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之谜:他为何能与包拯齐名,也被称为“青天”?

提起史上断案清官,人们很快想到武周时期的狄仁杰、北宋时期的包拯,这两位官员清廉如水,一心为民,不惧豪强势力,铁面无私,敢于替普通百姓申冤做主,被世人亲切的称为“狄青天”、“包青天”。殊不知,在大明宣宗年间,也有一位这样人物,他勤于政事,忠于职守,除奸革弊,为民办事,深得苏州人民的爱戴,他死后,很多人为他哭泣,悲痛不已,并立祠纪念他。他就是大明第一清官——况钟

况钟,字伯律,江西省靖安县人,幼年家贫,七岁丧母,因此勤奋好学,严于律己。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23岁的况钟被县令俞益选中做了一名书吏,因工作认真,机智果敢,九年后又被俞益推荐给礼部尚书吕震,经明成祖殿试授为六品主事。是时北京初建,况钟主要负责祭告、庆赏、封策礼文等,均属仪制司等职,因筹划安排得当,竟受朱棣嘉奖多达三十一次。

宣宗朱瞻基即位后,大力治理国家内政,查办贪污腐败现象。当时江南苏州经济繁荣,富甲一方,被称为“雄踞之地”,对国家财赋影响很大,只因当地土豪劣绅与官吏相互勾结,欺压百姓,省级清官去那人单势孤,根本无法立足。宣宗知情后,决定选派一位朝中官员前去治理,经大臣蹇义、胡濙等人举荐,况钟被擢任为苏州知府。

况钟到了苏州,首先从翻查旧案入手,第一桩便是赵五杀人案。况钟升堂后,面对跪在堂下的赵五,仔细勘问一番,刚要论罪,这时之前负责此案的胥吏试探问了他一句“大人,赵五无罪,理应释放吧?”况钟看了看他,心知此人必是受了赵五的贿赂,我且以退为进,查清事实再说。于是手捋胡须假意笑道:“是啊,本官也觉得赵五无罪,那就放了吧。”杀人犯赵五及左右胥吏一听,都非常高兴,以为新来的况钟无非和前几位贪官差不多,过后多分他些银两也就是了,于是胆子也就大了起来。

随即又有一桩大案,经乡绅贿赂胥吏后,况钟仍假意办错,还故意把无辜者关进大牢,那些豪强、奸吏一看,这况钟原来是个难遇的糊涂虫啊。因此更加开心不已。际这时,况钟正暗中分派自己所带侍从,在城内大街小巷明察暗访,已逐渐摸清苏州官绅勾结的关系网,接着便正式升堂审案!

当日,况钟面沉似水,一拍惊堂木,大吼一声:“带赵五!”几位侍从便从正门重新押上杀人犯赵五,几位胥吏见状,都很吃惊,忙拱手言道:“大人,赵五不是无罪释放了吗?”况钟瞅了瞅他们,冷笑两声说:“赵五当真无罪吗?无罪为何还要送你们许多银两啊?”几个胥吏一听这话,情知中计,慌忙跪倒堂下,恳求恕罪。

况钟“啪”的一拍惊堂木,怒喝道:“正是尔等这些蠹虫,平日勾结豪强劣绅,为非作歹、祸国殃民,尚敢欺哄本官吗?来人,给我拿下,重重杖责!”一顿乱棍后,几个胥吏当堂打死,赵五被关进死牢,余下几个负罪较轻的也一并量刑定罪。

过后,况钟亲自选拔一批官吏,将过去错判、误判的案件又重新审理一遍,自此苏州是吏不敢为奸,民无冤抑,境内为之大震,百姓无不欢呼雀跃,奔走相告,都说况钟是包龙图再生。

况钟非但断案清明,还针对苏州百姓生活艰辛、赋税过重,赴京缴粮路途艰辛等情况,与巡抚周忱一道上疏,请求朝廷给以解决,宣宗一一准奏。同时,况钟还为苏州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比如兴办学校,立善去恶,蓄仓备粮,杜绝一切不合理的摊派任务等等。

