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缘·诗酒杯”全国第二届诗酒融合文学作品大奖赛入围作品展:罗迦勇
诗话说酒
罗迦勇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画中游。”乾隆的《画中游》一诗无不在展示着我们文明古国的独特魅力,让人不知不觉会被其中的山川醉美所吸引着,流连忘返,迷醉其中。“寻常无事信天缘,饶得憨痴满眼前。名利世间多用意,愚迷不肯学先贤。”宋太宗赵光义的《缘识》颇得人生个中真味。无缘是有缘,天缘是人缘。《增广贤文》中说:“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因酒结缘,诗画人生。此乃人间幸事。
人生如歌,酒乃绝唱。昔日可追,瞬间千年。
泱泱华夏自古以农立国,一切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无不以农业产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都是粮食酿造而成,自传说中的“酿酒先师”杜康发明酒始,在长江、黄河两域的彼岸都可寻觅到中国酒文化的踪迹。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人民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先秦时代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留下了许多关于酒的记载,如“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其中描写了客人酒宴、豪饮的场景。屈原在《九歌》中“蕙肴蒸兮兰藉,莫桂酒兮椒浆。”、《招魂》“娱酒不废,沈日夜些。”……里也写有与酒有关的文字。从中不难看出,酒发源于平淡的生活,却于平淡中迸现神秘而传奇的色彩,衍生道不完说不尽的人间诗话……
无论文人还是武将,上至王侯下到寻常人家,均留下了不少让人津津乐道的佳话,演绎千古传奇。
文人因酒而诗兴大发,王羲之醉酒《兰亭序》名世,张旭饮酒辄醉狂草惊人,李白斗酒诗百篇……等等便是明证;武将也因酒而豪情万丈,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赤壁酒后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关羽“温酒斩华雄”,翩翩少年霍去病西征大胜后将汉武帝赏赐的三坛御酒“倾酒入泉” 与三军将士舀泉水畅饮 ,(此即河西四郡第一郡——酒泉的来历竟成为他的绝唱。汉武帝御酒也由此成了酒泉人民的“霍去病将军酒”。)一代帝王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等等例证不胜枚举。由此看,酒文化在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与人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浓郁的酒香延续数千年,尽显其浪漫、神秘与特殊的魅力。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如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一般,无论古今中外,总能寻觅到它的影子。杰明·富兰克林说:“好的葡萄酒证明了上帝希望我们幸福。”而拿破仑则说“打胜仗要喝香槟,打败杖更要喝香槟”,他更是一位葡萄酒的爱好者,军医建议每天饮用葡萄酒。每次开战前,他都要到雷米的酒窖来喝上一杯,并带些香槟上路……老外对酒的定义似乎总是有“颜色”的,与中国人喝的白酒相比,似乎要矮一截。若问任何一名老外世界上最流行的烈性的白酒叫啥,他们很可能抓耳挠头难以答出——但据国际饮料公司资料介绍说,世界范围内卖出的中国白酒量远比伏特加、威士忌或朗姆酒都要多。这就是我们中国人为之狂热的“国饮”。
遥望道家庄周高唱“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的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或如高渐离击筑,燕太子丹在易水为荆轲刺杀秦始皇以酒饯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留下的千古绝唱。《水浒传》中鲁智深拳打镇关西、醉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活得何其潇洒超脱,从世俗的眼光看,鲁智深屡犯戒规,喝酒吃肉,杀人无数,是个不合格的僧人。生擒方腊立下大功后,不愿接受朝廷封官,在杭州六和寺出家圆寂。喝酒是豪杰,不喝也是豪杰。鲁智深是一个血性而且是看透当时社会黑暗清醒的绿林豪杰。用张恨水的话评价就是“鲁师兄者,喝酒吃狗肉且拿刀动杖者也,然彼只是要做便做,并不曾留一点渣滓。世之高僧,不喝酒,不吃狗肉,不拿刀动杖矣,问被心中果无一点渣滓乎?恐不能指天日以明之也。则吾毋宁舍高僧而取鲁师兄矣。”古人追求绝对自由的血性、忘却生死利禄博大的胸怀及不计个人荣辱的精神,始终保持反抗尊严和独立人格,窃以为这便是中国酒文化绵延五千年的精髓所在。
