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总结诗学,交流诗教,亲近传承
userphoto

2023.07.15 山东

关注

2023年7月13日,中国教育报阅·青春《从“诗经”到“诗教”——总结交流》直播课如期而至,如约而起。这堂课由中国教育报好老师编辑、记者李孜老师主持。她那甜美的笑容像是一朵春花,在夏季的书香中尽情地绽放着,并且陶醉不已。《诗经选》的领读人王海兴老师在李老师的介绍下,以“好大一棵树”的雄姿出场。他的温眸里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他的脑海里远航着壮阔的风帆。而我呢?则是以“一片勤奋好学的绿叶”与天南地北的广大文友见面。在直播课上,我既可以行使洗耳恭听的权利,又能够履行积极思考、乐于回答的义务。古代的“天之骄子”的至尊荣耀,也不如我这个“诗歌宠儿”的快乐幸福。

以上三点,只是顺利地拉开了直播课的序幕。诗学总结是第一要务,诗教交流是第二要务,亲近传承是第三要务。

紧接着,王老师身先士卒,打头阵。他系统地点评和梳理着《诗经选》读书会的开展初衷、实施过程与丰硕成果。

王老师长期致力于中小学经典品读活动。谁曾想,几年前,王老师兴致勃勃地去拜访国内的一位非常知名的学者。结果这位学者竟然以为王老师是在瞎胡闹。中小学生读什么经典?把教科书啃下来就行了!你们读经典就是不务正业,越位了!学者泼凉水,是纯心想把王老师从台面上拉下来。但是王老师不服输的骨子里生长着一种韧性,这种韧性一半是精神的倔强,一半是文化的顽强。倔强也好,顽强也罢,其实这两个词语都是坚强的后盾,抑或是信仰的化身。

在不可为处而有所为,这是一种性格的豪放。《诗经》不是《三字经》,它像一座盛气凌人的高山。

王老师是如何艺术性地引导我们阅读《诗精选》的呢?他先从书名上做好“开颅手术”,把《诗经》一分为二。《诗经》既是诗,也是经。“诗”是她的自身素质,“经”是她的文化角色。这素质被自然所染,传递的是先民心灵的信息。这角色拜社会和历史所赐,肩负着传承礼乐文化、构建精神家园的伟大使命。

王老师遵循着人类认知的普遍规律,由浅入深地启迪着我们的心智,润泽着我们的灵魂。他先训练我们的“胆”,让我们敢于走近经典。当然,这个“胆”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毕竟了解是理解的敲门砖。通过系统地学习,我们了解《诗经》成为经典的原因,以及成为经典中的经典的奥秘。王老师帮助我们打造出一把把开启经典教学之门的神奇钥匙,他让我们非常清晰地感受到了经典的可爱与美好。

有道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面对经典,苦学固然重要,智学更为重要,乐学最为重要。《诗经》研究的兴趣一旦被点燃起来,它就能够光亮人心。人心光亮,则华夏光亮。人心宽广,则华夏宽广。

然后,王老师再来训练我们的“识”。我们是在《诗经》中赶路的游子,也是在《诗经选》里战斗的勇士。我们有胆有识,不惧鄙陋无知的任何干扰和侵袭。经典的神秘面纱呀,你一旦被我们揭开,我们何愁看不到你那楚楚动人的“颜值”?有人说,捍卫你的“颜值”,这是你的责任。可是洞察你的“颜值”背后的情义,却是我们的担当。就这样,在王老师的领航之下,我们的生活与伟大的经典发生着曼妙的关联。

王老师苦心钻研,造诣颇深。然而正是这份“苦”,吸引着学习的精华前来做客。敢和日月比晴天,这是何等的气魄!在实践中,我认为王老师“玩”出了一种“哥儿,弟弟我让你看看什么叫做有气魄”的强大磁场。

