年到一事无成的油滑中年:如何提升执行力?

大家好,我是倡导“人人如龙”的镭师兄,每天一个观点和话题,今天我们聊一下“执行力”。

一、很多人的共同困境:从锐意少年变为一事无成的油滑中年

我们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想得极多,做得极少。就是“思考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属于“想想不费劲,做起来要人命”的角色。

换个角度看,这就是典型的拖延症,而且是人生领域的超级拖延症,它使得我们的人生在蹉跎中慢慢地消耗殆尽,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锐意少年变成了一事无成的油滑中年,最后则是长吁短叹的懊悔老年。

相信我,没有人愿意拥有这样的人生,但实际上部分人正走在这条“脚踩西瓜皮,越滑越快”的路上。

你也曾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一个朋友在某个民营企业工作,年过四十了,他现在特别担心工作有变动,但是自己又只是一个小组长,去年公司已经裁掉好几个部门,从部门领导到普通员工都直接走人。

他想做点什么,看了很多方向,找几个朋友商量了很久,就是不清楚这些方向是否真的走得通,犹犹豫豫之间拖了一年多,现在还在“留下熬一熬”和“出去闯一闯”之间徘徊。

我对他很了解,建议他不要想着创业,而是提升一下能力。

他说:“都四十岁的人了,还继续提升能力找工作,我不甘心啊。”

“你这犹犹豫豫的性子,真不适合当老板,再说了,学习是一件终身的事情,这有什么丢人的。掌握了更强的能力,才是金饭碗。”

他不置可否,现在还在犹豫和煎熬当中。

这个朋友的问题就是“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不清楚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在别人创业的时候也想着创业,而且风险承担能力有限,做事很犹豫,换句话说,就是执行力很差,这才是他的最大问题。

二、“谁是我”:找到最契合自己的“人生模板”

在面临人生抉择的时候,我们最大的担心是“不清楚能否走得通、能够走到头”,本质上,就是担心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个时候找一个“近似”的人生模板就非常必要了,即找到一个历史上曾经在这个方向上成功的典型人物,从而给自己注入更多的精神能量。

这也是读各种名人自传的原因之一,就是从别人的成功经历中寻找思维模式和精神支柱。

邻居家的孩子是个非常调皮的小男孩,小学三年级前他父母极度头痛他的成绩,三天两头被老师喊到学校去。

三年级的时候,这个孩子读了一本某个美国名人的自传后,突然对西点军校极度感兴趣,他决定要上这个学校,于是成绩就一路开挂式的飙升上去。

刚开始的时候,他父母、老师都对他的转变不太适应,他老爸则归功于自己的棍棒教育,觉得还是传统的“打一顿就好了”模式才是真正有效的方法。

这个孩子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他的思考模式是这样的:“如果某某将军遇到这个问题,他会怎么做?”然后他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

所以很多时候他的想法可能不一定最合适,但是他有自己的一套思维逻辑和判断准则,这就与周围其他小学生拉开了极大的差距,很多成年人都不一定具备这种能力。

无论他是否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他的人生已经开挂了。

模仿,是创新的基础

人类的进步大多数是从模仿开始的,例如我们从大自然中仿生出很多科技产品,飞机、直升机、潜艇等。同样,在社会领域中,模仿、参考别人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确定一个成功人士作为自己的人生模板,这是人生的快捷方式,也是提供执行力的有效方法,因为你拥有了一个明确的评判标准,确定“这件事是否值得做”。

三、从“人生模板”中我们可以汲取什么?

不一定只选择一个“人生模板”,可以在不同侧面多选择几个,从这些“人生模板”中学习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1、价值观和判断准则

每个成功者其实都是他的价值观的成功,但是我们往往只看到他的财富、地位的上升,没有深入了解他成功的背后逻辑。

我在读书的时候最喜欢阅读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的生平传记,从中学习到两个关键词:思考、勤奋。

可能这也是很多名人的共同特点,但是在这两位身上则体现得更加明显一点。

在刷题的时候,我也会经常陷入烦躁当中,这个时候“偷会懒”和“赶紧敷衍完”的情绪就会冒出来,我会想“居里夫人会怎么做呢?”

最后我找到了一种更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看题”代替“刷题”,即阅读完题目后,只要会做就不动笔,只做有难度、思路新颖的题目,迅速提升了学习效率。

当我们有一个参考模板时,就会逐渐拓展出自己的思路,做出更好的选择。


2、可行的结果:我们可以提前避开这些坑

很多人都读过卡内基和拿破仑·希尔的作品,将这些书籍作为致富策略。

我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如此,但是看完他们的书籍之后发现他们并不是在讲解具体的致富手段,而是传递“致富的心态和人生的对策”,而且这些内容本质上并不是成功学,而是“规避风险”的思维方式。

这才是他们写这些作品的目的:如何避开人生的大坑。

创业的朋友都会调侃自己“就是从一个坑里跳入另一个坑,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其实很多坑别人都已经趟过了,在自己跳坑之前是可以预见并规避的。

换句话说,从别人的人生中学习的不仅仅是他的成功方法,更应该找到“他遇到哪些困境,他是怎么解决的”。

非常可惜的是,我们的天性中有“报喜不报忧”的特点,特别厌恶“失败”,包括别人的失败经验,乐观地认为自己不会遇到这些坑,即使遇到了也能轻易跳跃过去。


3、韧性与力量

最近几年很多电影反映了乐观主义精神,看完之后我们被里面的人物所感动,也或多或少地心潮澎湃,觉得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也能做得和主角一样好。

这就是从“人生模板”中汲取精神力量的一种方式:你能做到,我同样也能做到。

坚韧不拔的信念,才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例如前面提到的那个三年级的小男孩,他从传记中学到的就是一种强韧不屈的精神力量。

在刚开始起步的时候,他既要补齐前面遗漏的知识,又要跟得上正在学习的内容,他手工建立了很多知识书签和思维导图,定期刷新和拓展这些内容。

精神的力量、信念的引导,对我们“不再犹豫、立即行动”提供最有效的推动作用,让我们从“外部压力推动我们向前走”转变为“我自己迫切要走上去”。


四、总结

当我们在磨蹭、在犹豫、在拖延的时候,我们的执行力基本为零。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找一个或者几个名人作为自己的“人生模板”,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执行动力:

1、学习“他们的思考方式和判断准则”

2、学习“他们的避坑思路和方法”

3、学习“他们的精神源头和坚定信念”


越是贴近这些“人生模板”,就越能打破“拖延魔咒”、突破执行力天花板。

(“人人如龙”,我是聚焦个人优势的镭师兄,恳请您的点赞、关注、转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一辈给年轻人挖的最大的坑是什么?
激励人心的演讲稿
一个人,越来越有钱的4个迹象
少年三十岁
人生风雨里,仍是少年郎
说几句大实话,送给20多岁的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