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金山丨阻遏糖尿病的“秦晋之好”

卫生科普

阻遏糖尿病的“秦晋之好”

安徽省中医院:王金山

解放军309医院   邹慧

糖尿病,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如今也频频光顾青少年。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统计,201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达3.82亿人,较2003年时的1.94亿翻了一番。预计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92亿人,而我国的糖尿病患病人数将达到1. 43亿。

在我国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中,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单纯空腹血糖升高的比例仅不足20%。如果单纯使用空腹血糖对人群进行筛查,将使46.6%的糖尿病患者及70.7%的糖尿病前期漏诊。

糖尿病前期患者人数高达1.5亿。糖尿病前期若不及时发现治疗,92.8%的患者会进展为糖尿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2至3倍。因此,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对于糖尿病的早发现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防止“糖尿病大国”的到来,我们应该积极面对,未雨绸缪。同时,也要积极阻遏糖尿病的“秦晋之好”,以免他们狼狈为奸,更加祸害人们的健康以及生命。

秦晋之好,说的是公元前676年,晋武公之子姬诡诸继承君位,即晋献公。献公之父武公晚年娶齐桓公女儿齐姜,齐姜则与当太子的姬诡诸有私情。姬诡诸继位后,把庶母齐姜娶为夫人,生女伯姬及子申生。伯姬在后来的秦晋政治联姻中嫁给秦穆公为夫人,这便是所谓的“秦晋之好”。

可见,秦晋之好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结为“秦晋之好”。

秦晋之好,本是好事。可糖尿病一旦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痛风、关节炎、椎间盘突出、结核病等联姻,患者可就是“屋漏又遭阴天雨”,雪上加霜了。

现在遴选几例,供飨之。 

案例一

她的肩周炎为何久久难愈?

前不久,笔者到一位多年分别的老朋友家拜访,老朋友的夫人李筠在沏茶时,抬了一下右膀子,顿时咧嘴“唏”了一声。“您怎么啦?”我急忙问道。“肩周炎哟,疼哟,两边肩膀都是,一年多了,推拿、针灸、理疗、拔火罐以及吃药等,什么方法都搞了,效果就是不理想,最近愈来愈加重了……”李筠苦歪歪地说。

“肩周炎?推拿、针灸等没有明显效果?”笔者自言自语地说过,反问道,“您还有其它毛病吗?”

 “我有2型糖尿病,一直在吃降糖药……”李筠嗫嚅道。

 “糖尿病?您有糖尿病?难怪肩周炎难治好呢!”我恍然大悟。

“糖尿病跟肩周炎有什么关系?”李筠不明白地问。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由于肩部受到损伤、退行性变或受到风寒湿邪侵袭之后,波及整个或大部分肩关节的关节囊及其周围的肌肉、肌腱、腱鞘、滑膜囊等组织的退行性变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所产生的综合征。病程一般在一年以内,较长者可达1~2年。而部分肩周炎患者可自行痊愈,但时间长、痛苦大,功能恢复不全,积极地治疗可缩短病程使之尽快痊愈。至于糖尿病的并发症,人们很容易想到眼睛、肾脏、足、心脑血管疾病等,实际上,糖尿病引起的骨关节病也很多。前不久,国外有研究报道,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人之间,肩周炎的发病率分别为19%和3%,这表明糖尿病与肩周炎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肩关节感觉僵硬、疼痛、活动受限,一定要查查血糖是否升高。临床上糖尿病并发肩周炎并不少见。糖尿病早期、中期、晚期都有可能并发肩周炎。至于为什么糖尿病人易并发肩周炎,其机理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可能是由于糖尿病人的高血糖易损伤小血管壁,从而影响血液供应,导致局部肿胀。这种病变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尤其是肩周部易磨损、老化的肌腱和关节囊处,加重了该处的炎症反应,从而诱发肩周炎。

