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爽飞!这才叫年度王炸!
userphoto

2023.07.20 山东

关注

终于来了。

耗时3年,期间遭遇多次停拍,仍是好莱坞动作爆米花年度期待。

海外媒体先行口碑早已爆炸,拿下IMDb8.3,烂番茄99%新鲜度认证。

前两天正式上映后,豆瓣开分也高达8.4。

你一定知道我说的是哪部电影。

闲话少说,今天开聊——

「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

2023.7.14.中国大陆

钥匙之争

《碟中谍7》的故事可以归为一句话:一群人抢两把钥匙。

起因源于一个名为“智体”的AI发展出了自我意识,大肆攻击互联网。

而存有它源代码的机器,藏在一艘被炸沉的俄罗斯潜艇里。

能打开机器的,便是这两把特制的钥匙。

这是智体的唯一弱点。

虽然不知道人们都是怎么知道钥匙作用的。

但总而言之,全世界都在找这两把钥匙,想要控制智体,成为世界霸主。

美国当然也不例外,所以派出了伊森·亨特,只不过没有告诉他真相。

在知晓了钥匙的真正作用后,伊森叛变了。

秉持着一颗悲天悯人之心,伊森召集起老队友,誓要毁掉智体。

而另一边,智体、美国军方、白寡妇,也都在派人抢钥匙。

一场多方大混战眼看就要打响......

实拍狂魔

先给一个总体评价吧:

文戏欠佳,但仍无愧于好莱坞年度动作大片的称号。

图爽快的,喜欢碟中谍系列的,喜欢阿汤哥的,都可以看看。

然后咱们再来细谈(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最大的优点,就我个人的观感而言——

虽然分为上下集,但是《碟中谍7》仍然讲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

在被各种“大型预告电影”恶心坏了的当下,我只想哭着给这种操作疯狂点赞。

此外,跟同类型的其它动作大片比,《碟中谍7》依然称得上是业界标杆。

除了交代信息的必要性文戏,动作戏几乎从头铺到了尾。

每一场动作戏,也都有着不同的设计风格。

在绵延起伏的沙漠里枪战、在国际机场跑酷,在罗马追车,在火车上肉搏......

突出的就是四个字:量大管饱。

还有那个作为最大噱头的悬崖飞车。

即便在前期的宣传,花絮视频已经剧透了个干净。

但真正在大银幕上看见阿汤哥纵身一跃,还是会心里忍不住一紧。

下落时,风把脸吹得像水波一样所带来的临场感,也远非特效所能比拟。

这就是实拍的魅力,也是《碟中谍》系列贯彻至今的招牌。

沙漠、机场、火车,每一场戏都是实地实拍。

为了拍摄最关键的跳崖,阿汤哥更是准备了一年之久。

500多次定点跳伞训练,13000多次摩托车跳跃,名副其实“跳麻了”。

再用GPS搭配动画软件,精准计算阿汤哥跳跃的弧度,从而安置好相应的摄影机。

一切,都只为不到20秒的完美镜头。

而以往,实拍只是贯彻在动作戏里。

但这一部,首次将实拍的精神融进了主题里。

AI发展出自我意识的操作,在影视剧里并不算新鲜。

但放在这样一个以实拍著称的动作系列里,便具有了一番别样的意味。

说白了,就是以肉体对抗科技,以复古对抗现代。

最为明显的两个例子,便是那台抢眼的复古小黄车,以及阿汤哥的奔跑。

甚至被不少人诟病“为什么不用枪”的很多肉搏场景,大概也是为了适配这一主题。

在越来越依赖CG特效的好莱坞,阿汤哥选择这样一个主题,也是顺理成章。

看着年过六旬的阿汤哥还在奔跑,飞车跳崖,还是不免让人感动。

他用生命在践行着对于人类肉体特技和银幕视觉震撼的痴迷与探索。

也在用生命捍卫着实拍电影最后的尊严。

文戏欠佳

当然,影片的缺点也很明显。

其一,虽然跳崖很帅,但跟这个系列自己比,就算不上多令人惊艳的操作了。

密室悬空取物,徒手爬迪拜塔,超长水下待机......

