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苑祝标(签约作家)丨仁医杨叔

仁医杨叔

作者:苑祝标(签约作家)

杨叔今年七十多岁,退休前是一家乡镇卫生院的院长、主治医师,在当地老百姓中口碑甚好。从他花白的头发里,不难看出岁月刻下的沧桑。他虽然曾两次患脑梗住进医院治疗,但康复后看上去依然精神矍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叔退休不褪色,至今仍返聘在医院定期为病人坐诊,受到了干群的称赞。

“2001年,经原国家卫生部批准,由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中华医药管理学会、《健康报》社、《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评选活动在北京揭晓。我当时作为安徽省基层卫生院的代表,很荣幸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仪式,一辈子都感到自豪,无法忘怀!”说这番话时,杨叔还记忆犹新、满脸激动。

杨叔大名叫杨怀璞,他为人和善、看病技术好,被群众称作“杨先生”。他常说:“医疗卫生是良心事业,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只有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工作上认真负责,医术上精益求精,讲医德、重医风,才无愧于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

1968,杨叔从阜阳地区卫校毕业分配到阜南县袁集卫生院任卫生员,1984年担任该院院长。1989,为支持蒙洼灾区的卫生事业调到曹集中心卫生院任院长。1995直到退休,先后任袁集镇卫生院院长、董事长。从事医疗卫生工作50多年如一日,孜孜求知强素质,耿耿忠心为人民,默默耕耘乐奉献,荣誉证书获得了厚厚一摞子,先后数十次被国家等各级部门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

20世纪90年代,袁集镇卫生院作为阜阳市首家实行股份合作制试点的乡镇卫生院,其改革成果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市、县体改委及卫生主管部门的肯定,省、市、县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此多次作了报道。

1993至1994由于管理体制变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加之内部管理不善,袁集卫生院曾两度解体,呈现出一派凄凉败落的景象当地群众了个顺口溜:“袁集医院不卫生,垃圾粪便堆成山室内上下灰尘满间间房子雨涟涟。药品霉烂失效完,设备损坏人管。医生护士都单干,医风医德不再谈。”

面对当时的烂摊子”,1995年8月,上级临危受命杨怀璞重新担任该院院长。杨叔科主治医师,不但医术好,而且医德高,当地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针对如此困境要干起来谈何容易!为了全镇万多群众的健康,为了农村实现小康目标,杨叔觉得自己身为共产党员责无旁贷,不干也得干,干还一定要干好。抛弃了个人每年单干收入数万元的利益,负重上任,勇敢地挑起了院长这副担子。

经过集思广益,杨怀璞决定在袁集卫生院率先实行股份合作制试点,大胆进行医院改革和整顿,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改善医疗条件,建立健全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医护人员队伍建设,“救活”了这家卫生院。新机制运行几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0年全院总收入达120多万元,相当于10年前的20倍;该院还先后多次荣获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市“卫生工作工作十佳先进集体”等多种称号。

心底无私天地宽,甘作春蚕乐奉献。在工作中,杨叔处处严于律己,团结同志,关心职工疾苦,带头遵章守纪,一年中难得有节假日、双休日,超时加、带病工作更是常事。在服务上他坚持“四个一样”:对群众与干部一样热情周到,对生人与熟人一样认真负责,对轻重病人一样重视,对工作忙与不忙一样心、耐心,带头廉洁,做到病人送礼不要、请吃不到,培养了良好的医德医风。有一次,杨叔在门诊部自己左手输液,腾出右手给病人看病。病人感激万分,自觉排队等候按序就诊。有时病人付不起药费,他就掏腰包临时垫付。对于残疾、特困病人,他则无偿捐助。在杨院长带动下,全院职工以院为家,视病人如亲人,树立了白衣天使的形象。

“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杨怀璞以身作则,言行如一。19961,小粉庄农民程德智一个刚满3个月的小女孩高烧抽搐,到医院时呼吸已停止。杨叔和值班医生组成抢救小组,边用药物抢救,边口对口做人工呼吸。抢救中病情时好时坏,孩子父母已经绝望。杨院长和医护人员硬是坚持抢救,始终守在患儿身边,一天后,患儿才苏醒过来。经过一周的治疗,痊愈出院。要是在大医院,至少花费几百元,结果卫生院仅收药费60患儿父母感激不尽,又要请医生吃饭,又要给医院送匾,均被婉言谢绝。

1997年,五保老人李开雨,拉着老伴王金芳到医院看病,诊断为毒败血症。处方开好后,李开雨钱不够,拉着老伴要走。杨怀璞立即劝住了李开雨,安排医护人员为老人取药、输液,经过一周多的治疗,痊愈出院,医院分文未取。杨叔还发动全院职工为老人捐献200多元。还向镇里汇报了老人的困难,镇党委把李开雨老俩口安排进了敬老院。

春色暖多年来,仁医杨叔就是这样把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视病人为亲人,将满腔热情化为对卫生事业的执着追求,谱写了一曲曲无私奉献的赞歌。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现如今,杨叔除定期到医院为病人坐诊看病外,他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活动筋骨,偶尔也和家人外出旅游,有时空闲下来钓钓鱼颐养身心,让晚年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文/苑祝标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苑祝标,乡村教书匠,语文高级教师,网名“溪水顽石”、“麦田守望人”。上世纪90年代中师生,安徽阜阳人。用力育人,用心感悟,用爱抒情,我手写我心,只求心澄如水。相继在《中国教师报》《教师报》《安徽教育》《安徽青年报》《安徽科技报》《阜阳日报》《颍州晚报》《少年文史报》《农村孩子报》《西散南国文学》《南国红豆诗刊》《颍州文学》《金秋文学》等省内外报刊媒体发表拙作千余篇,自编有《溪水·顽石》诗集。现供职于阜阳颍州区袁集镇中心学校,曾荣获安徽省优秀乡村教师、省乡村首席教师、市教育宣传先进个人、市优秀德育教师等称号。现为《金秋文学》签约作家、《颍州文学》编委。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情洒杏林路
仁医大爱驻我心
2016第十届中国医师奖
团结报·数字报刊
救人也害人?这部9分韩剧带你直面残酷的医疗现实
记奋战新型冠状病毒、守护妇女儿童健康的朱家英(杨宗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