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斟低唱】试析柳永《蝶恋花》‖皓首为伊空憔悴,天涯何处寄春愁

以诗寄情

以文养心

凿玉有你

皓首为伊空憔悴,天涯何处寄春愁

          --试析柳永《蝶恋花》

提及唐宋词,人们自然会想到苏轼、辛稼轩、李易安、周清真与姜白石、梦窗、玉田等,但其中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那便是柳永。他的一阙《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醉倒了无数词坛豪杰。尽管耆卿的很多词作近于俚俗,不为那些士大夫们所青睐,但却不能泯灭他对词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在词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人之一。他流传下来的佳作极多,如《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定风波》和《蝶恋花》、《少年游》等。 耆卿最擅长调慢词,且以铺叙见称,语言通俗,明白如话。然其小令亦能运用自如,感情真挚饱满,如《甘草子》、《少年游》、《蝶恋花》,写作手法也不拘一格,情景相谐用通俗易懂来表现出超凡的意境,起到了继往开来的里程碑作用。

其中《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更是小令中的绝佳好词,这不仅仅是因为其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传为千古精警名句,就谋篇构架和表现手法来讲亦足令后人称道的。更有一点就是其词的意境扑簌迷离,实令后人不胜猜想。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作者:柳永 【宋代】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下面我们就试析下这首《蝶恋花》: 从整首的词情来看,这是一首怀人寄思之作,在《唐宋词鉴赏辞典》中张燕瑾先生便是循此意脉来赏析评述的,着眼于“春愁”来生发“相思”之情。点明“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到一起来写。”由此引出了一个对诗词作品如何欣赏的问题,也许这也正是前人诗词所具有的一种独特魅力之所在。我们欣赏与解析诗词作品大致有两方面途径,一是从诗词的字面词句来洞察作者的写作意图,一般多是由景语联系情语得出大致的思想脉动,这也是我们现今之人诗词写作难以逾越的雷池。而最佳的意境和境界无非是婉曲含蓄地表达作品的主旨而已,极少有透过字面层意而觑出作者内心世界的,这也是我们与古之前贤的诗词大家们真正的区别之处。这便是所要说的其二。

古人写诗词往往寄情于山水田园和花草美人,其目的并非在于此,而是通过这些景物的描摹来寄托胸怀与抱负。如虞世南和李商隐的《蝉》,而最早的当属《诗经》和屈原的一些辞篇。我们透过题材和形式依然可以体察到作者的胸襟。纯粹的羁思别恨多少总要隐含着自身的境遇之感,这也是当时社会的境况所决定的,正所谓“意在言外”。久而久之也便成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特殊的艺术体现,在这点上我们必须切忌穿凿。虽说诗无达诂,对一首诗词的理解都不尽相同,但终须拿出一个令人信服的依据方可。如一味地停留在诗词的字句层面上,不考虑个人的境遇,社会的背景以及诗人的志趣抱负和道德情操等多方面的因素作综合的剖析,那么也未免浪费了诗人的才情了。 

再来看这首《蝶恋花》,整个词境未离开传统的羁思离愁题材。在万物复苏的春季,古往今来的诗人们都不免会产生叹惜韶华,留恋春光以至别思离怀的感伤之情。耆卿亦不例外,坎坷的仕途加之常年羁旅漂泊的生活愈加增添这份浓郁的“春愁”。纵观他一生的词作多是反映底层民众的生活和感情内容的,行词浅近通俗,通过对场景或人物行为的铺叙,深刻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很大一部分是采用代言的方式以歌伶乐伎的身份出现,叙写闺情蜜意。如《甘草子》、《昼夜乐》、《迷仙引》、《定风波》等,这说明他长期生活在她们中间,谙熟其内心所愿,真切地表达了她们的心声,这不仅仅是出于同情,更多是反映出他对现实社会的批评和对自身的悲叹。尽管有些词篇不免含有庸俗意味,但对于当时的市民来说这种几近俗气而又十分真挚的感情内容恰恰表现出了真切的美的品格,其词虽不入雅士之眼却能达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诵歌的境地,也正说明了柳词的独特魅力所在,以至百年后的南宋大词家易安居士给予肯定。

