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民生丨其实,上海人挺好的
其实,上海人挺好的
作者:何民生
一场猝不及防的疫情,让上海处于风口浪尖。
在大家眼中,上海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摩天大楼、时尚前卫、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上海人讲文明有礼貌……。疫情其间,个别上海人把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赤裸裸地暴露在聚光灯下,产生了粗鄙不堪的负面影响。
以笔者看来,上海人也不尽其然,哪里都有好人也有坏人,不能因个别人个别事否定全面,其实,上海人还是挺好的。
最近看到一个段子:“十个河南九个骗,总部设在驻马店;九个河南八个偷,机关总部是郑州……”。
这位段子手,已触碰到河南人的底线,不光是河南人无法容忍,相信全国网友也不会接受。
只不过河南人口基数大,坏人比例相对高了一点,但这也决不能成为抹黑河南人的理由。

这些年也接触过很多河南人,说实话,大多数河南人还是蛮好的,坏人只是极少数,这一小撮人的品行只代表自己,代表不了整个河南。每个地方,都有好人和坏人。
前几天上海一公交车失控撞上红绿灯后掉入河中,是一个叫周振魁的河南小伙果断跳入河中,破窗而入进入公交车,并将司机拉到了没有被水淹没的座位上等待救援。前阵子,也有媒体报道说,全国“见义勇为”表彰中,河南获奖人数最多。
这些,似乎都被人们选择性忽视了。再猜想,如果唐山打人事件没有发生,人们一定会说:唐山是座英雄的城市,是座温暖的城市。
要说上海人与北方人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人的整体性格差异,主要源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因为地理环境不同,人们可利用的资源相异,就会演化出不同的经济文化形态,最终这些社会形态导致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不同,性格也就景象万千了。易中天说:“上海人看人都是乡下人,广东人看人都是北方人,北京人看人都是地方上的人。”余秋雨却说:“全国有点离不开上海人,又都讨厌着上海人。”
“上海人”这三个字, 似乎就带着与生俱来的高贵又洋气,精明又现实,所以很多人骨子里是羡慕上海人的。然而,这一次的疫情,却让“上海人”三个字成为了贬义词,不少网友对上海的意见非常大,其中最严重的现象就是排外。
多年前,笔者和朋友在上海坐公交,朋友不小心碰到了一上海妇女,当即就道歉了,而上海妇女不但不接受,一脸嫌弃地嘟囔了一句:“外地人”。此言一出,大同人豪气冲天好勇善斗的性格使情绪瞬间爆发,顷刻间把埋藏心底的“怨气”全都发泄了出来……对着上海妇女大喊:“外地人怎么了?你支逼啥呢?你家有矿吗?比钱,你可能还没有我的零头多;比文化,我俩个孩子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的!你上海人凭啥趾高气昂的?”或是从未遭到过外地人如此大声的呵斥,一向自诩矜持的上海妇女不敢说话了。而车上的人就像看戏一般,议论纷纷。
笔者一友人去上海出差,在一家北方水饺店吃饭消费80元,买单时拿出一张100元票子,等待找回零钱。老板说:“你吃饺子吃醋了吗”?答:“吃了”。“吃蒜了吗”?答:“吃了”。“醋和蒜不要钱吗”?