酒,有水般温柔,花样的香甜;有情绪酣畅,愁端的解怀;更有情的依托,血的酽浓……自古,有多少文人墨客,把酒言欢,吟诗作赋,何其洒脱,留下千古名句;又有多少出征将士,以酒壮行,醉卧沙场,何等豪迈,留下感人故事。
中国自古文人雅士历来为酒所倾倒,也因醉酒而获得艺术才华诸方面的最大绽放:“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只不过刘伶嗜酒不羁,“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追求自由逍遥,蔑视礼法、纵酒避世,“醉乡路稳宜频到”嗜酒寿终。魏晋诗人陶渊明虽然官运不亨通,只作过几天彭泽令,便赋“归去来兮”,但当官和饮酒的关系却那么密切:其时衙门有公田,可供酿酒。他下令悉种粳以为酒料,连吃饭的大事都忘记了;还是他夫人力争,才分出一半公田种稻。弃官就无禄,喝酒就成了大问题。回到四壁萧然的家,最初使他感到欣喜的是“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为此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体现了他的真性情。《新唐书·李白传》载,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其中以诗仙李白为首,人称之“酒星魂”、“酒圣”、“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大概没有哪个文人与酒的关系之密切和嗜酒的名气之大,能和李白相提并论。只要翻开李白的诗集,就不难发现他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有酒。后人在诗文中歌颂李白醉酒傲世、藐视权贵的作品,更多得举不胜举了。旧时一些酒店的牌匾上写着“太白世家”、“太白遗风”等,无疑也含有对李白的崇敬之意。当然,人们尊祟李白,热爱李白,决不是因为他好喝酒,而是景仰他傲视权贵的反抗精神和爱慕他旷世诗才和豪情。试问天下还有何人胆敢与李白比肩让杨贵妃磨墨,高力士脱靴?醉酒的李白走笔如飞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池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此等绝妙佳句既赞美了唐玄宗对贵妃的宠爱,也赞美了杨贵妃貌若天仙。既能一展才情,又能让皇帝和贵妃心情愉悦。无疑,这是“诗酒”融洽氛围,君臣完美相处的千古奇谈。再如欧阳修著名的《醉翁亭记》使之“醉翁”之名妇孺皆知,“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乐”,文章从头到尾贯穿一股酒气。天乐地乐,山乐水乐与民同乐,一切皆缘起有酒。苏轼既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也是嗜酒如命的酒徒,《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凸显诗人豪气干云。而《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意境空灵涵义深邃,引人百般回味。就连白居易也说“身后堆金拄北斗,不如生前一尊酒”。不仅为诗如是,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怀素酒醉泼墨,方留其神鬼皆惊的《自叙帖》。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他们的诗、词或散文、个性无一不因为酒而变得更加飘逸洒脱、旷世脱俗,假如抽去其中酒蕴涵的情绪激昂成分,色香味必将锐减百分。
不单男人如此,就连女人也难幸免。才女班婕妤曾被汉成帝宠幸,后来汉成帝爱上了赵飞燕和赵合德,她借酒消愁在《自伤赋》里写道“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杨玉环集“三千宠爱在一身”,可她也因一时失宠而借酒浇愁,醉嗅牡丹在万花亭。李清照感慨“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就连《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喝醉了,也毫不避讳地睡在了石头上。女人,因酒而生娇媚,给酒文化添加上了更为温柔、可人的美丽色彩。