而在这首《蝶恋花》中表述的完全是自我的真情实感。在一个春天的黄昏里,登楼远眺,面对眼前之景思绪万千,一种无名的惆怅盈怀而至。词的上片有“草色烟光”,这是传统的意象,张燕瑾先生在《唐宋词赏析辞典》中已备述,但无分晓是如何的“春愁”,伏下一笔,留待对过片的拆解。且不说歇拍的一笔宕开,也不说过片的情语,只这“草色烟光”四字便深得词之三味。虽为景语却含蓄蕴籍,即含宦游之意,又有思归之慨,同时也喻比连绵不断的愁情,用眼前之景生出多个意蕴,从中更体现出主人公那种进退的矛盾心理。而这“草色烟光”用“残照”修之意境又深一层。再看歇拍句“无言谁会凭阑意”,看似怨语而实则恨语,人生最大的痛莫过于缺少知己,独自愁怅痛楚无处诉说。因他的“疏狂”而忤仁宗,落得个“奉旨填词”不为录用游走他乡。所以换头“拟把疏狂图一醉”暗承过拍的“谁会凭阑意”,仕途渺茫的惆怅无人倾听,莫如以一醉来解脱。然而举杯之际又生怅慨,想起曹阿瞒《龟虽寿》“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如此蹉跎岁月又岂为男儿本色?故此他心情图转反省自己的“疏狂”。在古代仕宦是读书人毕生所追求的目标,古往今来真正归隐林泉的屈指可数,只不过这种出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世人而已。仕途遭遇坎坷之时便以此念来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而内心依然怀揣着抱负。所以耆卿在如此的心境下自然是“强乐还无味”。尽管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愁怅,但他并没有一味地消沉,“奉旨填词”在他的心里或许觉得只是暂时的仍寄托于朝廷的任用,一任“春愁”的百般折磨,即使“衣带渐宽”身心憔悴亦无悔意,这一切皆是为“伊”。历来对此词句的理解都归于心仪的“她”,以至前面提及的“春愁”,一转再转直至结句始露倪端。这在艺术表现手法和构架上足令后人津津乐道。尤其是结两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意蕴也大大超出了“相思”的范畴,传为千古绝唱。 这不免使我们产生从另一角度来理解这个“伊”的含意。

古人向来就有采用梅兰竹菊、芳草和美人自况品格的传统惯例,但在这里想必是反其意而用之,暗喻当朝君王,以表自己的不渝衷心。所以耆卿特意选用《蝶恋花》(《凤栖梧》)这个词牌,又一改他拿手的铺叙特长,只首句“'伫倚危楼风细细'为叙事,其余皆是抒情”(《唐宋词鉴赏辞典》),可以看出耆卿意在抒发胸臆,但言辞又极含蓄。全词围绕“春愁”来写,却又不点破,这并非是故意卖弄文采,而是以“春愁”为引子诉说自己内心的无奈,体现出矛盾的心里波澜。上片过拍表达了明显的怨艾之情到了下片用“对酒当歌”作抑扬转折,开解了对待“春愁”态度的懊悔之意,直至煞拍才道出了内心的真实思想,只不过以香昵之语出之罢了。这较之我们现代作者那种抢白式的呼喊和直露的表达方式要蕴籍的多了。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同时也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品德和修为。

总之,我们通过对这首词全面的拆解来看,耆卿在这里所抒发的不单单是寻常的男女那种刻苦铭心的悲欢情爱,尽管他绝大多数的词作是围绕男女之间的情感来描写市井风情,但我们也要甄别对待,既要避免穿凿,同时也不能按图索骥,停留在词面字句层意上,若如此岂不浪费了古之大家的才情?如此一说以为个人之拙见,绝无轻觑前辈大家之意,旨在交流探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赏析
蝶恋花.柳永
鉴赏:蝶恋花([6]衣带渐宽终不悔,[7]为伊消得人憔悴)作者:柳永(北宋)
对酒当歌为伊人 衣带渐宽终不悔|柳永| 人生
柳永词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