以上所述,只是王老师讲授的第一个板块:目标设计。下一个板块,自然就是内容安排。21天的讲课,绝不能像一盘散沙似的,今天我和你东扯葫芦,明天我和你西扯瓢,反正是扯到哪儿就算哪儿!天亮不亮无所谓,到什么地方天黑了,我就在什么地方住下!这样讲课,花草树木肯定不会答应,最美园丁必定不能微笑。只有在灵魂深处布下一整盘战棋,你才能够在天地之心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王老师的整体作战部署是:单日推荐《诗经》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章,供我们充电,此举意在提升我们的理论素养。双日推荐《诗经》活动设计,旨在增强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这种情景,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当下在学校里开展的课后服务。你单周上哪个班级的课,双周上哪个班级的课,这个不能含糊。别乱七八糟的,不能谁想上哪个班级的课就上哪个班级的课,这个不行。这就好比是在事故多发的十字路口,你建议取消红绿灯一样,其后果注定危害巨大,隐患无穷。王老师的战略思想,让我感受到了秩序美。

《诗经》千年,可是先人对它的百年研究却停留在了有得有失的层面。如果说“得”是一种精神的富有,“失”则是一种文化的窘迫。先人得到的那些有益的养分,我们要努力传承。先人失去的那些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尽力弥补。一滴水的力量,最初可能是有限的,但是我们景仰大海的波澜壮阔。别忘了,你正是这种浩瀚中的一员精英。

《诗经》是鲜活的,你不能把它僵硬化。它既可以被吟诵,被绘画,又可以被演绎,被创作。读懂它,要不拘一格。这种情形,就好比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似的。历史总是有留白的,我们在还原它的精神面貌的同时,往往会流露出一种尊重历史的想象空间。这种想象的空间,具备了精卫填海的神力。

王老师演讲的第三个板块是成果及建议。优秀的成果是有它的具体的鉴定标准的,譬如生动设计的趣味性,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梯度,形成系列,可以复制等。尤其是“可以复制”这一点,它不仅有利于彰显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色,还有助于形成本校的地方课程,进而影响更多的教师和学校。也就是说,优秀的学习成果不但有爆发力,而且有号召力。经典可以滋润人心,它属于你,也属于我。“醉翁之意不在酒”,诗教的内容开发,意在打造校本课程。“因为热爱,所以行动。因为行动,所以结出丰硕果实。”王老师如是者说。

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之余,李老师已经把直播课的话语权交到了我的手上。说句实在话,在接到李老师的邀请以前,由于种种原因,我也拒绝过其他地方的几次有影响力的直播课。譬如“我工作繁忙,抽不开身”“我长相谦虚,对不起观众”“我五音不全,嗓子像个破镗锣”等等,现在想想,那时的我还真是个“伪小人”。我曾经说过,我是个小人物,但不是小人。也许是惯性使然,这次本来又想拒绝的,可话到嘴边却咽了下去,为什么呢?作为《诗经选》领读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唯一的“中国教育报阅读之星”,我不能不识抬举。《诗经》是神圣的,《诗经选》是神圣的,《中国教育报》是神圣的。哪怕皮肤黝黑,我也要保持底片的清白。挑战一下自己,你将打破自己圈画的所谓的牢笼的束缚,以及自身装扮的那一副虚构的铠甲的禁锢。真实的铠甲质地坚硬,而虚构的铠甲却是怯懦和柔软。即使硬着头皮上阵,我也要做回“真君子”。

七分激动之余,心中依然荡涤着三分紧张。我故作镇定,自若之时,紧张也就知趣地“烟消云散”“逃之夭夭”了。王老师与我们分享的是他的宝贵经验,我与大家分享的是我的深刻体会。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在您麾下的战斗历程》。这篇演讲稿,原本只是几块细碎的小石头。但经过李孜老师的点化,它最终堪称“美玉”。也有人说,它远胜“一百两黄金”。我知道,这些带有夸张性质的赞誉,都是对我的这些不值一提的几斤几两的厚爱和鼓励。要想不负众望,我只有继续带着文情雅致前进。

