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歌阅读】2019中国长诗展系列之——孙子兵


你穿过世事朝我走来,迈出的每一步

都留下了一座空城……

2019中国长诗展系列之

——孙子兵

由《独立》与《诗歌阅读》联合推出

孙子兵,男,彝族,1970年代出生于贵州省晴隆县鸡场镇农村,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数学系,现居江苏昆山。野马渡诗歌雅集成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

二十四道拐

孙子兵

第一章

01

历史的弯道

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呼啸而来

在这里久久盘旋,高跨入云端

足足拐了二十四个弯

才绝尘而去……

02

山体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晴隆县城南郊1公里处

一条公路盘旋曲行于雄峻陡峭的

晴隆山脉和磨盘山

之间

在一片低凹的陡坡之上

二十四道拐的神秘和美丽

被山崖上飘飞的云朵

层层覆盖

沉寂了60多年……

云积马蹄,高仰万山

行省衣冠地,雄图锁钥关

明清时代,这里曾经是蜿蜒的古驿道

入滇的必经之地,藏着悠悠岁月

鸦鸣不绝,俗称鸦关

岩壁之上,朔风劲吹

……

03

24个弧形拐弯

形成一段亲近历史的弯道

古风陨落,壮举长存

一条世界生命动脉

在抗战危急之际

沐风栉雨骤现人间

那些呈现于空中朵朵缕缕的

云烟,清淡、缥缈,而又短暂……

留下一条条沧桑的痕迹

给山河增添了一丝丝轰烈的色彩

战火硝烟中的二十四道拐

黔滇公路的必经之路

为了一个国家的坎坷和苦难

埋头坚持

默默奉献

04

细碎的马蹄莲花凋谢了

黄色的格桑花接着盛开

高山之下,云层之上

一万只乌鸦飞断了翅膀

一匹战马以蹄刨土

涌出一股清泉

饮之,人马皆醉……

斜坡上,灌木丛交错生长

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荆棘和野花

竞相开放。一条天公抖落的银练

从云端直坠谷底。一条巨龙

从山下向上奔腾一飞冲天

跃上了二战中名垂史册的驼峰航线

迷雾重重

蜿蜒崎岖的弯道

游离于时光和二战研究专家的视线之外

一段珍贵的记忆遗留在历史深处

等待一张黑白老照片把它再次发现

成为中美盟军团结抗战壮举的缩影

唤醒历史

轰动了世界

05

长长的车队,沿着二十四道拐

“S”型的陡峭山路,从幽深的谷底

向险峻的山顶缓慢爬行

发动机低沉的喘息声响彻云端

驾车兵的咚咚心跳

扣人心弦……

每月承担着15000吨抗战物资的

运输任务,每天有2000多辆卡车

满载美国援华物资从这里通过

奔赴抗战前线。繁忙的二十四道拐

第一次,成为了战争的底片

在那战火硝烟弥漫的1943年

美国随军记者巴特拍摄发表的

一张黑白老照片

见证了二十四道拐的奇伟卓绝

让世人感动、惊叹!

06

一条抗日生命线

注定要用血肉之躯铺垫

沙子岭往西3公里处

一座美军车站成了云贵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美军1880工兵营连长麦顿的大头皮鞋

