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信德丨读门罗的小说《深洞》

读门罗的小说《深洞》

作者:康信德

在众多孩子中,总有一个孩子像妈妈,这大概是门罗的一种生活意识。

尽管莎莉已经厌倦了自己的生活,她已经抚养了两个大孩子,怀里还有六个月的孩子在吃奶;她甚至厌倦了自己的丈夫,似乎已经潜伏着巨大的婚姻、爱情、家庭危机。然而一次以外的旅行——去地质公园——却改变了这一切现状。肯特,这个无论从言谈上(他直言不讳地说他爸爸是个“资产家阶级绅士”直言不讳地批评说他爸爸的职业,说他“地质学家多半都是太邋遢”这些话,与其说是一个孩子的说的,不说更像是作为妻子的莎莉说),还是从性情上(当他爸爸神采飞扬地讲述地质结构形成并问大家问题是时,肯特回答是懒洋洋的;而父亲又继续热情高涨讲述的时候,他却突然打断,说要去撒尿。这些可以看出来,其实此时的莎莉对自己的丈夫也是这样的),还是从肯特跟父亲的关系来说(显然他们的关系一开始很不好,即使到后面也并好。),肯特都是他妈妈的“形象代言人”。

生活的危机并不是总是能顺利而自然地爆发的,一个小插曲就能改变它的势态,好比烧开的水壶,你只要稍微揭开盖子,里面的沸水马上就会降下去。他们去地质公园去看“深洞”,肯特不小心掉进了“深洞”里,最后尽管脱险;但莎莉的丈夫阿历克斯在这次“救援”中显然表现足够的重要性。他成了“家庭英雄”,连肯特都这样评说他的父亲:“要对救了我一命的人表示敬意”。是的,肯特的话不仅仅是自己说说,也是他妈妈莎莉的传话筒。——故事到这里,似乎态势稳定下去,高潮将尽。

然尔,洞悉生活的门罗知道家庭危机并没有真的消失,它依然存在着,那种厌倦,那种内心的反叛、抵牾、挣扎、嗫嚅的苦闷和无泪的悲哀依然存在。随着肯特的成长(正如莎莉婚后生活的越来越长),肯特开始爆发了自己的内心的需求。肯定失踪了。他是孤独的,没有朋友,像他妈妈一样。他有的只是“一肚子的独立”。失踪了三年后,肯特突然眼界变宽了。他开始畅谈另一种精神生活:“我们人类有机会在这个世界上活着,有精神的存在,有物理的存在,给了我们机会去探索整个世界内在的、外在的真实,不是美好的,还是邪恶的,都给了我们,这里面既有快乐,也有痛苦,还有混乱。对你们来说,我这样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过是华而不实、空洞无物,不过我已经学会放弃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智力优越感-----”是的,这是一个“歌德式”的论调,是天才的论调。但是,令我们吃惊的是在这里,没有了浪漫主义式的“天才表现”,因为肯特在现代生活中其它的所有感悟都是鲜明而积极的、是乐观的,甚至可以说是勇敢而自豪的。这些都可以说是浪漫者的天真论调。但,肯特却放弃了一样东西——“智力优越感”!

如果说,这个仅仅是小说,那么,这段文字可以说是小说情节的一段精辟的对话表白;但是,如果说它一段社会哲学论述,无疑,这里面蕴涵着极为丰富的“人生道理”,更有极为丰富的“社会道理”。在我看来,这个是门罗对现代社会的一种深度的思考。这个思考的主题是:什么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如果我们把这个思想,返用到整个小说来说,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一种结论:浪漫主义的反叛、高调的自我、狂妄的自诩、不切实际的优越感等等,其实都不是一个良性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肯特,当他从一个压抑的家族走出后,三年的社会生活经验,让他悟出了一番生活道理。然而,理想终归是理想。可以说,肯特从一个非理性主义者历练三年社会生活后变成理性主义者。那么,是否到这里就该结束了呢?——门罗的回答是:不。她认为社会的矛盾是存在的,正如男人和女人总是存在各种矛盾一样;门罗的大部分小说都是围绕这个“永不抵消的矛盾”而展开一个又一个故事,一篇有一篇小说。

