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五届“风景杯”中国旅游名胜景点大奖赛入围作品展:杨从彪


杨从彪

布达拉宫奇观(外一篇)

我们沿着布达拉宫山下“之”字形石铺的大阶梯蜿蜒而上,三步一停,五步一憩,缓缓向上攀登,因海拔高,我们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石阶高而宽,最宽处达10余米,高20厘米左右。半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布达拉宫东大门。

东大门名叫“平措多朗”,是入宫的必经之道。入口门庭有4根“亚”字形的雕花红色木柱,夹道两壁绘有巨幅四大天王像。通过阶梯式的幽暗复道,便进入了白宫气势恢宏的德阳厦。

德阳厦是一个面积2000平方米的平台,地面用有藏族特色的建筑材料“阿嘎土”夯筑,光洁平整,这里是喜庆节日专供达赖喇嘛及其高级僧侣官员赏玩歌舞跳神表演的场所。德阳厦南北两边有回廊建筑,东西楼房是1749年创办的僧官学校旧址。白宫门庭木柱上雕画繁丽,构图精美,线条细腻,色彩浓淡相宜,古风古气,是少有的艺术珍品,南壁上写着盖有五世达赖喇嘛手印的诰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史料。

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中心,建筑在布达拉山上。布达拉,是观音胜地普陀洛迦的梵语译音,意思是持航或航行解脱海岛之舟,表示观音持航以普救众生。

布达拉山,最早称红山。它有着坎坷的经历,辉煌灿烂的历史,公元六世纪,雅砻部落的第27代赞普拉脱脱日年赞,便“居拉萨红山之顶”。公元七世纪之初,松赞干布迁都拉萨,“筑王宫于红山顶居之”。之后,大兴土木,建造偌大的城堡,“高达30围墙,既高且阔,每边一里余”,“城的四面有四道门,各有门楼,每门设岗”,“红宫900,合顶之王宫,共1000间,一切宫檐,以宝为饰,走廊台阁,铃铎泠然。”(引自《西藏王统记》)

上述记载,可见布达拉宫当年之威武雄壮,美丽堂皇,兴盛发达。当时号称是世界上的第二殊境——普陀山。

松赞干布时期兴建起来的布达拉宫,到了赤松德赞时期(公元754一797),遭到了可怕的雷击,引起火灾。到吐蕃王朝末期,又毁于兵乱,仅存法王洞和帕巴拉康两座规模不大的建筑。

公元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洛桑加措执掌政教大权,1645年重建布达拉宫,历时三年多,白宫建成。1685年,五世达赖喇嘛圆寂,第巴·桑结加措动用工匠7000余人,清朝康熙皇帝派汉满能工巧匠114人参加修建布达拉宫的红宫,于1693年竣工,当年藏历4月20日,举行了十分隆重的落成典礼,并在布达拉宫前立无字碑,以示纪念。

17世纪到20世纪中叶,布达拉宫一直作为历代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从事政治活动的场所,是西藏政教合一统治权力的中心。1959年民主改革以后,布达拉宫仍然是佛事活动的中心,每天香客不断,络绎不绝,年达50多万人次,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旅游者和朝佛僧众。1989年到1995年,国家拨专款5500多万元,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使布达拉宫焕然一新。1995年布达拉宫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举世瞩目的佛教圣地。

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布达拉宫东大殿,这是白宫最大的殿堂,有柱44根,是达赖喇嘛举行坐床、亲政、册封大典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达赖宝座在殿堂北部,宝座上悬挂着“振锡绥疆”大匾,匾上有“同治御笔之宝”的红色玺印。

白宫上边有两套寝宫,终日阳光朗照,俗称东西日光殿。西日光殿是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寝宫,由卧室和小经堂组成。东日光殿是十四达赖喇嘛的寝宫,小钢丝床本用绳子围住,同行的小刘偏要越过绳子,到十四世达赖喇嘛的床上坐着,并且使劲儿地弹了几弹,倒也挺柔软,虽被喇嘛所痛斥,但他仍然笑容满面,以示满足。室内陈设豪华,充满珠光宝气,一明珠比篮球还大,珠内有奇花异草,惹人注目。与现代富裕家庭相比,就有些相形见绌了。