在中国的土地上陷进了泥泞

气候多变,战事紧迫,轰炸不绝

一包又一包美国制造的水泥被砌进挡墙

对二十四道拐进行整修,护坡固土

保证了滇黔公路抗日生命线的畅通

车声、人声和机械声交织混乱

汉语、英语、少数民族语言和各省方言

在各自的嘴上竞相开放,只可意会

不能言传1945年1月28日

第一批美国援华物资车队

通过滇黔公路到达“陪都”重庆

蒋介石的一段发言布满了亮点

二十四道拐由此随同重新命名的

史迪威公路,一起载入了人类史册

07

厚重的五面石

四面糙,一面光

糙的四面砌牢历史

光的一面写满悲壮

砌成了二十四道拐公路两边的上下挡墙

一项气势宏伟的绝世工程

可行人

可跑马

可开车

可通天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

仍完好如初

在关上俯瞰

似蛟龙逍游下山

从关下仰望

如巨蟒飞腾升空

历史的记忆中

一个自强图存意志的象征

将会在中国大地上长久留存

永远在渴望和平的世界人民心中珍藏

闪闪发光

08

一段佳话见证了抗战历史

时刻吸引着世界好奇的目光

匠心独运,欲饮晴隆山大水沟之清泉

山风吹走往事,路标包容一切

历史的弯道从来就没有拐远

古老的山谷,崭新的赛道

二十四道拐鹤发童颜

旧路写新篇……

第二章

09

1995年秋天

我第一次踏上二十四道拐的弯道

一个16岁的农村少年

走出山区的农村小学

来到晴隆县城,在第二中学读初三

我是农家的孩子

了解农村人的穷苦

知道粮食和蔬菜的性格

喜欢文学和课堂,一个人租房子住

有点忧伤,有点叛逆,经常挨骂

快乐的星期六,吃完早饭以后

我们班上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

踩着头几天的约定出发

到东门塘旁边的篮球场集合,相约

到二十四道拐游玩,学骑自行车

五六个即将毕业的初三男生

十五六岁的年纪,激动而又新鲜

骑着几辆自行车兴高采烈奋勇前进

从烈士陵园下面的二十四道拐路口

欢呼着下坡……

清凉的山风吹拂着我们

年轻而幼稚的胸膛

路边的庄稼、杂草和野花

被道路丢到了我们头顶的空中

有的时候我们一起停下来

站成一排,先憋足气

然后对着山下高声呐喊

尽情释放心中的苦闷和忧伤

10

回城的路上

山峰托起了落寞的太阳

连续的上坡,不断的拐弯

自行车成了最大的负担

轮流推动我们的疲累

大家吵吵闹闹走走停停

感到无比快活,很少

有汽车从我们身边开过

在某些拐弯的路口

我们拉开裤子撒尿

比赛谁尿得远,谁尿的时间长

几只无辜的蚂蚁和虫子同时遭殃

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炙热

慌慌张张西藏东躲

在我们的笑声中头昏脑胀乱了方向

爬向了死亡

——因为我们的年少轻狂

阳光中的二十四道拐辉煌明亮

包容了我们幼稚的欢乐与恶作剧

也收藏了我们简单的心跳和回忆

11

那些年,我们都是好孩子

哪怕上课的时候偷偷躲在课桌里打牌

老师也只是耐心批评几句

不会随便就告诉家长要求退学

哪怕书包里藏着石头,裤兜里揣着小刀

爸妈也只是打骂几句

而不会忙着离婚和吵架

我们,更不会脆弱到想要跳楼自杀

那些年,我们都是有志气的孩子

有的想做生意,有的想当医生

我的理想是将来考上大学

成为一个像表哥胡联勇那样的

国家干部,每个月拿600块的

高工资,那样就不用种地

也不会连孩子上学都抚不起

那些年,我们不知道“神马都是浮云”

也没有想到要奋勇“拼爹”

