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18之后,你的“囤积癖”还好吗

小冒坚持原创的day308  你的空间还好吗?

大促过后,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充分感受到消费产业的红红火火。快递电话此起彼伏,各种包裹堆满一地,还能经常碰到熟悉的身影,相视一笑:

呦,你也出来拿快递~~~


大家本就已经被物品占满的空间,现在还好吗?

在物质已经相当充足的今天,过度占有反而成为一种负担,无形中也是巨大的空间占用和财务浪费:

找东西困难,用东西麻烦,扔起来又心疼,最后不得不等到过期狂扔,或者干脆隐蔽得收纳起来,从此遗忘。

自己其实并不是非常衷情于这些物品,只是沉溺在消费的快感中。

因为物美价廉,所以不断囤积;

因为一时冲动囤积太多,所以消耗困难;

因为前提投入的成本,所以无法轻易“断舍离”。

面对这个恶性循环,反思再三,确实是我们想要的太多,我们需要的太少。解决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和囤积。

我们很少有人认真考虑过,我们是不是得了“囤积癖”。

真不是在讲笑话,囤积真的是一种心理问题,那该怎么办——

《克服囤积癖》

主要作者简介:

萨万·辛格(Satwant Singh):英国心理学家、认知行为治疗师,被认为是英国囤积癖治疗方面最为资深的专家。萨万1994年以来一直从事认知行为治疗工作,1998年开始关注囤积癖的治疗。2005年,他和同事组建了英国唯一的囤积癖治疗小组——伦敦囤积癖治疗小组,小组至今仍在运行。

这本书从四个不同阶段入手,帮助大家克服“囤积”这个问题。

第一部分先要学会正确认识和识别囤积癖,包括囤积癖是如何影响你,周围人以及赖以生存的环境。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一些可以自我应用的干预手段。这些干预手段经过治疗小组项目长期的观察和发展,已被证明是有效的。

第三部分涉及如何找到方法迎接新生活。

第四部分主要讨论如何保持成果,识别前进路上的陷阱,为防止病情复发制订一个计划。


我采用书中一个小章节介绍的“HOARD”方法,将我从这本书中得到的启示和大家进行分享。

H:囤积癖会发生(Happen)什么?

囤积癖的特点是过度收集物品,储存占有并难以舍弃。

以下五个条件,是囤积者最显著的特点:

1. 持续性的舍弃“财产”困难。

囤积者怀有强烈愿望保留这些财产,而所谓的财产在他人来看就是无用或者价值有限的废品。他们很难做出丢弃物品的决定,或即使这样做了,也会主观上感到十分痛苦。


2. 囤积症状表现在大量收集和积累杂物。

囤积者囤积他们认为有用的、有意义的一切。这些杂物占据了家里的活动区域或者工作区域,乃至其他人的空间,使得这些空间难以被用作其他正常用途。

3. 囤积症状还给囤积者带来社会交际、职业发展以及其他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损失。囤积癖会导致患者社交活动减少,甚至社会孤立。

4. 症状并非一般生理疾病的结果。现阶段被认定为一种心理障碍。几乎每个人都会有囤积的倾向,患有囤积癖的人群占总人口的4%—6%。


5. 症状也难以用其他心理疾病来更好地解释。囤积者有可能患有其他心理疾病,如抑郁症或强迫症。

虽然严格意义上,大家都很难同时满足上述5条,成为被认定的“囤积癖”。但对照自己的日常,我们是不是也有符合上述描述的行为?这也是“囤积癖”的早期症状。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承认自己的囤积习惯,才能开始重视和改善。

O :我想要克服(Overcome)什么?

任何行动,我们都需要有愿景:

换言之,在克服囤积方面,大家需要考虑我的目标是什么?

