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献给父母的诗”大奖赛入围作品展(8)施云的诗

施云的诗

苦荞地

在那还算平的苦荞地里

父亲弯比镰刀更弯的腰

小心翼翼收割籽粒饱满的苦荞

像淘金者,不放过一丁点的

光芒。在阳的照耀下

三棱体的荞粒以面粉的白

发出比白更纯净的感恩,它们

一粒不掉地挂在割倒的母体上

闪着星斗的光芒。它们

没能照亮父亲旧衣素裹的

身体,也没让他辘辘的饥肠

安静下来,但在父亲

宛如溪流的汗水的嘀嗒声里

安静如一群熟睡的孩子,被父亲

包裹在毡衫般温暖的荞笼里

等待颗粒归仓。偶尔有鸟雀

光顾父亲任它们饱腹后

旁若无人欢跃。小山般饱满的

荞笼密布在地里,像一排排

蹲在父亲身后的牧羊人

甩着风声的鞭子,催促父亲

赶在霜冻前把苦荞颗粒归

在那片还算平的苦荞地里

父亲放牧一生的土地和他一样

贫瘠而瘦弱,就像那把伴他

一生的镰刀,割倒过

无数苦荞,但从未割断

故乡的穷根,却一次又一

父亲手指划破我的心

《挖土豆》

沿着父亲渐行渐的背影

像他挖出土豆一样

挖掉潜在故乡里

或者,像母亲晒玉米棒子

用阳光杀死发霉毒菌

让故乡不再潮湿,不再

身受风湿般的困扰。可是

我无力让背的村庄

倾斜的屋顶,无能

让长了木耳的老柱子长出

钢筋的骨骼,让年迈的老马

下背大半生的鞍架

当我打着手电,牵着它

驮回最后一驮土豆时,我看见它

仿佛闪电把目光射进了

午夜依然灯火辉煌的城市

像父亲贫瘠的泥土

挖出土豆,像母亲在阳光下

晒死发霉的毒素,多想

故乡的,用比玉米粒

更金黄的日子,比土豆丰满的

幸福,染黑母亲的满头霜发

抚平父亲脸上扎根多年的

沟壑,像他当年用闪电般的目光

把我赶进学堂,继而赶出

只生长玉米土豆和荞麦的村庄

《宝石花》

父亲的微笑像满院金黄的玉米棒子

为土色土香的庭院满丰收的喜悦

金色的阳光照得每粒籽粒都在闪光

饱满的玉米棒子沿着一根根铁线

爬上屋檐,像一根根金雕花大柱

不仅撑父亲年轻时垒高的屋

还撑高了我远在他乡的父亲

一生经营泥土,像放牧至今还在

放牧的牛羊。在我还小的时候

他就用锄头教导庄稼需要铲除杂草

农村娃娃只有读书才能铲平出路

他像把玉米种进泥土般把我们

种进学堂。现在我们已移植进城里

他却还在经营那片陪伴了他七十年的

土地。像一棵生长了七十年的老树

他已把根深深地扎进那片泥土。偶尔

他也来城里与我们小住几日,对城里

出门就是大路夜晚也灯火通明

他并不留恋,他觉得城里空气沉闷

车来人往繁杂得很,最关键的是

没有亲朋四邻凑在一起谈天说地

人来人往形同陌路的城里,让他记不住

擦肩而过的一张脸。不像在家乡

出门吆喝一声,大家就应声而聚

乡言土语笑声如雷大事小情迎刃而解

地里劳作,院里饮茶,想整啥就整啥

像在城里,过街红绿灯

逛街得防小毛贼,回屋就把门关

仿佛谁也不曾遇见过谁。父亲铁定了

要住在农村。逢年过节我们就举家

看看他和母亲是否还保持着

玉米棒子的身体和阳光灿烂的心情

每次我们一进院子,父亲就乐开了花

他满脸的微笑像满院金黄的玉米棒子

闪亮了庭院,更闪亮了孩子们的心

孙男孙女像群嗡嗡的蜜蜂,成天粘着他

像粘着块快乐无穷灿烂无比的宝石花

《父亲的马灯》

父亲一直收藏着那盏宝贝马灯

像我保存着对温暖的记忆

那是生产队时,他花了一个月的

工分红利买的。除了提着它

从分粮地里背回粮食父亲还用它

照着我们读书写字多么奢侈的

光明啊风吹不熄,火焰烧不着

我们比干草还易燃的枯黄发丝

从灯罩里散发出的热,像个小太阳

赶走了冬夜的冷,烘暖了我们的心

父亲的马灯是光明与温暖

融合的灯塔,始终高擎黑暗的老屋

像如今依明媚的月亮照亮了

村庄也照亮了我们奔向书海的路

《钉子》

那枚钉在故乡老墙上的

钉子,始终挂着母亲