我们都努力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早日走出父母的目光

那些年,我们也骂人、打架、逃学……

痴迷于桌球和电子游戏

练级,打怪兽,玩俄罗斯方块

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游戏机

一块糖果、一碗红烧肉

都能让我们激动万分

感到生活得很幸福

那些年,我们这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颓废的表情只想当古惑仔

而忽略了成绩,还时常背着父母偷偷

抽烟,偶尔还躲在录像厅看三级片

有那么几次,我们曾经在背后

指着班主任的背影叫他的名字

那些年,我们经常去二十四道拐骑车

有的时候并不想骑车

只是想在父母的期望中走一走

想一想未来的渺茫,骂一骂老师的啰嗦

那些年,荒唐的故事很多

从二十四道拐回来以后

我们都长大成人

拥有了自己的道路和生活

12

家中的几亩薄地

掏空了父母亲的身体

风里来雨里去,两棵秋收之后

剩在地里的苞谷杆:脸色发黄

头发发白,累坏了背梁骨

好几年才舍得买一件土布衣服

瘦弱的肩膀,放下太阳又担起了月亮

为了给我们送粮食、送菜、送钱

我们辛苦的父亲心中怀着希望

先从鸡场走路到晴隆看大儿子

再从晴隆走路经过二十四道拐

到沙子岭看二儿子,给两个上学的

孩子,带来辛苦的支持

在二十四道拐凛冽的风中

父亲浑浊的汗水轻轻洒落

一个农民肩上沉重的责任和负担

更加坚定了他心中的信念

但是,在二十四道拐凛冽的风中

父亲走路的脚步,和我偶尔去骑车

的轨迹,从来没有重合过

我也一直没有读懂父亲心中的落寞

就像十多年以后,在异乡炎热的暑假

在远离贵州老家两千五百多公里的

江苏昆山,父亲腰椎上的疼痛

理解不了我在书房里写的这首诗歌

13

1993年,父亲在沙子岭支尒锑厂上班

拉精锑和矿石的车队

经常从二十四道拐上坡下坡

作为汽车队长,我不知道父亲是否

和我一样,尿过二十四道拐弱小的蚂蚁

感叹过二十四道拐的陡峭与精彩

在那些夜以继日的来来回回之间

1980年,父亲曾经在

二十四道拐附近的小寨煤场

当过负责人。二十四道拐的雄险

一度让他悲哀。1975

母亲被生产队推举为先进社员

从晴隆乘车外出到全州去参观

二十四道拐就像一根拿在手里的

棉线,连接着山村和外面的世界

在参观访问的间隙,被年轻的母亲

缝进了手中的鞋垫里面

2011年,一个残忍的春天

春风中,两具冰冷的尸体

在二十四道拐旁边的荆棘中渐渐消亡

两个鲜活而年轻的生命

在日晒雨淋之中慢慢腐烂

沟深草密,一直没有被人发现

14

一天夜里,三弟的一个电话

让我知道又有一位亲人离开了我

在贵州老家,比我还小十几岁的

年轻的堂妹,四叔家的幺姑娘孙娜娜

一个20岁的女孩,即将从兴义卫校毕业

去年下半年到晴隆县医院实习

突然失踪不见了,音信全无

从此,和亲人阴阳相隔

二十四道拐上空的云雾

流着泪水默默无言

春风中嚎嚎大哭的两位母亲

守着两具阴森的尸骨

哭得死去活来不听人劝

这悲伤的一幕啊,为什么

让身在千里之外的我,忍不住

也要把眼泪流出来……

15

来年农历三月,一位割草的农民

在二十四道拐路边的山崖间

发现了两具腐尸,头上露出了白骨

相貌已经不可分辨;不远处

一辆摩托车锈迹斑斑,摔得稀巴烂

尸体上的衣服还在,摩托车的牌照还在

二十四道拐上空的乌云突然飘散

露出两个家庭的破碎和悲哀

县公安局里,两个年轻人失踪以后

家人报案的笔录还在放着

赵定华的孙子,孙娜娜的初中同学

家住鸡场附近的武家坡

我离开家乡的时候,他还在读小学

那一天,他去晴隆买菜给妹妹办酒席

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那一天

堂妹孙娜娜在街上和他偶然相遇

一起相约到二十四道拐骑摩托车

阴差阳错,摔下了悬崖

找到尸体的那一天风雨很大

二十四道拐的天空泪水长流

所有到场的亲友和寨邻

被无边的哀伤紧紧包围

抱紧心中的悲痛说不出话来

我的四妈妈伤心欲绝

声音都哭哑了;小伙子的母亲

搂着大儿子腐烂的尸骨

久久不肯放手。如果苍天有眼

她们宁愿用自己的生命

换取儿女各自的明天

16

二十四道拐的天空

见证了两个农民家庭的悲哀

生命中一次沉痛的打击

染绿了路边密密麻麻的草丛

承受着人间的酸、甜、苦、辣……

直面着生活的喜乐、忧愁、无奈……

第三章

17

二十四道拐是晴隆山的一根腰带

拴住风,拴住雨,拴住雾,拴住岩石

拴住跌落的月光,拴住道路的凶险

拴住路边的两排白杨树和水麻柳

在大水沟旁边沉默寡言

中学时代,我从鸡场坐车去晴隆

或者从晴隆乘车去父亲上班的沙子岭

都要从二十四道拐经过

坡陡,风大,弯急,车快,泥沙多

在弯来拐去的颠簸中

司机和车上的乘客都叫苦连天

车轮后飞扬的尘土

飘出老远,爬脏了路边的庄稼和树叶

二十四道拐下面的马路边

岁月轮回,时光摇曳

几栋房子飘飘欲坠

几座石洞常年看不见蓝天

几根给汽车加水的管子异常繁忙

几家饭店端出来的野味野性十足

几个外来的洗头妹妩媚可爱

过往的货车司机,附近的二流子

打工的光棍,城里的油客,堕落的懒汉

都爱来这里洗澡、打牌、吃饭……

心甘情愿接受诱惑的召唤

18

60多年以来二十四道拐

一直躲藏在历史的迷雾深处

好像从世界上消失了

忙于“向前看”的人们

互相抢夺着它的归属权

却不知道,它到底在哪里?

