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印珍丨用美术的视角透视人生

用美术的视角透视人生

作者:张印珍

我读了《文学港》2012年9月10日出版的第五期杂志上刊登的张巧慧的一篇《相逢在艺术的刀刃上》引起心灵的共鸣和震动。

张巧慧,十七岁便是美术女孩,但却对那石膏的“不同”头像感到困惑,找不到感觉,线条也画不出生命的律动。当师长让她遇到头骨,骷髅,她才渐渐有了悟性。从此头骨熟烂心中,她的笔下有神了,她知道衣服下面是肌肉,肌肉下面是骨头,骨头是生命坚硬的部分。

当师长让她遇到德国画家珂勒惠支的死亡系列作品以后,她了解了珂勒惠支一生经历了两次战争,战争夺走了她两个儿子时,张巧慧理解了艺术与人生,参透了德国画家的笔是透视生死与苦难。向人表达的是人生是永恒的悲欢离合,永恒的苦难,永恒的无奈。张巧慧的心疼了,挣扎了,与德国画家珂勒惠支一同在苦难中挣扎!挣扎!

战争无处不在啊,死亡无处不在。从此,张巧慧对线条,骨头有了深刻的认识。她认识到骨头是人的本质,骨头支撑着生命的硬,内在的坚强才是真正的坚强。素描绝不是画石膏像所能完成的。应该首先要找到生命的坚硬部分,找到经历死亡依然能够留下来的那些。比如骨头,信念或者闪光的思想,在这场与素描的争斗中,她终于赢得了思想上的胜利。

然而,坚硬的东西不会圆。世上的事情往往道理和实际是有距离的。为了避免自己受伤害,她曾学着把自己磨圆。就如朋友说的,做人要内方外圆。就如心里藏着骷髅头的真像,而画出石膏像的表象。那就是说,要学会一个正常人那样的生活,学会往越来越实际的方向行进,这会让人变得冷漠。她的圆让她觉得羞耻,她的方让她觉得疼痛。她的心灵在挣扎!弦月含愁,蓝星如眸,夜空显得如此的凝重忧郁。她失眠了,拿起画笔,墨汁一滴一滴滴下,如同黑色的泪珠。

她知道中国画旷远的意境给人宁静致远的启示。那是王维的山水画,蕴含着老庄的思想,那是超然世外,淡定从容。那是圆。

然而,不同时代,不同观点,不同表现手法的珂勒惠支击中了她。这个撞击来得相当激烈,她要去认识人生的痛苦。她去了福利院,看到了智障的孩子们眼睛里包着泪水,在灰白单调的天花板上,在灰白冰冷的墙壁上那种绝望的眼神。看到智障的孩子把希望和热切的眼神交汇在女儿手中唯一有色彩的食品包装纸上,张巧慧的心感到了疼痛。好长时间无法静下心来画画。她撕碎了一张张白色的宣纸,仿佛撕碎了那些空荡荡的房子和灰白的墙壁。面对这些痛苦的生命,她觉得王维的雪景画是假象,纯白的世界崩溃了。其实,在这之前,她是非常喜欢王维的白雪世界,就像她平日爱穿洁白的素裙。可现在她明白了,这个世界从来不是一尘不染。人们只看到引人入胜的阳春白雪,却忽视了背后的黑啊,水墨画向来是充满暗示的。王维的禅意,不应该仅仅是脱离人间烟火的超然,禅意本身含有大慈大悲。用慈悲去救赎苦难,才是生命的责任。

我们的骨头是硬的,但我们的心应该是柔软的,我们应该救赎那些痛苦的生命。王维是张巧慧向往的圆,珂勒惠支是她深藏的方。

这个世界多么孤独啊,所以要用嘴巴热切地诉说,用耳朵用心去倾听。用眼睛去观照那虚幻的美。那些油画都在诉说人物的内心世界。

关于梵高的《星月夜》,有人说表达的是消沉,是郁闷;有人说是灵魂的挣扎;是对生命的热爱。然而,张巧慧看到的则是孤独,巨大的孤独,巨大至疯狂。那燃烧的柏树挣扎着指向天空,发出歇斯底里的呼喊。绝望与热爱不是反义词,更多的时候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因为热爱而绝望,因为绝望而分外热爱。正因为张巧慧也有过孤独的感受,所以她能如此理解梵高。

