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年“母亲节、父亲节”全国文学作品征稿大展:王介利

我的母亲
王介利
说到我的母亲,首先想到的词语就是独立坚强、善良勤劳、心灵手巧,至于美丽、漂亮、温柔等赞美女性的词语,我觉得对于母亲的人品与母亲在我心中的伟大的形象没有多大的关联,当然母亲的身材和面容也属于中上等的女子形象,母亲对子女的温柔关爱更是母性本能的、无任何遮掩的表露。
母亲是河西人(我家与母亲家一湖之隔,我家在湖东岸,母亲老家在湖西岸,所以习惯称呼为河西河东),地域差异自然生活习惯也有差异,例如主食方面,我们家乡这边就是煎饼,母亲家乡那边就是馒头,母亲出嫁前没有离开过她的家乡,不会摊煎饼也是正常,所以嫁给父亲之后,作为家庭妇女,母亲首先挑战的就是学会摊煎饼。摊煎饼使用的是直径一米多的大铁鏊子,一般我们家乡这边的女孩子都是从十来岁就跟着自己的母亲学习摊煎饼,这样出嫁后,才能独立完成摊煎饼的活计。母亲刚刚嫁过来的时候,邻居也帮助我们家摊煎饼,可那时候(六十年代初期)农村是生产队的生产组织模式,农民也和工人一样,按时出工按时收工,时间不属于自己安排,再说家家孩子都多,缝衣做鞋基本上靠手工,真的想帮助别人也没有多少时间。煎饼属于易于存放的食物,每家一次摊煎饼都按自家人口数量的十天或者半月的食用量准备,所以每次摊煎饼耗用的时间都要多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再说邻居帮忙不可能总是自家刚好需要的时候就是别人的空闲时间吧,而一家人吃饭的“大事”,却是一天也不能间断的。性格独立自强的母亲坚决要自己学习摊煎饼,就要求父亲购买了一个铁鏊子,自己学着做。
父亲担心从小没有见过摊煎饼、也没有婆婆帮助的母亲(我奶奶在母亲嫁过来前就已经去世)学不会摊煎饼如此复杂的活计,可还是从心底希望母亲能学会摊煎饼,解决一大家子生活主食问题,于是就借钱买了一个新鏊子(那是买一个铁鏊子也算是一个农村家庭的大件用具,邻居间也经常互借使用,况且需要借钱购买,还担心母亲学不会就放弃,所以父亲买时有点犹豫)。
摊煎饼看着好像很简单的活计,其实做起来很难,鏊子临时用几块砖块支撑起来,高度离地面约二十厘米左右,摊煎饼的人要盘腿坐下,烧火用麦秸秆或树叶等杂草,火候不好控制烟气还较大,控制不好就熏得人泪流不止。在鏊子上摊煎饼也是既要力气又要技巧,一勺子面糊倒在鏊子上,要立即用长度有六七十厘米的竹坯子摊匀,要尽量薄而不漏,形成一个整体的圆圆的煎饼,一个煎饼摊铺时间要在一分钟时间内摊完,竹坯子要连续摊铺,因为坐姿较低,发力全靠腕部,每摊一个煎饼手腕都会累的发酸。这期间还要控制火候,火烧的太旺,煎饼容易糊,火烧的不旺,煎饼就容易发黏,不好吃也不利于存放。整个瘫煎饼的制作全程,一个人顾上顾下,摊一次煎饼比下庄稼地里干一天农活要累的多,真的腰酸背疼胳膊麻,费力且难做好。当然如果有两个人分工,一个人负责鏊子面上摊铺制作,一个人负责配合烧火就会好的多,可那时哪有闲人,多数都是一个人独立完成。如此难的摊煎饼活计,母亲没有退避,她勇敢的迈出独立摊煎饼的第一步。母亲给我们讲第一次摊煎饼的想法就是,如果摊的不好就自己吃,反正不能浪费,自己不就要求别人帮,过日子怎能长期指望别人帮助呢?独立要强的母亲因此学会了摊河东的煎饼,虽说多年以后母亲摊煎饼的手艺在我们那片邻居中间也不是很好,可是却解决了我们一大家生活主食问题。据母亲说,父亲第一次吃到母亲摊的煎饼,虽说煎饼厚薄不均、软硬不一,却也高兴的了不得,把母亲好好夸奖了一番。
母亲生了我们兄妹六人,年龄相互差距不大,我记事的时候,哥哥姐姐都还没有成人,弟弟妹妹更小,一家八口生活在一起,吃穿就是一家子的“大事”,可即便是如此多的家务,母亲还热心的关照邻居家的孩子,我们村有一家外姓的人家,两个孩子都经常吃母亲的奶水。还有我们村一个裁缝大嫂的孩子,小时候在我们家吃饭经常四五天不回他的家。无论邻居家的孩子哪一个在我们家吃饭,母亲从不区别对待,都和我们姊妹吃的一样,我们只要能吃饱,外人也保证吃饱。更有后来,我们都上小学了,也有我和哥哥的几个同学,常常在我家吃蹭饭,善良的母亲从没有因为人口多、家里穷而嫌弃过,只是坚持多下点米,多添瓢水,多续把柴,以帮人助人为乐。母亲的这些付出,也收到了真情的回报,直到现在,这几个常在我家蹭饭的同学,虽然都在外地工作,可无论他们什么时候回老家,都会去我家看望母亲,聊上几句。