    一旦确诊因糖尿病导致的肩周炎,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需进行局部的治疗。一般常用推拿、针灸等中医手段,配合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功效的药物。此外,糖尿病人进行针灸等治疗时,要特别小心,避免出现外伤,因为糖尿病人皮肤的伤口不易愈合,很容易导致感染。

可见,糖尿病导致的肩周炎若治疗效果不好,很可能是推拿、针灸等治疗方法不当,或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不佳。希望这样的患者到糖尿病专科做进一步检查,及时控制糖尿病,因为糖尿病引起的骨关节炎早期是可逆的。另外,请有经验的推拿、针灸医师治疗。这样,肩周炎定会大大好转甚至痊愈。

案例二

糖尿病咋易引起高血压?

金女士患糖尿病已逾8年,最近检查发现又患上了高血压病。“我咋这样倒霉呀?”面对医生,她失声痛哭。

   现在,像金女士这样“屋漏又遭连阴雨”的患者委实不少。那么,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引起高血压呢?研究发现,促使“富贵病”如高血压、高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和肥胖升级的“帮凶”是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执行其正常生物作用的效应不足,表现为外周组织尤其是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通俗地说,就是胰岛素的利用率不足,只有部分或少量发挥作用,表现为胰岛素相对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其调节血糖代谢的作用。

   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通常指胰岛介导的葡萄糖利用率降低,而导致的血糖增高。所以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特征。

   专家认为,传统的错误认识和不恰当的治疗手段是导致糖尿病久治不愈、病情反复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是否从传统的“对症治疗”走向“对因治疗”,成为康复与否的关键。

   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始终存在,它是独立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也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原因和助虐者,更是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只要采取减小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的治疗方法,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并发症状况。

也就是说,胰岛素降血糖的作用被削弱,进食后可致血糖升高,进而刺激胰岛细胞更多地分泌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能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引起人体钠潴留,还能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最终导致高血压。据统计,60%—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大约50%的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可见,只有解除胰岛素抵抗和同时降“三高”,才能遏制高血压病等“恶狼”的袭击。

案例三

糖尿病咋会引起骨质疏松?

胡先生患有糖尿病,病史大约已经有十几年了,前不久,他因全身关节及骨头疼痛而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奇怪的是,医生竟然查出他有骨质疏松,并说罪魁祸首很可能就是糖尿病。他不明白,糖尿病咋会引起骨质疏松?

胡先生的疑问不无道理。我们知道,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除了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这“三多一少”外,还常常有一“松”,即骨质疏松。据统计,约有一半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原来,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较高,肾脏在排出过多葡萄糖的同时,对钙离子过滤过快也随之增加,日积月累,导致大量钙从尿中丢失。据测定,健康人24小时从尿中排出的钙质为104±20毫克,而糖尿病患者却要排出195±106毫克,两者相距颇大。而糖尿病患者在大量排出钙的同时,骨骼中的磷、镁也随之丢失。低镁刺激颈部的甲状旁腺分泌,促使骨骼中的钙质释放,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另外糖尿病患者除了糖代谢障碍外,还有维生素、降钙素等代谢失调,影响骨骼新陈代谢,促发骨质疏松症。

这里重点提示的是,胰岛素不但对糖代谢至关重要,而且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骨骼是以蛋白质(胶原蛋白)为基质,大量钙沉积于上而成的。糖尿病患者胶原蛋白合成不足,骨基质减少,也加重了骨质疏松。

关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首要是积极控制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处理与一般患者相同,包括补充钙和维生素D,适当户外活动等等。至于补钙,一般主张食补为主,药补为辅。食补尤以牛奶为佳,但糖尿病患者应少吃饱和脂肪,宜用脱脂或低脂牛奶。食补不够,可服钙片,还可在医师指导下应用维生素D、双磷酸盐、降钙素等。对于糖衣或含有乳糖的钙片,糖尿病患者也不必顾虑重重,其糖含量则不会影响血糖。

案例四

                      她为什么血糖增高了?