上海, 是个特殊的存在。
清朝时期,上海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对外开放的先驱城市;后来,上海又成了世界列强的法租界,中国文化遭到了冲击,上海人开始接受西方新思想,中西文化的交融,衍生出了如今的“上海人”。
所以余秋雨说:“全国有点离不开上海人,又都讨厌着上海人。”
上海人很精明,事事精打细算。他们扎堆的时侯,用全国人民听不懂的上海话叽叽歪歪;他们崇洋媚外,总是外国月亮比中国圆;他们布尔乔亚,擦脂抹粉妖娆妩媚;他们排外,他们歧视乡下人……
总而言之,他们的一些“优点”,很不适合外地人的口味。但是说心里话,我们对上海人品头论足说三道四的时候,总有些酸溜溜的感觉。
因为上海姑娘俊美,楼房高大,器具精致典雅,人们彬彬有礼,总之他们生活总让我们艳羡和妒忌。
其实,上海人远比那些抽象的概念要复杂。有人说上海人精明,但上海人的精明,无非是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一般不会去主动侵占他人的事情。
有人说上海人抠门,但是上海不但是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源地,而且在建国后的灾难捐款中,上海人的人均捐款数肯定名列三甲。
有人说上海人猥琐,然而今天中国体育明星中,形象最健康的姚明、刘翔都是地地道道上海人,文艺界绯闻最少的孙俪,则是上海弄堂里走出来的小囡囡。
还有人说上海人崇洋媚外,却不想想,从英雄钢笔到江南造船,中国近代的民族品牌不但大多产生于上海,也是上海人心头的骄傲。
朋友们经常笑话说,上海人如何叽叽歪歪,两个大男人在公交车上为屁大点事能吵一路。这种说法,让人觉得上海人似乎挺没有“素质”。有人说,放咱们这儿矿上棚户区,“咋地,不服,小圪泡,”早拎着砖头脑袋开瓢了。从血性上看,上海人当然很怂包,从理性上看,则是相对文明的。
还有外地人总归说上海人是如何爱钱、如何势利的。但批评者却忘记了,上海是中国最早提倡自由恋爱,取消婚姻彩礼的地方。那时,大多数地方的新人们,还在为彩礼闹红脸。
对于上海人的这些描述也好,评判也好,大多数时侯,上海人是沉默的。并没有人因为巩汉林的小品丑化上海人去掌掴巩汉林,他们依旧过自己的市井小民的日子。
上海人确实不会轻易和别人成为朋友。他们在和陌生人接触时,甚至会很冷淡,至少是“敬鬼事神而远之”。彬彬有礼客客气气的后面,是可以感觉到的警惕和疏远。所以,同上海人成为朋友并不容易。但一旦成为朋友,就相当可靠,甚至终身可靠。
笔者在上海曾有过不少业务上的朋友。平时我们“相忘于江湖”,然而但凡有托,都十分到位。他们答应的事情,很少有失信的。
这种守信的作风,也是大多数上海行业和不少上海人都有的。我想,这与商业社会重信誉守合同的传统不无关系。
上海人甚至还有一般外地人想象不到的正气。一般地说,上海人是比较胆小怕事,但并不等于说他们就没有正义感。事实上,由于上海人精明过人,他们对是非往往比一般人看得更清楚,只不过多半不愿意说罢。
上海人做事,先看项目自己是否有能力接-开始和客户商量多投点钱,把项目搞得完美漂亮一点-揽项目-和供应商砍价-跑各种有关部门-完成项目-拿钱。
而我们的观念往往是先把项目揽下来-开始和客户商量多投点钱好搞关系-开始想项目自己是否有能力接-跑各个有关部门找关系-完成项目-请客户吃个饭喝个酒攀个兄弟再拿钱。直接了当的说这就是买办社会和关系社会的区别。
易中天《读城记》中是这样评价上海人的,在上海人身上,不断融合商业社会的精明、理性,又保留着中华文化的优雅、仁义。这种内规则就是市民理性。它用一种平和淡定的态度来观察世界,判断是非标准,有时候会更自利一些,但这无疑是中国人现代性格中最为文明理性的地方。
其实,上海人还是挺好的。
民生於大同2022.7
文/何民生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何民生,山西,高级政工师。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喜欢读书,热爱生活,求真务实,书写春秋。多篇作品诸见书刊及《金秋文学》、《新时代文学》、《军旅原创文学》丶《太原道》、《诗词春秋文刊》、《作家地带》等网络平台。
何民生丨幽默微小说·父亲节
何民生丨微型小说·符合慢病
何民生丨老王的退休困惑
何民生丨微型小说·老王栽了
何民生丨微型小说·套路
何民生丨天鹅落就御河湾
何民生丨小城印象
何民生丨幽默微小说·亲嘴
何民生丨“牛逼”与标点闹出的笑话
何民生丨“同志”称谓的演变
何民生丨也说骂人
何民生丨叾du子zi
何民生丨感言
何民生丨就地过年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上海外地人来源最多的省份,前10都是哪些省份,河南人是真的多
也说说某些上海人的精明
我理解的上海傲气
易中天,眼中的上海人
杂谈北京人与上海人
易中天眼中的“上海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