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黎化丨老树春深更著花

老树春深更著花

作者:黎化

【上】

从好友处借来网络作家孔二狗的“黑道风云”系列,几千万字。争取这几天看完。

昨一天读了两本。文笔一般,但作者有生活,深度揭示了黑社会的内幕,值得一看!

《瓦匠女人》入选全国现实题材优秀剧目,准备赴京演出,高兴。

发我写于去年的创作谈~~

老树春深更著花

连日来,随着大型现代通剧《瓦匠女人》的上演,江苏南通市通州城区一片热议。就连在文博中心看门、打扫的保安、清洁工们也主动卖力地向亲友推荐:"来看戏呀!《瓦匠女人》好看,真的好看!"

原南通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剧作家高先生看过彩排后感慨:看来,戏还得由作家来写。因为,对生活本质的揭示,对人物内心的开掘,需要文学的立场、美学的追求和哲学的思考。《瓦匠女人》没有概念化、符号化,生活气息浓郁,剧情结构合理,矛盾冲突集中,人物性格鲜明而多面,故事脉络清晰而紧张,人物语言生动而有趣,突出了剧种的优势,成功塑造了一个独立自强、正直善良而又充满人情人性的当代农村妇女形象。

随着《瓦匠女人》的公演,每天,每天,我的手机都会收到几十条上百条大加赞赏的微信:

~这是我几十年来看过的最吸引眼球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戏!没想到,比美国大片还抓人。

~太精彩了!大半生经历的事太多,我以为自己不会流泪了。看这部戏,我好几次流下了眼泪。

~没有干部,没有高大上的人物,却是满满的正能量。颂扬劳动人民的好作品!

~小小的地方剧团,居然能排出这样感人至深的戏,彻底颠覆了我对通剧的印象。自样板戏后,我没看到过比这更好的舞台剧。

~我是苏州人,原以为听不懂通剧,誰知看戏过程中很少看字幕,根本没感觉方言的隔阂。

~好看!两个钟头内,我一直憋着尿,舍不得离开两三分钟,生怕错过了精彩的片段。

~连看数场,我没觉得厌,还想再看。

~也只有黎化这样长期生活在基层、生活在建筑之乡的小说家,才能把戏写得如此丰满厚实,充满人性味,敢把女人的性苦闷也搬上舞台,而且表现很健康、美好。

~看着看着,我笑了;看着看着,我哭了……

作为编剧,内心的欣慰自不待言,感觉甚至比当年儿子高考分超过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更让我兴奋。的确,真不能责怪观众远离了剧场,演员需要能让他们尽情展示才华的好剧本,老百姓也需要真实反映生活、真正接地气的好戏!

南通,偏处江海一隅。在南通城及周边地区,一种旧时用于祭祀活动、名为童子戏的剧种已经流传了上千年。

通剧,是在童子戏这根老树桩上抽出的新芽。不大的南通方言区域内,自生自灭地游动着几十支由民间艺人自发组成的通剧团,观众大多为老年人,演出的剧目多是因果报应、贫富相爱之类的移植故事,内容陈腐不说,音乐也以哭腔为主,一字三哼,"呕哑嘲唽难为听",年轻人路过差不多都会绕道而去。

2008年,童子戏作为活化石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很好地保护传承,南通通剧团应运而生,只招收了六七名青年演员,挂靠在通州歌舞团。

幸而,通州有一批视传承为己任的文化自觉者,我也加入了这支队伍。短短几年间,相继创作、推出了《儿行千里》《乡村小路》等十多个通剧小戏,作曲对唱腔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搬上舞台后令人感觉耳目一新,在巡演中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为通剧的新生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2014年,通剧历史上首部原创五幕古装诙谐大戏《范老爷判婚》上演,轰动全城,把一大批80后、90后也吸引进了剧场,连演100余场。至今,仍不断有人在打听:啥时候再演《范老爷判婚》?

《范老爷判婚》的成功,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

通州区文广新局副局长、一级演员张贺林是个戏剧行家。他找我商量:能否创作一部现代农村题材的大戏?