壁画是布达拉宫一大奇珍,世上罕见。我们在宫殿的廊道、经堂、拉康、圣殿、僧舍……几乎在人们所有能去的地方,都可以见到绚丽多彩的壁画。壁画内容大都是记述藏汉民族团结、西藏历史、文化、宗教、传说、故事,或重大的历史事件等等。画面写实与想象相结合,形象,生动,逼真。线条细腻得当,色彩鲜艳多姿,内容丰富多采,深受中外游客和善男信女们的喜爱。

达松格廓廊道是通向各殿的必经之路,廊道上的壁画格外醒目,满壁生辉,琳琅满目。该廊道东墙上,绘有唐朝之都长安示意图,还绘有唐太宗五次出难题考察吐蕃婚使的动人故事——

当年,松赞干布的婚使嘎日东赞去长安求亲,已有五个国家的婚使聚集在唐都长安城,唐太宗非常为难,就出了五道难题,其它五国婚使都回答不上来,只有西藏婚使嘎日东赞一一答出。于是,便有了文成公主远嫁西藏的神奇故事。

这一组壁画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反映了藏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在这个廊道的北墙上,绘有文成公主进藏和抵达拉萨的情景,生动曲折,历尽艰辛,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感人至深。

五世达赖喇嘛和其它历世达赖喇嘛相比,他的功勋最卓著,为老百姓办的事情也最多,因此,在他的灵塔殿里,四壁绘有他一生的传记壁画。东壁绘的是他1652年赴京觐见顺治皇帝的场面,顺治皇帝身穿龙袍,首戴皇冠,端端正坐,专心倾听五世达赖喇嘛的述说。五世达赖喇嘛手摇法轮,神采奕奕,谈兴正浓,气氛十分融洽。在这次朝觐中,顺治皇帝册封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私领天下释教普通瓦喇达赖喇嘛”,赐给他金册金印。

从这以后,“达赖喇嘛”的称号才正式确定下来。

白宫里的斑斓壁画让人难忘,西藏“猴子变人”的传说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个传说在白宫壁画中描述得非常详细。相传在遥远的古代,有一猕猴与石妖结为夫妻,生下6个猴儿女,后来繁衍到500,并得以神粮饲之,逐步“毛迹渐短,尾亦渐缩,更人语言,遂变为人”。这个传说颇为有趣,生动活泼,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不谋而合。当然,西藏关于“猴子变人”的理论比达尔文更早,至少在千年以上。大殿东部壁上绘有金城公主进藏的壁画故事,文成公主和藏汉族人民一起修建大昭寺的故事,反映藏汉团结这一重大主题。

我们缓缓步入布达拉宫法王洞,有幸看到了西藏最早的壁画,这是在1993年维修布达拉宫时发现的。法王洞是松赞干布1300多年前的修行洞,因年久失修,四壁积满了灰尘,维修时看不见洞墙的真实面目。在清洗墙上的灰尘时,发现法王洞里的壁画还保存得十分完整。它的整个风格与布达拉宫其它壁画都有所不同,内容有人物、谷物、器皿、山水风光等,画法独特,结构合理,色彩鲜明。大概是因为黑色的灰尘有防光防腐等保护作用吧,才使法王洞古老的壁画重新放射出灿烂光辉,并保存得如此完好无损。

古代和近代西藏,缺少化学颜料,因此,布达拉宫的壁画大都用矿物作颜料,金色用黄金,银色用白银,白色用珍珠和白海螺,红色用朱砂和红珊瑚,绿色用绿松耳石。这些用珠宝绘制而成的壁画,显得档次极高,并且豪华,经久不衰,不过,耗费巨大。九十年代初维修布达拉宫,坚持了“修旧如旧”、“原物照用”的原则,维修所用的几种色彩仍然以矿物为主,仅壁画等颜料就花了500多万元。因此,我们说布达拉宫的壁画是无价之宝,的确是名副其实的。

