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年十大年度人物”系列评选候选人作品大展:文哲

心灵手巧勤劳俭朴三位舅父大人
——谨以此文怀念我位爱戴的厚道仗义勤俭持家的舅父大人
文哲

 

一年一度年关近,每逢佳节倍思亲;
人子感恩知根本,宽仁孝信后道行。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
昂扬顿挫的华阴老腔道出了关中大地儿女知恩感恩知根本的人子情。
寒露霜降洗清秋,立冬数九思爹娘。寒衣节、感恩节,寒冬年关的脚步越来越近,不由得也使我想起我那厚道善良心灵手巧勤劳俭朴的3位舅父大人。
我有3位舅父(张健民、健宽、宽良),老舅家距我居住的村庄不到3里路程;他们出生在军阀混战灾难深重民不聊生的民国年间关中18年饥荒年馑过后的1931-1940年左右;我大舅比我的母亲大3岁,她下面2个兄弟均相差2-3岁年龄。
听母亲多次对我们兄弟姐妹讲,在她不满7岁时,祸从天降,她的父亲正直年富力强不到30岁,一天路过邻居门口,被栓到树上差生的恶劣牲口骡子踢到下身误伤不治身亡。当时我大舅不到10岁,岁舅不到1岁。家里赖以生存的顶梁柱顷刻倒塌,她体弱多病的母亲因此气病交加,因家贫无钱及时医治落下神志不清的病根,生活不能自理,从此,一家孤儿寡母陷入更加艰难困苦生活之中。 多亏她的几位宽厚仁慈的伯父母、叔父母经常照顾接济一家大小五口人,才苟且清贫如洗的顽强生存下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大舅父不到10岁就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担,既要照顾医治体弱多病神志不清的母亲病患,还要不辞辛苦起早贪黑寒暑雨雪不避,去外乡沿门乞讨养活他下面的妹妹、2位兄弟和母亲,在一只高宽各约3米、深约7-8米寒窑里居住生活艰难度日。过了两年,我大舅年幼力薄,起早贪黑辛勤开荒坡沟边几亩荒瘦薄地,靠天吃饭,实在没有能力养家糊口,不得不通过熟人联络,把不到3岁的我岁舅送到距家百里之外乔山深处地土宽展永寿县店头境域的一户生活宽裕,却无男丁的人家收养。
我大舅、二舅和我母亲从小家贫如洗,少小到青年时代一直过着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艰难生活,都没有上过学堂,均是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也不认识的文盲;兄弟姐妹几人相依为命自食其力,从小都学会了拌和面粉、擀面、烙锅盔馍、蒸馍(馒头、花卷馍、包子馍)、摊煎饼、做家常便饭的基本生存技能。尤其是我母亲和我大舅招待宾客时用心加工制作的当地风味小吃一口香臊子面,那可是厨艺超群,纯正地道、色香味美,响誉左邻右舍,四乡八邻赞不绝口。艰难困苦生活的历练使他们从小养成了厚道善良、尊老爱幼、吃苦耐劳、省吃俭用、勤俭持家的优良品质。
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入了互助组、农业社,我的母亲走进杨家,他()们一生辛勤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直到去世。作为贫农的苦孩子,我老舅家人受到了当地政府民政部门的长期关怀和资助,逐渐结束了一贫如洗的苦难生活。
在超过同龄人的年龄在30岁左右,我大舅、二舅才陆续娶妻生子,分门别户开始了新家庭生活。
我大舅利用农闲业余时间,虚心向当地一位民间厨师拜师学艺,勤学苦练学会了手工搓麻花、加工制作油炸麻花、油糕的面食手艺。在上一世纪90年代前那清贫落后的艰难岁月,每逢春秋冬季附近几个乡镇过农贸物资交流会前7-10天,乡镇街道仅有的一个食堂的负责人都会请我大舅、二舅等六七位民间面食匠艺人,集中到食堂准备好的几处合适房间,架设起几个大案板、支设起专用铁锅,准备好几千斤优质小麦面粉,几百斤优质菜籽油,不分黑白昼夜加班加点专门加工制作油炸麻花,给过为期3天的农贸物资交流会的当地几万跟会百姓购买民俗风味油炸麻花、油糕食品做好充足的准备。
一勤天下无难事,我大舅还利用农闲时间学会了加工制作修理木槎、扬场锨农具、打胡基、盘锅、盘火炕等乡土民俗农活技艺;随后,他把这些手艺技能陆续传给了我二舅(和几位表哥),他们兄弟俩相继成为了具有西北关中西府当地乡土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的能人,农闲时间靠这些民俗传统手艺走街串巷,跟集上会展现手艺,为乡亲们帮忙服务,助力农事,赚取微薄的收入辅助养家糊口。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后,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到户责任制,他们不误农时,起早贪黑风雨不避辛勤精耕细作责任田多年,才陆续解决了温饱问题。光景一年比一年好了,我大舅、二舅兄弟俩就各自陆续购买了一辆自行车。学会了骑自行车后,他俩更是如虎添翼,凭着民俗传统薄艺在身,寒暑不畏惧,风雨霜雪不避,东奔西走服务当地乡村百姓农事,走南闯北吃百家饭,闻名扶风、武功、乾县交界四乡八邻方圆七、八十里长达二、三十年。
我岁舅有幸在少年到青年时代赶上了新中国新社会的好政策,上过初中,还在永寿县当地政府举办的农牧技术培训班接受过短期技能培训学习,后来成为一名民间赤脚兽医;他伺养乔山深处永寿县店头地域的养父母下世后,举家千辛万苦搬迁回原籍扶风县杏林镇西坡村,费尽周折在祖籍村庄安家落户。农闲时间,他风里来雨里去走街串巷割猪煽羊(关中地区民间俗称:煽匠),给家乡附近方圆几十里的乡亲们家养的猪马牛羊鸡狗兔等家蓄家禽医治常见疾病;因他脚勤憨厚,医术精湛,收费合理,服务态度好,响誉当地方圆三、五十里,长达三十多年。
伴随着国家各项惠民利民政策的落实,我的三位舅父通过几十年如一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率先勤劳致富,陆续修建起五、六间宽敞明亮的砖木结构瓦房、3间砖混结构的楼板平房,终于告别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寒窑狭小拮据穷酸的生活条件。
天道酬勤,地道酬富,人道酬福,和谐盛世,我三位舅父和神州大地所有百姓的家庭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口吃甘蔗节节甜;他们家庭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他们一个个扬眉吐气精神焕发,他们时常大雨过后主动修桥补路;寒冬大雪天,他们自觉去清扫村庄街道和大路上的积雪,见义勇为,为老弱病残的乡亲们出行方便,助人为乐,积善成德。
我隔三差五有机会见到他们时,看见他们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乐呵呵的,心里总是感到无比的舒展欣慰。
舅父如父,恩重如山。从我上小学记事起,三位勤劳朴实心灵手巧的舅父大人对我甚是疼爱。每逢民俗节日、春节期间我在母亲的带领下去看望他们,或他们不约而同到我家看望我的母亲,都经常嘘寒问暖,耐心询问我的学习成绩情况,给我为数不多但很珍贵的临用钱,作为补贴购买书本的费用。他们只要见到我,就会苦口婆心教育我“你要好好读书,长大后要做一位有知识、有技能的有用人才”; “家有财产万贯,不如薄技在身;你要想出人头地,就要珍惜现在的好社会时光,用心读书,读好书,做一个有益于家庭和社会的好人”; “你给先人争一口气,长大后强技立身,建功立业,把自己家庭生活的日子过好,为家庭争光”。
几次我家里修建房屋,三位舅父都放下手头紧要的事情,连续几天起早贪黑赶来我家出力流汗尽心尽力帮忙。
我父亲、母亲老年几次患病,三位舅父闻讯,都不约而同带着礼品匆忙赶到家里来看望,嘘寒问暖,关爱之情,无以言表。
殷切之情,血浓于水;舐犊之情,可见一斑……
人生如白驹过隙,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弹指间,我饱经沧桑的父母亲和三位舅父()大人已经陆续去世十多年了;但是,他们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帘,使我永志难忘;睹物思人,使我们兄弟姐妹至今时常记忆犹新,他们厚道仗义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的优良品质根植在我们的心底,时常感召我们励志笃行披荆斩棘排除万难勇往直前!
寒衣节紧连感恩节,年关的脚步越来越近,我身不由己虔诚的到街道摊点购置蜡香纸裱、冥币、水果,去我家祖坟虔诚的祭奠我的父母、祖先送寒衣;当然,也忘不了去老舅家的祖坟地,真诚的祭奠我那厚道善良、辛勤朴实、心灵手巧、勤劳俭朴的三位舅父()大人……