每个人对自己的理想生活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定位:可以空无一物,极简风格;也可以多而不乱,温馨丰富,这没有定式。

所以,只提供给大家,寻找具体愿景的方式:

1.觉得构思愿景困难的话,可以尝试使用照片、杂志中的图片以及其他能够找到的素材帮助你。
2.尝试在家以外的环境中构思自己的愿景,如咖啡厅、图书馆、亲人家里或者朋友家里。远离家里凌乱的杂物能够有所帮助。
3.花时间和家人好友和人沟通。

他们是依照哪些步骤完成他们的目标的?以他们的经验为模板,看看是否有可参考的部分。去朋友家做客,看看别人家有什么特别之处可以借鉴。在其他的环境中感觉怎样?
4.不要过于眼高手低。从一个小小的、易于实现的愿景开始,这样你可以继续前行。愿景要够灵活,允许有变化。
5.富于创造性。处理问题的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尝试每天做些特别的事情。比如,换条新路线上班,或和不同的人聊聊,做些自己不会做的事。
6.愿景不一定是一尘不变的,但要学会通过定期的回顾练习强化自己的愿景。

A:囤积需要解决的(All)方面有哪些?

囤积不限于有体积的实物,也可以是信息,情绪,人际关系。。。

信息时代,学会在被动接受的巨大冗杂信息量保留真正有价值的一小部分,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能力。

囤积癖作为一种心理问题,也和我们的情绪,心理状态息息相关。甚至负面情绪的累计,有可能加重包括囤积在内的问题——心里空虚,希望用物质来补充填满,用消费来获得快乐。

有问题的人际关系,也是同理。

R:囤积是怎样扰乱我和自己,和周围人,事,物的关系和联系(Relationships)?

过度持有物品带来的虚假安全感,并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不可能代替你去经历或让你幸免于人生很多苦恼和问题。

它只是安慰,短暂转移你对一筹莫展的事的焦点。

我们同时身为社会动物,我们的囤积癖,都会对人事物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囤积的克服过程在内,也都离不开周围人的参与。

一些国家已立法的环境卫生法,为了保证他人的财产生命安全、维护建筑物的整洁,会强制要求严重囤积癖者清除家中囤积物。

而且,杂乱无章的环境更容易引发心理压力,从而引起生活方方面面第矛盾和摩擦。

克服囤积癖的过程中,我们也在学习和我们的情绪同在,和这个世界,环境同在:

囤积是一种向自己的短期情感妥协的习惯:

克服囤积,也要同时克服因此而来的短期不适感:

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习认识并接受自己的情绪。

当你做一些不经常做的事情时,你会感觉不安和焦虑,要学会接受这种感受。无论你在做什么,学会关注当下、积极投入。停止不必要的质疑,就让这些感受在那儿,全心关注正在发生的事。

D :我想怎样解决(Do)呢?

书中分享了各种各样的认知行为疗法:如故事法,网格法,杂乱图表评定法,自说自话法等等。五花八门的方法,大家量力而行,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

但归根结底,核心解决思路就是,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树立清晰目标,坚定执行,定期复盘,防止复发。

分享书中提到的争取时间的小窍门:

1.列个清单,写下一周之内要做的事情。

2.为日常活动绘制一张时间表,其中包括工作、睡觉以及购物等主动和被动休闲。

3.从日程里,确保留出一段时间,可以让你定期地、常态化地处理你的囤积问题。

4.像遵守工作流程和计划一样坚持执行活动表中的安排。

5.为每天执行活动表的情况做记录。不用事无巨细,但一定要事事都有体现。

6.始终如一地坚持你的方法,按部就班形成习惯,会对囤积癖的治疗大有裨益。



克服“囤积癖”这件已经习以为常的事,非常困难,绝非一朝一夕,一本书就能瞬间改变。

前行的道路上总会有懈怠,也会有悲观失望的情绪,甚至还会有止步放弃的想法。我们不要轻易认为自己旧病复萌,无药可救,而可以将其视作暂时的挫折和潜在的机会。将注意力放在你的恢复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时刻只关注那些真正重要的方面。

克服囤积癖,也是在克服自己人性的弱点和惰性。多加练习,这本书中提到第方法,触类旁通,也会对我们提高自己适应能力,为人处世能力和自控能力,有所帮助。

我们人生的改变,可能就从克服囤积癖开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25岁男家中为何囤积三房间垃圾?“松鼠病”自救指南
你知道吗?过度囤积是一种心理疾病!
“囤积症”正在困扰青年人:为什么我们无法停止囤积?
囤积症是什么 囤积癖的心理原因
情绪问题可引起心脏缺血,产生类似心脏病症状
如何区分焦虑情绪与焦虑状态、焦虑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