再触摸中国近现代,周恩来总理1946 年9 月在南京鸡鸣寺接受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沃尔特·李勃曼的采访时曾说:“师爷在旧戏里的脸谱是红鼻子,大概因为他们都是喝酒的。”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讲,总理一次到了茅台镇,他用1两的杯子整整喝了25杯,没有任何问题。一生中只醉过三次:“第一次醉酒是和夫人邓颖超洞房花烛夜的时候,因为兴致高,别人敬酒来者不拒,喝醉了;第二次醉酒是在日内瓦会议前夕去苏联访问的时候,为了庆祝会谈的成功,并和苏联领导人搞好关系,周总理喝醉了还当场吐了出来,回北京后他专门向毛主席作了检讨;第三次是欢迎志愿军回国的时候,他几乎和所有志愿军指挥官都喝上了一杯,那次总理喝多了,没能回家,在北京饭店住了一晚。”最具传奇色彩的是曾喝醉开国上将许世友,并给当场认输的许世友以这样的告诫:“朋友聚会喝点小酒,本来是高兴的事,以后可不能强人所难了!”周总理能喝酒而且有节制,重情讲义,“酒品”堪称一流。而与周总理一较酒技败下阵来的许世友将军不仅可称得上战神,而且还是一位酒坛豪杰。他8岁就开始喝酒,在打越南反击战时,曾经以酒量选副将,一直到80岁逝世,许世友的嗜酒之癖始终如一,可说酒伴随了将军的戎马一生。他去世后灵柩内存放了两瓶茅台酒和两把手枪。酒是许世友一生中最大嗜好,与将军一生结下了不解之缘,故将军又称“酒神虎将”。在将军的一生中,虽然他喝的酒谁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少,但即便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却从来没因喝酒误过事,这对于一个好酒之人,尤其难得,足见将军的敬业。许世友将军喝酒豪爽耿直,从不论你酒量大小、职务高低,也从不强人所难。要想与他在酒桌上偷奸耍滑,那是绝不可能的。而今许世友将军墓前的茅台酒瓶来自四面八方,有山东的、安徽的、贵州的,除了将军酷爱的茅台酒、茅浆窖老酒等,连白兰地之类的洋酒应有尽有。堆积、层叠起伏如小山一般的酒瓶,就像无数威严肃立的士兵一样守卫着将军的陵墓。足以让每个前来瞻仰的人为之动容。许世友将军的嗜酒与辛弃疾满腔热血、渴望上阵杀敌的醉酒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让后人感慨太多的是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壮志难酬、生不逢时的遗憾。
一直觉得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若以阳春白雪论,酒文化当属难上高雅台面的下里巴人文化。但就是这种特殊得似乎有些“旁门左道”的文化形式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不可小觑。时至今天,酒更作为一种交际媒介,在迎宾送客,聚朋会友,传递友情中发挥了独特的亲和作用。往往来自民间的东西就是最真实的。人们遇到各种重要事,都离不开喝酒,所谓“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礼,无酒不尽欢,无酒不相识”,喝酒既可以联系、促进交情,还可以壮胆,说出平常不敢说的话,化解第一次见面彼此的尴尬;更是餐饮礼仪的重头戏,很多人在生意场上的单子或求人办事谈成与否关键就在于酒敬得好否和喝得尽兴与否。无疑,酒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主干部分。纵观历史,饮酒之风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其义远不止口腹之乐,更多的是它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个文化消费、一种交际氛围等起到的特殊功用。自然而然,喝酒也就成了民间文化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并也因地域的差异形成了独有的饮酒礼俗,绵延而今。
原本所谓的“酒桌文化”本是礼仪性的社交模式,却被人们借酒“发力”,酒桌上的劝酒词也变得繁文缛节,让人应接不暇、手忙脚乱。武侠小说大师古龙与倪匡是好友亦是酒友,据说两人聚饮,一餐饭便喝掉5瓶XO,次日又结伴去医院吊盐水。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不遵医嘱连喝三天三夜大酒,还写了一幅字“陌上花发,可以缓缓醉矣”给前来探望的挚友林清玄告别。他“生死事小,喝酒事大”的豪迈这是以生命作代价的,“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让喜欢他的无数武侠迷泪奔。《三国演义》刘关张桃源三结义喝下了忠义酒。之后张飞醉酒痛失徐州,再之后关羽败走华容道,张飞沉浸在复仇的情绪中急为兄弟报仇,鞭打张达、范强,导致二人怀恨在心,在其醉酒后被杀。可叹一世英雄醉酒丧命。现实中,总有人也因喝酒而制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酒醒后而又追悔不已的硬伤:酒壮怂人胆,醉驾肇事、酒后滋事、酒后失态、借酒发疯等等。相关数据表明,中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酒精中毒,至少有 60种疾病和酒精直接有关。于是,酒这东西无形中又成了一把“双刃剑”。
