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反套路治愈《克莱的桥》:细腻共情构建立体阅读的平行时空

小冒坚持原创的563篇 

书评也许并不讨好,还会掉粉。但深度阅读,对追剧,对写文,对感受人生都会有所帮助,这是我这个用爱发电的小透明号的小小任性。

如果你已经读不进去一本完整的书,又很想开始阅读,先试试读完一整篇书评吧。

我已经很久没有遇到过,如此敦厚扎实的外国畅销小说——

一般400页以内的故事,我仅仅需要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一本。

单看简介,会觉得故事似曾相识,很难想象600多页的超大容量,如何叙述一个并不稀缺的家庭故事,还能引人入胜:

十三岁的夏天,妈妈在克莱的怀中死去,爸爸一言不发地逃走了,变成了不配有姓名的谋杀犯。

留下克莱和兄弟们,野蛮生长。

四年后,爸爸终于回来了,他没做任何解释,只是让孩子们跟他去修一座桥。

当年的真相,唯一知情人的克莱秘而不宣的理由,关于“最熟悉的陌生人”,自我和亲密关系,如何接纳和化解,独立和依赖,一切的关键起点,就从克莱答应修桥开始——

《克莱的桥》

01

独特叙事线——构建立体阅读的平行时空

我一鼓作气读完这本厚厚的《克莱的桥》的重要原因,就是这种多条平行故事线交叉叙述带来的新颖感。

影视剧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两条或者多条故事线平行交叉,在各自的时空中,进行叙事,通过时间和空间的交叉,或者巧借某些非同时的延续存在的共享人事物,牵起看似毫无关联的不同时空的故事线。

不停地交叉,又各自独立的叙事结构,多线并行,章节和故事来回切换,让原本显得平淡的故事情节,变得更加丰富有趣,深刻神秘,互相呼应,互为补充或反衬,甚至还可以互相启发,点到为止,无需多言重复又拖沓的部分。

就像热播的口碑好美剧《我们这一天》《致命女人》,都是上述的结构,几个主要人物的故事线,交相呼应,数度交汇,去凸显联系,共性,进步,突然切换制造的节奏感,也更容易避免观众陷入审美疲劳,激发更多思考,吸引更多注意力。

我大概读到第一部分第四短篇的时候,就发现,这本书的正确打开方式——在独立的大章节之内,奇数偶数章节跳着阅读,既能避免混淆人名,快速理解,又有一种奇妙刺激的成就感。

其实这种方式并不罕见,其中难度绝对封顶碾压的莫过于《忒休斯之船》——几组同样的人物关系,不同时空重叠在一起,制造出N种空间的并存杂糅,导致要想完全领会,至少要通读7遍的奇妙构成。

但《克莱的桥》并不想靠悬念,制造谜团来特立独行。

每个完整的大章节,只选取两位主要人物的故事线,交织在一起,更加清晰,有趣的同时,也不会失去平易近人的良好阅读感。

阅读过程中,我也逐渐能明白作者为何取名“克莱的桥”,不仅仅是因为主人公克莱建了一座桥,更重要的是隐含的双关语义,其实就是在凸显这种人与人之间看似孤立,但其实有着重要隐喻和作用的共性点——

桥,就是平行世界的潜在的连接。

人事物之间,都该有有形甚至无形的联系。


02

多人主视角的来回切换,主观和客观的感受交织

这是我第一次阅读这位澳大利亚作家,马库斯·苏萨克(Markus Zusak)的作品。

书籍故事的主线,并不是只有上述第一层在单纯结构上的讨巧设计。

作者也是在借着来回切换的叙述,主客观视角的切换,代入程度的深深浅浅,带给读者感受的差异性,也增添了这个故事的吸引力。

每一条独立线里,一定有一个主要角色。

比如,围绕孩子克莱的时候,第三人称的叙述,却总有第一人称的代入感,从小非同寻常的经历,背负的秘密,当我们代入克莱的时候,强烈的主观情感,营造出一重世界。其他角色的补充,就是另一重。

