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通缉令的人像画那么抽象,为何都抓得到犯人?全因加了1句话

从古至今,如何防制犯罪行为,始终是执政者的一项难题,除了刑罚本身之外,如果犯罪者跑了,通常就会发布所谓的“通缉令”,但古代没有照相机,绘画的真实性也不佳,那又是怎么透过通缉来抓到犯人呢?原来与“通缉令”中的1句话,有很大的关系

▲如何抓到犯人,维持好的治安,从古至今都是一项难题。(示意图/翻摄自Pixabay图库)

关于通缉这个概念,其实相当久以前就有了,但古代不但没有照相的技术,也没有太多科学的方法来办案,再加上没有系统化的证件能左证身份。众多不利因素之下,官方发布通缉令要抓到犯人,乍看之下似乎是有难度的。

看过影视剧的都知道,官府在抓人的时候,会满大墙粘贴抓捕的告示,上面有一张犯人的画像,外加几行文字说明,但是一般画像和本人不能说相似,只能说毫无关系。被抓捕的人也能在各种人的帮助下逃脱,那张通缉令基本就是儿戏,但其实在古代靠这样粘贴通缉令的方式抓人的破案率是很高的。

那古代通缉令那么抽象,为何还总能抓住犯人?原来,古人发现了一项独门之道,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有历史学者揭密,之所以能不仰赖科学方法抓到犯人,与通缉令常见的一句话有关,也就是“悬赏银两”有关。

在这样的通缉令上,会有犯人大概介绍,比如姓甚名谁,多大年纪以及来自哪里等,再加上一张又丑又抽象的人物画像,但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最后一句话:“有知情者上报,或者捉拿嫌犯者,悬赏白银万两或者黄金千两”。

悬赏金额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并不小,对平民百姓便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就大大提高了抓到犯人的机率,所以真正起作用的是实打实白花花的银子。

这方法之所以管用,还有一大关键,就是古代缺乏能快速移动的交通工具,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做长距离的移动,且多数人都只在自己生活的村庄移动,范围大大缩小,因此只要透过人与人之间的帮忙,就有望解决多数的犯罪。

古代千家万户数目众多,所谓天高皇帝远,底层人民皇帝不是全部都能够管理得过来的,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出,造成治安上的麻烦,古代会严格管控人口流动。

像一些偏远的郊外或者农村,会专门设立一个保长,以五户人家为一保,作为保长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上门查人,看是否有外来人员混了进去,一旦发现生面孔,还证明不了自己身份的,马上扭送官府,而正是“保甲制”。

在中国古代,也正是由于比较容易抓到通缉犯,因此也诞生一门职业,有江湖人物便是以寻找通缉犯,交官府作为事业,而且收获颇丰。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通史》

作者简介 | 无风,95后女孩,想和你一起活得任性又自在。ID:wfqnwx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代“通缉令”那么抽象,为何总能抓住犯人?你看最后一句写的啥
古代通缉令到底有没有用?犯人真的像电视剧那样,能逍遥法外吗?
就古代那通缉令真能抓到人?官差:你不看看最后那句话,插翅难飞
古代逃犯一般怎样逃跑,躲进深山?官府:不存在的
古代通缉令真能抓到逃犯官府你先看看最后一句写的啥,跑不了
古代画像那么丑为啥能抓到逃犯?原来我们被骗了,古人太聪明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