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一辈说“喜事叫,丧事到”,老祖宗传下的讲究,说透了人情世俗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立身处世,总要懂些规矩、人情;前者关乎原则,后者关乎人心。而人心又最难参透,待人处事、方方面面。于是,老祖宗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俗语。

老一辈说:“喜事叫,丧事到”,短短六个字,却将农村最朴实、最有人情味的两件事囊括其中。

真情,总是溢于言表。老祖宗传下的讲究,说透了人情世俗,让我们来解读这句俗语,一起去了解农村的“自有真情在”。

喜事叫

年幼懵懂时,村里有人家操办喜事,张灯结彩,人声鼎沸。作为孩子,只管轰轰闹闹地在大人间穿行,去看新娘子,去捡糖果,捡剩下的鞭炮。家里大人则去找到主家,给人手里塞钱。

随礼,起源极早。《史记》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鲁国卿大夫阳虎与孔子相识(需要注明,阳虎并非善类)。孔子母亲逝世,服丧期间阳虎前来吊丧。

后来阳虎家主设宴招待士人,遵循礼法的孔子带着礼物前去赴宴,但孔子刚到门前,便被阳虎拦下。阳虎告诉孔子:“家主只招待名士,不招待你”,孔子只好回去了。

不提阳虎的故意羞辱,只看“孔子还礼”这一做法,可见“收礼、还礼”一事,古已有之。

到了现代,谁家有喜事,便要给亲朋好友挨个打招呼,朋友、亲人带着礼金前来祝贺。所谓“喜事叫”,就是这么回事。

当然,有“喜事叫”,就有“喜事不叫”。例如两家人以前关系挺好,彼此间多有走动,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因为几件事闹翻了。那么,接下来谁家有喜事,也不会再叫彼此了。

每家都有自己的小账本,上面记录着人情往来,收礼便意味着要还礼。这对于刚办完喜事的年轻夫妇来说,感受尤为深刻。客人送来礼金,就要登记在册。下次对方有喜事时,要及时还礼。

人,贵有自知之明。旁人办喜事,若是没有请自己,哪怕自以为跟着“旁”关系挺好,也不要再上前去凑近乎。这说明人家根本没把你放在眼里,不必愤怒,认清就好。

对于办喜事的主家来说,最要慎重、三思的事莫过于请客。请错了人,或者少请的人,安排的座位顺序不对,谁和谁能同桌,谁和谁不能同桌,这些都有讲究。

所以,“喜事叫”仅仅三个字,却蕴藏着极大的学问。到了现在,“喜事叫”本意虽在,但也变了味道,因为喜事太多了。大病初愈、喜提新车、孩子满月、乔迁搬家等等,“礼尚往来”也随之复杂了许多。

丧事到

老话说“报喜不报忧”,办丧事没有“邀请”一说。过去农村谁家出了丧事,大家都会不请自到,帮着一起操办。生老病死,谁也逃不过。“人皆有一死”,所以大家都要互帮互助。

“丧事到”,到的不仅是人,还是一颗同情、互助的心。人是社会动物,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没有谁可以离开这个大家庭,人类是习惯抱团取暖的。

家有丧事,是最痛苦的时刻,是最渴望他人安慰的时间段。没有经历过“丧亲之痛”的人,是无法体会这一痛楚的,那种孤独、寂寞、懊恼、后悔的复杂之情。

此时,若是有一群人围在身边叽叽喳喳地劝慰,悲痛中的人们难以集中注意力,让这些负面情绪无法进一步深入,难以留下后患。否则,对于心灵脆弱之人,很有可能会导致极其恶劣的后果。

对于农村人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家。再往上走,便是整个村落,一个大家。人类一开始聚集在一起,是为了防范野兽,防范自然灾害。“人人携手”,可以避免许多祸事。

随着自然被人类征服,天灾、猛兽很难对人类构成威胁,而人与人却依然在一起。这又是为什么?

过去村里“抢种”的时候,谁家眼看着要种不齐,村里的其他人便会过来帮忙。

农忙时节,村里人更是互相帮忙收粮食,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联络了感情。由此可见,“互助”早已刻在了大家的骨子里。

结语

人间自有真情在,无论何时总有人在你身后默默守护,或是家人,或是亲人,或是朋友。有人觉得人情往来真麻烦,送来送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当然是没有尽头的,就像“喜事叫,丧事到”,人们的心正被这些繁琐的“礼”连接在了一起。心,因为有贴近才有人情味,不是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午发生的 喜事变丧事
又喝死两个,喜事变丧事!
“丧事不请自到,喜事不请不到”,农村的这些规矩你都知道吗?
礼节俗语:“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老祖宗随礼的讲究
俗语:“喜事叫,丧事到”有什么讲究吗?老祖宗的经验告诉你
昨天 11:46 刚发生,喜事变丧事,豪车队变废车队,太吓人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