我虽以文学创作为主,剧目创作却是本职,当然义不容辞。可是,一时却难以寻觅到可以入戏的题材。

一次闲聊,张贺林提到他姐夫曾经背着一编织袋钞票回家过年给农民工发放工资的事儿,而我也想起年后在汽车站目睹的农民建筑工夫妇难分难舍的场景,灵感的火花一下子迸发。原本我打算两个月后再动笔,这会儿却迫不及待了。于是,独自去定点生活的通州湾,在商务宾馆住下,第二天就开始动笔,差不多以半天一场的速度推进。晚上,则和微友作些交流。

仗着多年文学创作的功底,故事框架、矛盾冲突、对白唱词等,对我而言都不是问题;难度在于通剧团就那么六七个演员,有的能唱却不会说南通方言,有的会说却五音不全唱不了,剧本必须量身定制。而且,冲突得在这几个演员饰演的角色中展开;考虑到演出成本,舞美装置、表演道具必须简之又简……生活在建筑之乡,耳濡目染的众多故事帮了我的忙。短短三天,两万字的剧本成型。

以往的创作似乎从没有如此顺畅过。我隐约感到,这部戏可能是我一生中最得意的舞台作品。

第一读者是张贺林和通州剧目室主任张莉。两人都兴奋不已,料定这会是部深受观众欢迎的好戏。江苏省剧目室的李明华先生看过剧本后也给予了充分的好评。

【下】

拖宕了大半年,筹集到三十余万元资金,在张贺林的极力推动下,《瓦匠女人》终于投入排演。

作曲钱荣泉先生是我的老同事、老搭档。这回,他在《范老爷判婚》乐曲基础上大步跨越,进一步丰富了通剧的旋律。尤其是为主角设计的几段唱腔,听来撼人心魄,很好地表述了人物的情怀和心理。

导演张天乐先生,年过古稀,是从苏州昆剧院请来的老导演。我和他几次合作,都感觉特合拍投缘。二度创作中,他进一步丰富了剧本提供的内容,添加了不少传统戏剧表演的韵味,使得舞台呈现更为好看。

这部戏,也充分调动起了演员们的表演才华,每个角色都诠释到位。尤其是主演何婷婷,来通剧团前只是如东县农村的一名越剧爱好者。在《范老爷判婚》一剧中,她饰演的配角书生,令人刮目相看。这出戏由她担纲重任挑大梁,饰演的何冬梅戏份很重,"阵阵都有穆桂英"。何婷婷不负所望,一个字一个字地抠台词,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琢磨人物内心,唱念做打都很到位,举手投足满是戏韵,演绎出了我心目中这个一号人物的精、气、神,赢得了包括我在内的不少粉丝。

影剧评论家梁天明先生看过这部戏后难掩激动,发表评论文章称:《瓦匠女人》的演员表演十分强调对观众情感和情绪的"感动",从一个更高也更深层面上实现了戏剧表演艺术美学上的回归,给观众带来了一种人格的纯净和对于生活的思考,这也显示出编导艺术家对剧中人物的深刻理解……可以说,《瓦匠女人》是当今南通舞台乃至中国戏剧舞台的又一精品之作。

当然,《瓦匠女人》在演出过程中也显露出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修改、调整、打磨,使之成为一出真正的艺术精品,争取走出南通,走向更大的舞台。作为老树枯桩上吐出的一朵新蕾,我们期望它的绽放更为艳丽,花香也飘得更远。

2017.4.21 

文/黎化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黎化,当过兵,做过记者,教过书,相继求学于吉林大学作家班,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中国作协重点作品签约作家,专业编剧。南京晓庄学院客座教授。著有《江海祭》《话说陈独秀》《闯荡南非洲》等各类文、史、哲类著作一千余万字,积集出版十余册。为文坛公认的思想型实力派作家,中国作协、江苏作协多次召开其作品研讨会。曾获《雨花》文学奖,江苏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梦文学一等奖等。多年从事舞台剧创作,著有大小剧本二百余个。独自承担大型演出主创和撰稿八十余场。其任编剧的大型舞台剧《范老爷判婚》《瓦匠女人》都引起轰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金秋文学》微信公众号(微刊)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因所刊发的内容优质,2018年7月16日正式应邀入驻自媒体《趣头条》平台,2018年9月18日又应邀入驻百度旗下百家号,凡在《金秋文学》平台刊发的作品均有可能同步到《趣头条》和百家号平台。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评论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明说吧,我想你了
“命数已定,天意难违”:活多久,赚多少,都是你命中的气数
读书养才气,勤奋养运气,宽厚养大气,淡泊养志气
一个人最顶级的自律:摆正自己
原来这就是“房子困境”:认知层次越低,越固执
人到中年才明白:小胜靠勤,中胜靠智,大胜靠德(句句经典)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