在《深洞》里,门罗又再一次把“矛盾”这个主题搬出来。一个理性主义者的肯特,他会被什么矛盾冲击着?有什么东西来挑战他内心的安宁?——是“性”。回家进行一场精彩的人生论道,表现出一副理性主义者的绅士风度之后,肯特却突然像是病倒了。他的父亲肯定地判断出他已经闻到肯特浓浓的药味,“药物把他的脑子弄坏了。”——一个理性主义者,居然是因为被“药物”弄出来的。这看起来真是天大的讽刺。那么,肯特超凡的理性究竟是真的修炼出来的,开是被药物“药”出来的。门罗的回答是后一种。她接着就用非常简练、优美、诗意的笔写道:“半夜,他突然说:“性”。——这让我们不得不想到一个写《恶之花》的大诗人波德莱尔,像诗人一样,肯特有着诗意的理性,或者说,有着诗意的心灵;但也像诗人一样,他无法压住内心的欲念,众多欲念中性最为突兀。

                         

肯特从一个理性主义者变成非理性主义者;而莎莉则从一个非理性主义者最后升华为理性主义者。门罗认为莎莉是进步的,是西方式的进步,即使过去是痛苦的,即使婚姻、家庭、性爱、个人的观念都是不完美的,但是只要坚守自己的尺度,坚守自己的现有社会的原则,坚守现代文明的方向,最终还是可以获得幸福的,是可以有“上帝”接近的。

而肯特,自从他抛弃了母亲的“形象”之后,自从他按照自己的个性个欲望去追求后,自从他从一个理性主义者转变为非理性主义者之后,他的世界在作者罗门看来已经走向了一种堕落和毁灭。肯特,这个放纵内心世界的年青人,由于放纵的性生活,使他成了艾滋病的患者;由于不能坚持现代社会的生活规则,他成了靠乞丐,靠拾破烂、靠住进公共收容所来维持社会最低、生命最卑微的生计。更可悲的是,他的全部精神世界都沦丧了。他居然对自己的家人毫无思念之情,他不愿意见到自己的弟弟、妹妹及其他人,他对母亲毫无眷念,在最后,母亲好不容易见到他时候,居然以陌生人的口气跟她进行对白,其冷酷的程度令人心寒。

而且,这似乎是最后一次的见面,肯特——这个昔日的理性主义的天才,一个精神异常富足的年轻人居然沦丧到恬不知耻的地步,他是来要钱的、是老要财产、要房子的。一个连父亲死去都不去悼念的人,居然在父亲死后去惦记自己的财产继承权。

一个对自己家人及家庭没有任何贡献的人,有什么权利去谈继承?倘如我们的社会不是“以文明建立起来的社会法制,以牺牲无数先烈而巩固起来的“社会契约”,那么,那些社会的创造和坚持者将饱受多少无耻的入侵?

肯特沦丧了,他走进了另一种低级的生活圈里。在这个圈子里,他们似乎不需要劳动,不需要创建,不需要进步。他们过着最本能、最庸俗、最懒惰的生活。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只有:性、钱和恬不知耻的“生存法则”。——当我们看到他向莎莉阐述一套他的“体系论”阐述“我的”观念,阐述自己“我的生活”时,不禁令人寒颤。

如果人生走错了路,那么,智慧就会变成一种凶器。我想,这是作者告诉我们的一种道理。肯特,这个昔日的天才叛逆者,当他年少时表现出来的反抗,对父亲的那种“资产阶级绅士”的“邋遢”的否定,来的多么令人欣慰,我们仿佛看到一种新生的希望,一代年轻人的希望。我们仿佛相信“社会进步论”,相信社会发展观,相信“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但是,社会不仅仅是“人造的自然”,社会不是净化剂,社会是复杂的,是美与丑、善与恶、进步与倒退、文明与堕落综合体,就跟茫茫的森林自然一样,有进化也有退化,有新生也腐烂死亡。——比如这个肯特,毫无疑问就是这个庞杂的社会的牺牲品。

其实,“牺牲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为虎作伥”。肯特,他成了社会垃圾的“伥”,他已经威胁到自己的家人,连家人都在他的盘算之中。当他听说父亲遗嘱将财产给母亲的时候,他表现的异常不友好,甚至到最后“他脸上的神情,几乎是凶残的”。

对于莎莉来说,儿子肯特的追求是令她沮丧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作为一个“不满足于现实”,尤其是在她没有进入丈夫的生活中,没有得到新的“新的性福”时,作为一个“隐形的反叛者”,她也令自己沮丧的。她从儿子肯特家里出来时,觉得自己“迷了路”,是的这个一直是最像自己的儿子,一度是自己精神代表的肯特,居然变成这样!——太可悲了,太可怕了!她怎么不能觉得“迷了路”。