母亲会编制苇席,这个手艺我们家乡人会的很少。父亲就或买或自己去湿地收割苇子这种编席用的材料,母亲在家做家务看孩子,抽空就编制草席,为我们不富裕的家庭尽量增加点收入。我们的邻居如果谁家想要苇席,只要自己能提供苇子,母亲就无条件的帮助邻居们编席,熬个夜出点力气,母亲从没计较过,也有个别特别困难(一般是家里缺少劳力)的邻居,不能提供苇子,母亲就用我们家编席用的次料,编制几个尺寸规格小一点的苇席送给他们,那时家家没有空调电扇,一床苇席就是一家人夏天能睡个好觉的最好的床上用品,得到苇席的邻居当然很感激母亲,母亲也就基本上每年都给邻居们编制凉席,直到市场上有卖藤席、一般家庭也能买得起藤席用了。母亲因常年编席,指关节比一般的农村妇女要大得多,也因此留下了毛病,现在还是经常发疼。除了编席,对于一些家庭常用的编织品,母亲只要看见过,就能编制出来,如菜篮子、菜筐、锅盖、粮囤围子等,我家这些自编的用具,惹得邻居羡慕不已,父亲和我们姊妹也很为心灵手巧母亲感到自豪。母亲说,手编活计,只要会了一种,用心观察,动手实践,做其它的就不难。简单实用的道理,母亲就这样用言传身教的方式传给我们姊妹,我们也受益一生。
母亲是个特别坚强的人,八八年父亲因心梗突然去世,我们这个姊妹多、家底薄的家庭的责任就完全压在了母亲的肩上,中年丧夫的母亲顾不得过多的悲伤,就擦干眼泪,扛起了家庭的全部重任。父亲为我们操劳一生,有儿有女,只是作为长子的哥哥还没有成家。母亲坚决的表示不能对不起父亲,毅然决定用家里所有的钱款,为父亲办了一个像样的葬礼,风风光光的将父亲送走。办完父亲的葬礼,母亲就在大姐(大姐是我们姊妹六人的老大,哥哥上面还有二姐)的辅助下,带领我们姊妹开荒种地、采摘野生黑豆,增加粮食收入;养猪养兔,增加经济收入;鼓励我们好好学习,争取走出农村,给去世的父亲及她自己争气争脸。我们姊妹几个,就像刚出窝的小鸡围绕在老母鸡身边一样,紧紧依靠着母亲,团结一心,终于渡过了我们家最困难的日子,家中的经济情况不仅逐渐变好,我和弟弟也考上了学,成为村里很少走出大学生的家庭。
父亲刚刚去世的那几年,母亲经常鼓励我们姊妹说,不要因为父亲去世了我们就觉得矮人一头,她要我们像父亲在世时一样,挺直腰杆生活,她会为我们姊妹铺平成长的道路。母亲这样教育我们,也这样做给我们看,记得有一次我和哥哥在邻村与人打架,因为哥哥带了“宝剑”(那时候的青少年多数受武打电影的影响,喜欢武术,宝剑是我家五老爷留下的开过刃的铁剑,属于标准的“凶器”),事情算是惹得比较大。母亲知道后,难为的哭了,可她却没有过多的抱怨我们,在那个基本上是男人“外交”的农村环境中,母亲出面找村干部及亲朋各种关系跨村协调,把我俩“解救”出来,又从本来不富有的日子里挤出“计划外”支出,去给对方看“伤病”(实际上没有打伤,算是礼节性补偿)。也是因为看到了母亲处理我们打架一事的艰辛,我和哥哥在以后的长大成人过程中,基本上再没有与人打过架。
独立坚强、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母亲,付出比其她母亲更多的辛劳,将我们姊妹几个养大,直到我们都成家立业,才卸下肩上的重担,放心的才将家交给哥哥掌管,开始过一个家庭妇女“正常”(这里的正常,是指一般家庭妇女只负责家务活,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中国习俗)的生活。
我们姊妹都成家后,母亲坚持自己要独立生活,为了我们的幸福,她给我们留下了各自小家庭独立的生活空间。虽说我们姊妹都挺孝顺,能做到常回家看看,都有电话手机,也能随时互报平安,但是不能日日陪伴,还是我们姊妹每天最大的牵挂。
现在,母亲年已八旬,依旧一个人独立生活在农村老家,我们姊妹最大的希望就是为家庭辛劳了一辈子的母亲身体康健,她能独立生活,是母亲的福分,更是我们的福分;希望母亲能长寿幸福,母亲在,我们姊妹的根就在,那个心中的老家就在。
作者简介:
王介利,山东滕州市人,建造工程师,热爱读书,多忙于工作,偶尔拾笔,竟有多篇小文得刊,甚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承峰‖炕席
雪冬里躺下的父亲||刘俊鹰
父亲与苇席
鹿清江原创散文:苇席
朝花夕拾:你睡过“苇席”吗?
由鏊子所想起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