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去世三周后,他被人发现了

    纪录片的开始,几个身着蓝衣戴着口罩的男人站在一栋白色双层小楼前。

    他们今日任务是要徒手清洁这栋小楼。

    这群蓝衣人来自一家“特殊清扫公司”。

    这个公司承包的业务如名字所示:特殊环境的清扫工作。

    从业者通常受住宅管理人以及死者亲属委托,对房屋进行清扫和消毒,并整理遗物。

    近年来,日本的特殊清扫公司数量大幅度增加,从2013年的326家,到2018年的5269家。

    特殊清扫者在处理现场,图源:路透社

    特殊清扫者们也有另一种称呼,叫做“人生最后的清洁者”。

    他们清洁的,多是因“孤独死”去世者的居住环境。

    孤独死是鲜与外界及家人互动的指独居者在自家过世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被发现的事件。

    又称作“独居死”或“无缘死”。

    图源:东京电视台

    孤独死虽然在所有年龄层都会发生,但在日本政府文件中,这个描述通常只出现在老龄化议题的相关报告中。

    由于当下日本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孤独死情况很多,特殊清扫公司的业务五年间增长了16倍。

    从无人问津的冷门产业一跃成为日本当下需求量最大的服务业之一。

    清扫者们在工作,图源:路透社

    死亡一词过于沉重,人们往往避之不谈。

    加上孤独死后的环境通常脏乱不堪,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加入到这份工作中。

    但有个中国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以见习身份加入了一家特殊清扫公司。

    何润峰,图源:凤凰网

    他叫何润峰,曾是战地记者,报道过尼泊尔内战、以黎战争、伊拉克战争十周年等重大新闻事件。

    和平年代的他并没有“放过自己”,他要做一些常人避之不及的事情。

    他说,大多数人缺乏体验,很多同情都建立在想象之上,无法转换成关心。

    他希望真实感受一个人最后的时光,而非以旁观者的身份提问记录。

    有人问何润峰,是否抗拒拍摄这个题材的故事。

    何润峰笑着说他并不抗拒孤独死,他抗拒的是由于题材过于灰暗,难以招商。

    他跟随清洁公司,亲临了四个孤独死和正在面临孤独死危机的现场。

    四个不同的故事,一个中国人,一项日本产业,一个沉重的关于死亡的话题。

    组成了今天表妹想要推荐给大家的纪录片:

    《无人知晓》

    2020.7.29 腾讯新闻

    >>>>死亡三周后被发现的他

    何润峰穿上了蓝色的工作服,来到了文章开头提到了白色小楼。

    小楼的主人是一名75岁的独居男性,名叫宫川一多

    他死后三周左右被邻居发现,警察到达现场时,尸体早已腐败,楼内散发着恶臭。

    委托特殊清扫公司上门为宫川服务的,是死者的弟弟。

    弟弟说,宫川终身未婚,基本不和兄弟来往,也不和外界接触。

    他就在这栋白色小楼内一件杂物房中度过了他的后半生。

    小楼外是干净的马路,和谐的鸟鸣;楼内却是遍地的垃圾,和被孤独环绕的恐惧感。

    何润峰说,他无法想象一个人怎么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再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世界。

    表面光鲜亮丽的小楼里遍地狼藉,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这仅仅只是堵在正门口的垃圾

    床褥散发着尸烂的味道,还有遗留的体液。

    何润峰紧皱着眉头,时不时往外探头,试图呼吸到一口新鲜的空气。

    孤独死的人,都是去世很久后才被发现,所以新人都难以接受这样的清洁工作。

    何润峰有些撑不住了。

    “这样的场景会勾起人们对生命的感慨。 ”

    对于孤独死这件事,只有深入到他最后的居住环境中,才能明白他离世前是怎样的生活和生命状态。

    老人家中留有工艺品和他拍摄的照片,还存有精美的弓箭。

    一个生前爱好广泛的老人,为何以这样不堪的状态和这个世界告别?

    日本同事告诉何润峰,射箭、看DVD都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兴趣,不需要和其他人交流。

    收拾的东西越多,越了解到宫川是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

    他家中还有友人寄来的贺卡信件,但都是十几年前的旧物。

    这说明他曾经是有社交圈,但到了晚年选择独善其身,将自己和社会隔开。

    特殊清扫公司不仅仅需要清洁逝者的生前环境,更需要替逝者将从前的回忆再次整理。

    他们已经以孤独无助的状态离开了世界,那么清扫公司能够做的,就是替逝者们保留最后的尊严和回忆。

    委托人(宫川的弟弟)并没有提出保留任何物品,所以小楼的物品几乎都被当作废品处理掉了。

    当垃圾车碾过这些充满回忆的“废品”时,也正式宣告了宫川和这个世界再无交集。

    宫川的弟弟告诉何润峰,宫川生前和父亲存在芥蒂。

    宫川和父亲一人住楼上,一人住楼下,老死不相往来。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没人说的清楚。