可是,幸好她没有跟着“肯特的愿望”去走一条自己的。正如但丁所说的那样,人到中年总是有迷途,而摆在自己面前的上欲望、权欲、贪婪三条怪兽,如果我们不能坚守自己的方寸,如果我们顺从了自己的欲望,如果我们放纵自己的行为,那么,我们可能真的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正如肯特一样,他永远也不回了自己的昔日之家,人情之家,只能去过着一种“流浪”的窘迫生活。

莎莉感悟到西方文明——现代文明才是自己的操守,她回归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她因此找“到了路”,她回到了自己的“这片乡间”,她开始热爱自己的昔日的家园。——而“另一种精神世界”的代表肯特则“病了,把自己消耗完了,也许他就快要死了。”——这个选择错误道路的“天才”,就这样的英年便猝然而逝。

莎莉和肯特似乎没有关系了,正如肯特对她所表现的那样,声称“已经没有关系”,并且直呼母亲的名字,就跟随便喊一个陌生人名字一样。然而,门罗并没有真的把笔停在莎莉对肯特的否定和决绝上,也没有停在现代文明和野蛮文明的“鄙夷”,因为还有个重要的思想观念要表现出来,那就是——人道主义精神。在这个小说中,人道似乎来的极为自然,因为肯特是莎莉的儿子,母亲爱自己的儿子,即使儿子做得在不好,再卑劣,再凶恶,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但我们仿佛能看出更高远的,难道现代文明和野蛮文明不是也是“母与子”的关系吗?

所以,莎莉要给儿子开个“支票”,去救援自己的儿子。而支票开的数据是不多不少,因为了多了没用,肯特“不会用笔钱帮助他自己”,肯特,尽管是个现代文明的不和谐者,但他毕竟依然是另一个群族的精神领袖,他未必就没有自己的“情感世界”,正如他对自己的女人玛莎一样,他是爱她的;在莎莉眼里,那似乎只是一种低级的“性爱”,但对肯特来说,未必不是自己的做梦都想的“爱”。

肯特的“文明”在莎莉的看来,是畸形的,是病态的,是非理性的。

但是,莎莉尽管是对儿子肯特的这个“我的生活、我的进步、我的意义、我的精神、我的才智”感到“愤怒的浑身颤抖”,但最后她还是表现出应有的“人道主义精神”,“而做这一切只是为了别人的生活,肯特的生活,肯特选的的生活有用”。——门罗,这个了解我们现代社会全部内涵和精神哲学的伟大的小说家,她最后不得不强调:人道的伟大价值!对一个反对你的人,甚至是你精神世界的死对敌都能坚持一种人道,这大概就是西方现代文明的最高深的内涵;也是现代人类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的人性吧!

毫无疑问,门罗更相信西方的价值观,她不相信“野蛮”,不相信现代文明之外的“文明”,甚至不相信一种所谓的“发展论”。这或许是我们对她感到“不满“的因素。——但,我不想去用这个观念去批判她。我认为她其实是对的,和她一样,我们谁也不相信我们的社会,如果我们能从人的灵魂,从“人”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并不能真正看到有什么进步可言。——不过,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这是一个讲不通的道理,因为他们非常迷信自我,迷信自己的眼睛、迷信俗念,他们大概还需要一百年的修炼才能达到门罗的境界。                            

      (写作时间:2014-7-24日-25日凌晨30分/2014-7-25日10:40分)

文/康信德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康信德,原名邵风,1981年12月17日出生于安徽肥东八斗镇,诗人、作家、编剧、制片人。16岁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创作短篇小说《斜眼狼》、《金钱记》、《卖鱼》、《马德先生》等等;长篇小说《桃金娘》、《秋娘》等;文学剧本《罗莹》等;长诗《贾佑思历险记》等,以及大量抒情诗歌及文学评论;2013年担任《小说时代》执行主编;2014年创作影视50集剧本《疯狂家装》,同年该剧全网上线发行。2015年创作短剧《逗你玩》系列、电影剧本《出租房》、《野人谷》等。

《金秋文学》微信公众号(微刊)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因所刊发的内容优质,2018年7月16日正式应邀入驻自媒体《趣头条》平台,2018年9月18日又应邀入驻百度旗下百家号,凡在《金秋文学》平台刊发的作品均有可能同步到《趣头条》和百家号平台。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评论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爱丽丝·门罗:现在,我真正想做的题目是孤独
门罗谈写作(上)
乔丽华 | 在艾丽斯·门罗的小说里,惊见黑洞
门罗主义
4月学人新书精选 | 发现一个被“隐藏”的中国
于坚:2013读书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