百宝箱般的针线包

里面藏有父亲

最宝贵的东西。比如

还钱后领回的借据

交粮后的收条,填工分的

小册子……最要紧的是父亲

用耗子嘴木反刻有自己名字的

那枚私章。没了它

就借不到钱。没了它

就领不了布票、粮票和肉票

那枚钉子承载的

是那个年代的重,是父母的

不可忘却,是整座村庄的

小心脏。曾几何时,我多想

把自己钉在故乡的墙上

可我却挂不住自己的初心

也没能挂直母亲

越来越弯的身子,更没能

挂起父亲滴水不漏的

慎密心思。我多想完成

深入点,再深入点的心愿

像张便利贴,把爱贴在

离他们最近的墙上,或者像条

密封他们指裂的胶带

时至今日,我却依然只是枚

被钉在城市一隅的钉子

上面只挂着我

一天比一天泛白的肖像

《我无法启齿去问一朵盛开的梨花》

站在故乡荒芜的田野上

我无法启齿去问一朵盛开的梨花

它们怀揣的春天,白得

赛过冬天的雪。风的手是玩劣的

扬起它们的纷扬,像扬起我

曾经的梦想。在象形的

汉语拼音中,我找到了春天的

发音,却没能准确读出梨花

为秋天埋下的伏笔。我仿佛看见

一个个沉甸甸的梨儿,披着

露珠,把秋天闪烁得淋漓尽致

而此刻,我的身旁一派荒芜

除了一树挂满雪花的梨树

我看不出春天的模样。没有灿烂的

花海,没有五光十色来点缀

春天像我的心境,空荡荡的

我无法启齿去问一朵盛开的梨花

就像此刻,站在故乡荒芜的田野上

我无法在心田里,像父亲

种下土豆般种下会开花的文字

《赶着羊群走在雨中》

今天是父亲的七十寿辰

一场持续的大雨把我们

留在城里,不能回家给父亲

祝寿,那就打个电话吧

电话那头父亲正赶着羊群

走在雨中。父亲知道它们

需要温饱,像知道故乡

哪里是草叶最繁茂的地方

他本想来城里与我们一同

过个清净的生日,无奈这场雨

冲毁坏了进城的公路

万方坍塌的山体让人寸步难行

绕不过去的山,仿佛要把村庄

与世隔绝。按照农村习俗

中午过后就会有亲朋好友来给父亲

祝寿,我们需要备好丰盛的晚餐

而此刻,父亲正赶着羊群

走在一条潮湿的路上

他每在泥泞中朝前迈出一步

我的心里就会冒出一汪浊水

《秋天的玉米林》

在秋天,玉米林铺开满地金黄

像捡拾黄金,父亲再次弯下

弓了大半生的腰,一株赶一株地

把它们伐倒。枕木般的玉米林

被父亲用一根根藤条捆绑在一起

他弯腰的姿势,让我看见母亲

搓玉米粒的虔诚。从过去的簸箕

到后来的蛇皮口袋,再到现在的

电动脱粒机,母亲熟练的手法

像金匠雕刻着金砖,她一辈子

都在温习脱玉米粒的功课

像一直没让我们饿过肚子,而此刻

母亲就蹬在父亲身后的玉米垛旁

像产品检验师用挑剔的目光

分类一年的收成。像颗铆钉

远在他乡的我,把父亲和母亲

牢牢地无缝对接在秋天的玉米林里

《话语如钉》

在村里,他的每句话

都像颗钉子,钉在

年轻人的心上。没有

波澜起伏的大道理

也没有生搬硬套的

强词夺理他只用

比土房子还土的方言

把来自儒道的哲理

面蒿巴巴一样装进

的脑海农村娃

读书是唯一出路

享姑娘福的比比皆是

育儿如育树,从小

不移到大不弯

每句都像条荆棘

抽打皮的心,却从未

打过我,就连重话

也未曾说过一句

他常说响鼓不用重敲

他话语如钉每句都

修订着我行进的方向

他不是老师,更不是

村长是我

《在青竹的青翠里》

在青竹的青翠里,心怀葱茏

用清瘦竹叶喂肥的思念

被以一头壮绵羊的价格出售

母亲把积蓄起来的羊毛抽成线

做了件毛褂子,她知道父亲

还需要几个盛装回忆的褂子包

一个盛装随手可采的中药

一个盛装提前爆出豆荚的豆子

一个盛装母亲的针线手艺

父亲把现实分门别类

像把竹叶用来喂羊,猪草用来

喂猪,这样才不会混淆

如今,在青竹的青翠里

我心怀葱茏,奋力寻找父亲

被光阴抹去的养羊历程

《看父亲冬犁》

看父亲犁着冬地,我突然身感

