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迎春杯”全国首届公众平台线上文学作品大奖赛入围作品展:曹玉兰
老家的味道
曹玉兰
我发信息给大姐:你过来了吧,我去拿碗?
 “你别过来了,今天很冷,我没带!”
我不死心,拍了一张照片发过去,“想吃吧,昨天没做好,今天的可好吃了!”
 “你天天做嘛,昨天的还有一个!”
过了一会,大姐改变了注意,“你过来吧,带两个,昨天的忘记拿了!”
馒头推销出去了,我立马收拾一下,准备下楼。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我提着保温袋,穿过夜色,又经过小区亮堂的大门口。一路小跑,向着黑暗处的灯光过去。
昨天的温度很低,主要是风,隔着窗户也能听到呼呼的声音,有点西伯利亚寒流的味道。这么冷的天,大姐会不会出来?我试探地问了一下,才知道她在我们小区对面的十字路口。我带了两个馒头,盛了一碗汤,匆匆忙忙地赶过去。
大姐说,“你不会就是来送馒头的吧,我已经吃过了!”
我慢慢的从袋子里拿出饭盒,大姐捧在手上。看她裹的那么严实,帽子紧贴在脸颊,配上这碗汤,让我有种热乎乎的感觉!
比起昨天的馒头,今天的馒头优秀了很多,白白胖胖的。昨天的馒头,似乎没有发酵,干瘪瘪的,只有骨头没有肉。
烤串、老鹅、鸡蛋饼还是一样的地理位置。我走到大姐的小摊前,将馒头递给她。她打开袋子吃了起来,看如此情形,我的猜测没有错,今天的晚饭又没着落。她一边吃,一边说,“你就放了发酵粉?”
 “嗯,除了发酵粉,还有三克白糖,其他的没有!”
 “有种老家的味道!”
我很疑惑,老家的味道?
我们老家是冬小麦,麦子成熟了,打下来的粮食基本不换钱,储存在粮囤里,一家人一年的口粮。来年打了新粮食,才会清清囤低,卖掉陈粮,那也换不来几个钱,最贵的时候,也不过几毛钱一斤。
小麦变成粉,虽然推磨的时代过去了,打面机十几个村子才有一个,十里八村的人都赶过去打面粉。马路边上开了一家,打我记事起就有,一对年轻的小夫妻。男的大高个,瘦瘦壮壮的。女的很矮,一副瓜子脸,耐看又灵巧。夫妻俩待人和和气气,每次去都是笑容满面。
打面粉第一步是脱皮,脱皮之前要先加水拌匀,水不能太多,刚刚湿润的感觉。脱了皮的小麦也能吃,煮稀饭,十分有嚼劲。一般老年人不爱吃,太费牙。每次打面,老太太特意留出一部分,偶尔改善一下伙食,我特别爱吃,越嚼越香。
头遍出来的面粉最好,蒸出来的馒头也白。这种白赶不上卖的,带有一种黄土地的自然黑。
第二遍的面粉一般要另外装起来,不多,有时候小半袋,有时候大半袋。老太太一般不用这种面粉蒸馒头,蒸出来的馒头又黑又硬,按老家人的话说,像琉璃弹,没法吃也没法看,大家都称作黑面。
余下的饲料打包打包,大多数人家喂了牲畜,猪呀,牛呀,羊呀,鸡呀,这些家禽通常不挑食。
黑面拿回家,老太太做成了面条。面条是手擀面,面粉里加上冷水,活成面团,放在面板上,擀成一张很大的面饼,越薄越好。面饼好了,折叠起来,切成细细的条状。撒上干面粉,抖落在面板上。那时候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一根很长的擀面杖,和一张很大的面板桌。
我们家的面板桌,年代比较久远,听老太太说是他们刚结婚的时候,分家分到的家产。它看起来更像我的小床,是老头七拼八凑而来的,凹凸不平,中间还有一个大洞,远远看去像地图上的湖泊形状,总让我怀疑是老鼠的杰作。家里的老鼠横行霸道,也不是没有可能,凡是能吃的东西都啃,养的肥头大耳,身上的毛油亮油亮。胆子也大,每次看到我,小眼睛贼溜溜的忘一眼,在转身走开。
这样的面板丝毫不影响老太太制作面条的心情,她总能挑拣到边缘最光滑最平整的一块地方,啪嗒,啪嗒,用尽全力的擀面片。面片在她手里如同玩物,很有节奏的配合着。