其实,二十四道拐

一直如幻觉般定格着历史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当全世界都端着放大镜

在一张老照片中寻找它的时候

我的父亲正在二十四道拐的风中低头赶路

我正在二十四道拐的弯道里骑车

很多司机和乘客正在二十四道拐的颠簸中

聊天,对身边陈旧的路牌熟视无睹

忽略了它的神奇和光彩

二战结束后,世界对二十四道拐的怀念

才刚刚开始。很多人都希望

重返它的怀抱,亲近它的古老

但不管是在史迪威公路

还是在滇缅公路、滇黔公路

都找不到它的踪迹……

19

拨开层层迷雾,60多年以来

二十四道拐一直在晴隆山下隐居

在晴隆人的心里,在那些分散于

世界各地的抗战英雄们的红色记忆中

二十四道拐的雄险孤寂而美丽

它只是暂时离开世界的喧闹

躲在一只乌鸦的翅膀下安心睡觉

没有人知道,二十四道拐

一直在等待一个人,等待一个

无数次重走滇缅公路的云南人

等待历史的峰回路转,等待用最简单

的结果回报他十几年以来的苦苦寻找

2002年,疲惫的云南人戈叔亚

从晴隆县城租了一辆三轮车

赶到二十四道拐,终于看到了朝思暮想的

现实存在。唯美的神秘一如既往

靠近它的艰难和危险,却出乎意料之外

为了这一天,他甚至跑到缅甸腊戍

还从云南边境的畹町沿史迪威公路

经缅甸八莫到达密支那,却始终一无所获

20

在二十四道拐对面的山崖上

云南人戈叔亚,一个潜心研究滇西抗战史的

民间专家,站在距离万丈深渊峭壁边缘

一块不到30厘米的地方,颤抖着

按下了50毫米镜头的快门

只为了拍摄一张和老照片里完全一样的

新照片。当他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二十四道拐以它的孤绝和美丽

又一次惊动了全世界

21

一个平凡的中年男人

一次又一次爬上晴隆山

只是为了能更好地把握

作画的角度和景致

一个曾经面临死亡的人

无数次在无路可走的山野上

跋涉坎坷,只是为了给心中的

情人——二十四道拐

作一副完整的油画

多少次,荆棘刺穿了裤脚

血流下来凝结成了新的颜色

是二十四道拐的崎岖和险峻

让他忘掉了痛苦、愤懑和孤单

一个多月以后,世界上第一幅

描绘二十四道拐的美术作品终于问世了

一张巨幅油画,醒目地

出现在晴隆县军供站宴会厅的墙上

一支起早摸黑的画笔

把二十四道拐的故事渐渐描绘出来

比戈叔亚“发现”二十四道拐

还早了13年……

22

身在外,乡思何以难圆?

贵州,请原谅我

晴隆,请原谅我

黔西南,请原谅我

二十四道拐,请原谅我……

请原谅我的远行

——长大成人却漂泊在外

请原谅我的不孝

——90多岁的奶奶独守着故乡的老房子

而她最疼爱的孙子,却在时间的隧道里走失

请原谅我的渺小

——工作10年才刚刚温饱

请原谅我的无奈

——无法知道你的苦楚

满足不了你的需要

23

我是父母放飞的一只风筝

眼睛却一直在家乡的屋檐下张望

我是一个从贵州山区走出来的彝族的孩子

江南的雨水,付给我微薄的工资

我是二十四道拐流落在外的

第二十五道愁肠,十多年以来

一直对晴隆山的风雨日夜想念

2013年夏天,生命中一个坚硬的

词汇,突然卡在我的喉咙里

吐不出来,又咽不下去

药物和器械都不管用

医生和医院都束手无策

翻遍家中的书册和典籍

我终于找到了病因

那就是我日夜思念的故乡啊

念念不忘,恋恋难忘

思绪万千,却张口无言……

24

观景台上,微风吹拂

仿佛还在诉说着那段沉痛的历史

二十四道拐

静静盘绕着青翠欲滴的群山

惊险、有力,吸引着世界

一片整装待发的热土

苦难中孕育着希望

一条镶嵌在晴隆大地上

即将腾飞的巨龙,把大无畏的精神

在山风中挥舞得猎猎作响

离开贵州老家14年以后,一个出生于

贵州省晴隆县鸡场镇杨家坪村的

中国青年,终于写了一首与二十四道拐

有关的诗歌,献给晴隆,献给生活

也献给自己,以此表达他对故乡的

无限热爱,不能不爱,越来越爱……

2006—2016 

江苏昆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感受抗战生命线上的24道拐
抗战之路“24道拐”,难行不挡抗倭志 -
【历史的弯道-贵州晴隆24道拐(加入一张拼接的全景)】
黔行之旅(八)——晴隆,穿越时空的记忆
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
云贵自驾记行(十)游二十四道拐、万峰湖 (2017-11-08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