困惑,不知该如何计算

两头黄牛的脚步。它们慢腾腾地

在父亲挥舞的鞭影里负重前行

犁板掀开土块后,父亲和牛把脚印

种在沟壑里,用下一转翻耕的泥土

逐一掩埋。阳光泼在新土上

有嫩嫩的薄雾向上生长,弥漫了

我的想象。仿佛我所知晓的

修辞,也被一同种进了犁沟里

《用石头缝补石头》

父亲有一手用石头缝补石头的手艺

在他眼里,那不是一条垮掉的

地埂,而是一条鳞片脱落的粮龙

它驮着一家人的温饱一直从春跑到秋

硕鼠掏空它内心的柔软,失去泥土

支撑的石头,骨骼般粉碎并山崩而下

我以为那就是深入土地的入口

父亲总要挤个日子用石头缝补好石头

像医生修复着残损的脊柱,父亲

用石头缝补着石头,他让它们一个个

错落有序地紧靠着,支撑起一道

满绣龙鳞的栅栏。不,那是梯田的脊柱

《一只蜻蜓飞过父亲的荞地》

一只蜻蜓飞过父亲的荞地

荞子上立即闪过一道

红色闪电。父亲收割荞子的

手指,顿时布满劳作的裂痕

和秋天的犁痕,它们交织的撕扯

并没阻止父亲单一而反反复复的

疼痛。在我的遥望里

他机械的动作堆积成身后的

荞笼,一座座低垂头颅的小荞山

随蜿蜒的地埂排列成听话的队列

等待阳光和风把体内的水分挤干点

再干点,父亲就会弓着疼痛的腰

把它们背回场院,用连架打下

饱满的荞籽。在淘洗净一颗颗

三棱形的黑眼珠后,母亲把它们

再次放回阳光下晒干,然后在油灯下

弓着疼痛的腰,磨出荞面

一个个金黄的荞饼喂饱了我们

饥饿的童年,也喂饱了母亲

年复一年的期盼。而此刻我多希望

那只蜻蜓点亮的闪电,带去

我的思念,创可贴一样贴在父亲

一次又一次被镰刀划破的手指上

《在梨花的纷扬里播种春天》

在梨花的纷扬里播种春天

播种下一年所有的丰收和期盼

几十年来,父亲和母亲

一直把守着种瓜得瓜的古训

在梨花的纷扬里播种春天

播种他们所有的希翼和美好的

愿景。他们要赶在布谷鸟

唱响播谷调前让玉米抽出

公鸡尾状的叶子,让土豆

结出汤圆大的籽粒,因此

他们看准了梨花挂在节令上的

花语:梨花吐苞,土豆开薅

梨花开繁,玉米

在乌蒙山的四峰五岭,植物

发出的号令远比节令

更让我的父辈们推崇

梨花、栽秧果以及其他植物

是他们最依赖的节令导航

他们在梨花的纷扬里播种春天

播种他们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

梦想,和穷尽一生的劳苦

梨花岁岁开,庄稼年年种

如今,他们最期盼的是能从城里

多收获个孙男或者孙女

让人气带给他们更旺的福气

《在红肥绿瘦的田野上》

在红肥绿瘦的田野上

步履蹒跚的母亲

像个缓慢移动的逗号

用铲除杂草的锄头

为玉米苗子断句

为籽粒饱满的秋天

提前镀上黄金的色泽

红肥绿瘦的田野

读懂她摇晃的脊椎

快马加鞭地

把疼痛置入她的企盼

一生惜土如金的母亲

一生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的母亲

却从未种过自己的幸福

她只为自己

在红肥绿瘦的田野上

种了满头秋霜

《香潮》

香潮不是香港的潮水,香潮

是故乡的一枚发夹

别着母亲朝思暮想的远方

孙女们一天天长大,母亲一日日

银发如瀑。香潮是故乡早熟的

果子,飘着母亲寄往城里的乡味

香潮是一轮晨阳,照得故乡暖暖的

早起的母亲像朵盛开的向日葵

整天围着太阳般光明正大的琐事转

腊月里的糖,甜在正月的热闹里

糖让乡村的夜明亮起来。长长短短的

问候,爬满母亲参差不齐的牙床

香潮是年味,随母亲的发丝

炊烟般袅袅升起。幸福的忙碌里

母亲的腰总是谦卑地一弯再弯

香潮是萦绕村庄的梦,是母亲

一辈子都不曾放手的风筝。香潮再起

我看见母亲收走了一年的香棍

《缝补》

这个过时的词此刻变得异常亲切

它让我再次与父亲和母亲