系列里很多经典的桥段,至今回想起来,仍能让人啧啧称奇。

这倒不是说《碟中谍7》的跳崖镜头技术难度要更低。

而是在最后呈现的观感上来看,跟以前的那些名场面比,还是略显逊色。

《碟中谍6》花絮

其二,除了阿汤哥以外,全员基本都可以视作工具人。

比如,最让人意难平的伊尔莎。

出现的唯一作用就是强行下线,给伊森添上一个“想杀反派”的动机。

但,全片并没有塑造和体现出伊尔莎和伊森之间的深厚感情。

对于那些已经忘了或者没看过前面两部的观众来说,这个动机根本不成立。

而对于喜欢伊尔莎的观众来说,那就更杀人诛心了。

因为伊尔莎之死完全就是剧情杀。

很明显,影片既想吃伊尔莎的红利,又想换女主,典型的既要又要。

最搞笑的是,反派的能力似乎也完全为了伊森而服务。

捅伊尔莎就一刀毙命,让伊森红温暴怒。

捅黄毛女就精准延后,刚刚足够黄毛女救完伊森,说完关键信息再死。

只能说,绝了。

替换伊尔莎的新女主格蕾丝,也被塑造得一塌糊涂。

其实她这个角色的逻辑还算清晰——

一个自私自利的小偷,在和伊森同生共死的经历中被感召,最终迷途知返。

但落实在剧情上,她和伊森之间的情感塑造同样几乎为零。

更何况还有伊尔莎这个前任在,更难让观众接受她和伊森成为同伴或CP。

这也导致了格蕾丝的心理转变完全不可信。

实际上,这个角色本身就根本毫无魅力可言。

要打不能打,要计谋也没计谋,全靠一手BUG般存在的偷钥匙技能推动情节。

唯一可够供观众共情的点可能在于,她演过卡特队长。

而这跟《碟中谍7》并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么重要的东西,拿到后能不能不要总是放口袋啊喂!

作为客串性质的白寡妇,同样如此。

上一部把人家拍得又美又飒,这一部直接拍成了逗比。

被打晕之后,甚至还专门给了她一个醒过来又晕过去的纯搞笑镜头。

这到底是在干什么?导演你是没看过《碟中谍6》吗?

这可都是已经塑造得非常成功的老角色了啊。

到了这部,每一个女角色都被写崩了。

无法理解,不能接受。

那些不太重要的配角,就更不用说了。

比如CIA的特工二人组,到底是来干嘛的?

跟着伊森全世界跑图?然后在结尾疏散一下老百姓?

还有那位美国情报总监。

信誓旦旦地告诉智体,只有他一个人知道藏有源代码的机器在哪里。

这不是在找死?这种脑子是怎么当上一个国家的情报总监的?

根本毫无逻辑,无力吐槽。

其三,影片对于AI的想象也有些贫瘠。

照理说,懂人类情感的智体,不说无敌,至少对抗起来也应该是难如登天。

但影片中的智体几乎像是一个人工智障,且全程都在放水。

它给伊森设置的唯一的障碍,便是伊尔莎的剧情杀。

所谓的全知全能,也不过是改改摄像头数据,抢夺一下对讲机权限。

而影片中稍微提到过的AI的恐怖之处——

在信息时代,你很难知道你现在的所作所为,是否是AI故意引导的。

影片也并未深入讨论,而是非常含混地一笔带过了这点。

打败智体,最终被偷换概念,变成了简单粗暴的抢钥匙。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很多坑还可以留到下一部来填。

还有给智体和影片挽尊的机会。

阿汤哥曾表示:60岁以后也将不再主演动作片。

换言之,接下来的《碟中谍8》不仅是最后一部,也将是他动作生涯的谢幕。

只希望,阿汤哥和《碟中谍》系列,能有一个善始善终的结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外口碑封神,国内票房惨淡,事实证明,好莱坞大片已黔驴技穷!
白寡妇惊艳了《碟中谍6》,可最迷人的还是这位碟女郎!
《碟中谍6 全面瓦解》:从没有过时的“套路”
阿汤哥拼命信仰一跳!成就了《碟中谍7》登顶动作片之王
首映鉴片 | 《碟中谍6》是不是系列最佳?反正它肯定是系列最拼
首日票房5600万,看完《碟中谍7》,我想说:这一局,阿汤哥输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