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汉时期,贵族和百姓如何出行?张骞“凿空之旅”是怎么做到的?

众所周知,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时代。

在秦汉时期,形成了以关中为中心的陆路交通网,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越来越多的人基于不同的目的而出行。

秦皇汉武的巡游是为了巩固统治,宣扬国威;张骞西行是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官宦使节远行,是为了赴任或完成统治者赋予的某种使命;商旅则是为了生存在奔波;文人墨客的游学在一定程度上类似现代意义上的旅游,但也不仅仅出于游玩的目的,司马迁游览天下,也是为了收集天下旧闻,完成史诗巨著《史记》。

那么当时的人,出行都有哪些类型,又有哪些交通工具呢?


一.帝王巡行

中国古代帝王为了维护统治、弘扬功绩、震慑臣民,往往会巡游各地。秦汉时期,巡游规模最为宏大和壮观的是秦始皇和汉武帝。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政权。但是六国旧势力与位于西北和北方的匈奴势力,仍然威胁着刚建立的新帝国。据《史记》记载,为了巩固统治,解除外族威胁,秦始皇先后进行了五次巡游。


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进行了他的第一次巡游。这次巡游是秦始皇唯一一次的西北之行。目的是为了震慑北方的匈奴,确保西北防务,巩固统治。因此这次巡游的主要就是为了军事威慑。


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峰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这是秦始皇第一次东巡。他首先到达邹峰山“刻石颂德”,随后在泰山祭祀封禅。


封禅完毕后,“并渤海以东,过黄、月垂、穷成山,登之呆,刻石颂秦德焉而去”。之后“南登琅娜,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娜台下,作琅哪台,立石刻,颂秦德”。

随后,他又来到彭城,听说象征周天子权威的巨鼎沉没在泅水中,便使“千人没水求之”,没有找到。于是秦始皇“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能渡”。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最后从南郡经武关回到咸阳,这次巡游主要目的,是封禅泰山和颂扬秦德,宣扬功绩。在琅娜因“大乐”,停留三个月,还迁三万户黔首修筑“琅娜台”。可见,这次的巡游带有很大游玩色彩。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吴,从江乘渡,北至琅哪”,这是秦始皇第三次到达琅哪。可见,他在第一次巡游琅哪时,迁三万户修琅娜台,主要是为了满足他游玩的要求。此次到达琅娜除游玩外,秦始皇还召见了渡海求仙药的徐福。


然而徐福“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遣,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蛟鱼所苦,故不得至’。秦始皇信以为真,为了能让徐福顺利到达蓬莱求得仙药,秦始皇亲自射杀大鱼。可见,此次出行目的除了宣扬功德、游山玩水之外,还有求取仙药的因素。

秦始皇的五次巡游,只有第一次是向西,也是唯一一次西北之行,军事色彩浓厚。其余四次,巡游之地多为六国旧地,虽然带有巩固统治的目的,但更多的是宣扬功绩与威德,偏游玩性质浓厚。


与秦始皇相比,汉武帝的巡游,无论规模还是次数,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汉武帝在位半个多世纪,曾两次北巡,六次西巡,两次东巡,一次南巡,历时之长,跨度之大,在历代皇帝巡游中,无人能比。帝王巡游,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对一般民众生活来说,是一种负担。

但是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促进经济文化交流都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秦始皇为了方便巡游名山大川,“治驰道,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大大促进了当时交通和旅游文化的发展。


二.外交开拓,耀我中华

秦汉时期的开拓、探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张骞和班超为代表的陆路探险,开辟了丝绸之路,沟通了中西方交流。另一部分是以徐福为代表的海路探险。主要目的是为皇帝求取仙药。


张骞的“凿空之旅”,是陆路探险的重要代表。

秦汉时期,匈奴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威胁。秦始皇和汉武帝西北巡游,都有震慑匈奴解除这一威胁的目的。汉武帝为解除匈奴的威胁,除发动了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外,还联络西域各族以“断匈奴右臂”。

尤其企图是利用大月氏与匈奴矛盾,说服大月氏东归以共同对付匈奴。此后,还进一步联合西域其他各族共同对付匈奴。如此,便有了张骞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开始的“凿空”之旅。