像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一样坐在

这堆黑色的文字里,像从童年一直

坐到中年。我试图以父亲

缝补毡衫的手法,让诗歌

不因词与词之间的空隙而继续拉大

与读者的距离,也不因在异乡

把他乡篡改为故乡。父亲

始终以一条隐形的线,繁殖着我的

根系。母亲缝补的手艺堪称完美

补丁不仅会开出鲜艳的花朵

还会结出好看的果实。我的童年

因花朵而不孤寂,因果实而不饥饿

我一直努力想练就母亲的本领

让黑色的文字如花绽放,可事实上

每一首诗都像一道新鲜的枪伤

血色的花朵正流淌着内心的剧痛

无法缝补的光阴正从文字的空隙里

流入了岁月的海洋。针脚般

参差不齐的诗行是我跌跌撞撞的

脚印,把一页页纸踩得流出墨来

《捡豆粒的母亲》

豆荚蹦开,跳出来的豆粒像颗镀金的

泪滴。母亲努力了好几下也没

弯下因岁月沉积而越来越僵直的腰板

像扶着两根老朽的树桩,按住摇摆的

双膝,母亲蹲下来,试图用颤抖的手指

一颗一颗地夹起仿佛要融化的金豆儿

秋天给予的馈赠,母亲从不拒绝

也从不挥霍。阳光下,她捡起的仿佛

不是豆粒,而是颗闪闪发光的金子

她蹒跚的步伐,拉回了她学步的影子

捡豆的手指,多像她童年的主食

蠕动在比泥土还瘦的记忆里的老干姜根

她把豆粒捧在手里给我看,我看见

她捧起的不是金灿灿的黄金,也不是我

滚烫的泪水,而是正在锈蚀的光阴

《母亲的比喻》

最近,母亲的比喻又多了些

她说自己的眼里总有星光飞溅

像一只只银光闪闪的飞蛾

要扑灭她贡奉了几十年的烛火

她看见的事物越来越灰暗,仿佛

每天都雾霾萦绕,稍远一点的地方

像有无数条菜花蛇在舞蹈

它们交织在一起,仿佛在编织那条

她年轻时编织的粮袋。就是那条

装了多年荞子,被老鼠咬破多次

又被她多次缝好的麻袋

现在,母亲再也想不起来

藏到哪里了。像翻箱倒柜

母亲翻遍了所有的记忆,还是

找不到那条麻袋,像找不回

她曾经年少的青春时光

像古人收藏地下的一坛银子

它们一定在某个地方。母亲

斩钉截铁地打着比方。她的语气

像把挖地有坑的二匙,但她没发现

一阵比一阵紧的风已在她的皱纹里

装满了岁月的尘土,一场一场的雨

却从不下到她的脸上,就像她

不曾看见过:她的比喻

正在我的心里一次次地溃堤

《水带走了岸的灵魂》

水走了岸还在。当我这样安慰我

虚狂的思时,岸已在追溯里

慢慢消失。水带走了岸的灵魂

和我词一样墨黑得没有重量的表达

一次次,我想捞起岸掉进水里的

影子,像猴子捞起掉进井里的月亮

缺乏辩证学的岸,总是固守着

掉进水里的自己,像母亲坚守着故乡

那片秧苗葱茏的土地。抚摸着岸的

水,是母亲孱弱的心绪在她的

银丝里流淌,而我捞不起丁点时光

像拽不住母亲的容颜被时光催老的

步伐。水域明净揉洗着岸影

水带走了岸的灵魂,让岸在岸上

站立成时光的另一种影子,像母亲

一直揣着被我误写作故乡的词

一次次把我送入甜美的梦乡

作者简介:

施云,男,1970年10月出生,现为《曲靖日报》会泽记者站记者,兼任会泽作协副主席。已出版诗集《九十九朵玫瑰》,在《星星》等近百家刊物发表诗歌等300余首(篇),作品入选《中国诗人自选代表作》等50余种选本。2015年获中国咸宁“金叶·香泉海”杯第二届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等奖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还地桥梨花诗会]叶青的诗《梨花不孤独》(外一首) 摄影/宫少华
诗人样本||李福顺:梨花(外二首)
【水城专辑(3)】仍有故乡可以返还
吴冰的诗‖秋天一天天瘦下来
杨旭萍:故乡的那块向阳地
【最散文】王宇银:长长的梦,是故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