比如,讲述早已逝去的克莱妈妈在成为一位母亲之前,作为一个独立的女性的成长经历。

不同于克莱的故事线,又有着第三人称的客观和平静,仿佛倒带的记忆在回放,过去的种种如同记录型的电影,娓娓道来的叙述感,孩子对“熟悉的陌生人”一般的父母的主观臆断,后期慢慢解密,颠覆想当然的误会偏见,两种极端的感受和反差,既鲜明,又更加巧妙地中和在一起。

如何让老套路有新惊喜——

比起一味地煽情的直白套路,顿悟的瞬间,感动的冲击,更加绵延不绝。

03

细腻的细节刻画,不失文采的乐趣

《克莱的桥》是不同于我以往阅读的很多畅销作家外国小说的风格。

外语畅销冠军的小说翻译为中文,我个人总觉得,更胜在情节和创新立意。

比如法国畅销书作家马克·李维的代表作《偷影子的人》《如果一切重来》《生命里最美好的春天》,带着明显的温暖治愈风格。

作为讲故事的人,他不主打技巧出众的悬疑套路,虽然偶有时间旅行等绝不罕见的元素杂糅,但他更多是借助虚构类故事的形式,用另一种方式诉说一段真实的历史,让更多的读者,毫无负担地思索历史,思考人性,比单独去读残酷的历史,更具亲和力和推广度。

比如“最具天赋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继承者之一”,英国文坛极具创作性和鲜明个人风格的女作家阿莉·史密斯代表作《纵横交错的世界》,擅长采用各种新奇的实验性手法,将电影元素融入小说,她利用记忆的切换,对影像、幻象和人生的阐释,突破小说的常规创作方式,质感新奇。

《纵横交错的世界》:追寻记忆的痕迹,小说也能“蒙太奇”

以上广受中国读者欢迎的外国小说代表作,单从文采上看,都略显单调和朴实无华。

不见得是作者文笔一般,毕竟隔着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文化背景,语言特色,甚至是翻译水平的高低和语言转换中不可避免的信息损失和差异性,很难像欣赏母语中文写作一样,同时享受故事和文字的双重意境。

就像福楼拜的座右铭:想写得好就得感觉到位,思考到位,叙述到位。作者不只是用心在角色刻画,就连标题都格外用心。

每一个大章节,关键线索词逐渐递增。

比如第一章的标题为“城市”,第二章的标题便变成了“城市+水”,第三章的标题又多了一个关键词,是“城市+水+罪犯”,有规律性又不套路,言简意赅,层层推进。

在我对照着目录跳跃章节,如饥似渴地推进故事的时候,不禁感叹,作者真是为我们这种取巧的“小机灵鬼”读者们,还保留了一丝悬念和快乐,总是再不断思考,这些关键词的含义和用心。

作者说:“我想将所有美好、所有悲剧与所有勇气全放进这个故事中。”

所以这么长的篇幅里,线索细碎又井然有序,自有安排;

每个角色一连串琐碎的事情中,每一件又都是新鲜的,没有一件重复,所以我不会感到厌倦,同时又的确是烟火日常里的平淡真实发生的故事。

能引发读者的真情实感,胜过讨巧的技巧无数。


《克莱的桥》的细腻生动描写之丰富,贯穿了整个故事。

所以,并不像我刻板印象中外国小说那样,人物形象较为单薄,更多是推动情节和引出主题的“工具人”,每个角色的心理,动作,性格都被刻画地富有层次,结局重要,高潮情节重要,可是每个人的人生也很动人。

毛姆曾经说过,小说的创作过程,要感兴趣的是人物,关注他们在某些特定环境下的举动,还有他们的遭遇;对于他们的苦恼,他深表同情,对于他们的快乐,他欢欣不已;他把自己置于他们的位置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过他们的生活。

优秀的小说,给于读者的并不应该是指引,或者不只是指引,先应该成为一种消遣和享受。

我希望这本非典型,不套路的外国畅销小说,可以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受。

作者:小冒,同名账号“芸淡风倾”,年读110+本书,两大视频网站入驻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每周一书】:《克莱的桥》
掌握高效阅读,与大师跨越时空对话
培养英文阅读习惯孩子的第一本章节书,一定要精读!
总有一些等待,是值得的
阅读这件事越早越好,但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家庭书房】20本我最喜欢的英文章节小说(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