 

作者简介:
文哲,祖籍陕西省扶风县,长期在西安工作居住生活;爱文理哲史喜诗词书画,19856-12:“柳青文学艺术研究院”创作研修班学员;社会公益组织活动志愿者(曾荣获县、市级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称号),陕西杨氏宗亲后裔联谊协会成员、陕西省张载关学文化促进会成员,扶风县作协会员,《作家故事》西安分社社长,《中外汉语作家》文学院院士,三秦乡土民俗文学作家、诗人,《当代作家》和《中国文学》、《中外汉语作家》、《世界诗人》杂志签约作家。近十余年来,创作的文学作品多次在《周原文艺》、《扶风作家》、《宝鸡旅游》、《扶风文艺》、《扶风百姓生活》、《三秦文学》、《秦岭文学》、《雍州文苑》、《西府散文家》、《乡土关中情》、《泾渭文苑》、《南北文学》、《美篇》、《西部国际诗坛》、《华夏精品文苑》、《中国作协作家网》、《今日头条》、《都市头条》、《北京头条》、《上海头条》、《陕西头条》、《文学与艺术》、《中国文学》、《当代诗词精选》、《世界作家文集》、《当代文学集萃》、《世界诗人》、《作家故事》等刊物杂志、新闻报道网络平台上发表300多篇,约150万字以上。近年来,参加形式多样的多种征文评比大赛,散文诗歌作品获奖多次,收集进入多本散文诗词书籍,荣获《周塬文艺》、《西府散文》、《中国文学》、《当代作家》、《世界诗人》征文大赛奖项证书多次,被《西府散文》评比为优秀散文家,被《当代诗词精选》评比为当代优秀诗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厚此薄彼?大舅过寿我给2万,二舅过寿我给200,我问心无愧
挽舅父联
【诵读·心安之处散文】兰州舅
王开东:童年是怎么消逝的?
湖北作家||【外婆家】◆李旭光
二舅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