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金财丨人性化的台湾骑楼
台湾旅游散记之八
人性化的台湾骑楼
作者:周金财

这次台湾旅游,所到之处,我对台湾的城市人性化设计的评价是很高的。尤其是,我对台湾骑楼情有独钟。因为我真的很喜欢骑楼这种形式的建筑,认为这是沿街建筑最好的设计形式。

先说说什么是骑楼?骑楼(闽南语称“亭仔脚”,在粤语中亦可引伸为“露台”)是具有浓厚的中国南方特色的建筑设计,在华南及台湾等地均十分常见。建筑物一楼临近街道的部分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则为二楼的楼层,犹如二楼“骑”在一楼之上,故称为“骑楼”。现时的骑楼一般地下(一楼)用于经商,二楼以上住人。骑楼既是居室(或店面)的外廊,又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既可防雨防晒,又便于展示橱窗,招徕生意。骑楼是城镇沿街建筑,上楼下廊。骑楼下廊,即人行道。

作为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骑楼的渊源最早可上溯到约2500年前的希腊“帕特农神庙”,那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现代意义上的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Beniapukur),是英国殖民者首先建造的,称之为“廊房”。

十九世纪初,新加坡总督莱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设计中,规定所有建筑物前,都必须有一道宽约5呎、有顶盖的人行道或走廊,向外籍人提供做生意的场所。从此,新加坡出现了连接的外廊结构的建筑,称之为“店屋”,或叫“五脚”。这种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可以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因此在东南亚十分风靡。而从南洋返乡的华人,也在华南地区建起类似的骑楼。

骑楼是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侨乡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曾经是当地城镇的主要建筑形式。

1878年,香港政府为改善居民拥挤的住宿情况,颁布了《骑楼规则》,并开始建造骑楼。10年之后,两广总督张之洞从香港得知骑楼的功用,便参考西方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香港的经验,建议在广州兴建类似骑楼的“铺廊”。1912年,广东都督陈炯明将广州城的骑楼正式列为城市管理条例之中。1918年,广州开始拆除城墙和大量西关房子,同时鼓励兴建骑楼,取而代之。短短10年间,建成了近40公里长的骑楼街。

现代式骑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尺度、结构、材料、造型风格等方面与传统骑楼区别明显。一般来说,立面处理上舍弃了复杂的装饰,运用了简洁、明快、实用的功能主义的处理手法。

据台湾导游说,骑楼是指楼房与楼房之间,跨人行道而建,在马路边相互联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就是近代典型的商业建筑,骑楼一般分楼顶、楼身、骑楼底三部分。它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可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其商业实用性更为突出。这种建筑适应南方天气潮湿多雨,商业楼宇密集等情况而建造的。楼下做商铺,楼上住人。这种跨出街面的骑楼,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防雨遮晒,方便顾客自由选购商品。是东南沿海城镇一种极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

台湾导游还介绍说,他有一个朋友就是研究台湾骑楼的:听他朋友说,骑楼发端于改善生活环境,进而成为商业谋生的场所,以商业活动为主,表现出开放意识和洋为中用的创造性思维;骑楼冲破了居家单门独户的束缚,变成顾客的共享空间,并体现相互尊重的现代意识。骑楼连廊连柱,立面统一,连续完整,中西合璧,具有多元共存的独特风貌;走在骑楼下,自在闲适,温馨亲近,脚无沙尘,清洁整齐,透出关心互动良好的人际关系;骑楼不仅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还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品茗、聊天、纳凉、会客、交流信息、晚间凉眠的地方。还是小孩做作业、跳橡皮筋等玩耍的空间。

漫步在台湾城市的街头,感觉最好最舒适的还是街道两边的骑楼,走在廊道里觉得很阴凉,没有平常逛街被太阳暴晒的痛苦。看着街道两边的骑楼,我突发奇想:大陆内陆的城市何不妨学学台湾,推广骑楼式沿街建筑,使城市更加人性化!

城市的建设首先要考虑人性化,而不是为了表面的气派、高大。城市街道两旁的房子,应该让人有亲切感,安全感,而不是冷漠的、疏远的。  举个例子,如果你走在大街上,突然来了暴雨,你身上又没带雨伞,你应该怎么办呢?当然是到街两边的建筑物里躲躲雨。而现在街道两旁新建的商业建筑,几乎都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有的几乎是立面,或者完全是个平面,连以前的那种雨板都没有。如果那家店面的门是关的,你连躲雨的地方都没有。如果到处都是这样的建筑,怎么会让人觉得这个城市是亲近人的?如果连个躲雨、遮太阳的地方都没有,哪怕这些房子建得再气派,普通的市民会觉得这个城市的建设成就与自己相关吗?  我个人认为,为了真正贯彻体现城市发展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应该学学台湾,大力推广骑楼式沿街建筑。  理由一:骑楼就是非常人性化的商业设计,雨天可以不用带伞,而烈日暴晒的日子也能享受阴凉。不用担心日晒雨淋,就能顺着廊道一家店一家店地逛过去。

理由二:人在骑楼的廊道里走,比在露天的人行道上走更安全。在露天的人行道上走,你无法预料你头上会不会有打碎的窗玻璃或掉落的花盆砸下来。即使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很小,也总是让人缺少一种安全感。  理由三:骑楼可以增加城市的空间利用率。有了骑楼,街道就可以不用建得那么宽。过宽的街道实际上是降低了人性化的程度,冲淡了商业街的味道。而有了骑楼,人行道的功能由骑楼的廊道替代,而廊道上方的空间也是建筑的一部分,相当于建筑的二楼或三楼以上部分向外延伸至人行道与车行道交界处。增加了建筑面积,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像台湾的一些城市,骑楼非常普遍,他们的街道普遍都很窄,但交通却不拥堵,而且都很有生活气息,很宜人。

人性化的台湾骑楼,让我们看到了台湾人在建设城市的时候

注重细节、注重人文精神的优点。

敬佩之余,我觉得,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学学台湾,一定要大力推广骑楼式沿街建筑,把我们的城市建设的更加温馨美好。

文/周金财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周金财,笔名“贺萍”,网名“胜元”,汉族,吉林延边人,60后,退休人员,闲暇时间爱读书,爱登山唱歌,偶尔也写写小文章,权当自娱自乐,唱唱心中的歌!
周金财丨中台禅寺与同源桥
周金财丨放歌阿里山
周金财丨经历台湾地震
周金财丨亲如一家游台湾·台湾旅游散记之四
周金财丨台湾旅游散记之三·台湾游的吃住行
周金财丨台湾旅游散记之二印象台湾
周金财丨台湾旅游散记之一·约会台湾
周金财丨为时尚早【系列微型小说四篇】
徐巍丨平淡中寓复杂 平常里见深刻——周金财先生微型小说赏析
周金财丨我要出去·微型小说五篇
周金财丨虎年游“虎”景——与大连亲友游吉林图们老虎岭景点纪行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品味北海老街的南国风情
赤坎骑楼
浅议人性化的街道设计|上海城市规划
雅园景观赏析.颐乐商街
正在消失的建筑——“骑楼”
【读街】独特南洋风——海口骑楼老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