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可悲,她这样的美人也被「毁」了

这里是不定期上线的她刊「对话」栏目。

每期邀请一位或一组,素人或明星来到这里,聊个人的生活和经历,谈个体的想法和见解。不代表所有人,更不涉及任何拉踩。

希望这些故事汇总在一起,能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今天是第9期。

每年一到四五月份,新一轮的身材焦虑便会如约而至。

最近只要点开微博,就有各种类型的博主提醒你:

该减肥了,来不及了。

而身材焦虑这股风一年年地刮到今天,内容的同质化也逐渐严重起来,许多博主开始另辟蹊径。

今时今日,单单“瘦”已经不够了,体态焦虑接踵到来。

从骨盆前倾到骨盆后倾,女性对自身审视的习惯,被很多人利用得炉火纯青,成为了他们吸引流量的法宝。

图源:新浪微博

流量时代,审美消费的味道渐浓。

被身体凝视和病态审美伤害的女孩,比比皆是。

图源:新浪微博

信息资本主义创造出的词境,和与之不断对标、自省的女性,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独特景观。

可以想象,如果这样的风潮持续下去,还会演化出多少“美”的标准,落在女性身上多少引发焦虑的稻草。

运动?节食?

女性究竟该如何面对来自外界和内心夹击的身材焦虑,又该如何在主流审美的漩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平衡?

她姐和身边的女孩们聊了聊,发现只要提到“身材焦虑”,大家都有很多话讲。

我想把她们的故事讲给你听,或许能为你带来关于身体和美的再思考。

以下是她们的自述。

@Kiki

从160斤到108斤,焦虑没走远

我讨厌秋千。

很小的时候,妈妈带着我和妹妹一起去公园,远远地看到两个秋千,我俩一人一个刚刚好。

妹妹瘦瘦的,跑起来也灵巧,一转头的功夫,她已经坐在秋千上了。

可当我要坐上去的时候,身后的滑梯上有一个小男孩探出脑袋,对我喊道:

“你也要坐啊,可别把秋千压塌了。”

尴尬、伤心……各种情绪一齐涌了上来。

从那一天起,我再也没有靠近过秋千。

好像每一个班级都会有那么一个胖胖的女孩,永远坐在后排。

这个角色,我充当了十多年。

初中的时候出去补课,有个和我关系还不错的男生突然来了一句:

“我都听说了,你们班同学都管你叫猪呢。”

他可能只当开了个玩笑,但我当时只觉得脑袋嗡嗡作响,“猪”这个字一直在耳边回荡。

也是初中的时候,我第一次隐隐约约品尝到喜欢一个人的滋味。

他是我们班的体育委员,高高瘦瘦的,爱打篮球,应该是那个年纪很受女生欢迎的类型。

看着受人追捧的他,再看看自己体重秤上扎眼的160斤,我决定减肥。

因为我完全做不到“迈开腿”,所以只能从“管住嘴”下手。

那时,一个苹果或者一盒酸奶,就是我一整天的热量来源。

有好几次,我早上起床去卫生间都差点晕倒,可我愣是坚持了三个月。

每天上厕所坐在马桶上,我都会盯着自己的肚子看,看着它一天天地变小,到最后竟然完全平坦了。

现在想想,情窦初开只是一小部分。

更多的是,这么多年累积的情绪,终于爆发了。

高中之后,进入到全新的环境,一切重新洗牌。

彼时,我已经长到一米七二,体重却只有108斤,就好像一个圆滚滚的面团被拉长了。

瘦下来的我,过上了与从前截然不同的生活。

意识到生活的转变,是从高中的那种表白墙上频繁出现我的名字开始的。

从前总是默默坐在最后一排的我,摇身一变,成了受人瞩目的焦点。

我的身边开始变得吵闹起来,各种各样的声音迎面而来。

有赞美,也不乏诋毁。

但相比于负面的声音,那些正面的声音对我的刺激更大。

从小到大都没有听过对自己外貌的赞美的我,开始更加变本加厉地想要变美。

很多分享自己减肥成功经历的人都会说,彻底瘦下来之后就不会再胖了,可以正常饮食。

而这所谓的“正常”,不过是身体已经习惯了那种饥饿罢了。

从初二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我早就习惯了每天只吃一顿饭。

刚上大学的时候,可能稍微吃得多了一点,体重秤上的数字马上就有了反应。

112斤,是我这些年来的体重巅峰,那时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我想到过去那些日子,想到肚子上一层一层的赘肉,感觉可怕得要命。