布达拉宫壁画完美生动地记载了历史上真实的事实,为研究藏汉关系的历史渊源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我们走进辉煌灿烂的红宫,众多的文物价值连城,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这是布达拉宫的又一大特色,因而,布达拉宫有“宝物荟萃的博物馆”之美誉。

这座圣宫千余年来,奇珍异宝,浩如烟海。红宫中,有8座用纯金包裹的达赖喇嘛灵塔,塔内藏有各种珠宝,是宫殿宝物的集大成者。

8座达赖喇嘛灵塔中,最大的要数五世和十三世两位达赖喇嘛的灵塔,五世达赖喇嘛灵塔为最,该灵塔建于1690年,分为三个部分:塔座、塔瓶、相轮;全塔高14·85米,内部是木构架,外表用金皮包裹,耗金一万余两,镶嵌各类钻石珠宝两万颗,其中有一颗珍珠生长在大象的头内,神秘莫测,闪闪发光。灵塔内有稀世珍宝若干,如:有一颗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子,属于世界罕见的奇珍,还有松赞干布穿过的靴子、宗喀巴大师用过的碟子等等。整座灵塔金光闪闪,金碧辉煌,精致华美,蔚为壮观,堪称“世界一饰”。

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比五世达赖喇嘛灵塔略显低一些,包裹黄金12000两,镶嵌珠宝10万余颗。据《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清册》载,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内,“藏尽了能为众生造福的无穷的宝物和佛舍利”,可见其中宝物之丰富和珍贵。

在布达拉宫里,珍藏有不少稀世的宗教文物,里边有100多卷贝叶经,占我国贝叶经总收藏量50%以上,最早的有5千多年的历史;藏传佛教大藏经的一部重要著作《丹珠尔》用黄金、珍珠、松耳石、白银、铜、铁、珊瑚、白海螺等八种珠宝做成的颜料写成,呈现七种颜色,人称“八宝七彩”,令人叹为观止。布达拉宫里还有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物,主要是历代皇帝的馈赠,元世祖忽必烈、清朝同治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所赐之物,派专使送进布达拉宫,它们象征着藏汉人民的深情厚谊,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些文物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气势恢宏的布达拉宫,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1995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后,其知名度远播四海。

我们从宫里出来,阳光普照,万物生辉,心中有说不出的愉快。

游甘丹寺

甘丹寺是拉萨三大寺之首,隶属于黄教,始建于1409年,是黄教始祖宗喀巴亲自主持修建的。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有幸到甘丹寺参观访问,大饱眼福,格外开心。

这天早上七点多钟,我们乘车离开拉萨,在拉萨大桥被警察拦住了,说是今天甘丹寺展佛,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我们向警察说明了原因,补办了手续,才放我们一马,继续前行。我们的汽车在川藏公路上跑了一个多小时,行驶将近60公里,来到一座山下,罗丹说:“你们看,南边的山上是什么?”我们向南望去,山脊上有一栋栋废墟,废墟下边有洁白的云彩袅袅飘飞。我说:“蓝天下,唯独这座山上有袅袅白云,真是有些奇怪呢!”罗丹说:“那不是白云,是桑烟(善男信女敬神时烧的一种香柏枝),那些废墟下边就是闻名于世的甘丹寺。”

拐过一座山脊,汽车开进一条深山沟,远远地,甘丹寺映入了我们的眼帘,建筑群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多多了,我那时候到甘丹寺游历过一次,只有十来间庙宇,冷冷清清,一派萧条。而今,庙宇林立,群楼争雄,我粗略数了一下,有40余栋藏式楼房,整个建筑群形成一个弧形,宛若一只在山上安然而卧的巨鹿,佛堂僧舍,参差错落,直达山脊,气势壮观雄伟。建筑群中,夹杂着一些过去被毁坏的殿堂废墟,它们似乎在嘤嘤哭诉自己悲惨的命运。