而今,民法典新规出台:强行劝酒致他人醉酒出事的,将承担法律责任。此规体现了社会所倡导的“和谐”要义。也让更多的人在酒桌上适可而止。“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新交规的“醉驾入刑”也从根本上减少交通肇事的几率,许多人都有了“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共识。拒绝喝酒没有过错,畸形的“酒桌文化”理当摒弃。很多时候,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本来儒雅的我们不得不悖离饮酒的初衷,酒精的麻醉和因酒滋生的数不胜数的北门南派的“花式”扑克玩法如“斗地主”“牛牛”“水鱼”等等形式的地方游戏文化让我们忽略或淡漠了自己的身份、角色。是文明、健康饮酒还是不计成本和后果的随性、率性、任性而饮而作,让我们有时不得不坦然面对好似模糊而童真的自己。酒品即人品,喝酒如做人,一叶知秋,小小酒桌其实就是人生舞台的另一种率性演绎。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济公大师留下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老话。这句话一直被人们拿来当自欺欺人的挡箭牌,成为可以肆意吃肉喝酒的“铁证”。其实这句话大有来历:明朝张献忠攻打渝城,也就是现在的成都时,在城外的庙里驻扎,强迫里面的和尚吃肉,当时有个叫破山的和尚说,只要你攻城后不屠城,我就吃肉。结果张献忠答应了他。于是破山和尚一边吃,一边说出了这句话。破山和尚为了数千百姓的生命大开酒肉之戒,使许多人得以活下来,一时传为美谈。还有一种说法是:明朝一位和尚,为了救逃到寺庙里的难民,在山贼面前吃肉喝酒。当时山贼说,只要他吃了手中的酒肉,就可以放过那些人。于是他气定神闲地端起酒杯说:“我以酒代茶。”说完一饮而尽,接着拿起肉说:“我以肉作菜,请!”吃后面不改色,坦然自若。山贼见了为之一惊,鉴于有言在先,只好放了所有的人。古印度还有一位大成就者,喝完酒以后,酒可以变成水,从指尖流出来。这般功夫就如同金庸笔下的段誉用六脉神剑奇功夫逼出喝下的酒。以上才是“酒肉穿肠过”的真正注解。可事实上,世人往往断章取义遗漏了后两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学我者下地狱,谤我者上天堂”。
历史上,传统的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自然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和濡染。《尚书·酒诰》云:“颠覆厥德,荒湛于酒”,意即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因“酒池肉林”而失德。还提到“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 (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从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其实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讲究德行。古人强调饮酒“以半为好”,所谓“好花乘看半开时,好酒宜在半醉中”。再如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酒极则乱,乐极生悲,万事尽然”。饮而不过,饮而不贪,饮而不醉应是酒德的真谛,亦是中国酒文化的精华。在今天看来,饮酒看似个人的事,实则文明饮酒、理性饮酒在悄然中已经升华为一种社会层面的行为和责任。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如是说。
时光不止,岁月如诗。酒即是诗,诗亦是酒。以诗为酒,以酒为诗,亦任诗酒,诗酒礼记,前
路虽远 ,砥砺前行,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国运昌盛,赶趁民族伟大复兴好时光。不亦快哉!
作者简介
罗迦勇,1974年10月生,布依族。系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现当代文学学会会员、贵州省黔西南州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黔西南州诗词楹联协会会员、安龙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等。先后在国家、省、州、县级杂志、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约百万字。出版散文集《把根留住》一部。写作理念:“率性为人,随性而动,文如其人。横眉冷对千夫指,我自仰面朝天笑。风淡云轻看天高,我心逍遥跃众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每当春节,酒杯“碰”酒杯,《醉酒诗》送给大家
从刘伶到李白,醉酒的男人有多可爱
“酒话”拒酒
文人与酒
张瑞图—草书《杜甫饮中八仙歌》
历代文人骚客与美酒之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