    弟弟说,看到哥哥最后的生活状态如此不堪,自己有些愧疚,难以想象他的窘迫和孤独。

    他也责怪自己,如果能善意提醒一下哥哥,或许他就不会这样仓促离世。

    何润峰说,孤独死很可怕,但死亡之前的存在方式更可怕。

    连至亲都不知道你的生活状态,不知道是否已经原谅了父亲,不知道是否已经放下了过去。

    一切的一切都如纪录片名一样——无人知晓。

    >>>>早已写好遗嘱的他

    这次何润峰的镜头对准的是一位居住在日本横滨的老人——小泽先生

    他独居住在一套价值700万人民币的豪宅中,终日和爵士乐相伴。

    他告诉何润峰,他已经立好了遗嘱。

    只是心中还有一丝顾虑——如果自己孤独死,那真是太悲惨了。

    何润峰以为孤独死一般会发生在穷困潦倒、身边无人照顾和陪伴的情况下。

    但小泽先生和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不同,他有一个儿子,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孤身一人。

    但儿子一家每年只回来看小泽先生三次,每次不超过三天。

    不到九天的陪伴,是80岁的小泽先生和家人一年仅有的相处时光。

    小泽先生的精神世界很丰富,除了热衷于爵士乐,他还喜欢画画、雕刻。

    但是这样的丰富掩盖不了他孤独的事实。

    “为什么不让儿子多回来陪你呢?”

    “因为儿子有自己的家庭,有生活圈 ,不想打扰他。”

    因为儿子是大学老师,不能随便去别的地方。

    小泽先生表示一切顺其自然,他拼命在镜头前维护儿子,说是自己不想让儿子回来住。

    但记者已经联系过他儿子,对方表示并不愿意搬回来住。

    小泽先生年轻时只顾工作,没有理会家庭,所以和儿子的感情不深。

    加上妻子前两年离世,更让父子关系走到了冰点。

    小泽先生觉得靠自己什么都能做,不靠别人也可以很好的生活,才有了这样的生活状态。

    但他不知道,自己的固执倔强,也一点点把自己推向了孤独的深渊。

    >>>>无处不在的“孤独”

    特殊清扫公司的员工要有强心脏,否则很难承受这份工作带来的压力。

    凭猎奇心理入行的员工,100个里会有99个很快辞职离开。

    这份工作也被称作“世界上最悲伤和孤独的职业”,从事这种工作的人,很容易受到压力失调症(经历巨大的肉体或精神创伤后导致的一种疾病)的侵扰。

    但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孤独死这个沉重的议题。

    全部作业完成后,清扫人员会在遗体所在的地方焚香,并献上一捧鲜花,以示对亡者的悼念。

    逐渐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是造成孤独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与人之间失去了连接和交流。

    日本人相信,不打扰是一种礼貌,就像小泽先生,宁肯自己一个人孤独的活着,也不愿打扰儿子的生活。

    但这样的不打扰,却让小泽先生面临着孤独死的风险。

    科技的发展,形成了新社会模式。

    那就是不与别人交往也可以轻易独自生活。

    工作人员在清理死者遗物,图源:路透社

    大众或许以为孤独死这个话题只是老年人才会面临的问题,但其实这是所有人的问题。

    在日本每年有3万人孤独死,6成是5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剩下的是20到50岁的人。

    令人痛心的是,发现他们死去的人并非亲友,而是邻居或利益相关的人。

    总之,在城市中奔波的每一个人,都可能和社会失去连接,也都有可能和孤独打个照面。

    纪录片中,很多清扫公司都拒绝了何润峰的拍摄请求。

    只有一家名为“回忆”的清扫公司答应了,因为中国也即将面临老龄化的情况,也许这样的帮助能够给友邻一些借鉴。

    在中国,孤独死的形势也不容乐观。

    据统计,到2020年,全国独居和空巢老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到2030年或将达到3亿。

    面对这样持续升高的数据,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回忆”公司的负责人

    年轻人应当多和身边人沟通交流,不让自己和世界脱轨。

    放下手机,出去走走,扩展社交圈,寻找兴趣社团,与人产生友谊和联系,不要被社会隔离。

    想一想,你上一次和父母通话或见面是什么时候?

    你有多久没有回家看望父母了?

    你上次和朋友聚会,参与社交活动是多久前?

    当然,有关部门也应当重视到社区中独居老人的生存情况,可以安排社工去照顾那些失孤老人。

    虽然孤独死是件很悲伤的事情,但如果人们尽力去改变,就能减少类似的不幸。

    图源:新浪新闻

    《那些死亡教会我如何活》这本书提到了对于特殊清扫这个产业和死亡的思考。

    表妹读完感触颇深,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从事特殊清扫的工作,总是不得不面对死亡,我几乎每天都在思考自己的死。也因此,更为深切地感到'要珍惜当下’。”

    感谢特殊清扫公司的工作人员们愿意承受巨大的心灵压力体面的送走孤独者们。

    也谢谢他们让大众认识到了孤独死的存在,借由这个现象去发现更深层次的社会议题。

    死亡无法选择,但孤独可以改变。

    温暖可以传递,而孤独也会被融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居老人倒在阳台呼救4昼夜:养大那么多子女,不如一只盆
“孤独死”清扫师:“人怎么可以这样离开这个世界?”
老龄化社会解题新思路:东京都心的“理想国”——江古田之杜集合住宅
日本孤独死现场清洁员
孤独社会
多想 有一个哥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