我们的汽车在山上“之”字形狭窄的土路上吃力地爬行,有车下来,还得东颠西荡互相让道错车。在一个比较宽敞的平台上,由警察指挥,我们的车停妥。步行爬了三四百米陡峭的山路,走过一段平地,才来到甘丹寺大殿,成千上万的人排着长队进殿。我们站在队伍后边,缓缓随人流向前移动,藏族作家班果指着殿门前悬挂着的巨幅图案对我们说:“这幅画很简洁明了,有鹿,有法轮等等,它的意思是,佛祖释迦牟尼在鹿园得道,创立佛教,弘扬佛法。”此刻,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一对白鸽和一群麻雀,它们互相嬉戏,掠过画面,飞向远山。空中布满灰褐色的云,一团一团,寂静无声,给人一种压抑感。

走进措钦大殿,殿内有108柱,1600平方米,可容纳30000喇嘛念经。大殿里坐着至少500喇嘛,他们正在念经。喇嘛年纪大的有60多岁,小的只有10来岁,年轻喇嘛居多。他们一边念经,一边喝酥油茶,有的好奇地东张西望,看着我们这些游人发呆,他们用自己青春的目光在芸芸众生中寻找什么?是人间温情,还是佛教之外的风景?谁也说不清楚。大殿里,诵经声沉雄有力,节奏感强,激荡人心。

在三楼,我们参观了浩繁的经书殿,我真敬佩佛教的精深博大,可惜的是,经书全是藏文,我们只好望书兴叹。

甘丹寺,全称“喜足尊胜洲”,即喜悦具善的意思。雍正11年,被清政府御赐名为“永泰寺”,后来改称为“甘丹寺”,沿袭至今。

甘丹寺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除措钦大殿外,夏孜扎仓、绛孜扎仓的规模也比较大,都有近千平方米,里边的壁画造型十分优美,生动逼真。阳巴井是甘丹寺的护法神殿,殿内后墙有一块巨石,名叫“飞来石”,相传是从印度阳巴之地飞来的,故得此名。殿内壁画相传是宗喀巴大师的大弟子克珠节(即一世班禅)亲手所画,画风简约流畅,色彩朴实淡雅,具有我国明代壁画风格。过去,此殿陈列过清朝乾隆皇帝御赐的一套镶宝石蓝盔甲,盔甲上刻有藏、汉、蒙、满四种文字的说明,可惜的是,蓝盔甲已遗失,无法查找。

远处的山上,成千上万的信教群众在转神山,牦牛、马匹、绵羊、山羊、毛驴等家畜在山上悠闲地吃着青草,羊儿们特别好动,在嬉戏追逐着玩耍,悠哉游哉,好不潇洒自在,它们对远方客人的到来,并不警觉,毫不在意,只管吃自己的,玩自己的。

在甘丹寺东侧,有一面巨大的红墙,面积大约三四百平方米。今天甘丹寺盛大的展佛活动就要在这里举行。红墙下边有一白塔,铜包尖,由若干阶梯组成塔形。看上去白塔不是很古老,或许是一座古塔刚刚维修过了。两堆桑烟在白塔下边时燃时灭,灭了的时候白烟袅袅,冉冉上升。红墙两边个挂着巨大的经幡,经幡由红、黄、白、蓝、青五种颜色的布做成,挂在一根长绳上,在强劲山风的吹拂下,哗啦啦直响。

法号在甘丹寺里吹响,号音雄伟而沉闷,震撼力极大,动人心魄。法号声一停,便鼓角齐鸣,惊天动地,传向远方。此时,从甘丹寺里走出一队人马,走在最前边的5个鼓手,把鼓敲得震天响,6个拿钗的喇嘛配合鼓声,时而轻叩钗沿,时而双钗猛击。走在头前的那位拿钗的喇嘛跳着奔放豪迈的舞蹈,时左时右,角度和跨度都很大,特别引人注目。随后是一队手举经幡和唐嘎的喇嘛,紧接着,两支丈余长的法号被人抬着,缓缓走出寺庙,法号齐鸣,号音冲天,惊心动魄,震耳欲聋。法号后边,两名喇嘛撑着一个大顶篷,圆型,紧随一队身披各色经幡的小喇嘛,他们只有10岁左右,天真活泼,东瞧瞧,西看看,以惊奇的目光打量着这个世界和拥挤的中外游客。我看着小喇嘛们神气十足、可笑可爱的样子,心里不禁生起一种怜惜之情,他们要是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那该多好啊!