一段时间,在某公司办公室工作的黄芳女士觉得头昏、头晕和全身乏力等,她不放心,到医院查了餐前和餐后血糖,嚯,血糖怎么也高起来了?她一年前体检还不高呢,家里也没有其他亲属有糖尿病,这是咋回事?到糖尿病专科检查,服了一段时间降糖药,包括在饮食上控制,但后来检查血糖仍然是“我行我素”,丝毫没有降下来。黄芳急了,电话咨询黄医生,黄医生约她去检查后说,可能与她的颈椎病有关。这真是奇怪了?黄芳不相信,认为黄医生在杜撰。黄医生一点不生气地对她解释道:颈椎发生病变后刺激交感神经,一方面刺激颈后交感神经节,使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亢进,进而出现疲劳,直至β细胞萎缩,使胰岛素分泌减少;另一方面颈部神经根受到压迫导致经络不通,气血不和,全身微循环障碍,直接影响营养物质的供给和细胞修复,这样既使胰腺分泌功能下降,又使全身相应细胞受体对胰岛素的利用不足,而且糖尿病后血糖高、粘稠度增加、血流不畅、血管硬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这样反过来又加重颈部病理变化。这就是“颈糖综合征”的由来。

如今,颈椎病与糖尿病也“狼狈为奸”了。如果治好了颈椎病,便能起到治疗以及控制糖尿病的作用。如果颈椎的病变控制不了,势必严重影响人体的交感神经,而交感神经则对胰岛β细胞的影响很大。若调节好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使其恢复平衡,便能消除对胰岛β细胞的不良刺激;其次,如果解除了颈椎病变对神经的压迫,便能恢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使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恢复正常;同时,改善胰岛β细胞的血液供应,修复胰岛β细胞的功能,提高胰岛素的分泌水平,使血糖值趋于正常,从而达到控制糖尿病目的。

案例五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脑梗死

王小姐问,她老爸原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前不久,突然出现了脑中风的先兆,即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家人急忙将其送到医院急诊,医生诊断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由于诊治及时,老爸最近已经明显好转,即将出院。近日,她在同主管医生聊天时,医生说她老爸的“中风”与糖尿病及高血压有关。她不明白,糖尿病和高血压怎么会引起脑中风呢?

糖尿病和高血压确实会引起“腔隙性脑梗塞”。据日本专家一项研究显示,糖尿病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塞,简称“腔梗”(SCI)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主要是脑梗死,发生率约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脑出血者较少。原因为糖尿病病人多有血液粘度增高,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等凝血机制增强,容易发生脑血栓形成,其发生率较脑血管破裂出血为高。

糖尿病人的脑梗死在小动脉比主干动脉多见,椎一基底动脉系统比颈内动脉系统多见,中小范围的梗死比大的梗死多见,多发梗死灶多见,而且有反复出现新病灶和逐渐加重的倾向。临床可出现反复发作的偏瘫、痴呆、共济失调等轻度脑中风的症状。在病人尚未达到瘫痪程度之前,如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症状,应及时去看医生。不过,如合并跟腱反射消失或感觉障碍、疼痛、麻木、温度觉及疼痛觉减退等糖尿病末梢神经损害时,本应出现腱反射亢进的却减弱或消失,可给定位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糖尿病病人脑梗死发生后的临床表现与非糖尿病病人的脑梗死相似。

为此,有关专家建议高血压患者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糖耐量,以发现早期糖耐量受损或胰岛素耐药性。

最后要说的是,中风患者的诊治贵在及时,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由于你们家属配合得好,所以患者的预后效果即好。看来,家属懂得一点医学知识大有裨益。

案例六

                  糖尿病咋易同椎间盘突出“联姻”?

周老先生是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前不久,他因腰腿痛难忍到医院检查,发现又患上了2型糖尿病。问医生原因,医生说在排除其他发病因素外,长期腰腿痛对人的身心影响和精神刺激也有很大的关系。他不明白,椎间盘突出咋会引起糖尿病呢?