李老师告诉我,你只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深刻心得即可。比如你写的那21篇作业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一篇,谈谈你的创作感受等。你进行活动设计的时候,是如何部署你的思想、推行你的情怀的?受此启发,我心中的那面明镜开始充满内涵。

尘埃快要落定的时候,我的心中仍有一个谜团。那就是淑女到底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谁能帮助我驱散那些“雾霭”?最佳人选肯定还是王海兴老师。我不是英雄归来,但是我却能够真心地感受到他就是真心带领我“走出旧知,走向新知”的“文学救星”。

深厚的功底和深刻的思考一拍即合,这种精彩首先能够博得自我的青睐,其次可以俘获他人的芳心。如果一味地孤芳自赏,那与自甘堕落并无二致。这就好比是把金银珠宝都埋进了土堆里,当作破铜烂铁来虐待一样。

我的疑问被王老师打开了,但是其他诗友的疑问还没有被他们拿下呢?王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风采仍在精彩绽放。

照本宣科不是教师的特长,临场发挥才是教师的绝活。这就好比是教案与学案的区别。如果说传统的教案略显死气沉沉,现代的学案就更加活灵活现。王老师的讲话已经脱离了课件,我的谈话是不是也该脱稿了呢?

李孜老师的清澈的慧眼分明早就看穿了我的心思。无独有偶,她又把发言权放到了我的手心上:“也想请问一下贺老师,咱们这次的活动对您的诗词教学有哪些启发?或者说,有没有用到你的班级教学当中一些比较有用的、灵的方法?你觉得作为教师可以从日常当中,从哪些方面来提高自己在诗词教学方面的积累和积淀呢?”这些话题让我有话可说,而且有潮湿的话可说。毕竟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是要向教材中的古诗词下达“挑战书”的。我对它们的教学,不可能只是停留在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层面上:“你们背诵去吧,我多讲也无益!背好了,你们还能考个好成绩!”我始终认为,中学生纯粹地死记硬背,似乎是在侮辱古诗词的智商和情商。从直译走起,向意译走去。但直译和意译其实都是在阅读上的停留,只不过美其名曰“理解”罢了。理解的初心是什么呢?是更好地阅读。阅读的使命是什么呢?是更好地写作。诗歌能够教化他人,但教师讲解诗歌的时候,只有先用诗情来教化自己,然后才能用画意教化学生。

如果你真正地理解了一首诗,你就肯定能够诗人附体般地步入它的意境。那首诗词里不但有可人的风景,而且有可心的风情。可人的风景,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暖色调的优美,一种是冷面孔的凄美。可人的风情,也就应运而生。因为生活的背包里装满了酸甜苦辣,所以情感的花架上理应摆设着悲欢离合。

从阅读走向写作,理解或许只是中间可供我们“歇脚”的一个驿站。在执教诗词的写作环节,我总是喜欢首当其冲,单枪匹马地战斗在诗词的最前沿,以便给学生做好表率。我乐于用绝句去解读绝句,受此启发,学生喜欢用现代诗去诠释绝句。这一趟差事办下来,你肯定美得不得了!

比如在阅读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之后,我也写了一首同题诗,并且作为礼物来馈赠语文课堂:“回首家书半世凉,笔尖抹泪暖心房。遥想西窗烛花夜,妻子温柔似水长。”

……

诗词教学,可以咬文嚼字,但不能仅局限于浅尝辄止。

总结诗学,交流诗教,亲近传承,我们在行动。你的心动,是否也应该披挂上阵,快马加鞭,奔赴笔墨威武的锦绣前程了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承经典」诗经中那些美得不像话的句子
●国文课 词非小道,远承《诗经》
教无涯
朴素、直接和简约,作品
回复:关于如何学习传统诗学的一封信
封面故事 | 要一颗诗的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