在小喇嘛后面,三四十人抬着卷好成筒状的佛像,不少信教群众尾随其后,有的还帮助喇嘛抬佛像。几分钟之后,墙顶上的喇嘛缓缓把系好的佛像往上慢慢舒展开来,再把护佛的绸缎拉开,其大无比的佛祖释迦牟尼彩像便展露出来。这时,群情激奋,许多人把各色哈达纷纷抛向佛祖。我身边一位老人立即磕起长头来,中外游客的相机对准她和释迦牟尼佛像,拍起照来,她也不管旁人,只管虔敬地磕头作揖,磕完头,用哈达包着一粒石子,小心翼翼地向佛像抛去,不巧,正好打在前边一个人的头上,那人转过身来,也不找打他的人论理,发现地上的哈达,忍着头上被打起青包的疼痛,拾起哈达向前抛去。佛祖释迦牟尼巨像下边的三个喇嘛用麻袋拾哈达,整整拾了3袋,地上还有许多没有拾完,足可见善男信女们的一片虔诚之心。释迦牟尼佛祖安详平静,双盘腿,青春焕发,容颜慈祥,他的周围祥云生彩,日月生辉,有11位护法神绕其周围,护其神灵,气势恢弘,涵盖万物。和我们同来的毛桃说:“如此壮观的展佛场面,我平生还是第一次见到,规模如此宏大,真是了不起!”佛像刚刚“露面”之时,太阳神奇地从云缝中探出头来,把温暖的阳光无私地洒在山上,洒在沸腾的人群中,这或许是“佛光普照”吧,不到5分钟,太阳又被灰褐色的云遮住了。不少游人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笔记本和相机,记下和摄下这壮丽奇特的情景和自己特有的感受。展佛展了约莫半个小时,喇嘛们便将佛像收拾卷筒,抬回寺庙去了。我们和信徒还久久不愿离去,沉浸在那美好的场景中……

作者简介: 

杨从彪,中国作协会员,重庆作协会员。原西藏作协理事、拉萨作协副主席、《拉萨河》主编、拉萨市文联党组成员兼秘书长。

第五届风景杯中国作家诗人眼中的旅游名胜景点大奖赛征稿启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在旅途,有多少风景美不胜收,快快写出你耳闻目睹的风景文字吧!应广大作者的强烈要求,继连续四届成功举办风景杯中国作家诗人眼中的旅游名胜景点大奖赛征稿基础上,现经《文学与艺术》《世纪诗典》《中外华语作家》《世界诗人》《新时代诗典》五大微刊和《都市头条·新时代文艺》《都市头条·中国文学》《华人头条·新时代中国》三大头条研究,决定联合举办第五届风景杯中国作家、诗人眼中的旅游名胜景点大奖赛自即日起开始征集作品。

、征稿体裁:

散文(不超过5000字)、诗歌(现代诗、古体诗、歌词、辞赋散文诗均可)。每人散文限投一篇,诗歌110首,请勿重复、反复、变换名字投稿;

、投稿要求:

写作你眼中最美的旅游景点,地域、时间不限。每篇(首)除题目外,如能加上副标题,注明所采写的景点名称、地理位置(含省、市、县、乡镇、景点全称)更好

写作你眼中最美的旅游景点,地域、时间不限。每篇(首)除题目外,如能加上副标题,注明所采写的景点名称、地理位置(含省、市、县、乡镇、景点全称)更好,并在稿件后面附上作者简介、个人照片一张(一定要注明笔名、真实姓名、性别,出生年月、邮编、地址、收件人、电话、电子邮箱、微信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丽的布达拉宫(中集)
世界屋脊上的王宫“布达拉宫”,松赞干布和历代喇嘛不断扩建而成
【田园风】仓央嘉措与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图片及布达拉宫简介
世界屋脊的明珠—布达拉宫【极品收藏】
你真的了解布达拉宫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