面条好了,老太太烧开一锅水,水开了下进去。老家的灶台上架的是烧柴火的大锅。这口锅有多大呢,我曾看到村里有一户人家,过年杀猪用的也是同样的锅。
面条下好了,老太太又做了一碗葱花,除了盐巴、油还有飘散的葱花,它完全由热水冲制而成,浇在面条上面,搅拌均匀,一碗面就算做好了。这样的面条对老太太来说是人间美味,可以吃上满满的两大碗,对我来说只是淡而无味,无法下咽,从小养成了不吃面条的习惯。
进了城,我才知道,还有这么小的菜板,刚开始总觉地不够用。后来我才明白,城里不像我们农村,需要一筐、一盆的蔬菜。仅仅是一小碟足以,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用的是盘子,我们用的是盆子。一家人围着一个大盆,也俗称大锅菜。
那年我开始吃面条,因为只有一只煮饭的电锅,最快捷的方法煮面条。一把干面条,几片洗净的白菜叶,盐巴,油,三五分钟的时间。与老太太的手擀面也没啥区别,只是相隔了十几年,才被我吃出人间美味的感觉。
老太太蒸的馒头一般不用发酵粉,用的是一种饼儿。这种饼儿是玉米面制作的,晒干,存起来。老家里基本都是土狗,看家护院,也好养活,扔个馒头,到碗稀饭,它都不嫌弃。晒干的饼儿很硬,硬到什么程度呢,扔给狗,它都未必认得出这是好的。
家里有一个大黑瓦盆,又重又笨,是老太太专门赶集买来和面的。饼儿擀碎,和在面里,和好面老太太通常在盆上面盖一块抹布,放置一上午。中午老太太从农田里回来,掀开抹布,满盆的面团,用手轻轻的扒拉一下,里面都是蜂窝的气孔,惊喜地说了一句,“咦,今天可发好了”。
老太太将发面扒在面板上,使劲的揉搓,直到面团又回到原来结实的样子,才揉成一个个馒头的形状。每次揉馒头,老太太都会嘟囔一句,“揉的时间越长,馒头越好吃。”干了上午的农活,她的力气在揉完最后一个馒头也用完了。
馒头蒸好了,又大又软,带有一种麦芽糖的甜味。这种好吃的馒头,我们却很少能吃到,每次蒸馒头,老太太做的面团经常不发,实实在在的一个小琉璃弹,扔给我家的大花狗,它多多少少都有点嫌弃。有的时候做的面团发过头了,蒸出来的馒头带有一点酸酸的味道,也无法下咽。有的时候老太太急于下田,馒头没蒸熟就出了锅,有点粘手,又有点黏糊糊的。
老家的馒头在我的记忆中和麦芽糖几乎沾不上边,挑食的习惯也慢慢形成了。
真要说能让人回忆的是过年的馒头。头天晚上,老太太和好面团,等待发酵。满满的两大盆,凌晨两三点起床揉面,揉好的面团在经过二次发酵。
馒头一般有两种馅,山芋和萝卜馅。山芋里面有大枣,萝卜里面有肉块,这种馒头蒸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香甜。
大姐说,“以前什么也不会,结了婚什么都会了!”
我反驳她,“不是不会,是没时间做!”
长在农村,从小耳濡目染,怎么不会呢,更何况它们已经刻进了我的骨头。大姐要说我不会做饭,我一点也不否认。每天烧的菜,球球(我老公)不是嫌弃没有肉就是味道太淡,这种文化的差异,我无法辩解。
老家的味道,我不知道大姐说的是平时的馒头还是过年的馒头。
我不确定地询问大姐,“好吃吗?”
 “好吃!”
作者简介:
曹玉兰,女,19909月出生,现居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一个阅读业余爱好者,平时新欢写一点自己的小故事,希望所有的失败都是今后人的垫脚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姐做的馒头很特别,馒头好漂亮,你有见过吗
梅花馒头超级简单的做法!学起来!
手把手告诉你如何缔造馒头的完美肌肤———白馒头
馒头这样做,口感劲道倍儿瓷实,一个能顶两还能撕着吃!
【图文】绣球馒头的做法大全,怎么做如何做好吃
绣球馒头的做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