便又开始苛待自己,硬生生把体重饿了回去。

为了保持体重秤上的这个数字,我拼上了全身的力气。

可瘦下来了,焦虑还是没有离开过。

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在说,你太瘦了,看起来都不健康了。

我还是觉得自己可以再瘦一点,手臂上的拜拜肉显得十分碍眼,经期水肿的两条腿也会让我烦躁。

我好像已经不知道什么叫做“正常”的体重,什么样子是“美”,只是执着于那个数字,无法自拔。

160斤的时候,我觉得瘦20斤就好;可20斤又20斤,我永远觉得自己还应该再瘦一点才更好看。

过去那些尴尬的、委屈的瞬间从未远离我,它们一起构成了埋在我内心深处的自卑感。

瘦,并没有真正拯救我。

究竟什么时候、怎样才能对自己满意,我不知道。

@粥粥

我曾喜欢镜子里自己清晰可见的肋骨

从小到大,从来都没有人用“胖”来形容我。

但两年前,我突然决定要减肥了。

那时的我还不知道什么叫“身材焦虑”,但我看到女明星的身材愈发瘦骨嶙峋;

各种检验好身材的方法在那些光鲜亮丽的女孩的追捧下,层出不穷。

于是,一股不知从何而来的焦灼占领了我的大脑——

我要瘦。

我开始在各种软件上不断地检索学习。

他们都说米饭是肥胖的元凶,戒糖可以维持良好的体态,高油高盐更是万万碰不得,我全都相信并且照做了。

不仅如此,在一些明星的采访视频里,我还找到了关于运动方式的蛛丝马迹。

穿得严严实实去跑步,每天早上起来先来一段瑜伽,练马甲线的那几个动作我简直倒背如流。

一番折腾后,两周的时间,我就瘦了6公斤,成果可观。

但不幸的是,在此之后,体重秤上的数字不再减少了。

于是我陷入了更深的焦虑,开始搜索诸如“一周瘦十斤”这种极端的减肥方式。

我试过“辟谷”。

三天只喝水,实在太饿了就吃一颗红枣,总算是看到了些许变化。

没有人发现我瘦了,但我早就已经不在意外界的评论,我被困在了所谓的信息茧房当中。

每每点开各种社交软件,我都觉得全世界都在为身材发愁,为减肥努力。

还有很多人根据不同的知识来源、不同的书籍理论,源源不断地输出着减肥知识和身材标准。

我已经变得麻木起来,只听到他们不停地说:

减肥是意志力的比拼

穿上好看的衣服比多吃两口的快感更加持久

改变身材就能改变命运

……

因为长时间接收一样的内容,处于固化不变的网络环境中,我开始将自认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加给身边的人。

我会批评妈妈吃蛋糕的行为,要求家中炒菜尽量不放油,拒绝爸爸做的炸酱面等等。

我认为这样的改变是向好的,所有的负面感受只是因为跳出了自己的舒适圈。

直到我意识到自己的状态早就无比糟糕——

每天从早到晚我都在计时计量,再过半小时就允许自己吃一个苹果,拿起苹果又觉得旁边的番茄热量更低;

照镜子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肋骨清晰可见,会觉得很开心;

有时我抱着一罐坚果,机械性地塞进嘴里,没多一会,罐子就见了底。

而且,我已经有整整六个月没来过月经了。

妈妈带我去看中医,那个医生说,六个月这个时长是被称为“停经”的。

这个词吓到了妈妈,我看着她反反复复地和医生确定,是不是和更年期的“停经”是一个意思。

最可怕的是,有某一个瞬间,我觉得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

第一次产生这种想法的时候,连我自己都被吓到了。

这时我才第一次开始反思自己不受控的行为,想要为自己找到一条出路。

我记得当时的一个转折点,是我偶然间看到了一个女孩的视频。

她完全不符合主流审美,至少不符合我当时认为的主流审美,但她就那么自信地在镜头前侃侃而谈。

我一瞬间被她击中了,觉得这个女孩怎么可以这么棒,她好像在发光。

看着看着,我竟然哭了,还挺夸张的。

我很想要成为一个像她那样的人,而这并非易事。

我唯一能做的,是开始主动剔除各种软件中有关于减肥的内容。

我就这样在对身材的焦虑和对自信的渴望之间被拉扯着,一直到最近才慢慢达到一种平衡。

可所谓的“平衡”,也只是我开始用健康的方式代替极端的,而对于身材的凝视从未有一刻彻底停止。

那段发疯了般减肥的日子,早已悄无声息地改变了我的生活。

现在我还是只能吃下两口米饭,这种控制已经变得无意识。

其实我很感谢那些不守规矩而大方自信的女孩子能站出来,是她们让我开始有了想要去爱自己的念头。

虽然我依旧不能完全接受自己粗粗的腿。

但衣柜里第一次出现的短裙告诉我,一切在变好。

对自己身体怀疑、厌恶的故事,存在于绝大多数女性成长的过程中。

困境始终就在那里,但我们究竟要如何逃脱?