   如今,像周老先生这样对这个问题困惑的人肯定不少。我们知道,引起糖尿病的原因很多,如饮食、遗传、肥胖以及缺乏锻炼和身患各种疾病等。那么,椎间盘突(脱)出的患者也容易患上糖尿病吗?笔者认为,不能排除。我们知道,糖尿病患者的糖尿,大多数都是由于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而胰岛素分泌不足,除了胰岛腺体本身疾患外,经研究发现,主要是受心理社会以及别的一些疾病不良因素的影响。

周老先生身患腰椎间盘突出已经20多年,可想而知,20多年的疾病折磨,身心受到多大的伤害。工作、学习、生活以及老年夫妻的床上事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此,他难免紧张、焦虑、沮丧、痛苦,对腰腿痛的忧虑、对病痛的焦虑不安、对有可能致残致瘫的恐惧心理等,这些不良情绪不仅诱发腰腿痛,还影响着腰腿痛的治疗与康复。另外,不良情绪亦可成为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众所周知,胰岛素是胰岛组织中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分泌的多少除了受有关内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调节之外,还直接受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人的情绪主要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同时又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的功能,因而心理因素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抑郁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的兴奋将直接作用于胰岛β细胞受体,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将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释放。如果这种不良心理因素长时期存在,则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性最终被固定下来,进而导致糖尿病。至于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患病期间,卧床时间较长,活动很少或根本不活动,吃的东西也难以消化吸收,所以肥胖症、糖尿病等也很容易“上钩”。

可见,椎间盘突出时间长了可以导致糖尿病症状出现或加重,反之,糖尿病管控不好又会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硬化、狭窄,神经营养不足以及代谢障碍,神经可能发生变性,导致感觉减退甚至丧失。这时,关节受到损伤,患者也浑然不知,无法通过自我反射机制,控制运动,实行退缩、休息,由此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关节损伤。关节内和附近骨质反复损伤,导致韧带松弛,软骨软化或脱落,引起关节炎症状。这种关节炎绝大多数见于足部,其次是膝部,亦可发生在肩、肘、指以及腰骶关节、骶髂关节、髋关节等。病变关节囊松弛,有的半脱位,活动时有摩擦声。患者无明显的局部发热、红肿、疼痛以及关节障碍等,但有的人可能发生双下肢袜套状范围的皮肤感觉丧失。

所以,奉劝周老先生,同时患有糖尿病和骨质疏松以及椎间盘脱出的患者在治疗时一定要慎重,尤其是牵引和推拿力度不宜太大,以免引起骨折。拔火罐不宜火候太大,时间太长,以免皮肤溃破而致感染。

为了您的腰腿痛尽快康复,在积极治疗腰腿痛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心理调整,努力消除心理社会因素的紧张刺激,维持情绪的稳定,保持良好心境,适当服用降糖药物和食物,这样才可做到“两病”同治。

链接

糖尿病分型用药膳

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根据其“三多”症状的轻重不同,中医学将其分为“三消”,即多饮为上消,多食为中消,多尿为下消。以下几种简单有效的食疗方,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减轻症状。

肺胃燥热型  主要症状是烦渴多饮,饮不解渴,饮水无度,善饥形瘦,口干舌燥,舌红脉数。

  适宜药膳:

  1.生芦根粥。取鲜芦根30克,粳米50克,以水1500毫升,煎芦根,取汁1000毫升,纳米于汁中,煮粥食之。

  2.雪梨浆。取甜水梨大者1枚,薄切,新汲凉水内浸半日,时时频饮。

  3.五汁饮。取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炖温服。

  4.西瓜嫩皮煎。取西瓜皮适量煎水喝。

  5.生地黄粥。取生地黄汁150毫升,加入陈仓米粥内,搅拌令匀食之。

  6.天门冬粥。取天门冬30克,白米50克,煮粥食之。

肾阴亏损型  主要症状是口渴多饮,尿频色清,疲乏无力,腰腿酸软,手足心热,口干舌红,脉沉细数。

  适宜药膳:

  1.一甲煎。取生牡蛎60克将其碾细,用600毫升水煮,煮至200毫升为止,温服。

  2.猪肤汤。取猪皮500克,白面粉250克,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次服。

  3.一味薯蓣汤。取生淮山药120克,煮汁两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之。

  4.枸杞粥。取枸杞、白米煮粥食用。

  5.山萸肉煎。取山萸肉60克,浓煎食用。

阴阳两虚型  主要症状是尿频清长,口渴多饮,口干少津,面色黛黑,常常腹泻,阳痿畏寒,舌淡苔白,脉沉迟。

  适宜药膳:

  1.桂心粥。取白米60克,煮粥,粥半熟入桂心末,每日用5克,煮熟食之。

  2.韭菜粥。取白米60克,煮粥,粥熟入韭菜少许微熬,然后食之。

  3.菟丝散。取菟丝子150克,茯苓100克,石莲肉60克,共研为末,加酒,糊调为丸,每服30~50丸。

  4.炖猪腰。取猪腰2个,杜仲或核桃肉30克,一同炖熟食之。

  5.鹿角粉。取鹿角粉或鹿角霜,加煅牡蛎、生龙骨各等份,研细末,炼蜜为丸。

文/王金山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王金山,男,65岁,安徽省中医院退休医生。年轻时喜欢写点文章,也发表了不少,但大都昙花一现。我的座右铭是:默默耕耘,不问收获;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王金山丨健康就在你的脚下

王金山丨腰酸背痛,“花样”懒腰来对付

王金山丨如今流行“交替保健法”

王金山丨保健食品何时走出“沼泽地”

王金山丨未来几年流行什么运动?

王金山丨肥胖,呼吸的痛

王金山丨一言难尽“隐私权”

王金山丨全身部位自我保健按摩

王金山丨走近循证医学

王金山丨按摩喜忧录

王金山丨医疗欺诈:医坛毒瘤

王金山丨谁来“保健”医务人员

王金山丨病人选医生的是是非非

王金山丨专家门诊

王金山丨寸纸文书干系大   明明白白看“说明”

王金山丨抗生素——危险的朋友

王金山丨现代人莫被“隐性”所缠绕

王金山丨进了医院,您该如何看病

王金山丨杂谈·撩开“无效退款”的面纱

王金山丨陪我聊聊,还我情感——都市人又出新问题

王金山丨杂谈·大德必及其寿

王金山丨久坐咋会引起椎间盘突出

王金山丨游山玩水,远离“烦恼”

王金山丨定期吃顿“红军餐”

王金山丨不科学的“新吃法”

王金山丨享受 “宁静”

王金山丨“秋冻”,岂能“东施效颦”

王金山丨看病人 有学问

王金山丨杂谈·超越人体极限会致“过劳死”

王金山丨我的“冤家”颈椎病——患者黄芳自述

王金山丨医学科普论坛·以名释义,谬之千里

王金山丨散文·登高驱烦愁

王金山丨杂谈《健康就是幸福》

王金山丨生命警示牌的启示

王金山“过度医疗”伤害的是谁?

王金山丨杂谈·掌握健康的主动权

王金山丨健康杂谈《医生的幸福:看到患者康复》

王金山丨世上没有后悔药

王金山丨盲目锻炼 反受其害

王金山丨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卫生科普论坛

王金山丨“背”回健康,“背”回爱情

王金山丨杂谈《出书人还值得羡慕?》
王金山丨杂谈《让“信任”回归》
王金山丨小说《“一举成名”》
王金山丨微笑也是“消炎药”(二篇)
王金山丨学会与孤独为伴(外一篇)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家家都有的这个东西可以修复胰岛,血糖蹭蹭的降
低血糖要治疗吗?先查明原因再说
有什么是关于糖尿病的谣言?
胰岛素的作用与危害
微头条
蜂蜜喝多了会得糖尿病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