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真明白什么意思吗?另外两个是啥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真明白什么意思吗?另外两个是啥?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国家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一本本典籍,一行行诗句亦或是三两句俗语,都无不体现了古代人们的智慧,而这些知识有许多放在现在看来也是极为有道理的,有些甚至被西方国家认为是人生至理。

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一句俗语来头不小,而且相信大家也应该是耳熟能详,这句俗语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为什么说它来头不小呢?这句话的原文是出自《孟子·离娄上》第二十六章,看到这相信大家也就知道说这句话是大名鼎鼎的孟子,而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孟子不可能无的放矢,这一番话肯定也是有着他的目的所在的。

在《孟子·离娄上》的第二十六章中写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在现在有两种不一样的解释。

其一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孝的行为有很多,但如果没有娶妻生子,就是最不孝的行为。那么在这样的理解下,舜没有告知自己的父母,就已经娶妻,就是怕因为反对不能娶妻生子而造成的这一种极大不孝,所以君子认为这种情况就等于告诉父母了。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孝的行为有很多,如果没有尽好后代的责任,是最不孝的。舜没有告诉自己父母就娶妻了,这是没有尽到后代职责的行为,君子认为还是告诉父母比较好。

《孟子·离娄上》共二十八章,可以说十分冗长了,可以说这对于寻常老百姓来说,理解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为什么这句话却能作为一句俗语流传开来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人——东汉时期的赵琦,经过他对这段话的解释,成书《十三经注疏》,在其中具体叙述了另外两种不孝的行为,也是经过他的解释,孟子的这段话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说了这么多,接下来为大家讲讲另外的两种不孝究竟是什么。

这第二个不孝则是“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其实这句话看起来比较复杂,实际上分开来看也就很好理解,我们先看上半句,“家贫亲老”说的就是:家里贫穷亲人老去。

而后半句则稍难一些,禄仕在古代指的是考取功名,为官食俸禄,而在古代年轻人表达自己的上进心最好的途径就是居官食俸,那么后半句话联系起来就是不考取功名,不求官职。

那么前后联系起来整句话的意思就十分明了了,就是尽管家中已经贫困到揭不开锅,生活非常困苦,亲人老去,无力生产,然而子女却不思进取,不想求取官职,如此又怎么能够侍奉自己年迈的父母呢?这便是第二等不孝。当然这句话放到现在来看就是描绘的现代社会的这样一种群体,就是啃老族了,是不是十分形象。

第三个不孝顺的行为:阿意曲从,陷亲不义。阿,取阿谀的含义,所以阿意屈从即是迎合他人的意思,委屈自己服从他人,联系前后就是什么事都听从父母的,致使双亲陷入不义的境地。

而这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是如此,我们不能任何事情都要遵从父母的意思,毕竟人无完人,父母也会有疏忽做错事的时候,如果百依百顺都听他们的话,不仅耽误自己,也会让父母失职。我们做子女的如果不及时提醒,那么这也是不孝顺的行为。

其实不孝的行为有很多,但是对于以上的三种却是十分的亲近我们的生活,也在我们的生活中频繁出现,像什么所谓的妈宝,啃老族,丁克,各有所谓,有褒有贬,在小编看来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社会,就是最好的了,各位怎么看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它俩不孝是什么?你做到了吗?
读《孟子》(59)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孝”分别指啥都该了解
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难道没有儿子,就是大不孝吗?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话竟被人曲解两千年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除了没有后代外,另外两大不孝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