为了找到解决办法,她姐找到很多正在尝试摆脱或是已经摆脱了身材焦虑的女孩们。

但如今我在她们身上看不到丝毫身材焦虑的影子。

有的人谈不上有什么方法论,她就是完完全全地爱着自己。

比如小航,她曾经因为同学的嘲笑,把自己的腿藏在书桌下面。

小航说,之前把腿“藏”起来仅仅是因为那些恶意的话影响了她的心情,并没有让她厌恶自己。

她很喜欢看树,形状不一的树叶,每一片仿佛都有自己的灵魂,而每一个女孩也一样。

现在小航不仅不顾旁人的眼光,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还会把照片发到社交平台上。


那些不那么符合所谓“标准”的照片,如砸入水中荡起涟漪的石子,给了不少女孩莫大的能量。


妮妮也是一个“非标准身材”的女孩。

她从小就听着家里的亲戚说:“你一条腿有妹妹两条腿粗呀。”

她也曾经随波逐流地跟从“时尚”,只穿长裤、长裙,把自己的“缺点”掩盖起来。

但现在不仅不为腿粗焦虑,反而觉得偏偏就是这两条粗粗的腿,让她变得独一无二。

这种自信和“特点”,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正反馈——

很多喜欢她的人也“警告”她,可千万不要去健身房啊,就爱看她的漫画腿。


有的人是通过运动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审美。

比如东英,她曾经也想过要减肥、要纤细苗条。

但进入了运动的世界之后,一切都变了。

打篮球、冲浪、滑雪,只要看起来有趣,她就去尝试。

她心中的勇敢和自信,就在这个拓宽自己边界的过程中,不断翻倍。

现在的她对“美”的定义,跟“白瘦幼”毫不沾边。

她认为的“美”——

是健康,是强壮,是富有力量。


当然也有的人,从来都知道运动的积极作用,却很难迈出那一步。

比如芋圆。

芋圆此前接触了各种各样的运动方式,但那些运动都让她觉得疲惫不已。

直到去年,她偶然因为一期播客开始尝试游泳,并终于知道那句“在水中我感到自由”到底是什么感受。

当听到教练说“我发现你的手臂线条变得紧致了”,她收获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年近30,运动于她而言,终于从勉强变成了乐趣。

而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线条和体力的变化,更是让她觉得,人生第一次真正掌控了自己的身体。

了解了这么多故事之后,她姐开始重新思考女性和自己的身体的关系。

为什么女性会和自己出现冲突,甚至要学会如何接受自己本来的身体?


问题显然不是出现在女性身上。

问题在那个把女性本来的面貌打为对立面的所谓“标准”。

今天,大众审美俨然已经异化成为了一种隐形的专制。

在这种专制的笼罩下,女性无疑受到了更沉重的压迫和规训。

社会学家齐美尔说:

“当女性表现自我、追求个性的满足在别的领域中无法实现时,时尚好像是阀门,为女性找到了实现这种满足的出口。”

正是因为如此,女性任由着信息资本主义将自己的身体符号化。

追逐、模仿,跟随着所谓的时尚不断规训自己,成为了女性自我满足的渠道。

女性的身体,就这样一步步沦为了大众媒介消费的对象。

长此以往的结果显而易见——

一次次重复掉入换汤不换药的陷阱,然后被一次次进入新一轮的焦虑。

因为这是一个莫比乌斯环,永无止境。

真正的解法,永远只有一个。

不是在循环里轮回,而是跳出循环。

不再执着于靠拢标准,而是制定自己的标准。

而在身材焦虑这件事上同理。

如果每一个女孩都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自然就不必再执着于讨厌自己,或是与自己和解。

只有当身体只是自己的一部分,身材与外貌不再作为评判女性的主要标准,挣扎才会趋于平静。

最后,希望所有女性都能在审美的迷宫中,为自己找到一个出口。

不必为身体而自卑,也不必为身体而骄傲。她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Kimiko小角度运动合集:摆脱外貌焦虑,审美绑架,健康才是最美
【容貌焦虑】拒绝容貌焦虑,你本来就很美
中国女性的“身材自由”,何时才能实现?
网络媒体上的身材焦虑:管理身材还是管理审美幕后推手?
“你瘦了就会更漂亮”
体重90斤都算胖了?为了跟风当“BM女孩”,这样的焦虑真的没必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