张骞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过吐鲁番盆地时被匈奴人发现并扣留。在扣留的十年间,张骞充分了解匈奴的风俗习惯,为日后汉朝打击匈奴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之后他乘机逃走,一路西行经大宛、康居到达月氏。游说失败后,张骞于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东返,经葱岭、莎车沿祁连山东行,又被匈奴扣留。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张骞乘乱逃回。

张骞的这次西域之行,了解了西域各族及匈奴的许多情况,为以后汉朝与西域各族的联系及对西域的经营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这是一次探险之旅,在这之前,虽然有文献记载“穆天子”去过西域,但是并没有留下多少出行资料。

这次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原人民真正意义上开始了解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族的联系。


张骞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西域,其目的是联络乌孙,共同夹击“匈奴”。此次出行不仅达到了联合乌孙夹击匈奴,“断匈奴右臂”的目的。汉廷将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为妻,从此汉和乌孙保持长期的友好关系。

同时,张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宣、扦矾及诸旁国。使这些国家正式与汉朝有了官方上的联系,同时使得陆路交通进一步得到拓展。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使中原人民从真正意义上开始了解西域,并开通了影响之后数千年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开通后,在中原的丝绸、瓷器及大量先进的技术传入西域的同时,西胡桃、葡萄、首楷等也从西域传到中原,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两汉之际,王莽篡位,建立“新”政权,托古改制,中原内乱,对西域各族实行压迫性政策。西域各族不堪其压,车师、焉誉等国先后与汉朝断绝了来往。直到东汉统一后,丝绸之路才重新得以畅通。


东汉时期的班固,是陆路开拓的又一杰出代表。东汉初,北匈奴势力增强,西域各国均归附。为了解除北匈奴的威胁并重新开通丝绸之路,汉明帝派窦固、耿忠等大将,征伐西域各国,削弱北匈奴的势力进而彻底解除北匈奴对东汉的威胁。班固即奉窦固的之命出使西域,说服西域各国脱离匈奴控制,依附汉朝。

经过努力,班超先后说服都善、于闻、疏勒、康居、拘弥、莎车、龟兹等国归附汉朝,其威名盛于西域各国。加之窦固、窦宪的武力配合,西域终于又归属东汉,“西域五十余国悉皆纳质内属焉。

除此之外,民间出行也十分常见。

比如先秦开始商人已经出现,并且足迹己“从东北到渤海沿岸,乃至朝鲜半岛,东南达今日浙江,西南达到今日皖鄂乃至四川,西北达到了今日之陕、甘、宁、绥,甚至远及新疆……已经走遍了他们所知道的世界”。


丝绸之路开通之后,往返于这条道路上的商旅不断,出现了“驰命走骚,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景象。

据《后汉书·乌桓传》记载,东汉顺帝。“阳嘉四年冬,乌桓寇云中,遮截道上商贾车牛千余两”。

商人为利也为生存,走南闯北,东西逐利,成为秦汉时期重要的出行人群之一。商人的经商活动,促进了秦汉时期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同时,商人往来各地经商,了解不同地方的文化和民俗风情,有利于不同地方的文化交流。

秦汉时期一般民众的出行活动,多为就近的节庆出游,一般民众比较有特色的出游活动是节庆出游。秦汉时期有三月上巳节春游、九月初九重阳登高的出行风俗。《诗经》描绘了三月上巳节,郑国男女相约出游,谈情说爱的景象:“漆与浦,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葡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


笔者认为,从以上的记载之中可以看出,秦汉时期,从帝王将相到一般民众,都十分热衷于出行,而且都是选择步行为主,贵族可以选择马车,普通百姓一般都是步行。一般来说普通百姓都是近处为主,但是贵族则可以出远门游玩。尤其是那些旅行家和文学家的出游更是让中华文化远播四方,大大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


参考资料

【1】张亮采:《中国风俗史》

【2】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

【3】瞿兑之:《汉代风俗制度史》

【4】张星煌:《中西交通史料汇编》

【5】向达:《中西交通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上历史《期末试卷自测》(五)
中国古代交通—道路的变迁
武帝时期“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唐太宗:唐朝重农可以,但抑商不行,有商品贸易优势凭啥不用
古代中国为何要控制贫瘠的新疆?而不是富饶的东南亚?没那么简单
观《河西走廊》纪录片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