冬日的一天,宫内几位太监来到苏州采买贡品,也许他们在别处作威作福习惯了,一到馆驿,竟把苏州通判赵忱给抓了起来。况钟闻讯,匆忙带人赶到馆驿。只见两名鲜衣太监大咧咧坐在堂上,周围站了一圈赤膊壮汉,赵忱被捆在厅堂一根立柱上,头发散乱,神情狼狈,显然遭受过一番毒打。况钟强忍怒火,拱手向太监询问事情起因

原来,这两人来苏州是为内宫娘娘采买鸟儿的,需购买画眉鸟一千只,百灵鸟一千只,且时间紧迫。负责此事的赵忱只说时下天气寒冷,百姓抓鸟不易,请多宽限几天,就这一句话登时惹恼两位“上差”,于是便叫人捆在柱上,一顿好打。

况钟听完,并未多言,要过'采单凭引’仔细看了一遍,见上面只写采购苏绣百袭,由尚衣监开出,并无其他,心里顿时来了底气。因为况钟知道,苏绣天下闻名,苏州又盛产奇花异草和珍禽,所以宫中常有人借采购苏绣之机,伺机敲诈勒索,眼前这两位阉人便是如此。

况钟当下手持凭引,言道:“敢问两位差官,这单上明明写着尚衣监派人前来采购苏绣,哪有什么画眉、百灵鸟啊?”俩太监见况钟质问,不禁霍然站起,耍泼吼道:“怎地杂家帮着贵妃娘娘出来捎些鸟儿,又有何不可?

况钟伸手一指:“你二人初到本府辖区,不先向本官投递诏令,竟敢私自捆绑毒打本府六品官员,你们简直胆大包天!”其中一太监也不示弱,目视左右壮汉,言道:嘿嘿,杂家别说他这小小六品官吏,就你这四品官员敢不给娘娘要的东西吗?”况钟顿时怒道:“你们以为况某是什么人?大冬天前来本府要鸟儿,天下可有这般道理吗?我看你们分明是在变相勒索钱财,来人,给本官拿下!

况钟身后衙役早看这伙人不顺眼了,一听大人发号施令,立时如狼似虎般一拥而上,顷刻便将馆驿所有人都给捆起来,一路带到府衙。后经询问,宫中只来了四个太监,其余那些壮汉都是路上临时雇来的帮闲打手。听到这,况钟下令把闲汉用一条绳栓成一排游街示众,又派随从押解几位太监回京,折成奏疏说明情况,交由宣宗本人亲自处理。

话说宣宗朱瞻基看罢况钟的奏疏,内心十分赞赏,从前太监出宫,外官谁人敢惹?看来况钟有胆有识,不畏强权,敢于向恶势力挑战,这样的好官实在不可多得啊。兴奋之余,宣宗将外出太监一并唤来,痛斥一番,又把况钟奏疏当廷向百官宣示,群臣看罢无不啧啧称赞。

况钟刚正廉洁,在苏州知府任上十三年,赢得当地百姓极大地爱戴,他曾三次调离苏州,都被当地百姓苦苦挽留。最后一次是在正统六年时,况钟任期已满,理应赴京重调,可当地官民听说后,竟聚集了一万三千多人,联名上书直隶巡抚按察使张文昌,恳请况大人再任,按察使没办法,只好启奏英宗皇帝,朱祁镇闻奏大为感动,含泪诏准况钟继续任苏州府,特加三品俸禄,以为大明清官表率。

正统七年十二月(公元1443年),况钟鞠躬尽瘁,竟卒于苏州任上,享年60岁。苏州市民罢市痛哭,如丧考妣。当况钟灵柩走运河在运回故乡靖安时,十里苏堤都站满了前来祭送他的百姓,在灵柩船上,也仅有一些书籍,寻常器物等,别无其他,由此看出,况钟生前是一位多么清廉的官员。

后来,苏州人为怀念况钟,在他兴建的府学内建祠祭祀,还在西美巷立况公祠,以永久纪念这位一心为民的“况青天”。

网图侵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古一太守况钟:连任13年苏州知府,刀笔小吏,终成青天传奇
他在大明苏州当知府,上不受猜疑,下尽得民心
况公祠前的沉思
吴晗论明史 第四编 风云人物 况钟和周忱
清风两袖“况青天”
揣着明白装糊涂,上级对付不轨下属的高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