那段绝望的日子,躯体大厦仿佛顷刻崩溃,一次次的检查,手术,然后等待结果。病痛折磨的夜晚,她常常被噩梦惊醒,梦见一个人在黑暗中奔跑,大声呼喊却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世界像一个巨大的聋子。或者梦见在陡坡上滑向深渊,那种失重的感觉把五脏六腑都抽空。梦里梦外都是一个人,孤独浸上心头,蚀骨般的冷,她的手指下意识地摸索四周,渴望抓住一只温暖的手……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如此痛苦!就像没有人了解梵高!只所以惊恐是因为渴念生命和爱。这份渴念如此强烈,当意识到自己将要失去时,难以平静。没有人能替代你完成炼狱。病痛和心魔是你一个人的,夜是你一个人的,黑暗也是你一个人的。黑暗、陡坡、深渊……暗示着人生路上的崎岖不平,外衣光鲜的人们只是背着盔甲的蜗牛。

张巧慧知道梵高在精神病期间完成的《星月夜》,他那么热爱生命,却一再失败,没有人理解他的画,他生前只卖出一张。他心爱的姑娘一再拒绝他地求爱,他曾经那么信仰基督,却因工作过分热情被教会撤职。他那么孤独,可是他仍然不愿磨圆自己,如果他的心磨得圆一些也不会去死。正是他的方让他成为社会的弃儿。

人生最大的病,不是残障而是孤独。孤独像一条无形的绳索穿过我们内心最软弱的地方,那些像蚕食一样的声音,慢慢地咬噬着你的心灵。

梵高跑出了村庄,跑到山岗上去看星星,人间多么孤独啊,没有一个人可以对话。村庄如此安详,人们都睡了,唯有星星和他一起失眠。张巧慧是那么理解梵高的孤独,只因自己也有如此深切的感受。

艺术与人生的交流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像泪与火的相遇,疼痛,断裂,灼伤,置之死地而后生。艺术并不能改变人生的苦难,但是,人生却因艺术而更加博大丰美,深邃永恒。

母亲车祸住院,她天天下班往医院跑,五十里单程需要一个多小时,路上雷雨交加,从小极怕雷电的她,想到了母亲老了,在医院呻吟,不管怎样都得去,再怕也得去。每个人都必须长大。乌云使天地陷入一片黑暗,雷声轰鸣,闪电锯齿一般撕裂天空,雨水拼命地打击打挡风板,多么像泪水滂沱啊,整个世界失声痛哭,车灯微弱,前方一片迷茫,她仿佛一个迷路的孩子,进退两难,她是这样被遮蔽,被阻挡,被惊吓,她是多么需要安全感啊,需要紧紧握住内心伸出来的一只手。

人生是多么孤独,多么黑暗,深渊和暴风雨。这正需要我们用信念和爱去支撑。可惜梵高失去了信念,失去了爱的支撑,他是超前的,却没有坚持。而珂勒惠支却靠着信念和爱支撑下来,坚持下来。时间给了珂勒惠支应有的回报。

经过艺术的独特体味和感受,张巧慧升华了自己的灵魂。她总结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难,没有疼痛的人生是多么肤浅。但苦难的存在,不是为了博取廉价的同情,而是要正视和珍惜。当巨大的孤独来临之际,我们要举起自己的骨头,俯首向下,以慈悲和坚韧完成壮丽的救赎。我知道我很孤独,但,我要活下去,好好活下去。

这就是张巧慧,一个美术女子,灵巧而聪慧,十七岁进画室,现在亦画也诗文。她的美术素养显然给她的文学注入了灵气。她用艺术的独特视角透视人生,又用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得到了灵魂的救赎和升华。升华后的灵魂在暴风雨的夜晚闪亮。这就是她的苦难哲学。苦难不是白受的。

读了她的诗文,你觉得字里行间站着一个艺术、哲学、历史学养有素且又坚强的一个长发飘飘,聪敏灵慧,可爱可敬的女儿家。

文/张印珍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张印珍,网名觅真,50后,河北沧州人。现为宁波作家协会会员,曾有10多万字的散文发在《文学港》《梁祝》等杂志。曾出过两本散文,《心灵花园》《花开的声音》。近两年爱上小诗,已经写了300多首。被贵州作家网选入2016年鉴3首,被《荒原诗人》微刊选中6首,被公众微信号小编欣妍絮语选用20多首小诗。地狱天堂微信平台选用100多首。

《金秋文学》微信公众号(微刊)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因所刊发的内容优质,2018年7月16日正式应邀入驻自媒体《趣头条》平台,2018年9月18日又应邀入驻百度旗下百家号,凡在《金秋文学》平台刊发的作品均有可能同步到《趣头条》和百家号平台。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评论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梵高:在苦难人生中,画下人世间的无尽美好
请以“苦”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路遥最好的作品是《平凡的世界》?这本《人生》曾改变马云的一生
用另外一个视角看梵高
微信专稿|创作谈(雷立刚)
文学评论家眼中的《二舅》:视频很好地体现了人文关注,和余华的《活着》有一些共同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