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防文化古今谈

中国古人的消防意识,似乎并不比现代人差。黄帝之时,他便设置了“火正”这一官职,让其专门负责火的使用和管理。现在看来,火正应该相当于消防队长吧。一般的消防队员,虽然也负责火的相关事务,但并无官衔,姑且不能与“火正”相提并论。

肆意放火,属于罪大恶极,这和故意杀人同罪,当处以重刑。殷商之时,我国出台的最早的一条消防法规是:“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想必,大家都知道死灰复燃的道理吧!把死灰放在公路旁边,极有可能让死灰变成活灰,从而形成燃烧之势,伤害行人及周围的万物生灵。因此,古人对死灰的警惕性还是非常高的。

防火千时,或有一失。防火千载,难免一灾。一方面,我们要增强防火意识;另一方面,我们要落实救火行动。春秋时期的孔子,堪称是救火的楷模。据说,他在鲁国担任大司寇(相当于现在的公安部长)时,就曾经成功地组织过一次救火行动。御马圈发生火灾了,孔子临阵不慌,也不退缩,俨然以“火正”的姿态在火场现身。同时,他还对参与救火的人士以礼相待:双手合一,向他们作揖,以示致敬。仁者无敌,大爱无疆。如此看来,孔子不仅有儒家风范,还有英雄品格。

救火是对生命的呵护,也是对财富的敬畏。这体现了人类的社会责任感。秦朝统一天下以后,帝国的财富极大的丰富。就这样,防火也被提到了战略日程,譬如:天下粮仓,在关门之时,必须灭掉火烛,目的是寻求关门大吉。库府关闭之时,一定要仔细检查有无可疑火种。倘若谁因玩忽职守而造成火灾的,就决不姑息,一查到底,该问罪的问罪,该追责的追责。秦朝的防火法令,分明是在打赢另外一场常胜不败的战争,意在打造另外一个天下无火的帝国。

法不容情。唐朝时期,消防之法,大于人事之情。放火者,以失火罪论处,判其有期徒刑两年。见火不救者,罪责减半,判其有期徒刑一年。前文提到的孔子,如果穿越到了唐朝,见火不救,也是会成为“囚徒”的。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为了能够及时发现火灾,北宋时期设置了望火楼。那时的消防队,美其名曰“防隅军”或“潜入队”。《清明上河图》上的画意十分繁荣,只因大火不多的缘故。这更能让诗情显现。防隅军,首当其冲。潜入队,功不可没。

1463年2月,明朝发生了一场“后果很严重的火灾”。火灾是在殿试期间发生的。这是由于相关官员烛火使用不当造成的。就是在那场火灾中,90多名考生遇难。宋英宗惊闻,勃然大怒,一方面对相关官吏治罪下狱,另一方面追授遇难的举人为进士。这足以见得皇帝对失去天下英才的痛惜之情。

当下,一些大中小学都在大力兴建消防设施。投资少则数十万,多则数百万。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小题大做。何必要把金钱扔进水坑里去呢?其实这是国家对祖国的春天的守护,是对花朵的生命的呵护。与其说那是一个个形式庞大的蓄水池,不如说那是一个个内容强大的“护身符”。

自古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防火工作,但“消防”一词却是从日本文化中进口来的。进口这个词语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光绪皇帝。一方面,他派日本专家来中国开展消防讲座;另一方面,他派中国官员到日本学习消防经验。但那时仍然没有“消防队”的说法。那时的专业消防人员叫消防警察。杀人者和放火者都是警察管辖的范围之内的“小丑”。

消防队的称谓正式出现,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后,至今仍在延用。这似乎十分符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明朝的“天下英才之墓”,仍令人痛心不已。那分明是火的无情,那其实也是人的无奈。

火灾是生命的悲情,是财产的悲剧。2010年11月15日下午14时15,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火灾事故,造成58人死亡。2012年6月30日下午16时许,天津蓟县莱德商厦火灾事故,造成10人死亡。2014年1月14日下午,温岭鞋厂火灾事故,造成16人死亡……这些都是“火的无情的历史”,但恐怕不止是“人的无奈的见证”这么简单吧?是不是还掺杂着一些“无知”的成分呢?大楼瞬间成了大海,海中的每一滴水都成了火苗、火树和火花。那模样,真是惨不忍睹!

天下有火,吾愿“天下无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消防安全知识题库(一)
小学生防火安全知识儿歌
最早的专职消防队诞生于北宋-微信精选-文史天地
重点单位消防工作的十项标准
全国消防安全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木结构古建筑物的灭火及消防设计探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